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果穗顶部未结籽或籽粒秕,称之为秃尖,是玉米栽培中常见的现象,造成秃尖主要原因主要有:品种的遗传特性,遇到不良气候因素,肥料供不足等因素。由于玉米由于缺粒秃尖,给玉米产量造成很大的损失,可减产1096~15%以上,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预防玉米缺粒秃尖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一个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玉米秃顶是指在成熟玉米果穗顶端出现的秕粒和缺粒现象,通常有秕粒秃顶和缺粒秃顶两种。秕粒秃顶是指果穗由下而上逐渐由饱满的籽粒过渡到完全没有灌浆的空壳;缺粒秃顶表现在果穗顶部没有灌浆的稃壳,与饱满的籽粒之间有十分明显的分界。(一)秃顶形成的主要原因玉米秃顶形成的原  相似文献   

3.
后期喷施BA和ABA对水稻灌浆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蔡永萍  聂凡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1):14-15,19
水稻后期叶面喷施BA能改善水稻后期叶片衰老进程,促进水稻弱势粒代谢,改善弱势粒灌浆充实,降低水稻空秕率;适宜浓度外源ABA也能够促进水稻籽粒灌浆充实,减少空秕率。  相似文献   

4.
一、防早衰 玉米早衰是指玉米生育后期即灌浆期,玉米穗粒以下的叶片枯黄,茎秆干枯,过早地丧失了光合作用能力,甚至倒状,其结果导致玉米子粒空秕,百粒重下降,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5.
馆陶县玉米大、小斑病普遍发生,个别地块病株率在80%以上,到玉米花丝慢慢干枯期,已有10%~15%的叶片枯死,造成籽粒所需养分供应不足,形成秕粒和秃尖,收获后亩减产幅度在20%~30%,因此,应及早控防,确保夏玉米的良好长势和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6.
一、大豆出现空荚、秕粒的原因(一)选种不当品种种植都有一定的区域性。大豆选种不当易出现籽粒不饱满、空荚的现象。(二)气候影响大豆生育期遇干旱高温、洪涝灾害都会造成空荚、秕粒。特别是在大豆开花结荚期,发生干旱、洪涝,大豆空荚率、倒伏率会更高。(三)营养不足大豆开花后,养分消耗增加,如果肥力供应不足,大豆盛花后容易营养不足,最终导致出现开花不结荚或空荚现象。  相似文献   

7.
玉米早衰是指玉米生育后期即灌浆期,玉米穗粒以下的叶片枯黄,茎秆干枯,过早地丧失了光合作用能力,甚至倒伏,其结果导致玉米籽粒空秕,百粒重下降,造成严重减产。玉米生长期间必然要消耗大量养分和水分,而生育中水分过多,会造成土壤缺氧,这时根系活动减弱,吸水困难,但叶片蒸腾不减,尤其是晴天,叶片消耗水分更多,易造成生理代谢失调,出现叶片卷曲,生长缓慢,若此时施肥,就会出现植株矮瘦,甚至枯萎死亡。  相似文献   

8.
玉米果穗的顶部不结实或籽粒秕,呈白色或黄白色,称为秃尖或秃顶,是玉米栽培中常见的现象.玉米秃尖、缺粒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因素,减产幅可达10%~15%甚至更多.玉米秃尖缺粒的主要原因与品种、土壤、营养与肥水、气候、栽培管理、病虫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现将造成玉米秃尖的主要原因和防治办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玉米植株进行分期遮光试验,认为;雌穗小花分化期至籽粒快速灌浆始期是影响玉米穗粒数的关键时期;雌穗小花分化期至籽粒快速灌浆高峰期是玉米植株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吐丝期是决定单株产量和穗粒数的临界期;对百粒重有显著影响的时期是胚乳游离核期和快速灌浆期;果穗顶部籽粒比中、下部籽粒发育较迟,当中、下部籽粒进入快速灌浆期时,顶部籽粒则停止干物质积累,成为败育粒。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推广的杂交水稻,空秕粒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杂交水稻本身存在的生理弱点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后期光合效率偏低,导致空秕率较高.研究表明,杂交水稻分蕴期外,幼穗分化期、孕穗期和乳熟期的光合效率远低于常规稻.  相似文献   

11.
<正>寒露风是湖南省晚稻生育后期的主要气象灾害,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影响抽穗的速度,使抽穗缓慢,甚至穗子不能完全抽出来。二是影响颖花的开花授粉、受精,形成空秕粒。三是影响稻粒正常灌浆发育,形成秕粒。寒露风是晚稻后期生长的天敌,如遭遇1次稍强的寒露风,可造成10%~20%的空秕率,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农民的收益。  相似文献   

12.
灌浆期低温对离体培养玉米强弱势粒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巽  郝建平  王璞  张萍  陈璐洁 《中国农业科学》2018,51(12):2263-2273
【目的】通过对玉米灌浆过程中籽粒干物质、淀粉的积累,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及淀粉积累相关酶活性的研究,揭示低温对灌浆过程中玉米强、弱势籽粒灌浆生理过程的影响规律,为生产上抗御低温冷害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用郑单958为试验品种,采用玉米籽粒离体培养的方式,将大田人工授粉后3 d的玉米果穗按照弱势粒和强势粒进行取样,无菌环境接种到人工培养基培养,低温处理和对照分别设置培养平均温度为16℃及25℃。自授粉后每10 d取样一次,分别测定灌浆过程中玉米强、弱势粒干物质积累量、内源激素、籽粒淀粉含量及淀粉积累相关酶活性。【结果】低温胁迫下强、弱势粒灌浆后期粒重分别比对照低47.58%、50.95%,强、弱势粒灌浆高峰期的平均灌浆速率较对照分别显著降低55.39%、54.72%。低温胁迫下玉米籽粒灌浆速率前期提升和后期减小的速度明显减缓,活跃灌浆时间延长5-7 d。授粉后10 d低温处理显著降低玉米强、弱势粒生长素(IAA)、玉米素(ZR)和脱落酸(ABA)含量,显著提高玉米籽粒赤霉素(GA3)的含量。授粉后30 d低温处理显著降低了弱势粒的IAA、ZR含量,增加了强势粒的ABA含量。低温胁迫显著减弱了灌浆前期和灌浆中期的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蔗糖合酶(SS)、淀粉合酶(SSS)及ADPG焦磷酸化酶(APGase)的活性,低温下弱势粒SAI活性降幅大于强势粒,对SS、SSS及APGase活性的降低幅度表现为强势粒大于弱势粒,导致玉米籽粒淀粉含量降低。【结论】受低温胁迫影响,灌浆前期玉米籽粒的IAA、ZR、ABA含量减少,GA3含量增加,SAI活性降低,导致籽粒库容量减少,库活性不足。在灌浆中期,低温降低SS活性,造成淀粉合成底物供应不足,影响淀粉的合成,降低籽粒淀粉含量。低温处理降低玉米强、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导致籽粒干物质积累减少。低温对玉米强弱、势粒的灌浆过程都造成较大的影响,且对弱势粒的影响大于强势粒。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亚种间杂交稻与汕优63比较,不仅秕粒率高,而且空粒率也高;不同部位籽粒的空、秕粒率均是二次枝梗大于一次梗,下部大于上部,但这种部位间的差异,空粒率一般很小,而秕粒率则很大;亚种间杂交稻的二次枝梗秕粒率高于汕优63,而一次枝梗秕粒甚至较汕优63低(除协优413外)。剪叶和疏花对空粒率的影响很小,对秕粒率的影响很大。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提高亚种间杂交稻结实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一、玉米花粒期的生育特点 花粒期玉米的营养生长日趋停止,转人以开花、授粉、受精,籽粒形成及成熟为主的生殖生长阶段,是玉米一生中代谢的旺盛时期,需肥需水仍然较多,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玉米开花后经传粉、受精,便开始了籽粒发育。  相似文献   

15.
玉米出现空秆、秃顶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植株不结果穗或有果穗不能结实长大的现象称之为空秆,玉米果穗顶部籽秕粒瘪或未结籽粒,又叫“不满尖”,称之为秃顶,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现象,一般会导致玉米减产5%~10%,严重的甚至在30%以上。因此,生产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少空秆、秃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1玉米畸形穗的症状、形成原因1.1秃尖。症状:在穗尖有少量或没有籽粒。籽粒发育前期受到环境压力的影响,包括:严重干旱和高温,缺氮,叶部病害和多云天气。1.2缺粒。症状:籽粒很少,仅有个别籽粒完成授粉。严重时,果穗只有零散的或不明显的籽粒分布。原因:由于干旱和高温导致花丝受堵,花粉脱落,造成果穗授粉不良。由于生长不均衡、除草剂药害、昆虫咬食和花丝受损等造成花粉供应量不足。缺磷也容易影响授粉。  相似文献   

17.
张国于 《现代农业》2011,(12):43-43
近几年,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上升,玉米秃尖成了生产上常见的现象,对玉米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影响很大,应该提早预防。玉米秃尖的症状表现为玉米果穗顶部不结实或秃顶,从而导致玉米穗粒数减少,造成减产。玉米秃尖的病因是玉米雌小花分化、吐丝及籽粒的形成开始于雌穗的中下部,  相似文献   

18.
以高油115玉米作为对照,对微胚乳玉米籽粒中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籽粒发育期间,微胚乳玉米和高油115胚部位单粒淀粉酶活性基本上随籽粒发育而呈增长趋势;不同微胚乳玉米材料非胚部位单粒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趋势未见有一致规律,高油115非胚部位淀粉酶活性主要呈现下降趋势;微胚乳玉米胚与非胚部位均未见其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高油115。  相似文献   

19.
戴鹏湾  邱菊 《新农业》2014,(7):23-23
玉米常发生不结果穗或虽结果穗,但结粒很少或不结粒。被人们称之为“空秆”,导致粮食减产,危害极大。1.根据田间调查分析,大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气候。光照不足造成空秆。从穗小花分化到吐丝后第17天,光照不足穗数明显减少,光照严重不足出现空秆现象。阴雨天气过多:玉米抽雄散粉时期,阴雨连绵,  相似文献   

20.
水稻生育中后期,特别是在幼穗分化开始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如果养分供应不足会导致稻株成穗率降低,穗粒数减少,籽粒充实度差,严重影响产量;而养分(特别是氮素)过多,则容易造成禾苗贪青、披雾,诱发病虫害,降低结实率,籽粒产量降低,俗称“好禾无好谷”。现介绍二种简易诊断与施氮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