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水稻免耕直播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总用量在纯氮150~262.5kg/hm2范围内,免耕直播单季晚稻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纯氮262.5kg/hm2与225kg/hm2、187.5kg/hm2无显著差异,只与施纯氮150kg/hm2差异显著。从穗、粒结构考查结果和理论产量看,苗肥、蘖肥、壮秆肥、穗肥的施肥比例以3∶2∶3∶2较好;而各小区实产经方差分析结果,3种施肥比例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进行茶叶优化施肥及氮肥总量控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茶叶推荐优化施肥产量达1 029 kg/hm2,比常规施肥增产189 kg/hm2,增幅22.4%。氮肥总量控制试验以优化氮区的产量和效益较高,分别达1 083.30、91 249.05元/hm2。常宁市麻砂泥土茶园最佳经济施氮量为468 kg/hm2。  相似文献   

3.
融安县超级稻配方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安县丘陵地区砂页岩母质发育的潴育沙泥田超级稻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合理配施可以促进禾苗早发多发分蘖,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明显增多,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在试验条件下,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14.1%~25.9%,增效1331~3041元/hm2。相同氮磷钾用量,即总施肥量纯氮159kg/hm2、五氧化二磷30kg/hm2、氧化钾120kg/hm2,按基肥∶蘖肥∶穗肥氮肥为46.4∶38.6∶15.0、钾肥为40∶30∶30施用的产量高达10117kg/hm2,比基肥∶蘖肥氮肥为46.4∶53.6、钾肥为40∶60增产10.36%,利润提高12.42%,产投比提高0.63。  相似文献   

4.
按照无公害施肥标准及大黄需肥规律,采用不同的配方,以为大田生产无公害大黄提供科学的配方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不同的肥料对大黄的产量影响不同,传统的施肥方法产量为13 125.0 kg/hm2,而施用磷酸二铵300 kg/hm2+硫酸锌75 kg/hm2+腐熟的饼肥750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腐熟的饼肥750 kg/hm2、尿素600 kg/hm2+腐熟的饼肥750 kg/hm2的产量分别比传统施肥处理增产2 583.3、1 625.0、1 500.0 kg/hm2,增幅在11.4%~19.7%,施用磷酸二铵300 kg/hm2+硫酸锌75 kg/hm2+腐熟的饼肥750 kg/hm2为无公害大黄配方施肥的最佳方案,无公害大黄产量的需肥以钾肥和氮肥为主,但以施用钾肥产量表现最佳。在山区施用钾肥和氮肥仍是作物增产的有效途径,特别是磷酸二铵与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增产效果明显,可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开展水稻氮肥运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水稻产量及肥料的利用率。前稳中后重处理比前后重中空施肥法增产467.0 kg/hm2,增收1 586元/hm2,与对照空白区相比增产2 933.5 kg/hm2,增收11 561元/hm2。  相似文献   

6.
睢宁县玉米氮肥总量控制试验结果表明,以苏玉20号为试验材料,优化氮肥区经济产量8 430 kg/hm2,比无氮区增产61.96%,比常规施肥区增产8.08%,氮肥利用率34.79%,比常规施肥区提高6.19个百分点。增产效果明显,优化氮肥区经济产量比常规施肥区增产630 kg/hm2,减少了氮肥施用量37.5 kg/hm2,节本增收1 674元/hm2。  相似文献   

7.
睢宁县玉米氮肥总量控制试验结果表明,以苏玉20号为试验材料,优化氮肥区经济产量8 430 kg/hm2,比无氮区增产61.96%,比常规施肥区增产8.08%,氮肥利用率34.79%,比常规施肥区提高6.19个百分点。增产效果明显,优化氮肥区经济产量比常规施肥区增产630 kg/hm2,减少了氮肥施用量37.5 kg/hm2,节本增收1 674元/hm2。  相似文献   

8.
寒地水稻优化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小区对比的方法研究寒地水稻优化施肥技术,结果表明施氮肥的处理水稻单株分蘖、干物重均明显高于不施氮肥的处理,不同施肥方法对干物质累积量动态有明显的影响,INM1和INM2处理最高,INM4次之,FFP干物质积累量最低;施氮肥的处理穗长、平方米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和产量均比不施氮处理高.NO产量最低,6 433.5 kg/hm2,INM2产量最高,8 919.0 kg/hm2,比对照增产38.6%;INM1和INM4次之,分别为8 628.0kg/hm2和8 518.5 kg/hm2,比对照增产34.1%和32.4%;FFP和INM3产量分别为8 382.0 kg/hm2和7 749.0 kg/hm2,比对照增产30.3%和20.5%.在氮肥用量相同,施用方法不同的情况下,氮肥利用率差异较大,INM2施肥方式氮肥利用率最高,为43.5%,INM1处理次之,氮肥利用率为38.4%,INM3利用率最低,为23.0%.  相似文献   

9.
以百农207为试验材料,在氮磷钾用量一致的基础上,研究有机肥和无机化肥配施比例对冬小麦产量、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纯无机化肥和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与对照相比,纯无机化肥处理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增加10.83%,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增加11.81%~26.97%,土壤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变化趋势与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小麦产量比不施肥的增产幅度为35.91%~46.58%,比常规施肥增产幅度为5.85%~14.16%,其中以有机肥氮替代60%无机肥氮(60%OM)处理产量最高,年产量达8 434 kg/hm2,40%OM处理次之.相对于常规施肥处理较高的氮肥利用率(36.13%),40%OM和60%OM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高达46.64%、47.88%,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氮素表观损失量分别为70.31、59.70 kg/hm2,低于常规施肥处理(126.18kg/hm2).说明在等氮量条件下,以40%和60%有机肥氮替代无机肥氮不但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还可以降低氮素表观损失量,获得较高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因此,有机肥替代部分无机化肥是河南省砂姜黑土区冬小麦的推荐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复合生物同氮肥是一种生物菌肥,施用后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能提高土壤肥力.在水稻田的施用,结合水稻常规施肥增施复合生物固州氮肥,可明显提高稻谷产量,水稻早造平均增产率47.1%,平均增产2 083 kg/hm2,平均纯增收3 921元/hm2;水稻晚造平均增产率19.4%,平均增产1 156 kg/hm2,平均纯增收2...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精确施肥的增产效应,通过采用大田试验,以中熟中粳‘徐稻3号’为材料,设置精确施氮高产处理、常规施氮对照处理和无氮空白处理,研究精确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及水稻主要生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确施氮高产处理产量高达11365.05 kg/hm2,较常规施氮对照处理和无氮空白处理分别增产7.10%和60.09%;精确施氮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而穗数和结实率略有下降;精确施肥水稻主要生育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成穗率较常规施肥对照处理增加2.41%。精确施肥不仅能节省氮肥和改善生态环境,还是水稻生产实现丰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基础地力土壤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目的】研究江汉平原地区不同基础地力土壤和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江汉平原水稻主推品种丰两优香一号为试验材料,通过3年田间小区试验,考察分析土壤基础地力不同的稻田优化施肥、农民习惯施肥和不施肥处理的产量、氮肥贡献率、土壤氮素依存率和氮肥利用率等的差异。【结果】土壤基础地力不同的稻田均是优化施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比较,高地力和低地力稻田优化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平均提高6.9%和5.0%;与不施肥处理比较,产量分别平均提高17.3%和30.3%。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比较,优化施肥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大幅度提高。高地力稻田土壤氮素依存率高、氮肥贡献率小、施肥增产的潜力小;低地力稻田土壤氮素依存率低、氮肥贡献率大、施肥增产的潜力大。【结论】优化施肥可以降低水稻产量对土壤基础地力的依赖,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为探求水稻钙和镁吸收规律,进一步提高产量,通过2 a10个点次的田间对比试验,比较了农民习惯施肥(FFP)和实地养分管理(SSNM)下水稻茎叶、植株及籽粒的钙镁吸收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FFP相比,SSNM产量提高了6.66%-20.37%,平均增产13.7%,8个试验点增产显著。FFP水稻茎叶和籽粒的含钙量分别为2.24-3.10 g.kg-1和0.10-0.27 g.kg-1,含镁量分别为0.80-1.38 g.kg-1和0.62-0.97 g.kg-1。水稻植株中氮镁积累量分别是1.55-20.08 kg.hm-2和7.69-14.86 kg.hm-2,1 000 kg籽粒吸收钙1.66-2.56 kg,吸收镁1.16-1.86 kg;SSNM水稻茎叶和籽粒含钙量分别为2.45-3.40 g.kg-1和0.12-0.29 g.kg-1,含镁量分别为0.85-1.37 g.kg-1和0.62-0.94 g.kg-1,水稻植株中氮镁积累量分别是16.71-22.91 kg.hm-2和9.33-16.35 kg.hm-2,1 000 kg籽粒吸收钙1.66-2.67 kg,吸收镁1.19-1.71kg。两种施肥方式下钙镁的含量和1 000 kg籽粒吸收钙镁量无明显差别;SSNM钙镁的积累量均高于农民习惯施肥。表明,寒地水稻钙镁需要量较高,每1 000 kg水稻需要钙镁含量平均为2.04 kg和1.51 kg,SSNM对水稻茎叶和稻穗钙镁含量影响不大,由于其提高了水稻产量,因此促进了钙镁吸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桂中双季稻区水稻氮肥施用效应,为当地水稻生产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2009年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进行了不同控释氮肥用量对该地区早稻生长性状、产量以及氮肥农学效率影响的大田试验。【结果】施氮对桂中稻区早稻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能明显地改善水稻的产量结构,与不施氮(N0)相比,两年早稻施氮处理的株高与有效穗数分别平均提高16.07%与28.76%,与每穗总粒数与结实率分别平均提高12.54%与1.34%,产量平均提高41.26%,当氮肥施用量〉330kg/ha时,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结论】桂中稻区早稻施氮165~330kg/ha,既能确保水稻高产,又能保证肥料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是桂中地区早稻比较合理的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与GPS的水稻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通过GPS定位在广西柳江县基隆村水稻种植区8.69ha的水田上采集10个土壤样品,分析其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同时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并依据所得土壤养分含量选择4块水稻田进行精准施肥与常规施肥对比试验,探讨在高度分散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下水稻精准施肥技术。田间试验结果显示,4田块精准施肥均比常规施肥增产,平均增产稻谷331.5kg/ha,增产率为5.6%;且节省肥料投入,每公顷平均减少肥料开支579.0元,综合稻谷增产值及肥料节支费用,每公顷平均增收1276.1元。  相似文献   

16.
双季杂交稻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施肥水平与杂交水稻产量的关系,以及不同生育阶段养分吸收量,据此,提出了夺取杂交水稻高产的施肥技术。 杂交早稻亩产540公斤,需吸收氮10.9公斤、五氧化二磷4.9公斤、氧化钾15.9公斤、二氧化硅43.8公斤;杂交晚稻亩产560公斤,需吸收氮15.9公斤、五氧化二磷5公斤、氧化钾19公斤、二氧化硅63.8公斤.同一施肥水平,杂交晚稻比杂交早稻多吸收氮20%~27.5%,钾7%~24.1%,磷相似。杂交晚稻秧苗期、分蘖盛期吸钾量高于杂交早稻,齐穗后低于杂交早稻;杂交稻要获高产在氮磷水平中上稻田,施钾是第一位因素,杂交早稻应重视中后期施钾,杂交晚稻应重视苗期及早施钾肥;早晚杂交稻要获超500公斤产量其氮磷钾最佳拖肥量分别为12、4、10.7公斤/亩和12、4、12公斤/亩。  相似文献   

17.
不同控释氮肥用量对早稻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桂中双季稻区水稻氮肥施用效应,为当地水稻生产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2009年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进行了不同控释氮肥用量对该地区早稻生长性状、产量以及氮肥农学效率影响的大田试验。【结果】施氮对桂中稻区早稻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能明显地改善水稻的产量结构,与不施氮(N0)相比,两年早稻施氮处理的株高与有效穗数分别平均提高16.07%与28.76%,与每穗总粒数与结实率分别平均提高12.54%与1.34%,产量平均提高41.26%,当氮肥施用量>330 kg/ha时,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结论】桂中稻区早稻施氮165~330 kg/ha,既能确保水稻高产,又能保证肥料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是桂中地区早稻比较合理的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18.
应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紫色丘陵区保护性耕作下麦秆还田量、施氮量(N)、施磷量(P2O5)、施钾量(K2O)和氮肥施用次数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与水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下水稻最高单产8722.5kg/hm2,偏离平均单产1101kg/hm2,最低单产7222.5kg/hm2,偏离平均单产1344kg/hm2,试验田水稻施肥技术代表了本区域水稻生产实际情况,能提炼出符合本区域大田生产的高产、高效科学施肥方法。根据回归模型得出3125种配方施肥方案,从中优化筛选出5套方案,而最优化方案为:2hm2麦田的小麦秸秆还田于1hm2稻田中,每公顷施纯氮270kg、磷90kg、钾45kg,施氮量按底肥、分蘖肥、拔节肥、穗肥、粒肥5次各60%、10%、10%、10%、10%施用,钾肥底肥、穗肥各50%,可获得单产约9450kg/hm2,每公顷收益可达12600元左右,收益比为6.42。农田保护性耕作措施是非常切合时宜的,是培肥地力,改良土壤,优化农田生产小环境,保证耕地可持续生产的得力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比较,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籽粒产量,秸秆半量还田和全量还田分别增产12.4%和17.9%。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秸秆半量还田和全量还田处理有机质分别提高了1.2 g/kg和2.1 g/kg,速效钾分别提高了16.5 mg/kg和24.7 mg/kg。  相似文献   

20.
长期施肥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变化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目的】阐明长期不同施肥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变化态势及其差异,为评价和建立长期施肥模式、促进粮食持续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主要长期试验不施肥(CK)、施化肥(NPK)、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3个处理的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产量700多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长期不施肥的玉米和小麦产量总体上表现为极显著(P<0.05)下降趋势,年下降量分别为110.9和33.4 kg?hm-2,而水稻产量基本保持稳定。施用化肥,玉米、小麦和水稻的产量均呈极显著(P<0.01)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量分别为90.9、48.5和25.3 kg?hm-2。化肥配施有机肥,3种作物的产量随时间没有显著变化,均比较稳定,与NPK比较,玉米、小麦和水稻产量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8%、4%和3%。3种作物比较,小麦和玉米产量年际间变异较大,而水稻产量相对稳定。施肥的作物产量与不施肥的作物产量(反映土壤基础地力)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基础地力产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施肥产量增加量NPKM处理比NPK处理小0.12~0.31 kg?hm-2?a-1,表明长期施用化肥作物产量对基础地力的依赖程度高于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结论】中国农田长期不施肥或施用化肥的作物产量变化趋势为玉米和小麦下降,水稻基本稳定;化肥配施有机肥具有明显的增产和稳产效果,是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