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意大利杨树六个无性系即Ⅰ—72/58、Ⅰ—63/51、Ⅰ—214、Ⅰ—69/55、Ⅰ—45/51和加龙杨,1972年秋引入我国,次年引进我省,经几年的试验、推广,目前在全省大部份县、市均有栽植.为了解这些无性系在我省的生长情况,于1980年下半年,我们前往徐州、淮阴、盐城、扬州、南通、镇江地区30多个地方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的情况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杨树六个无性系Ⅰ—72/58、Ⅰ—69/55、Ⅰ—63/51、Ⅰ—214、Ⅰ—45/51和加龙引种我省业已开花.1980年春我所进行人工有性杂交,获得杂种,播种又得到一批杂交苗木.现将不同杂交方法对69×63杨杂种种实发育和苗木生长影响简报如下:一、杂交方法以63杨为母本,69杨为父本,采用以下三种杂交方法:1.温室切枝杂交 1980年3月4日从大树上采集花枝,在温室内进行水培.4月2—4日连续3次进行人工授粉.5月11—26日朔果成熟.  相似文献   

3.
1975年我县从南京引进黑杨派六个新无性系,即Ⅰ—214,Ⅰ—45/51,Ⅰ—63/51,Ⅰ—69/55,Ⅰ—72/58,加龙杨.总的说来,这六个新无性系在泗阳地区的生长表现,都比当地栽植的加杨小意杨突出,它们都具有主干通直,生长极为迅速,出材量大,具有早期速生丰产的特性,因此,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经过四年试验证明:以Ⅰ—214为对照,加龙杨生长量仅次于214,Ⅰ—45杨秋季易感病害,这两个品种暂不发展.Ⅰ—214,Ⅰ—63/51,Ⅰ—69/55,Ⅰ—72/58四个品种是我县主要推广品种.但除214外,其余三个品种,  相似文献   

4.
速生杨树即Ⅰ—72/58、Ⅰ—63/51、Ⅰ—214、Ⅰ—69/55、Ⅰ—45/51和加龙杨,于1973年引入我省,经过几年的引种试验,已经表现出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繁殖容易、成材期短等优点,是优良的速生用材树种,目前正在全省普遍推广.1980年我们曾用63、72、69、214和加龙杨进行人工控制授粉,并采收了自由授粉的72及69杨的种子,共得F_1苗木2,334株.今年我们对F_1苗木生长及形态变异进行了调查,并进行苗期选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意杨新无性系——鲁克斯杨(Ⅰ—69/55).圣马丁诺杨(Ⅰ—72/59)、哈佛杨(Ⅰ—63/51),均为速生优良品种。自一九七二年由原中国农林科学院从意大利引种在江苏泗阳县试种初步成功后,全国各地相继引种扩大区域造林试验,  相似文献   

6.
欧美杨I—72/58、美州黑杨I—69/55、I—63/51三个无性系杨树良种,由于它们的亲缘相近,更由于环境和立地条件的改变,形态常随之有所变异.故区别较为困难,现就泗阳县林苗圃对这三个无性系苗期的观察,比较其形态特征如下,供鉴别时参改.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五年以来,我们在本省南京、泗阳,沭阳、丰县、射阳、仪征、南通、武进、太仓等地进行了Ⅰ—214杨、Ⅰ—72/58杨、Ⅰ—45/51杨、Ⅰ—63/51杨、Ⅰ—69/55杨、哈佛杨、鲁克斯杨、加龙杨8个杨树新品种的区域试验。为了掌握这些杨树新品种的生育特性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1975—1976年在南京、泗阳两地系统观察了杨树新品种的生育期、高生长、胸径生长、材积生长进程。现将两年来的试验结果整理于后,供参考。 一、年生育期 植物的年周期生长发育能否正常进行,常作为判断引种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杨树新品种的年生育期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8.
1972年农林部由意大利都灵杨树研究所引进的1—45/51杨、1—63/51杨、1—69/55杨、1—72/58杨,首先在江苏省泗阳县引种成功。后来,我省先后从泗阳转引,目前全省各地都正在进行引种试验。关于这几个品种的适应性,我们曾在茌平县王老苗圃、邹平县东范后大队、肥城县宋台大队作过调查,现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 引种与推广概况我省杨树引种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3—1974年,引种了沙南杨、银白杨、北京杨和163、169、172、加龙杨等,在澧县、西湖农场、岳阳等地栽植成功但未形成规模;第二阶段是1976年—1978年江苏泗阳全国平原绿化会议后,我省汉寿、沅江、澧县先后引进黑杨派Ⅰ63、Ⅰ69、Ⅰ72、Ⅰ214和Ⅰ45、加龙杨六个无性系。1978年汉寿县林科所用扦插苗营造试验林9.6亩,沅江林科所扦插栽植试验林30亩。引种试验表明,Ⅰ63、Ⅰ69、Ⅰ72  相似文献   

10.
<正> 1972年,我国从北美州引入了几个黑杨派无性系并在各地进行了引种试验。其中的I-69/55、I-63/51和I-72/58三个无性系在淮河以南的东部平原地区,充分发挥了良种优势。它们具有速生、丰产、材质好、易繁殖的优良特点。这些特点,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区表现尤佳,如地处洞庭湖滨的湖南省汉寿县林科所一片9.6亩的引种试验林,造林6年后,三种杨树的平均生长量是:树高22.04-23.43米,  相似文献   

11.
杨树病毒病的花叶类型,国外都先后报导在细齿杨(P.xeuramericana serotinaHart),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Marsh)上发生。近来随着美洲黑杨无性系优良速生品系,如哈佛 Harvard(I-63/51),勒克斯 Lux(I-69/55),翁达 Onda(I-72/51)等的繁殖推广,病毒病就显得甚为突出,当前欧洲杨树育种,首先把抗病毒因素作为目标,此种明显“花叶”除表现在黑杨派杨树上外,也在青杨派杨树上发生,在欧美杨无性系上甚为常见。无性系中尤以“哈佛”(I-63/51)最感病,降低生长量  相似文献   

12.
本材料是意大利向国际杨树委员会1975年召开的第十五次会议上的报告,下述无性系中的一些品系尚在试验阶段,有些已用于生产。 1964年,Marssonina brunnea真菌传入意大利后,造成严重的杨树叶病害;因而希望能选育出一批有抗病能力的杨树无性系,这是因为,虽然化学防治病害效果明显,但对一些感性强的品系危害太大,在选育中也要考虑到对其他病害的抗性及所有特点,使无性系更利于生长。这里介绍的无性系有: a.北美杨(Populus deltordes)无性系: I-63/51、I 72/51、I 77/51和I-69/55; b.与本树种密切相关的杂交杨:I-72/58; c.欧美杂交杨(加拿大型):I-BL、ICB2和I-37/61;  相似文献   

13.
南方型杨树(I—72/58,I—69/55,I—63/51),速生,丰产,优质,繁殖容易,适应广泛,是四旁植树、成片造林及农田林网的主要树种。笔者依据多年实地考察和了解的资料,试从南方型杨树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作些肤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地膜复盖育苗是一种先进的保护性栽培技术,已在我国农业生产上推广运用。特别在干旱寒冷的北方,地膜复盖在蔬莱生产上的运用更为广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地膜复盖技术在林业育苗生产上运用,至今还少见系统报道。本项研究通过对意大利杨树的4个品种(Ⅰ—63/50、Ⅰ—69/55、Ⅰ—72/58、Ⅰ—214)地膜复盖育苗和常规大田育苗对比试验,探索地膜复盖在林业育苗生产上的运用途径及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为在林业生产上推广运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 美洲黑杨I-63/51杨,Ⅰ-69/55杨,欧美杨Ⅰ-72/58杨是近代杨树的优良品种,它们生长迅速,适应性较强,生长期长,抗病虫能力强.这三个无性系的亲本起源于北美洲南部,位于北纬32°17',年降雨量1200mm,年平均气温16.2℃,极端最低气温为-17℃.我县位于北纬29°59',年降雨量1370mm,年平均气温为16.9℃,极端最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生长在长江 3种滩地类型 (江滩、洲滩、湖滩 )、3种栽植密度 ( 3m× 4m ,4m× 5m ,5m× 6m)下的 3个品系人工林杨树木材 [欧美杨无性系 72杨 (Populus×euramericanacv .Ⅰ - 72 / 58) ,美洲黑杨无性系 63杨 (P .deltoidescv .Ⅰ - 63/ 51)和 69杨 (P .deltoidescv .Ⅰ - 69/ 55) ]为对象 ,探讨了不同培育措施下人工林杨木旋切单板、胶合板质量。结果表明 :长江滩地 72、63、69杨生材旋切均能获得较低的单板厚度偏差和背面裂隙率与较高的胶合强度 ,但不同培育措施对胶事板的胶合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 0 .0 5检验水平下 ,72、63、69杨 0 .0 1mm厚对单板背面裂隙率和胶合强度差异不显著 ;滩地类型对 72、63、69杨单板背面裂隙率影响不显著 ,对胶合强度影响均达显著 ;栽植密度对 72杨单板质量和胶合强度影响较显著 ,对 63、69杨单板质量影响较显著 ,对胶合强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1977年,汉寿县林科所引进黑杨派六个无性系,经过栽培试验,从中选出了适于南方生长的三个品种,即欧美杨72P.Xeuramericana cvsan martino I-72/58;美洲黑杨63 P.beltolbes cv H'arvard I-63/51;美洲黑杨69 P.belto-lbes cv lux I-69/55。三个品种目前已扩大到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湿润亚热带平原地区,充分显示了良种优势。但随着杨树的发展,如何从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目标出发,研究各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杨树,即Ⅰ—214、Ⅰ—72/58,Ⅰ—69/53和63/51杨等,于一九七二年引进我国,次年引入我省,一九七六年由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和省林科所共同主持,泗阳县林苗圃、睢宁县林科所等单位协作,进行区域性试验,现已获得良好结果,一九七九年经省科委组织鉴定,目前正在我省大力推广。 实践证明,这类杨树具有生长快、抗性强,适合平原地区生长的特点。这组照片就是泗阳引种点的杨树生长情况的掠影。该县106万亩耕地,已有一半农田实现杨树林网化,绿化公路230公里,5年全县共植500万株左右,营造试验林、成片林18600多亩,育苗1240余万株,并先后有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154个单位引种。 我们要大力推广意大利杨树,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杨树生产实践表明:通过遗传改良的途径,选育速生、抗病及符合木材工业生产要求的栽培品种(无性系),是保障杨树栽培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意大利杨柳研究中,遗传改良处于首位,栽培、防治病虫害、木材利用及林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都结合新品种选育来进行,研究成果十分突出,已选育出著名的1214、1262、I455、I45/51、I63/51、I72/51、I72/58、I37/61、ICB_2、IBL等欧美杨和美洲黑杨优良无性系,其中以I214推广数量最多,约占50%,由于I214易感褐斑病,随后又选育出抗褐斑病的LuisaAvanzo、Cima、Bellini等无性系.近期选育的Eridano、PE24—62、35/66、PE4—68、114/69、06/70、70/76、74/76、81/74、77/74、MC、Bellotto等无性系生长显著超过I214,接近或略高于L.Avanzo,如06/704年生每公顷树干胸高断面积为17.1平方米,  相似文献   

20.
1975年以来,我们在南京林产工业学院、江苏省林科所的指导帮助下,对1972年底我国出席第七届世界林业会议代表团从意大利杨树研究所引进的I—214、I—72/58、I—63/51、I—69/55、I—45/51、哈佛、鲁克斯、加龙等品种进行引种、繁殖和栽培试验。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全圃广大职工的积极努力,这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五年来,繁殖苗木80余万株,提供插穗300余万根。不但为本地区提供了20多万株大苗壮苗,自1977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