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2010年以及2011年滇西北云南松样地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找出滇西北云南松单木及林分生物量模型、林分生产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用胸径(D)、树高(H)、胸径与树高乘积(HD)、胸径平方与树高乘积(D2 H)估测单株云南松生物量的模型以幂模型为佳,精度R2为0.9988~1,显著值均达到了0.000都极为显著,根据云南松的生长特性最终确定(W=0.0479*(D2 H)0.9638(单位:W为kg,D为cm,H为m))为滇西北云南松单木生物量模型,精度R2=0.9999.(2)滇西北云南松种群生物量为8228.3t/hm2,滇西北云南松林群落生物量为8477.065t/hm2.上层生物的生物量占绝对优势,各层次生物量的大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2.
运用样方收获等方法对桂西南地区32年生擎天树人工林的生物量、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器官生物量与测树因子D2H间存在密切联系,拟合的回归模型可靠度高。林分平均木单株生物量与径级呈正相关,且不同径级间差异显著。各器官生物量由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树干、枝条、根兜、干皮、叶子、粗根、中根、细根。平均木单株生物量达654.8 t/hm2,其中树干的生物量达410.8 t/hm2,占全株生物量的62.7%,年净生产力达10.74 t/hm2.a。  相似文献   

3.
CDM-ARP火炬松林碳汇监测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浙江省设立的火炬松样地资料,建立火炬松人工林立地指数模型、生长收获模型、生物量模型等,区分不同立地条件、采用定量方法,并考虑间伐因素,建立了浙江省CDM-ARP火炬松林碳汇监测方法学,对火炬松林分碳密度、碳储量和CO2净吸存量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分为项目规划阶段(造林前)预测和林分生长阶段(造林后)监测。选择易测定的碳库作为监测对象,并用常规测树因子来估测较难测定的各器官生物量,用生物量法估算碳汇量。  相似文献   

4.
为给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良种培育提供理论基础,以2年生云南松实生苗为材料,测定其苗高、地径及各组分生物量,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及异速生长分析法分析各器官生物量,建立各器官生物量异速生长数学模型,研究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反应云南松2年生时的生长状况及各器官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2个生长性状指标和5个生物量指标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叶的生物量最大,叶在各器官中的生长速度也最快,说明2年生云南松苗木更倾向地上部分的生长。各指标间均存在密切联系,可用于云南松苗期生物量估测,也可通过对某一性状进行培育,提高云南松整体指标,满足生产需求,培育更多优良的云南松苗木。  相似文献   

5.
梁林峰 《华东森林经理》2001,15(1):37-38,44
详述了四旁树样地无边框测设法的原理及计算方法。该方法可以将样地引点,样地定点,样木定位结合进行,克服了四旁树样地边框测设和样木定位难度大的问题。同时给出了适于外业调查工作使用的计算器应用程序,可以极大地提高工效。该方法也可用于散生木等样地的调查。  相似文献   

6.
云南松生物量和碳储量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6,(6):37-43
基于云南省第五次、第六次和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数据,以优势树种为云南松的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及生物量和碳储量之间的转换模型,分别计算和分析不同海拔梯度、龄组、郁闭度、林分密度以及径级的云南松样地生物量和碳储量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云南松样地生物量和碳储量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1 800~2 400m为云南松生长的最适宜海拔区间;2)随龄组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样地生物量和碳储量最高值出现于中龄林;3)随郁闭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出现于中郁闭度林分;4)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出现于Ⅱ林分密度级;5)随径级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于中径组。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纸浆商品用材林生物量变化规律和模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准确预测马尾松纸浆商品材生物量和确定最佳利用时间,用12块样地108株不同立地、不同造林密度、不同林龄林分径阶生物量标准木,建立了单株各器官、地上部分及各种规格商品材生物量预测方程。用各类试验林和解析木资料建立了生长收获模型系统。经检验,生物量和林分生长预测方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依据生物量和林分生长预测方程,编制了6种不同造林密度、14~20指数级林分主要测树因子、林分树干和各种规格商品材生物量的生长过程表。使经营单位可根据利用单位的要求,调整造林密度和经营方式及最佳利用时间。分析了不同立地、不同造林密度各种生物量的生长和结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以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在浙江省12个县市选取2009年CHI体系的57个马尾松林样地,根据样地平均木,在样地外围相似地段确定解析木共计57株,联立树高曲线方程和生物量模型,同时使用已公开发表的10个马尾松林生物量模型进行估算,由单株累加获得CFI系统样地的生物量,计算样地生物量与蓄积之比(BEF),建立BEF与林分蓄积之间的关系.根据2009年浙江省CFI体系数据,推算全省马尾松BEF=0.8839t/m3.  相似文献   

9.
以昆明西山林场火烧迹地自然更新的云南松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区设置固定样地24块,每块固定样地面积100 m2,记录样地基本地形因子,测定每株树木的树高、胸径等测树因子。以1 cm为径阶距,采用6种理论生长方程模拟林分直径结构。结果表明:理论生长方程能较好地模拟林分直径结构,模型的拟合效果依次为Gompertz、Richards、Weibull、Logistic、Korf及Mitscherlich,除Mitscherlich模型外,其它模型的模拟精度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遥感信息的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遥感数据结合地面调查建立模型是定量评价森林生物量、碳储量的重要手段、以遥感数据及GIS易于获取的地学因子为主要信息源,应用逐步回归方法选取与森林生物量相关的7个遥感及地学因子为自变量,利用地面样地每木胸径调查数据结合生物量相对生长式获取样地生物量作为因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用于估测森林生物量.森林碳储量通过森林生物量结合碳转换系数获取、经方差分析检验,模型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研究结果袁明,这一方法是获取较大尺度森林生物量、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监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水杨酸对云南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霞  王晓丽  陈诗 《山东林业科技》2009,39(4):15-17,72
本试验是采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浸种云南松种子,结果表明,低浓度(0.001~0.01mg/L)浓度处理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可使根系活力增强,鲜重增加,幼苗的胚根长和株高有所增长,且POD和SOD酶活也明显提高,以0.001mmol/L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冷凉地区云南红豆杉人工幼林生长缓慢。利用1a生云南红豆杉苗作为实验材料,进行3种有机肥施肥效应实验、腐殖土施肥量梯度实验、林粮间作实验。4年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羊圈肥、猪圈肥、腐殖土3种有机肥料,腐殖土肥效明显,以腐殖土作底肥可使云南红豆杉幼树的生物量增长量达到最高。腐殖土施肥量梯度实验效应:采用1.5kg/株的腐殖土作底肥更有利于促进云南红豆杉幼树的生长。林粮间作实验效应为:分季节采用黄豆、蚕豆与云南红豆杉隔行间作的林粮间作模式更有利于云南红豆杉幼树生物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昆明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林型地表可燃物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外业调查和实验室测定,利用绝对含水率和载量2个关键指标,研究了持续干旱背景下昆明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华山松、云南油杉、滇青冈、地盘松、麻栎和旱冬瓜等6种主要林型的可燃物特征。结果表明:地表可燃物、粗死木质残体的含水率最高的都为云南油杉林,分别为55.36%,40.95%,最低都为滇青冈林,分别为10.26%,10.58%,差异显著,最高与最低分别相差约5.4倍、3.9倍;载量都达到较高水平,地表可燃物载量最大为华山松林(4.53±1.11)kg/m2,最低为旱冬瓜林(2.08±0.19)kg/m2,相差约2.2倍,粗死木质残体载量最高为地盘松林为(0.94±0.16)kg/m2,最低为旱冬瓜为(0.07±0.03)kg/m2,相差约13.4倍。  相似文献   

14.
Estimating individual tree biomass is critical to forest carbon accounting and ecosystem service modeling.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one- (tree diameter only) and two-variable (tree diameter and height) biomass equations, biomass conversion factor (BCF) models, and an integrated simultaneous equation system (ISES) to estimate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for five conifer species in China, i.e.,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Pinus massoniana Lamb., P. yunnanensis Faranch, P. tabulaeformis Carr. and P. elliottii Engelm., based on the field measurement data of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stem volumes from 1055 destructive sample trees across the country. We found that all three methods, including the one- and two-variable equations, could adequately estimate aboveground biomass with a mean prediction error less than 5%, except for Pinus yunnanensis which yielded an error of about 6%. The BCF method was slightly poorer than the biomass equation and the ISES methods. The average coefficients of determination (R 2) were 0.944, 0.938 and 0.943 and the mean prediction errors were 4.26, 4.49 and 4.29% for the biomass equation method, the BCF method and the ISES method, respectively. The ISES method was the best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aboveground biomass, which not only had high accuracy but also could estimate stocking volumes simultaneously that was compatible with aboveground biomass. In addition, we found that it is possible to develop a species-invariant one-variable allometric model for estimating aboveground biomass of all the five coniferous species. The model had an exponent parameter of 7/3 and the intercept parameter a 0 could be estimated indirectly from stem basic density (a 0 = 0.294 ρ).  相似文献   

15.
浙江舟山地区马尾松地上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浙江舟山地区马尾松标准地的调查和几种常用的树木单株生物量估测模型,选择单个因子和多因子组合,分别对马尾松地上总生物量、树干生物量、树枝生物量和树叶生物量进行建模,并对各种模型进行误差分析,从中挑选最优的估测模型,可以在一定精度保证下,用于该地区马尾松生物量估测。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东部地区樟子松人工林单木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以黑龙江东部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密度及不同立地条件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基于 26块标准地中139株标准木的树干解析和生物量数据,以树木各测树因子为自变量建立樟子松人工林单木的树干、树枝、树叶及全树重的生物量预测模型;并研究了不同年龄樟子松林分的生物量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单木各分量生物量的最优模型形式均为CAR模型,各最优模型的变量主要为胸径(D)和树高(H)因子,D2H能够很好地反映树干的干重,胸径和树高能够很好地反映树枝、树叶及全树重的变化;樟子松单株生物量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树干的生物量占全树重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枝和叶的生物量变化趋势与树干相反,都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小.文中研究的不同年龄阶段樟子松人工林的生物量结构变化规律及相应的预测模型,可为进一步了解樟子松人工林生物量的积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满文慧 《森林工程》2008,24(3):10-13
天然长白松仅见于长白山北坡海拔630~1 400 m之间,是我国特有的松科松属植物,因其特殊的分类地位,被列为国家Ⅲ级珍稀濒危树种,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利用多元分析方法,对第一代天然长白松的生产结构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给出长白松生物量估测的回归模型及估测参数,指出生物量在长白松天然林中的分配规律,为经营长白山这一特有的种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10年7月在会泽县金钟镇青云村云南松林中进行楚雄腮扁叶蜂虫口密度的随机抽样调查,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该虫进行空间分布型研究.各项聚集度指标值、回归方程参数组合以及空间分布型频次分布检验结果表明,该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最适抽样数研究结果表明,同一误差水平下,随种群密度的增加,抽样数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19.
石林县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及其综合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石林县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石林县森林资源特点、气候因子、立地条件以及林分自身状况等方面探讨松小蠹发生危害的原因,并根据松小蠹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从监测检疫、营林措施、生化防治等方面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连续2年的外业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持续干旱背景下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华山松、云南油杉、地盘松、麻栎和旱冬瓜等5个主要林型的可燃物特征,结果表明:与2012年的载量相比较,华山松林的载量增加了2.68kg · m^ -2,增加59.16%,地盘松林的载量增加了4.06kg · m^ -2,增加1.28倍,增长很明显;云南油杉的载量增加了0.01kg · m^ -2,麻栎林的载量增加了0.05kg · m^ -2,增加不明显;而旱冬瓜林的载量减少了0.12kg· m -2,减少了5.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