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率谷穴Shuaigu(GB8)属足少阳胆经在头上的经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外台秘要》《银海精微》《针灸甲乙经》等古代医书,将率谷穴列入足太阳、少阳之会。古代文献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率谷,在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足太阳、少阳之会,嚼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三壮。"并指出:"醉酒风热发,两角眩痛,不能饮食,烦满呕吐,率谷主之"[1]。1穴名释义率谷穴又称:率骨、蟀谷、率角、率容等别  相似文献   

2.
丘墟穴(GB40)穴出自《灵枢.本输》:"过于丘墟,丘墟,外踝之前,下陷者中也,为原",别名:坵墟,属足少阳胆经,为胆经之原穴。胆经原穴为六腑之一胆的原气留止的部位,因此脏腑发生病变时,就会相应地反映到原穴上来,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说:"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因此本穴  相似文献   

3.
廖子俊  朱万山 《蜜蜂杂志》2010,30(11):43-44
<正>人体有八大益寿穴,即:足少阴肾经的涌泉和水泉穴,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足太阴脾经的阴陵泉,足厥阴肝经的曲泉,手少阴心经的极泉,手厥阴心包  相似文献   

4.
风池穴的蜂针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池(GB20)穴位于头的后枕部,属足少阳胆经的经穴,为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阳维脉之会,据《难经》曰又为阳跷之会,是临床最常用的穴位之一。出自《灵枢.热病》篇,别名热府,该穴在头项侧,头枕后下陷处,凹陷如“池”,是风邪易侵之处,也是治疗风证之要穴,故名。1经穴定位风池穴在后头项部,当头枕骨下,平风府穴(入后发际正中上1寸),在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即斜方肌上端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中),相当于耳垂齐平处。另一取法:在头后枕内下与乳突下缘相平,项肌隆起外侧缘凹陷处,对称两边,发际上一横指,脊椎外侧,手指揉捏易有酸胀与疼痛感。或…  相似文献   

5.
天柱穴是足太阳膀胱经在后头部的经穴.该穴始见于<灵枢.本输>篇.<穴名释义>载:人体以头为天,颈项犹擎天之柱,穴在项部方肌起始部,天柱骨之两旁,故名天柱.释义为:"天",指上部,人体头部;"柱",楹意,指支柱,喻人体之颈项.该穴位于项部斜方肌起始部,天柱骨(颈椎骨)上端,支撑头颅,意示擎天之柱而名.  相似文献   

6.
阳陵泉穴是足少阳胆经合穴 ,又是八会穴之一的“筋会” ,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如图所示 ) ,是蜂针临床的常用穴。阳 ,阴阳之阳 ,穴在机体外侧 ,故为阳 ;陵 ,丘陵 ,膝外侧腓骨头隆起如陵 ;泉 ,水泉 ,穴在腓骨小头前下方陷中 ,经气所出犹如水泉 ,故名阳陵泉。《难经》曰 :“筋会———阳陵泉”。《说文解字》中说 :筋 ,肉之力也 ;腱 ,筋之本 ,附着于骨。经筋应该包括肌腱、筋膜、骨骼等组织。经筋病候 ,主要是在经筋分布之处的筋肉挛急、转筋、疼痛、强直、弛缓、肢体不用等症 ,临床上属于痹证、痿证、肢体拘挛等病。阳陵泉穴可…  相似文献   

7.
带脉穴(GB26),属足少阳胆经穴位,为足少阳胆经和带脉之交会穴,本穴最早见于《灵枢·癫狂》:"脉满,尽刺之出血;不满,灸之挟项太阳,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诸分肉本腧."该穴有调经止带,温补下焦之功,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1 穴名释义 带脉的"带",《说文》,"带,绅也.男子系带,女子带丝,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巾."意指佩带,在此指带脉.脉,指经脉,《灵枢·本脏》:"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此穴在肚脐外侧,当带脉之所过,与衣带所系之处,带脉在人身匝腰1周,约束诸经,如束带然,故名为带脉.带下指腰带以下或带脉以下的部位,妇女多"带下"病,所以古代称专门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医生为带下医.本穴既可统束诸经脉,又可治带下病,故名.  相似文献   

8.
患者:张××,男,3 5岁。症状:手足软弱无力,活动困难,不能站立,手不能握物;消化不良,大小便失禁。寻问病因:不详。原因不明的疾病,很难借用成功的蜂疗经验治疗。据病理分析,患者病情与痿症相似,因患者不痛(痿症) ,是与痹症的酸重疼痛妨碍运动的主要区别所在,故初疹为痿症。据《内径》指出:“治痿独取阳明”。在蜂疗时,笔者选取穴位原则是取手足阳明径穴为主,配循径取其它穴位,轮换螫刺;以补益脾胃,强壮肌肉,恢复功能。另外取筋会阳陵泉及髓会悬钟则有坚筋骨的功效。主穴有:足三里、解溪、合谷、阴陵泉、腰俞、承扶等;配穴为阳陵泉、悬钟、曲…  相似文献   

9.
<正>曲泉穴(LR8),属足厥阴肝经穴位,为足厥阴肝经合穴,本穴最早见于《灵枢·本输》:"肝出于大敦,入于曲泉。曲泉,辅骨之下,大筋之上也,屈膝而得之,为合,足厥阴也"。此处所说"辅骨"实指下肢的胫骨,"大筋"应该是:半膜肌、半腱肌止点。该穴有调经止带,利尿通淋,活血止痛之功,在蜂针疗法中,该穴临床应用十分广泛。1穴名释义曲泉穴属足厥阴肝经,为本经五输穴之一的合穴,是肝经气血汇集之处;该穴五行属水。曲同屈,隐秘也,穴位于膝部形曲;泉,泉水也。穴在膝内侧  相似文献   

10.
姜海峰 《蜜蜂杂志》2008,28(7):39-39
大肠俞(BL 25)是足太阳膀胱经之经穴,大肠的背俞穴.出自<甲乙经>:"在第十六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本穴为治疗大肠疾病及腰腿痛的临床常用穴,常配合其他穴位治疗疾病,临床疗效肯定.该穴名含义:大肠,指大肠腑.本穴内应大肠,为大肠之气转输之处,是诊治大肠腑病的重要腧穴,故名.<会元针灸学>:大肠俞者,在左回叠积十六曲,直肠在右(即肓肠)长七寸,系于十六椎之两旁,足太阳之所过,故名大肠俞.  相似文献   

11.
头维穴(ST8)为足阳明胃经在头角部的腧穴,是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交会穴.维,指维护之意.足阳明脉气行于人身胸腔头面,维络于前,故有二阳为维之称.此穴为阳明脉气所发,在头部额角人发际处,维系于头,故名头维.  相似文献   

12.
膻中(RN 17)是奇经八脉中任脉的经穴,位于人体胸部.别名"亶中"、"胸堂"、"元见"、"元儿"、"上气海"等.膻中为心包络经气聚集之处,属于心包经的募穴;是任脉、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会穴;又是宗气聚会之处,八会穴之一的气会穴.  相似文献   

13.
环跳穴(GB30)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穴,穴近髋关节,故又称髋骨、环谷、髀厌、髀枢、枢中、枢合中。穴名之意的“环”为圆形、环曲“;跳”,跳跃;穴在臀部,主下肢动作,指下肢屈膝屈髋环曲跳跃时,足跟可触及此穴,故名。同时经此穴治疗可使下肢疾病好转,做环曲跳跃运动。此穴出于《针灸甲乙经》是足少阳、太阳经之交会穴。1定位环跳穴位于臀外侧部,在股骨大转子后上方凹陷处。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外1/3与中1/3交点处。或于髂后上棘,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突起部连线所围成之三角形区的中央处定穴。《针灸甲乙经》:“在髀枢中。…  相似文献   

14.
蜂蜜疗方7则     
刘茹馥 《蜜蜂杂志》2005,25(11):35-35
头维穴ST8)为足阳明胃经在头角部的腧穴,是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交会穴。维,指维护之意。足阳明脉气行于人身胸腔头面,维络于前,故有二阳为维之称。此穴为阳明脉气所发,在头部额角入发际处,维系于头,故名头维。1经穴定位头维穴在头侧额角部,入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简易取穴法:穴在头侧部发际里,位于发际点向上一指宽,嘴动时肌肉也会动之处。此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在额角发际,侠本神傍各1.5寸”(本神穴在前正中线入前发际上0.5寸,旁开3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在额角入发际”。2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  相似文献   

15.
正迎香穴(LI20)又名冲阳穴。位于鼻旁,是手阳明大肠经的止点穴,手阳明和足阳明的交会穴。正如《普济方》所云:"迎香,一名冲阳。在禾髎上鼻下孔傍。手足阳明之会。"迎,迎受、迎接也;香,气味也,此穴通迎取脾胃五谷之气味,起到宣通鼻窍,恢复嗅觉的作用,以鼻能闻香臭而得名。迎香穴与胃经相邻,位于胃经之下,要将大肠经的气血交汇于足阳明胃经,实现流注与交通的作用。其别名为冲阳穴。冲,直上也。阳,阳气也。而足阳明胃经有个经穴是冲阳穴,在足背部最高处,为足阳明胃经的原穴,大肠经的迎香穴又称冲阳穴可能指本  相似文献   

16.
中渚穴,别名下都,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穴,属五输穴之一的三焦经之输穴,输主体重节痛,该穴的穴性属木.出自《灵枢·本输》.穴名的"中",中间之意;"渚"指水间小洲,"中渚乃三焦所注之俞穴,若江之有渚,而居其中,故名中渚"(《子午流注说难》).本穴居手掌两骨之间,脉气至此输注流连,其势较缓,如江中逢舟,故名.在蜂针疗法中,该穴应用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17.
百会穴位于头的巅顶部,属奇经八脉中督脉穴之一。据《甲乙经》载,本穴为督脉、足太阳之会。《类经图翼》载本穴为督脉,足太阳之会,手足少阳,足厥阴俱会于此。《针灸资生经》曰:百病皆主,故名百会。1经穴定位百会在头部取最高点,两耳尖自然向上方向连线中点,或顶骨结节连线中点,在前囟门后三寸,在枕骨粗隆前四寸半。《神应经》“:去前发际五寸,后发际七寸。”《甲乙经》卷三“: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如前发际不明显者,可是两眉的中点向上引八寸是穴。2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结缔组织→骨膜。皮肤由…  相似文献   

18.
<正>秩边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秩"指序次,"边"指旁、远之意,足太阳膀胱经的背部穴在背部依次排列,而此穴正当背侧的最下边,故名秩边。《甲乙经·肾小肠受病发腹胀腰痛引少腹控睾第八》曰:"腰痛骶寒,俯仰急难,阴痛下重(指阴器疼痛下坠),不得小便,秩边穴主之"。  相似文献   

19.
大杼(Dazhu,U.B.11)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又为手足太阳、少阳经的交会穴,故有宣通太阳、少阳经气的作用,可用于项背肌肉强痛。穴为八会穴之一的骨会穴,可治一切骨病,尤其对于上半身颈项、脊椎骨病更为适宜,有壮骨补虚之效。1穴名释义《经穴释义汇解》“:穴为背中大腧,因在背腧穴之中,它的部位高居于五脏六腑各穴之上,又为在杼骨之端,古名大杼。”“杼”指织布机上的梭子,大椎骨两侧有横突隆起,形似织杼,古称杼骨,本穴在杼骨端故名大杼。2定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脊突下,旁开1.5寸。简便取穴法:先找到大椎穴(低头,颈背部交界处有一高突…  相似文献   

20.
<正>次髎穴(BL 32)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联合骶部双侧上髂、中髎及下髎统称为八髎穴。八髎最早记载于《素问·骨空论篇》"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间"。次髎一名首见于《针灸甲乙经》。该穴有理下焦,健腰腿之功。临床对于骨骼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及泌尿系统有较好的疗效。1穴名释义次,有位次、顺序之义,与上髂穴相对的第二位穴所以称为次~([1])。《奇经八脉考·释音》:"髎、音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