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纬寒地大豆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应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五大连池市大豆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迎茬面积大,种植结构不合理,病虫害加重,大豆品种单一,存在越区种植及播期拖后的问题;“三垅”栽培技术越来越不规范,主要对策是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发展大豆专用品种,特用品种的开发,狠抓“三垅”栽培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简谈黑龙江省大豆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栽培技术是人为可控的,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主要栽培技术“垄三栽培”、“深窄密”、“原垄卡种”、“平行间作复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采用“三良”模式和“五精”栽培技术,即“良种,良方,良法”和精选良种,精细整地,精确施肥,精量播种,精心管理技术,创造了2001年黑龙江省大豆小面积667m^2产307.9kg的实产最高纪录。说明了技术要点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大豆"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豆“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引进吸收美国R.L.Cooper教授等人的半矮杆密植模式基础上,经过几年的试验、改造、嫁接、创新而形成的适于黑龙江省北部大豆产区应用的一种“垄窄密”栽培法,它比一般垄作增产17.2%。小垄窄行密植,更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制试验的大豆“暗垄密”机械化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十二月十日通过了由国内外著名的大豆专家王金陵教授等组成的技术鉴定委员会技术成果鉴定。大豆“暗垄密”高产栽培技术,实质内容就是平播、窄行、密植配套整体技术。它是在总结国内先进的“垄三”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详实的资料介绍了1949—1999年半个世纪的世界大豆生产发生的巨大变化:一是种植面积增长了5.6倍,二是总产量提高了11.3倍。而在此期间,中国大豆生产则经历了恢复、下滑、徘徊到重新恢复几个阶段。文中对美国、日本、韩国和阿根廷等国的大豆育种情况也做了详尽介绍。到目前为止,美国公职人员育成的大豆品种已超过400个。其主要成就一是改良了株型结构,二是抗病性提高,三是转基因大豆。日本大豆育种虽规模不大,但研究水平很高,尤其在无腥味大豆育种方面进展较快。韩国大豆育种主要有两个类型:一类是小粒豆作豆芽用,另一类是大粒豆作饭豆用。阿根廷主要是引进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中国从1923年选育“金大322”起,到1995年选育出大豆品种651个。目前中国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已实现“三系”配套,处于国际领先。美国大豆栽培技术主要为窄行密植,实行少耕、免耕和化学除草。我国大豆栽培主要成果是“三垄”栽培,在此基础上又引进了美国的窄行密植技术。  相似文献   

7.
浙江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浙江省景宁县农业局吴建华大豆是我县重要的旱粮作物,长年种植2.0万亩。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和种植业结构的优化,大豆生产已成为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提高青鲜毛豆用大豆的产量和种植效益,在浙江省《大豆高...  相似文献   

8.
浙江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浙江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林昌庭(浙江省景宁县农业局,323500)大豆是我县的主要旱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万亩以上。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和种植业结构的优化,大豆生产已成为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提高春大豆的产量和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9.
由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承担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项目“在WTO框架内提高中国农产品加工能力建设”黑龙江大豆示范点工作自2001年11月至2004年12月已圆满地完成了三年的工作任务。随着项目的实施大豆示范点在科研管理模式、人才培养、生产能力及科研攻关能力上都得到了提高,并通过“企业 农户 基地 科研单位”的农业定单模式的实施,为解决“三农”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总结了大豆示范点三年实施UNDP项目所取得的成绩及经验与体会,为发展大豆产业,提升大豆加工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红兴隆分局为例,介绍了黑龙江农垦系统机械化、规模化、模式化大豆栽培技术和生产组织管理模式。红兴隆分局近年推广的大豆种植模式有大垄密、深窄密、机械化大垄垄上行间覆膜和原垄卡。组织方式可概括为“五统一”,即统一轮作、统一耕作、统一供种、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文中还介绍了近期将扩大推广的新技术,如大豆“三五”适期早播技术、大豆精密匀播技术、玉米冬收原垄卡大豆技术、大豆“大、早、匀”等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1.
夏大豆新品种“淮豆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杨加银张复宁冯其虎徐海斌(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223001)淮北地区是江苏省大豆主产区,常年大豆面积200万亩左右,占全省三分之二。80年代中期育成的高产品种泗豆11,促进了本地区大豆生产的发展,由于该品种...  相似文献   

12.
见缝插针扩种大豆──浙江省“四园”套种大豆的栽培技术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严兆南浙江省人均耕地面积少,采取“四园套种”见缝插针种植大豆,是我省发展大豆生产提高大豆总产量的有效途径。“四园套种”即在茶园、桑园、果园和幼林(统称四园)的隙地套种大豆。利...  相似文献   

13.
大豆垄上三行“大垄密”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大豆110 cm垄上三行"大垄密"栽培技术,该技术是一项垄平结合、宽窄结合、旱涝综防的大豆栽培模式。主要解决阶段性降雨多或是土壤库容小,不能存放多余水的大豆栽培技术。在旱年比70 cm的三垄栽培能增产10%以上,在涝年比其他的大垄密栽培技术增产6%以上,常年其大豆产量能稳定保持在3 000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淮北平原夏大豆常年种植面积达八百多万亩,由于栽培管理不善,自然灾害频繁,产量长期低而不稳。根据国家攻关课题“黄淮海夏大豆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的要求,并在总结当地农村丰产栽培经验的基础上,从1983年开始连续三年对夏大豆丰产的生育进程作了详细的观察,探讨其高产生育模式及其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豆栽培学科发展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阐述了当前大豆栽培学的新技术与新成果,提出在大豆获得高产途径中的“生态、品种、栽培技术”的三维观点,并指出“良种良法”只是一种大豆从低产向中产转化的有效途径,但其已落后于当前高产的获得。论述了大豆栽培学所面临的危机与问题,指出了大豆栽培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大豆主产区,大豆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科研水平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近些年大豆亩产250公斤以上的高产典型不断出现,新的增产技术也有许多报道。目前推广的“垄三”、“高寒”、“大垄密”、“窄行密”等高新技术已在生产上广为应用,使黑龙江省的大豆产...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绥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试验、示范,形成了“大豆45(3111双条播”一整套栽培技术模式。实践证明此项栽培技术可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是提高大豆单产的有效途径,增产率可达10.8%-20.5%,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发展优势大豆多熟制模式,是旱地耕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一,经过两年实践,引进筛选出春、夏、秋三季配套种植的优势大豆品种,总结了一套高产栽培技术,摸索出以“麦-豆-苕”为主体的一套多熟制栽培模式,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培肥了地力,增加了土地产出和农民收入,实现了优势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9.
“三杂”配套连作是在“油——稻——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近年来,通过江汉平原的“三杂”配套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提出了“三杂”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江汉平的“三杂”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杂”配套连作是在“油-稻-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近年来,通过江汉平原的“三杂”配套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提出了“三杂”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