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土保持效益货币化评估体系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水土保持效益出发,分析水土保持效益货币化的意义,并尝试利用经济学、生态学、会计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各学科的优势,设计水土保持货币化的评估流程,形成系统化的水土保持效益货币化评估方案.  相似文献   

2.
3.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宁都县水土流失面积以及严重程度均位于赣南地区之首,在江西全省也居于前列,宁都县是江西省最大河流赣江的源头,多年来都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因此,编制《宁都县水土保持规划》,同时对规划的生态建设效益进行分析研究具有典型代表性和重要意义。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与《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等全省性重要基础、关键成果,根据宁都县水土保持的概况、宁都县水土保持规划的防治任务等主要内容,详述了规划效益分析的依据、原则以及指标确定与结果等,可为其他县级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大江大河上游地区、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陇东黄土高原部分地区的问卷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发现大多数群众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事业及其各项措施具有很高的认同感,但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了综合治理的效果;小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虽有成效,但因非示范区、非项目区效果不明显,大尺度地域范围内综合治理的成效就有限。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充分重视综合治理实施者的经济利益;因此,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评价,应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利用综合治理的经济利益调动实施者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把引导群众致富与其客观上所具有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紧密结合,以达到综合治理目的。基于此,提出了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依据1984—2004年的统计与调查资料,对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南郑县水土保持投资来源和使用方向进行的分析表明,该区水土保持投资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水土保持事业越来越被重视。对南郑县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进行的评价结果表明:治理后比治理前沟道径流量、侵蚀量明显减少,植被覆盖度增加,生态环境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6.
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是水土保持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本文讨论了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和方法,分析了"国标"的优劣,提出了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介绍了常用的效益计算和评价方法,最后对效益评价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土保持》1995,(9):37-39
南雄县水土保持效益与经验广东省南雄县水土保持办公室(512400)南雄县位于珠江水系北江上游,全县水土流失严重,原有水土流失面积751.26k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1.4%。截至1985年底止,全县仍有水土流失面积607.13km2,其中强度流失...  相似文献   

8.
川东丘陵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众多,不同地区由于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相差很大,评价指标的选取也不同。在对川东丘陵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走访、查阅当地资料、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确定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0个评价指标,这些指标以量化为主,基本能够反映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在对不同效益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的方法,对丁家河小流域治理后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治理后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得分值为0.091 6,各准则层效益表现为社会效益调水保土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评价结果与当地实际相符合,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合理,评价方法可行,可应用于川东丘陵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为川东丘陵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全国八大重点治理区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82年,经国务院同意,将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生活困难的黄河流域的无定河、皇甫川、三川河和甘肃省的定西县,海河流域的永定河上游,辽河流域的柳河上游,长江流域的葛洲坝库区,江西省的兴国县,列为国家重点治理区。从1983年开始,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水土保持治理,要求“两三年理顺关系,五年初见成效,十年基本治理”。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对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情况存在差别,在不同地区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时所选取的参数指标等具有一定差异,同时受研究方法和学科背景等条件的限制,目前已有的评价模型普适性较差,并且计算误差较大。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分析了不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体系,并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藉河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客观定量评价天水藉河示范区一期和二期的水土保持效益,结合国家标准和示范区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适合该区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用该指标对该区调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采用的评价方法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水土保持的综合效益,具有一定的区域适宜性;示范区通过两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调水保土、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研究对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体系的完善以及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植被盖度对水土保持功效影响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就近年来国内有关植被盖度对降雨能量、降雨截留、土壤入渗、初损降雨量、径流量以及泥沙量的影响做了综述;分析了理研究中不足之处,并就今后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04年春季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镇实施了河道生态护坡示范工程,主要采用了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以及复合式生物稳定技术等3类生态护坡技术。护坡工程完成后,对生态护坡进行了连续3年(2004~2006年)的现场监测,以研究护坡工程的水土保持效益。杞柳枝、垂柳枝、结缕草等护坡植物生长良好,其新生枝叶和根系的水土保持效益明显,有效地控制了河岸土壤侵蚀,并为其他生物创造了稳定生境。本地草本植被逐渐得到恢复,物种数和盖度均增加,植物的水土保持效应增强。表层土壤和浅层土壤的抗剪强度测定结果显示生态护坡的土壤抗侵蚀性明显增强,3年中各类生态护坡均未出现明显的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14.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作为生态补偿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分析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建立试点,强化相关立法,加强基础研究,以推动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工作深入开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龙须草水土保持效益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该文阐述了龙须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在河南省的种植和推广情况,并根据试验研究结果,分析了龙须草的水土保持效益和在全省推广龙须草的有利条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6.
论水土、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在论述水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生态的概念,认为植被与水土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念是水土生态的重要特征。同时,对水土生态保持的含义作了新的定义,并将水土生态保持划分为四大类型,即生态型、自然型、生产型、建设型。从水土生态的高度,从源头上、要素的联系中去认识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一种主动的、有机的、整体的水土保持观念,是水土保持认识观的深化和发展,将使水土生态保持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试论将“水土保持”改称“水土生态保持”的科学性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我国“水土保持”一词的提出已有60多年的历史,而治理水土流失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公元前16~11世纪)。水和土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生态因子,而以水和土为首要立地条件的生态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也是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直接承担者,所以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是水土保持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生态保护和生态与环境的改善愈来愈成为水土保持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从水土保持的历史和当今不断丰富的水土保持实践来看,应将传统的“水土保持”称谓改称“水土生态保持”,这样更符合水土保持学科发展的需要,能够反映当前水土保持实践,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认知度,有利于水土保持的行业管理。  相似文献   

18.
浅谈水土保持效益计算中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保持效益是衡量所采用的治理水土流失措施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水土保持效益计算是否准确合理,关键在于如何采用正确的计算方法、效益参数及合理分析有效成份。所阐述观战将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效益计算水平,提供较为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已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减沙效益计算成果存在同一流域同一时段差异较大的问题,以孤山川流域为例,介绍了已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减沙效益计算成果,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认为其结果差异较大的原因是所采用的水土保持措施量和蓄水减沙指标不同引起的。为了解决差异,提高计算精度,今后要加强对基本资料、基本规律的研究,特别要加强对径流小区、小流域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