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粱专家──马鸿图教授马鸿图,沈阳农业大学教授,著名的高粱专家。1938年生于辽宁省盖州市。1960年沈阳农学院农学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一直工作至今。1981年12月至1983年12月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合作研究高粱遗传育种和组织培养,1992年8月...  相似文献   

2.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化现象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化现象徐振彪傅作申原亚萍杜娟张新生田立国贾玉峰母秋华(中国人民解放军农牧大学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130062)有关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虽未有专门的文献报道,但也确实是植物组织培养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现就其发生的可能原因及...  相似文献   

3.
叶子花属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影  曹武  曾宋君 《热带作物学报》2015,36(8):1536-1541
叶子花属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其种苗繁殖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同时,还能为其性状改良提供有效的遗传转化系统。从叶子花组织培养外植体的选择、基本培养基类型、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选择和组培苗的移栽等方面综述了叶子花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并详细介绍了叶子花组织培养的再生方式和影响因素,最后,探讨了叶子花组织培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蕨类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外植体选择、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组织培养条件等方面,为进一步推动蕨类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组织培养是植物无性繁殖和遗传转化的重要技术基础。组织培养包括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形成、再分化等过程,最后形成新的植株。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DNA甲基化模式不断发生变化,表明植物细胞发生了大量的表观遗传重编程事件。一般来说,DNA甲基化可以促进或加快组织培养过程,对于许多很难进行组织培养和再生的植物来说非常重要。本文主要总结了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DNA甲基化模式的变化规律和分子机制,以及新的研究手段和思路,旨在为开展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DNA甲基化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1989~1993年高粱种质资源交换G.A.White等美国高粱研究机构在过去的几年里,积极地引进并研究了许多高粱种质。植物引进局(PIO)已成为美国与其他国家高粱种质双向交流的主要渠道。对一些引进的材料进行抗病和抗虫的快速筛选鉴定,只保留那些具有期...  相似文献   

7.
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发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发展概况、与作物传统的繁殖方法相比所具有多种优越性。说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是一项可以带来高额利润的新兴产业,全面推广应用该技术必将为我国农业的腾飞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Bhat.  S 付波 《杂粮作物》1995,(6):51-52
高粱胞质遗传雄性不育保持系组织培养的植株再生SumangalaBhat,M.S.kuruvinashetti自Heinz等(1987)对甘蔗(SaccharumofficinarumL.)和Shepard等(1980)在马铃薯(Solanumtube...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阐述了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现象的产生机理;其后,围绕植物本身、处理方式以及培养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最后,从植物材料选择、预处理实施、环境条件优化、添加抗褐变剂四个角度出发,提出了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现象的克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现代生物技术在辽宁省农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生物技术在辽宁省农作物育种上的应用主要包括: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常规育种技术结合;采用DNA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玉米常用自交系的遗传距离;首次发现并克隆了与高粱抗蚜基因紧密连锁的2个标记;在细胞和组织培养上,应用单倍体和细胞变异体等培养技术,选育出一批水稻、玉米和高粱的优良品系。在转基因育种方面,通过农杆茵介导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导入目的基因和含目的基因的总DNA,改进了高粱、向日葵和绿化菊的农艺、品质和抗性等性状。根据国内外农作物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建立农作物现代育种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植物育种包含两个主要过程:一是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变异,二是按育种目标选择变异,并将其发展成为品种。近二十年来日益增多的报道表明,由组织培养物再生的植株后代中存在着广泛的变异,有时变异的频率可以达到30%~70%,在水稻、小麦、甘蔗等许多作物上,已利用这种变异育成了新品种。因而众多学者认为,除了用杂交方法和诱变途径获得的变异外,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创造的“无性系变异”,可以成为植物育种的新变异源,进而可开拓为植物育种的一项新途径,即细胞突变育种技术。从现有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细胞和组织培养产生的无性系变…  相似文献   

12.
植物组织培养是本世纪植物学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近年来,由于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迅速发展,花药培养单倍体植株及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成功,是现代生物学上的一项重大革新。应用细胞和组织培养,不仅能解决许多基本的生物学问题,而且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经济作物快速无性繁殖和建立无病原材料方面的应用。并利用小孢子、单个细胞和组织的遗传变异技术,已经或即将育成更多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植株分布对粒用高粱产量的影响E.J.Larson,R.L.Vanderlip以往关于高粱补偿能力的研究都基于植物群体和行距、环境条件和基因型,而关于行内不均匀株距的资料很少。当田间株数减少时,生产者们面对两种基本选择,一是依靠高粱自身的补偿能力;二是...  相似文献   

14.
高粱高频率无孢子生殖结构选择N.K.Enaleeva等著黄瑞冬译从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植株上处于初级阶段的组织培养中,获得了具有部分雄性可育和无融合生殖特性的AS-1系(Enaleeva等,1994;Elkonin等,1995)。在该系植株胚...  相似文献   

15.
高粱的遗传图谱——分子标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的遗传图谱——分子标记的应用黎裕(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100081)近十年来DNA标记在植物遗传研究和育种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它在高粱这种古老作物的遗传研究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将对应用分子标记构建高粱的遗传图谱的最新进展作一评述。1高...  相似文献   

16.
高粱单倍体组织培养的二倍化L.A.Elkonin等现已清楚,在从单倍体高梁幼叶所得到的细胞系以及在初始培养中所出现的二倍再生植株中,二倍体植株占优势(Elkonin等,1987)。本文报道原始外植体的个体发育阶段和培养基里2,4-D浓度对再生植株倍性...  相似文献   

17.
玉米螟对高粱的为害性H.B.Aндрияц等1990~1992年全苏植物栽培科研所库班试验站研究了玉米螟对两种高粱基因型的为害,即库班红1677和叶弗列莫夫2号。1990年在高粱11~12叶期用人工接种的方法每株接种40粒玉米螟卵。然后用2.5%杀虫...  相似文献   

18.
应用外源总DNA直接导入法改良高粱农艺和抗性性状杨立国,石太渊(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110161)目前基因操作和遗传转化是高等植物遗传和育种研究的重要手段,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知识、技能和资金的局限,特别是大量控制植物特,注的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太渊 《杂粮作物》2003,23(6):340-343
高粱是全球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的第六大重要作物,是粮食、饲料和酿酒业的重要原料,尤其对于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1999年高粱在全球的种植面积已达到4000万hm2(Zhao等,2000)。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高粱品种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植物转基因技术通常依赖于植物快捷、高频率再生体系的建立。然而,高粱是目前公认的最难建立植物无性组织或器官再生体系和导入外源基因的作物之一(Zhu等,1998)。虽然高粱遗传化研究工作15年前就开始了,但与其他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禾谷类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相比,由于高频再生和高效转化…  相似文献   

20.
棉花体外耐盐反应及筛选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盐渍化是限制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常规育种培育耐盐植物进展较慢。近年,随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为选择培育耐盐植物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目前已证实培养的植物离体细胞存在自发的染色体变异,推测这是产生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基础,以至许多学者认为从组织培养可获得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