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湖新银鱼受精卵室内孵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陈港水库太湖新银鱼受精卵卵径以069—071mm组居优势;室内孵化共获仔鱼1645万尾,其中成活1235万尾;出膜仔鱼平均体长24mm,眼球色素出现期平均体长26mm,膘形成期体长25—3mm。  相似文献   

2.
东港湖化肥养鱼及增产增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港湖采用干施碳酸氢铵法获得渔业丰产,1993~1995年鱼产量递增率分别为2132%、3406%和621%。在33℃水温时肥效周期为10d左右,NH+4-N在施肥后2~3d达到高峰,NO-3-N在施肥后4~5d达到高峰,浮游生物在施肥后5~6d达到高峰。1993~1994年平均肥料增产效益为073。  相似文献   

3.
于涛  张介云 《水利渔业》1999,19(4):34-35
对仑山水库施肥前和施肥中的浮游植物及其初级生产力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种类由施肥前的3门5属增至施肥后的5门13属,施肥前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0013mg/L,平均数量为066×105个/L;施肥后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4066mg/L,平均数量为576×105个/L。水柱日毛产量由施肥前的1970gO2/m2·d增至施肥后的3682gO2/m2·d。  相似文献   

4.
用放在海水池塘中的8个陆基围隔(50m×50m×18m),研究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与不同密度海湾扇贝(Argopecteniradians)投饵混养的放养方式、生产力和极限放养量。对虾体长(285±016)cm,扇贝壳长(110±012)cm,放养密度分别为60尾/m2和0,15,45,75粒/m2,用投饵和施肥(鸡粪和化肥)饲养。结果表明,扇贝密度为0和15粒/m2时,对虾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混养(扇贝15粒/m2)时对虾的出塘体长、体重和产量分别比单养高25%,38%和65%;当扇贝密度高于15粒/m2时,对虾的平均体长、体重和产量随扇贝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扇贝密度为15和75粒/m2时,其产量由470kg/hm2增至1236kg/hm2;当扇贝密度高时,去壳后湿重占体重的百分数从(4284±344)%降至(3788±426)%。扇贝的极限放养量为600~800kg/hm2,适宜放养密度为10~15粒/m2。  相似文献   

5.
花尾胡椒鲷为底层鱼尖,以觅食底栖动物为主;早期幼鱼经盐度淡化驯养,能适应低盐度咸水池塘饲养。均全长3.5cm重0.63g的幼鱼经74d池塘中间培育,长成均全长10.99cm、重27.32g,成活率87.5%。全长日均增长率1.55%,与养殖天数的关系式为L=3.6502e^0.0150d;体重日均增重0.37g,日均增长率5.09%,与养殖天数的关系式为W=0.7303e^0.0504d,全长与体  相似文献   

6.
在专用鲟鱼苗培育池内,以水蚯蚓为饲料,对俄罗斯鲟稚鱼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性培育实验。从开食起培育期25d,稚鱼由全长15cm、均重003g,增至51cm、083g,成活率91%,饲料系数401。实验发现,俄罗斯鲟稚鱼摄食凶猛、食量大,在供饵不足时,互食现象较严重。  相似文献   

7.
史氏鲟与杂交鲟幼鱼生长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流水条件下,对人工饲料驯化的史氏鲟和杂交鲟幼鱼的生长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经60d饲养,杂交鲟幼鱼平均体重由75g增至1200g,最大个体重1800g,体长420cm;史氏鲟幼鱼平均体重由73g增至682g,最大个体重1200g,体长310cm;本文还就体长与体重关系作了初步分析,并测得杂交鲟幼鱼生长方程为:L杂=4417G04482(r=09604),史氏鲟幼鱼生长方程为:L史=59402G03757(r=09847)。  相似文献   

8.
复洲湾移植放流日本对虾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毅峰  林源 《水产科学》1999,18(4):21-24
对复州湾移植放流日本对虾群体放流后1个月到回捕之间的生长特性研究表明:(1)同体长的日本对虾体重差异很小;(2)我们假定虾苗孵化时间为t=0d,那么体长生长高峰在t=50d至t=90d之间,前期雄虾快于雌虾,后期雌虾快于雄虾;(3)体重增长速度呈倒二次曲线型,其拐点雌性tr=863d,雄性tr=788d;(4)合理的放流日期应在5月20日~6月1日,开捕日期在8月上旬。  相似文献   

9.
网箱饲养试验表明,在170—200℃时每周投喂6、5和4天时,鲤(重1935—2780g)的体重瞬时增长率(SGR,%/日)分别降低331%、394%和500%。5、6、7、8月网箱养鲤(588±289g)的适宜日投饲次数分别为3、4、5—7和6—5。  相似文献   

10.
莱州湾日本对虾放流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年5月26日在莱州湾水域放流平均体长为9.9mm的日本对虾仔虾855.8万尾,进行了跟踪回捕调查,生物学测定求得各项生长参数为:雌性:L∞=201.5mm;W∞=90.0g;k=0.017;t0=26d;t(拐点)90d(7月28日)雄性:L∞=168.6mm;W∞=52.8g;k=0.017;t0=19d;t(拐点)83d(7月21日)放流群体于8月上旬开始交尾,在持续近两个月的交尾活动期间,雌体可以连续蜕皮并多次交尾;秋汛虾群集中分布在3-5m的放流水域,不作长距离移动。7月中旬开始捕捞,至9月莱州市共捕获放流对虾105.4万尾;9月中、下旬开始途经蓬莱沿海陆续游出,至11月蓬莱沿海捕获2~3万尾,整个秋汛回捕率估计为12.5%左右;至12月初莱州湾水温降至10℃以下时,放流群体才全部游离渤海。根据放流群体的生长特性,秋汛开捕时间应控制在8月中旬,放流群体的平均体长超过145mm时为宜。  相似文献   

11.
刘忠颖  陈远 《水产科学》1999,18(3):17-20
在15.0℃、17.5℃和19.0℃3个温度梯度下,各试验组纪体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6.3μm/d,8.6μm/d、9.3μm/d;61.0%、70.5%、23.0%。投附着基经22d培养各试验组稚贝规格(壳长×壳高)分别平均为620μm×595μm、705μm×680μm、745μm×710μm;各组生长速度和附着后成活率分别为17.7μm/d、21.6μm/d、23.4μm/d;35.4%、34  相似文献   

12.
长江重庆江段鱼类污染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残毒分析发现,重庆江段的鱼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鱼体中主要污染物Cd、Cr、As等的负荷比较高,但未超标,食用品质较好。鱼样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为082‰~428‰,表明重庆江段水质对鱼体细胞具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匙吻鲟摄食器官发育期较长,全长65.5mm前摄食方式为吞食,适口饵料规格大于0.3mm,该阶段口径,口宽及齿的数量发育较快。全长65.5mm以后开始出现鳃耙,其长度及过滤面积呈幂函数增长,显示具有较强的过滤能力。滤食阶段,鳃把间距小于0.1mm,饵料规格与鳙相似。  相似文献   

14.
苦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物学特性 苦草,又名扁担草、面条草等,分类学上属苤菜科,是典型的沉水植物。因其含较多的营养成份和很强的水质净化能力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我国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泊等水域,分布区水深一般不超过2m,在透明度大、淤泥深厚、水流缓慢的水域,苦草生长良好。 3~4月份,水温回升至15℃以上时,苦草的球茎或种籽开始萌芽、生长。苦草的种籽非常细小,呈棒形,黑色或黑褐色,籽粒饱满,长度2-3mm,最大直径0.3-0.5mm,每千克种籽约600万粒。生理发育成熟的种籽,在水温18℃-22℃时,经4-5d发芽…  相似文献   

15.
Carel氏瓶静置培养草鱼CIK细胞,细胞2~3d内长成单层,细胞单层均匀而稳定;旋转瓶培养,细胞7d左右长成单层,细胞单层面积大,病毒培养产量高。2种方式所培养病毒的TCID50/ml值稳定在6.0左右。0.1%福尔马林4℃条件下灭活病毒材料17d制备疫苗,疫苗性能稳定,安全性好。疫苗效力检验结果表明,注射免疫10d和浸泡免疫10d后,免疫鱼体内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107.9±11.0(3)和68.5±9.9(3),免疫保护力分别为(77.1±8.9)%(3)和(73.9±8.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本研究建立了草鱼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大规模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疫苗生产和生产性免疫试验,免疫草鱼成活率平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6.
在湖南临澧采得淡水水母标本,伞径53~120mm,平均伞径8.8mm,触手268~586条,平均447条,主辐触手4条显著长于其他触手,刺丝囊疣圆锥形呈环状排列,生殖腺呈长三角扁囊状,淡绿色;平衡囊呈管状,数量在72~154个,平均为108个;经鉴定为信阳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xinyangensis),系湖南省分布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17.
乌鳢早期消化器官发育与幼鱼日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敏  曹克驹 《水利渔业》1994,(6):9-11,46
孵出3天的仔乌鳢,以吸收自身卵黄为营养,从第4天开始,除继续以卵黄为营养外,主要是吞食较大的浮游动物;全长12mm的乌鳢,进入仔鱼后期,消化器官发育基本健全,能捕食游泳能力较强的大型活饵料。全长90-120mm的幼乌鳢,摄食饵料鱼的日粮为体重的6.19%-9.22%,其摄食节律一般为每昼夜2-3次,以晚上摄食最盛。幼鱼鳢能捕食最大规格饵料鱼的全长为自身全长的55.0%-66.7%,水温32℃时,消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态条件对泥鳅产卵、孵化及仔鱼培育影响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叙述在水温26~275℃、水比重0998、pH6~7、DO75~mg/L的情况下,泥鳅经HCG注射后,分别放入底质为软泥、砂砾和玻璃的水族箱中产卵,软泥底优于玻璃底优于砂砾底;取400粒受精卵分别放入比重为0998、1005、1010、1015四个塑料盆中孵化,1005以前能孵化出膜、以后不能孵化,但1005仔鱼不能成活;取全长433mm4日龄仔鱼943尾分别放入三个同样大小的水族箱中,从第五日龄开始分别投喂轮虫、蛋黄和豆浆,经19天培育,观察摄食情况,蛋黄最好,豆浆最差,活动能力,轮虫最强,豆浆最弱,生长速度,轮虫最快、豆浆最慢,成活率、轮虫最高、豆浆最低。  相似文献   

19.
梭鲈幼鱼摄食与生长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性转换期的梭鲈(体长2—3cm),除摄食活鱼外,通过人工驯食还可以摄取鱼肉和人工配合饵料。其体长—时间回归方程为:L=0175+0088t-1171×10-4t2(t:39—315天),体重一体长回归方程为:W=00219L2.6810,鱼体三维形态类似黄颡鱼  相似文献   

20.
帆式张网扩张帆布与网具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帆式张网模型水池试验,研究了扩张帆布对帆式张网网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扩张帆布冲角表征值为161~174°时,网具阻力较小,网口垂直扩张和水平扩张较大,网具性能较好;随着冲角表征值的变大,网具性能有所下降。(2)帆式张网网口垂直扩张随扩张帆布高度增加而变高,随流速的加大而增高幅度有所减小。(3)抽取中间3块扩张帆布(5m×3),帆布扩张力明显不足;当流速小于20kn时,抽取中间1块比抽取最后第2块网具性能更好。(4)当流速从10~35kn时,经增加2根扩张帆布的撑杆后,网口垂直扩张略有增加,增加幅度为16%~22%;水平扩张随流速的增加扩张性能提高明显,增加幅度为25%~1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