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评价烤烟种质资源的化学品质,筛选出化学品质优良的烤烟种质资源,为烟草育种亲本选择及其种质资源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124份烤烟种质资源的10项化学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以普遍认可的烟叶化学成分适宜范围衡量各种质资源的烟叶化学品质.[结果]第I类的主成分综合得分为2.040,包括42份种质,其化学品质特点是还原糖、总糖、总氮、烟碱、氮碱比、糖碱比、蛋白质和两糖差等主要化学成分指标适宜,钾较高,综合化学品质好,多数审(认)定品种和优质资源被聚在此类;第II类的主成分综合得分为2.450,包括7份种质,其化学品质特点是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糖碱比、氮碱比和蛋白质等指标适宜,化学成分协调,烟叶品质较好;第III类的主成分综合得分为-1.360,包括20份种质,其化学品质特点是总氮适宜,糖碱比、烟碱、总糖和还原糖较适宜,但钾、氯、两糖差和蛋白质等的标准化值不适宜,综合化学品质中等;第IV类的主成分综合得分为-1.180,包括11份种质,其化学品质特点是总氮、钾、氯适宜,总糖、还原糖和氮碱比较适宜,综合化学品质中等;第V类的主成分综合得分为-0.110,包括13份种质,其化学品质特点是总氮、烟碱、氯和氮碱比适宜,总糖、还原糖、糖碱比和两糖差较适宜,但钾含量较低,品质较好;第VI类的主成分综合得分为-1.380,包括23份种质,其化学成分特点是总糖、还原糖、总氮、蛋白质和糖碱比适宜,烟碱、钾、氯和氮碱比较适宜,其余指标不适宜;第VII类的主成分综合得分为-3.700,包括8份种质,其化学成分特点是氮碱比适宜,总氮、氯和钾较适宜,其余指标不适宜.[结论]各类烤烟种质资源的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金星6007、白花205、春雷一号、春雷三号、G-28、中烟90、K326、Kutsaga 51E、保山团叶、寸茎烟、潘圆黄、581永定一号、吉烟7号、Kutsaga E1、SC58、T.I.706和朝鲜抗赤等化学品质较好的种质资源,可作为亲本材料用于烟草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2.
水稻土养分状况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对23个水稻土样的12项养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按累积贡献率90%提取6个主成分,求各土样的6个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并对综合得分以欧氏距离为衡量土样间差异大小的指标,采用类平均法进行系统聚类,再按距离系数0.8截取,将23个土样分为4组:第1组的综合得分≥1.32,包括洪积泥砂田和紫大泥田2个土样,其养分水平最高;第2组综合得分范围为-0.18~0.75,包括黄泥砂田、浆粉土、红紫泥田等共14个土样,该组除土壤P、K和Zn养分不足外,其余养分水平较高;第3组的综合得分范围-0.91~-0.57,包括网心黄筋泥沙田、培泥砂田等共5个土样,其养分水平偏低;第4组的综合得分≤-1.51,包括红粘土和砾石红砂土2个土样,该组的养分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内乡烟区土壤肥力状况,对内乡烟区601个土壤样品的10项养分指标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内乡烟区土壤肥力存在广泛的变异.采用等间距法将土壤肥力分为4类.其中,第Ⅰ类土壤综合肥力高,其综合得分≥0.5,包括48个土壤样品;第Ⅱ类土壤综合肥力较高,其综合得分为0.0~0.5,包括212个土壤样品;第Ⅲ类土壤综合肥力中等,其综合得分为-0.5~0.0,包括312个土壤样品;第Ⅳ类土壤综合肥力较低,其综合得分为≤-0.5,包括29个土壤样品.内乡烟区土壤全氮水平较高,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低,有效磷含量中等,较适宜;缓效钾含量较高,但速效钾含量处于适宜值下限;建议该区控氮增钾调磷,增施C/N值高的有机肥促进土壤缓效钾向速效钾的转化,不同地块养分变幅较大,应做到分类制订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多指标烤烟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主成分散点图进行烤烟质量综合评价,为西南烟区烤烟质量的综合评价及烟叶工业应用的质量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烟叶选择云南普洱(C2F、C3F、B2F)、四川会理(C3F)、云南曲靖(B2F)和四川西昌(B2F),验证试验烟叶选择云南普洱(C2F、B2F)和云南曲靖(C2F、B2F)的原烟和复烤后片烟,以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及致香物质为评价指标,构建多指标烤烟综合评价模型,利用主成分散点图法进行烤烟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样品不同指标共提取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1.848%,第1主成分为感官指标,贡献率为32.024%;第2主成分为化学指标,贡献率为24.308%;第3主成分为致香指标,贡献率为18.821%;第4主成分贡献率仅6.695%;4个主成分(y1、y2、y3、y4)综合评价(得分)的数学模型分别为y1=0.225x1-0.059x2-0.434x3-0.4...  相似文献   

5.
贵州烟区紫色土养分状况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贵州烟区紫色土的养分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将55个紫色土样品的10项养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按累积贡献率达到85%以上提取6个主成分,求出各土样的主成分得分,并对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把供试土样分为高(Ⅰ)、较高(Ⅱ)、中等(Ⅲ)和较低(Ⅳ)4个等级,各等级所占比例分别为12.7%、29.1%、36.4%和21.8%。第Ⅰ等级的综合得分≥0.5323,各养分含量最高;第Ⅱ等级的综合得分为0.0631~0.3845,除有机质和CEC含量显著低于第Ⅰ等级外,其它养分含量与第Ⅰ等级差异不显著;第Ⅲ等级的综合得分为-0.2349~0.0056,除速效磷含量显著低于第Ⅱ等级外,各养分含量中等;第Ⅳ等级的综合得分≤-0.3003,总体上养分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6.
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因子分析和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清江流域7个烤烟主产区21个烟叶样品为供试材料,对烤烟中10种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并利用因子得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矩阵前4个特征根的累计贡献率已达91.400%。由化学成分的因子载荷矩阵得到4个主因子,即碳氮因子、燃烧性因子、氮碱比因子和淀粉因子。综合评价为利用烤烟化学指标评价烤烟品质提供新方法,并为烟叶的工业可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小花型蝴蝶兰品种分类性状主成分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不同性状对品种分类作用,研究品种间遗传关系,对种质鉴定和育种研究有重要意义.采用29个植物学性状进行分类主成分分析,对39份中小花型蝴蝶兰品种进行形态性状聚类分析,按照方差累计贡献率≥85%的标准提取10个主成分.通过计算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得出影响中小花型蝴蝶兰品种分类的主要指标是花径、花瓣颜色、唇瓣颜色、花瓣长、花瓣宽等;采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性状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在离差平方和为0.07水平上将39份中小花型蝴蝶兰分为4大品种群.  相似文献   

8.
利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08~2009年度和2009~2010年度参加山东省区试的297个品种(系)的小麦品质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小麦整体的品质指标,可以提取三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为蛋白质量因子(含面筋指数、沉淀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第2主成分为磨粉因子(含硬度指数、出粉率、吸水量、白度),第3主成分为蛋白数量因子(含湿面筋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三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两年分别为77%和82%,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两年分别高达34.453%和36.291%,说明面筋指数、沉淀值、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是影响小麦品质的主要因素。利用主成分分析评价小麦的综合品质,2009~2010年度96个样品中的泰农7058、05428、泰山4173、山农71等品种(系)得分较高,说明品质表现突出。同时综合各主成分的贡献率、不同指标的特征值大小和可操作性,提出在育种早期面筋指数、沉淀值和硬度指数可间接评价小麦品质。用R型聚类将10个品质性状聚为四类,其中三类性状(面粉白度另成一类)所包含的指标和主成分分析的三个主成分所包含的指标基本吻合。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2009-2010年度96个样品进行了Q型聚类,其中第Ⅲ类群包括的6个品种(系)各类指标较高,结果和主成分综合评分中得出的品质较好的品种(系)结果一致,进一步验证了主成分分析可以用于小麦品种(系)品质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主成分权重法在番茄果实商品性综合评价上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试验以主成分权重法对7个番茄品系的果实商品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构建了综合评价函数。结果表明:应用主成分法提取了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6.59%,变量的权重偏重于营养品质和外观品质,合乎评价的要求。将7个品系的商品性分为3个层次,品系间在营养品质和耐贮品质的得分上分化较大,外观品质上分化较小,利于品系评选。第1层次是02-6和YH02-9,第2层次是02-1和YH02-7,第3层次02-11、02-8和02-5。此方法把AHP法和主成分法结合起来,考虑了变量测度的转换,使评价客观、分数直观、层次分明,对番茄果实商品性的综合评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对国内新近育成的17个烤烟新品种(系)的18个农艺、经济和化学品质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参试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以性状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6.236%为标准,确定了5个反映烤烟产质量的主成分,并通过计算参试品种(系)的重要主成分值,对新引进品种进行比较筛选。结果表明,金80530、贵烟2号、云烟110、CF223、金80439等品种(系)分值较高,其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一致,表明可以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烤烟品种的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为优良品种筛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不同工业等级的烟叶进行初步质量评价.[方法]选取总糖、施木克值、糖碱比、香气量、香气质、杂气、刺激性、成熟度、身份、油分10个烟叶质量指标,以SPSS软件为工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Q型聚类分析对韶关市始兴县14个不同工业等级标准的烟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分析表明,按累积贡献率≥85%的标准,筛选出化学成分因子、感官质量因子、烟气成分因子共3个主成分,其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达95.04%.不同等级的烤烟烟叶的综合评价得分差异明显,其中MO1、CF1、MF23个等级烟叶质量得分高于其他等级烟叶,而XO2、XF2、XO3 3个等级烟叶质量得分则低于其他等级烟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个不同等级样品分为3类,其中第1类有CF2、MO2、CO1、MO3、MF2、MF3、CO2、ML2;第2类有MO1、MF1、CF1,第3类有XF2、XO3、XF3.[结论]研究可为工业等级烟叶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不同烘烤工艺烤烟香气质量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温湿度自动控制电热式烤烟箱,设置不同的烘烤处理,测定各处理烤烟香气成分,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对烟叶香气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运用主成分子集合选择法,从烤后烟叶26种共有香气成分中选取了苯甲醛、5-甲基糠醛、3,4-二甲基-2,5-呋喃二酮、香叶基丙酮、螺岩兰草酮等5种成分,代表了原有集合信息量的83.4%,用这5种香气成分建立了烟叶香气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模型评价结果表明烟叶香气质量的处理优劣顺序为:T2>T1>T6>T3>T5>T4。确定了烟叶烘烤增香的最佳烘烤工艺条件,所建立的烟叶香气质量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其准确性和完整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烤烟香气品质评价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别测定20种烤烟样品中的69种香气成分,并以69种香气成分的含量为变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烤烟香气品质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20种样品的烤烟香气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S10烤烟的香气品质最好,其后依次为S9、s4、S20、S16、S17、S18、S19、S1、S15、S2、S5、S3、S14、S6、S8、S12、S7、S13、S1l;通过感官评价法进一步对该模型评价结果进行检验,模型评价结果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提出的烤烟香气品质评价模型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能够做到标准化评价,且评判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可行性,能够真实区分烤烟香气品质的优劣.  相似文献   

14.
以已醇化3年的福建南平C3F、云南曲靖C3F、贵州黔西南C3F和C4F片烟为材料,连续5年取样,测定片烟在滞库期间常规化学成分(总植物碱、总糖、还原糖、总氮),高级脂肪酸(亚油酸、油酸、亚麻酸、十六酸、十八酸)和多酚化合物(绿原酸、隐绿原酸、莨菪亭、芸香苷)含量,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表明:片烟的总糖、还原糖、亚麻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随着滞库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片烟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在滞库期间逐年下降,且在滞库2~3年后片烟会出现明显的品质下降;比较黔西南C3F和C4F片烟,C3F片烟在滞库4年后的综合得分开始低于滞库前的C4F片烟综合得分,说明滞库时间过长会使得片烟发生品质降级现象;比较南平、曲靖、黔西南的C3F片烟,曲靖片烟较耐贮藏,南平片烟不耐贮藏。  相似文献   

15.
以贵州毕节地区8个县(市、区)59个烤后烟叶中部叶样品为供试材料,对烤烟17种有机酸成分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并利用因子得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烤烟有机酸成分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且适合对原数据做因子分析。对有机酸成分进行因子分析得到5个公因子,即不饱和脂肪酸因子、吃味因子、草酸因子、十七酸因子和二十酸因子。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的结果与感官评吸结果基本一致,为评价烤烟品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烤烟新品种(系)主要化学成分,为贵州优质烟的开发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K326为对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从高世代中筛选出来的10个优良品系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进行主要化学成分的因子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参试品系中,8号品系主要化学成分最协调,5号次之,综合评判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一致。[结论]主成分分析方法较单一性状的方差分析更为合理,可准确评价烤烟新品种的优劣。  相似文献   

17.
辽宁烟区烤烟感官质量的差异分析和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焦敬华  陈晓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80-19582
[目的]分析辽宁各烟区烤烟感官质量的差异,为当地烟草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辽宁省9个植烟县为对象,采集了烟株上、中、下部叶烟叶样品共86个,对辽宁烟区烤烟感官质量进行差异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辽宁各烟区烤烟上部叶感官质量综合评价得分以北票最高,开原和凤城的综合评价得分均较低;中部叶以北票和宽甸总体感官评定和综合评价得分表现较好;下部叶以西丰、昌图、北票和建平总体感官评定和使用性较好,综合评价得分也较高。2007、2008及2010年各产区中部叶评吸质量综合评价得分变化基本一致,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全省中部叶评吸质量平均值随年份增加也略有提高。[结论]总体上辽宁各烟区北票产烟叶感官质量表现较好,凤城则表现较差;中部烟叶评吸质量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烟叶质量综合评价中,决策分析法是较为常见的方法,主要包括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雷达图评价法。以及各类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等。对这些方法在烟叶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其不足之处,并探讨了层次分析法与综合赋权法在烤烟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河南烤烟外观与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河南烟区为例,建立了定量评价烟叶质量的指标体系,用模糊数学中的指数和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2004年河南烟叶质量可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烟叶外观质量较好,物理特性和感观质量中等,化学成分尚欠协调;烟叶质量综合得分为72.37,变幅为64.94~77.74,71.05%的烟样得分在70~80之间,其余的烟样得分处于60~70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