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畏寒性鱼类系指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具不耐低温特性的鱼类,目前已推广养殖的品种有鲮鱼、罗非鱼、革(蟾)胡子鲶、淡水白鲳、淡水石斑等.这些鱼类冬季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需利用温泉水、地热水、工厂余热水保种越冬,待翌年气温回升适宜时才大面积放养于自然养殖水体.这些鱼类的放养不同于常见的广温性鱼类(像四大家鱼、鲤、鲫、鳊鱼等),因而放养时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龙江县龙江镇在大面积推广稻田养鱼技术的基础上,1997年20个农户,600亩水田中又进行了稻田养鱼、养平菇栽培试验、示范,形成了上有米、下有鱼、中间有平菇的立体化栽培,平均亩产水稻630公斤、鲤鱼16公斤、平菇528公斤。一、水稻、鲫鱼、平菇立体化栽...  相似文献   

3.
杂交狼尾草是一种高产优质、耐热性强的优良饲草,能有效地解决我省养殖业夏季缺青的矛盾,深受生产单位及农户的欢迎。由于该牧草是种间杂交一代品种,是一个三倍体,生产上多采用无性繁殖方法。但杂交狼尾草为多年生的喜温作物,在我省不能自然越冬,只能作一年生利用。因此,明确杂交狼尾草越冬的气象条件,掌握简单易行的越冬保种方法,是大面积推广利用的关键。笔者从1987年开始,进行了杂交狼尾草越冬保种的技术研究,现将主要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梁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大面积稻田养鱼及稻鱼扶贫工程示范推广获得成功的基础上,2001年优质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罗氏沼虾试验又获成功.  相似文献   

5.
魔芋人工栽培,单产高,受益快,产品畅销国内外,对振兴山区农村经济已显示重要作用,但要发展魔芋生产,必须做好魔芋的贮藏保种工作。我县芋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成功地总结了就地越冬保种、地窖贮藏、土坑保种、室内保温贮种等保种方法。 1.就地越冬保种。是指当年不收挖魔芋球茎或根状茎而留在地里自然越冬。这种贮藏保种方法最安全、最经济,可以减少挖种时的损伤和贮藏中的腐烂损失。具体做法抓好如下四点:①在植株枯萎之前,每亩用15担腐熟人粪尿或5公斤尿素兑水淋蔸一次,以使植株枯萎之后仍能促使地下球茎继续膨大。②植株自然倒苗以后,立即用稻草、茅草、树叶等覆盖全  相似文献   

6.
稻田养萍(红萍)是发展稻田肥源,增产粮食的一项有效措施。红萍是一种浮生水面的蕨类植物,既怕高温又怕低温,以25—32℃最适合它的生长,气温在5℃以下时就不生长了。我省冬季气温鞍低,平均为零下2—4℃,最低达零下6—7℃,以致冬季萍株发生大量死亡,影响下年的萍种供应。因此,保护红萍安全越冬,是红萍推广上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将我站几年来摸索的红萍越冬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从稻萍鱼体系研究到稻田人工生物圈的研究进展过程以及在我国南方大面积推广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1986-88年举行的"稻-鱼-鸭"、"稻-鱼"、"稻-鸭"和"稻"(CK)四个处理的田间试验及一系列辅助试验资料,旨在鉴别三种共栖模式的投入、产出和经济、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在低温地区的稻田四周挖沟养鱼、放鸭不仅能提高稻、鱼、鸭蛋的产量和收入,而且还改善了稻田的农业生态环境条件。"稻-鱼-鸭"被认为最佳模式,鸭是最活跃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滿江紅通称紅萍或绿萍,学名Azolla pinnata。由于具有固氮、繁殖快的特性和提高作物产量、改良土壤、不与粮爭地、抑制杂草生长以及营养价值高的功用,在浙南的平原水网地带,群众素有稻田养萍肥田的习慣。一九六二年冬浙江省溫州专区有一千余个队(社)作了滿江紅就地越冬試驗和示范推广。看来发展养萍不够迅速的主要原因是对于养萍在采种、留种技术上,农民强調了异地采种(山区冷水田)、水湖(溫泉水田)越冬繁殖的重要性。他們认为,唯有这种萍种,才能保证作物的增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1986-88年举行的"稻-鱼-鸭"、"稻-鱼"、"稻-鸭"和"稻"(CK)四个处理的田间试验及一系列辅助试验资料,旨在鉴别三种共栖模式的投入、产出和经济、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在低温地区的稻田四周挖沟养鱼、放鸭不仅能提高稻、鱼、鸭蛋的产量和收入,而且还改善了稻田的农业生态环境条件。"稻-鱼-鸭"被认为最佳模式,鸭是最活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1986—88年举行的“稻—鱼—鸭”、“稻—鱼”、“稻—鸭”和“稻”(CK)四个处理的田间试验及一系列辅助试验资料,旨在鉴别三种共栖模式的投入、产出和经济、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在低温地区的稻田四周挖沟养鱼、放鸭不仅能提高稻、鱼、鸭蛋的产量和收入,而且还改善了稻田的农业生态环境条件。“稻—鱼—鸭”被认为最佳模式,鸭是最活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3种品系尼罗罗非鱼的雌鱼作为母本,奥利亚罗非鱼的雄鱼作为父本进行杂交配对,研究杂交罗非鱼F_1代的耐寒能力。应用室内人工降温方法,测定了杂交子代死亡率、累积存活率和半致死低温(LT_(50))等耐寒指标。结果显示,3种杂交罗非鱼的耐寒能力各不相同,埃奥鱼、湘奥鱼和吉奥鱼半致死低温分别为:8.63℃、8.23℃、7.60℃。当水温降到9.6℃时,埃奥鱼首先开始死亡,其死亡低温范围为9.6~7.5℃;湘奥鱼的死亡低温范围为9.4~6.7℃;吉奥鱼的死亡低温范围为8.9~6.3℃。通过对3种杂交罗非鱼的LT_(5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杂交罗非鱼中,吉奥鱼的耐寒能力相对较强,其LT_(50)与埃奥鱼、湘奥鱼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其他2种杂交罗非鱼的LT_(50)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正>山东菏泽某单位技术员王亚东经过多年研究探索,成功开发出越冬大白菜栽种模式,2006年在菏泽市牡丹区马岭岗镇大面积推广。这种大白菜能耐-10℃低温及短期-13℃低温。  相似文献   

14.
稻田养草鱼苗除草促稻谷增产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稻田养鱼,目的是利用稻田水体获取食用成鱼,往往采取少放鱼、深灌水、不晒田等管理措施,因而不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甚至出现以鱼挤稻、喧宾夺主的偏向。1972年,倪达书教授应用生物防治的法则,以“鱼在稻田中除草灭虫、保肥造肥、促进稻谷增产”为宗旨,进行稻田养鱼试验,曾取得良好的效果,并指明:为了结合稻田管理,勤灌、浅灌和晒田的需要,稻田中以养鱼种为宜。1980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国家牧草饲料作物品种审定的杂交狼尾草是美洲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与象草(P.purpureum)的种间三倍体杂交种.杂交种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是草食畜禽、鱼的优良青饲料,为中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广为种植的多年生热带型牧草.但由于杂交种种子生产困难,主要以无性繁殖方式在生产上利用,尤其在北纬28°以北地区必须采取越冬保种措施,影响了其推广利用;而父本象草也仅限于在北纬26°以南地区开花.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1999,(2)
稻田垄作稻萍鱼立体种养是一种把稻田种稻与养萍、养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改单纯的平面种稻为稻田垄面种稻、水面养萍、水中养鱼,稻萍鱼三位一体的立体农业结构。景宁县从1992年开始,在单季稻区试验、示范稻田垄作稻萍鱼立体种养技术,并将该项技术列入农业“三三”工程予以推广实施,使之成为当地山区、半山区发展高效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1.综合效益(1)生态效益单季稻田垄作稻萍鱼立体种养充分利用了水、热、光、气资源,截减了因稻田杂草和浮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以丘北县高原特色稻田种养生态循环示范工程项目实施数据为基础,认真分析总结项目实施的技术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为今天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稻田种养生态循环示范工程是一种稻、鱼、鸭共生,互惠互利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其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生产环境,而且周期短、见效快,能够有效提农田综合效益。文章以丘北县高原特色稻田种养生态循环示范工程项目为例,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对于推动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连续四年蜜蜂就地室外越冬的试验研究表明:只要王好、群强、蜜足、安静,适时喂越冬饲料,适时适当的内外包装,蜜蜂就地室外越冬是成功的。损失率和下降率可以分别控制在10%和30%左右。3月下旬开始繁蜂,能达到及时授粉的要求。每群收蜜35—40公斤,繁蜂1:10—15倍(以脾计)。同时获得了投资少,成本低,方法简便易行,经济效益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生态渔业中稻田养鱼(蟹)的生态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稻田渔业生产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从稻田生态渔业对稻田水体理化性质、土壤物理性状、培肥效应、病虫草害、植株生长性状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概述,提出了今后在水稻病虫害防治、稻田养分供应、鱼(蟹)的饲料投入及稻鱼共作对鱼(蟹)的作用等方面需要探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以蓝鳃太阳鱼为父本、以绿鳃太阳鱼为母本进行杂交太阳鱼的规模繁育研究,经二年的试验表明:父母系须分隔保种,父母系纯化和纯种进行杂交育种是产生优良子一代的基础。采取越冬保温亲鱼培育可提早繁殖,杂交育种的时间为4~10月。采用分离保种、越冬培育、雌雄分养、控制性比、定时搭配、控面繁殖、自然产卵、分批捞苗、施肥育饵、分批培育等一系列技术达到规模化繁育的水平。至今绿鳃和蓝鳃太阳鱼的亲本保有量分别为20000尾和10000尾;二年中共人工促产绿鳃和蓝鳃太阳鱼7900尾和2600尾,共获得杂交鱼苗680万尾;培育成夏花鱼种243.8万尾,平均成活率70.9%;蓝鳃和绿鳃太阳鱼的绝对怀卵量分别为2.99万粒和1.87万粒,相对怀卵量分别为629粒/g和312粒/g,蓝鳃太阳鱼雌雄的平均成熟系数分别为6.8%和2.0%,绿鳃太阳鱼雌雄的平均成熟系数分别为6.8%和1.0%,蓝鳃太阳鱼的个体生殖能力高于绿鳃太阳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