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确定早实核桃成龄树的适宜修剪方法,以10a生早实核桃‘绿岭’为试材,研究了重回缩、拉枝、既重回缩又拉枝和放任生长4种不同修剪方式的核桃树单株新梢发生数量、产量和根系活力。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期,重回缩、拉枝、既重回缩又拉枝和放任生长4种修剪方式的‘绿岭’核桃每株新梢发生数量分别为32.33条、22.67条、26.67条和12.67条,重回缩处理的新梢发生数量最多;单果重分别为11.16g、10.53g、12.22g和11.58g,既重回缩又拉枝处理的单果重最高;每667m2地产量分别为129.36kg、154.44kg、155.32kg和97.24kg,既重回缩又拉枝处理的产量最高,其次为拉枝;生长季末期,4种修剪方式的根系活力分别为193.22μg/(g·h)、181.53μg/(g·h)、231.65μg/(g·h)和150.60μg/(g·h),既重回缩又拉枝处理的根系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改善云南沃柑的栽培管理水平和探索轻简化、高效化提升果实品质的疏果和修剪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2017年定植的中晚熟品种沃柑为试材,于果实膨大期进行疏果和修剪放梢处理。处理1(对照)为整株树不疏果,不放秋梢,结果 4个以上,无新梢抽发;处理2为疏果,放秋梢,结果 4个及以下,有新梢抽发;处理3为果实全部疏除,放秋梢,有新梢抽发。除进行不同的疏果、放梢处理外其他方面的管理均一致,测定沃柑叶片、茎、果实的矿质元素含量和内源激素含量,以及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果实的纵横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结果】疏果和修剪放梢处理后,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果实的横、纵径增长加快,而采收果实的横纵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无异,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同时叶片和果实中的GA3、JA、SA激素含量增加。全疏果时,叶片叶绿素含量最低,并且叶片中内源激素的含量最高。各部位中N、Ca、Fe、Mn和Zn含量由高到低总体依次为叶、茎、果。修剪和疏果放梢处理的叶和茎中P、K元素含量以及果实中Fe、Mn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绒毛白蜡植株不同器官矿质元素含量的季节动态及雌雄株间的性别差异,为进一步阐明雌雄株生长分化的内在生理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绒毛白蜡雌雄株为研究对象,5—11月每月中旬取叶片、枝条、果实,应用电感耦合离子光谱仪系统分析生长季内雌雄株不同器官矿质元素(K、Ca、Na、Mg)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1)绒毛白蜡生长季内不同器官K元素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果实叶片枝条;而Ca、Mg在生长季各月份则为叶片枝条果实;生长季初期Na含量的大小顺序为叶片果实枝条,而生长季中后期的大小顺序则为叶片枝条果实。生长季内叶片K元素含量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而叶片Ca和Na含量则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叶片Mg含量则维持相对稳定含量。2)雌雄株对比表明,生长季内雄株叶片K、Ca、Na、Mg元素含量多大于雌株叶片,这种差异在部分月份达到显著水平。3)同一器官不同元素含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叶片K含量与Ca、Mg含量多呈现显著负相关,而叶片Ca与Mg含量则呈现显著正相关,叶片Na元素与叶片其余元素含量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叶片类似,果实K与Ca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果实Ca与Mg含量则呈现显著正相关。4)不同器官间元素含量相关分析表明,雌雄株叶片K与枝条K以及叶片Na与枝条Na含量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雌株叶片Ca与果实Ca、叶片Mg与果实Mg含量之间分别存在显著和极显著的正相关性;雌雄株叶片Na含量与枝条Na含量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性。【结论】不同矿质元素在绒毛白蜡雌雄株器官间的分配规律存在差异性;生长季各阶段,雄株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多数大于雌株,雌株翅果大量结实,参与较大比例的矿质营养分配,可能是影响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重要因素。叶片、果实中K、Ca、Mg各元素含量之间多存在显著相关性,明确绒毛白蜡植株不同器官间的矿质元素含量比例分配及相互关系,是阐明雌雄株生长分化生理机制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早实核桃最佳修剪时期,保证连年丰产、稳产,以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长势健壮的6a生‘绿岭’核桃树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时期修剪对‘绿岭’核桃枝条生长特性及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修剪后枝条萌发结果母枝的数量高于春季萌芽前修剪,但效果不显著;春季萌芽前修剪后萌发结果母枝的平均粗度为2.31cm,形成混合花芽的平均数量为201个,二者均高于秋季修剪;春季萌芽前修剪后枝条剪口的平均风干高度为0.36cm,显著低于秋季修剪;春季萌芽前修剪后2.5~3.5cm粗度枝条皮层可溶性糖含量和1.5~2.5cm粗度枝条木质部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6.13%、3.81%,均显著高于秋季修剪;春季萌芽前修剪后,除5.5~6.5cm粗度枝条外,其他4个粗度枝条木质部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0.15%、0.30%、0.17%、0.26%,均显著高于秋季修剪。由此可知,春季萌芽前修剪能促进结果母枝的增粗生长和混合花芽的形成,降低修剪口风干长度,利于枝条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及1a生枝中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因此,‘绿岭’核桃适宜修剪时期为春季萌芽前半个月。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采取栽培管理措施提高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 rubescens幼龄采穗母树穗条产量和质量,为优化云杉幼龄母树栽培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甘肃省小陇山沙坝国家云杉种质资源库川西云杉超级苗(实生苗)采穗圃,选择树势基本一致的8年生采穗母树,于芽萌动前(4月中旬),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修剪、修剪+摘芽、修剪+保留枝条(1/3长、1/2长、2/3长)等处理,研究其对采穗母树穗条数量、质量和冬芽数的影响。11月调查试验母树上当年生长度≥5 cm的枝条数量、质量(基部直径和长度)和冬芽数(含可发育成枝条的隐芽)。【结果】不同处理对川西云杉母树当年顶层轮生枝主干上的长短枝数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 0.05),对其他枝条数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 <0.05)。不同处理后采穗母树当年生长度≥5 cm的总枝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但母树当年新生枝条的增粗和伸长生长均被促进,随着新生枝条的伸长,枝条上的平均芽数增多。不同处理中,修剪+摘芽的处理效果最好,其枝条基部平均直径达到(5.29±1.22)mm,平均长度为(16.28±3.30)cm,...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出适宜荒漠区造林和人工栽培的黑果枸杞种源,促进生态扶贫产业发展。【方法】以不同种源黑果枸杞为研究对象,通过引种驯化,测定其生长量、果实形态特征、果实中主要营养成分及矿质元素含量,比较各种源间的差异。【结果】不同种源枝条生长量为31.0~54.2 cm,采自甘州区西洞滩的黑果枸杞生长量最大,采自民勤青土湖的次之,采自甘州区老寺庙农场的生长量最小。采自甘州区老寺庙农场和民勤青土湖的黑果枸杞在6月中旬前生长较快,之后生长缓慢;甘州区西洞滩的黑果枸杞枝条在6月中下旬开始迅速生长,在7月中旬后仍具有较大的生长量;其余种源枝条在6月中下旬—7月上旬生长较快,之后逐渐变缓。各种源果柄长度为7.47~10.6 mm,其中采自青海柴达木的最长,采自甘州区老寺庙农场的次之,采自民勤青土湖的最短。采自青海柴达木的果形指数为0.49,其余种源的果形指数为0.7~0.8。各种源单果质量为0.31~0.44 g,其中采自酒泉肃州区的黑果枸杞单果质量最大,采自青海柴达木和民勤青土湖的次之,采自新疆尉犁县的最小。各种源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9.00%~10.86%,其中采自青海柴达木的黑果枸杞中含量最高,采自甘州区老寺庙农场的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为1.15%~1.83%,其中采自酒泉肃州区的黑果枸杞果实中含量最高,采自民勤青土湖的次之;总黄酮含量为42.0~65.2 mg/g,其中采自甘州区老寺庙农场的黑果枸杞果实中含量最高,采自民勤青土湖的次之,采自新疆尉犁县的最低;总酚含量为48.84~75.14 mg/g,其中采自甘州区老寺庙农场的黑果枸杞果实中含量最高,酒泉肃州区种源次之。8个种源黑果枸杞的果实均富含N、P、K、Ca、Mg、Fe、Mn、Cu元素,其中采自甘州区西洞滩和苏南县明华区的黑果枸杞果实还富含Zn元素,其余种源含有微量的Zn元素。【结论】各种源黑果枸杞在武威均能正常生长,张掖甘州区西洞滩和武威民勤青土湖的黑果枸杞更适用于荒漠区造林,张掖甘州区老寺庙农场的黑果枸杞更适用于人工栽培,酒泉肃州区的黑果枸杞既适用于荒漠区造林也适用于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树形和叶幕形及花穗整形方式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葡萄花穗整形修剪提供参考。【方法】以‘无核白鸡心’为研究对象,架式选用单臂篱架,树形为扇形配合水平叶幕、厂字形配合直立叶幕。分别在盛花期、坐果期采用基部去除1/3和尖部去除1/3的方式修剪花穗。在果实采收期进行取样,测定单穗质量、果穗纵径、果穗横径、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糖酸比。【结果】采用基部去除1/3的方式修剪花穗,果实成熟后果穗呈圆柱状,果穗紧密度好。在盛花期和坐果期,采用基部去除1/3或尖部去除1/3的方式修剪花穗,‘无核白鸡心’的单穗质量和穗长均显著降低,平均单果质量和果实硬度显著增加,且厂字形配合直立叶幕植株的平均单果质量和果实硬度均高于扇形配合水平叶幕植株。同一树形和叶幕形条件下,在坐果期进行花穗修剪后单穗质量、穗长、平均单果质量和果实硬度均高于盛花期修剪处理。在相同时期,同一树形和叶幕形条件下,采用基部去除1/3的方式修剪花穗,‘无核白鸡心’的平均单果质量和果实硬度均高于花穗尖部去除1/3处理。在坐果期进行花穗修剪后,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盛花期修剪处理,可滴定酸含量低于后者。【结论】采用厂字形配合直立叶幕,在坐果期采用基部去除1/3的方式修剪花穗,可显著增加‘无核白鸡心’葡萄的平均单果质量和果实硬度,提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增大果穗紧密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球毛壳菌、嗜松青霉菌、裂褶菌、枝状枝孢霉和福廷瓶头霉5种贵州蓝莓土著菌根菌对蓝莓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方法】以3年生蓝莓品种‘粉蓝’为材料,通过菌液灌浇方式开展接种试验,对果实成熟时期蓝莓根系的菌根侵染情况、果实形态和产量以及果实主要品质指标进行测定,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变异系数大于10%的果实形态和品质指标进行降维分析,并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对各菌株的接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接种后,5种菌根菌均与蓝莓根系表现出良好的共生效应,福廷瓶头霉与蓝莓根系的共生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接种裂褶菌、枝状枝孢霉、福廷瓶头霉3个菌种显著提高了蓝莓的单株果实产量,提升幅度分别为11.17%、27.27%、29.25%;接种裂褶菌、嗜松青霉、福廷瓶头霉处理下蓝莓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增加,有利于提升蓝莓的鲜食口感;接种5种菌根菌后蓝莓果实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得以不同程度提升。其中,接种福廷瓶头霉对果实花青素含量的提升效果最好,提升幅度为45.16%,接种嗜松青霉对蓝莓果实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提升效果最好,提升的幅度分别为55.93%和43.33%。对8个果实指标进行降维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接种后蓝莓果实可分为2大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按照接种后对蓝莓果实品质的提升效果由优到劣排序,5种菌根菌分别为福廷瓶头霉、裂褶菌、嗜松青霉菌、球毛壳菌、枝状枝孢霉。【结论】裂褶菌、嗜松青霉菌、福廷瓶头霉对蓝莓植株产量和果实品质具有良好提升效果,可作为蓝莓的菌根化培育的参考菌种。  相似文献   

9.
霜冻前后野生余甘子果实功能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余甘子果实经过霜冻后风味更佳的原因。【方法】以永仁县野生余甘子林同一居群7株代表性植株为研究对象,在霜冻前后,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测定余甘子果实形态和功能成分指标,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并比较了霜冻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同一居群不同余甘子样株果实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总酸含量、总糖含量、SOD活性、维生素C含量、总酚含量、硒含量均有差异,其中霜冻前变异系数最大为硒含量(31.65),其次为氨基酸含量(27.52)。果实蛋白质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糖含量、总酚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果实维生素C含量与总酚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霜冻后,余甘子果实形态差异显著,营养物质蛋白质、氨基酸、总糖、总酚含量均增加。其中,氨基酸含量极显著增加,由26.82μmol/g增大到36.97μmol/g,总糖含量显著增加,由47.82 mg/g增加到52.97 mg/g,蛋白质含量增大,总酚含量均值变化最小,但蛋白质含量和总酚含量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果实SOD活性、总酸含量、硒含量极显著降低,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结论】霜冻有改变余甘子果实营养物质形成和积累的作用。生产中,霜冻前有利于采集维生素C、硒含量较高的余甘子果实;霜冻后余甘子果实蛋白质、氨基酸、总糖含量较高,有利于采集到的营养价值高且口感较好的果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果实成熟整齐度,促进油茶鲜果机械化采收。【方法】以‘长林18号’‘赣石83-4’‘赣石447’为试验对象,在果实成熟期喷施0.2、0.6、0.8、1.2 g/L乙烯利和等量清水,调查油茶果实开裂动态,测定果实表观性状指标、种仁内营养物质含量和脂肪酸组分及含量,揭示乙烯利对油茶果实成熟和品质的影响。【结果】1.2 g/L乙烯利处理促进油茶果实开裂的效果最好,1.2 g/L处理的裂果率达到50%的所需时间比对照缩短了4 d,比0.6、0.8 g/L处理缩短了2 d。喷施乙烯利后,油茶的单果鲜质量、鲜果出籽率、鲜果出仁率、果实含水率以及连续2 a的单株产量无明显变化,种仁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及各脂肪酸组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长林18号’种仁的可溶性糖含量减少,油脂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所增加;‘赣石447’种仁的可溶性糖和油脂含量整体上分别呈现减少和增加的趋势;‘赣石83-4’种仁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减少,油脂含量增加。‘长林18号’和‘赣石447’种仁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升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赣石83-4’种仁的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含...  相似文献   

11.
以梯田堰边老龄低产花椒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不同修剪试验。发现刻芽、中截、重截、疏枝修剪处理均能促进新梢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花椒单株产量、穗重,增加花椒出皮率。以疏枝处理对花椒新梢生长、果实产量品质影响最显著。平茬更新处理的花椒树的叶色浓绿、叶片肥厚、生长壮旺,果实产量和枝量明显高于对照树,复壮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苹果省力化修剪管理措施的效果,2016年在河北省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苹果示范基地,采用田间调查、室内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苹果园不同修剪方式下的用工量、冠层光照强度、树体冠幅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修剪方法相比,省力化修剪每667m2用工减少2.3个,省工23%,每667m2年用工成本节省161元;省力化修剪和常规修剪方式的树冠上层相对光照强度分别为56.47%、37.07%,中层相对光照强度分别为33.14%、21.81%,下层相对光照强度分别为13.78%、8.01%,省力化修剪方式的各层相对光照强度均极显著高于常规修剪方式;省力化修剪方式的平均单果重为288.01g,果实单株产量为42.05kg,显著高于常规修剪方式,省力化修剪方式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58%,显著高于常规修剪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种酿酒葡萄进行夏季修剪处理对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河西走廊酿酒葡萄的夏季栽培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年生酿酒葡萄‘贵人香’‘霞多丽’和‘蛇龙珠’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酿酒葡萄基地开展田间试验,设置抹芽、抹芽+摘心处理,以常规田间管理为对照,测定果实品质、产量及枝条生长等指标。【结果】抹芽和抹芽+摘心处理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贵人香’‘霞多丽’和‘蛇龙珠’的果实生长。抹芽和抹芽+摘心组合处理均显著提高了3种酿酒葡萄果实的单穗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其中抹芽+摘心处理组的可溶性固形物为最高,‘贵人香’‘霞多丽’和‘蛇龙珠’较对照分别提高了9.41%、4.71%、2.73%。3种酿酒葡萄果实的总糖含量各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均在148.08~149.90 mg/g之间;抹芽处理显著提高了‘蛇龙珠’果实的总酚含量(2.54 mg/g);抹芽和抹芽+摘心处理后,‘贵人香’和‘霞多丽’果实的单宁含量较对照升高。抹芽和抹芽+摘心处理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3种酿酒葡萄果实的产量。抹芽和抹芽+摘心处理均提高了3种酿酒葡萄枝条的年生长量、第4节长度、第4节枝条粗度、第4节髓心直径。【结论】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为进一步提高河西走廊酿酒葡萄原料品质、产量及树体生长势,‘贵人香’芽期抹芽,‘霞多丽’和‘蛇龙珠’芽期抹芽+花前摘心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采后不同修剪方式对基质栽培蓝莓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修剪方式对蓝莓植株营养生长和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情况,明确夏季蓝莓果实采收后的最佳修剪方式,为蓝莓基质盆栽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年生蓝莓品种‘夏普蓝’的基质盆栽苗为材料,在其全部果实采收后,分别设置不修剪(对照)、轻度修剪、适度修剪、重度修剪这4种不同程度的修剪方式进行试验,然后每隔15 d统计株高、冠幅、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每隔30 d测定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并对此8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修剪后120 d时,不修剪的植株体积最大,适度修剪的植株体积增加率最高;修剪后135 d时,适度修剪与不修剪的植株之间其体积指数无显著差异。不同处理间植株主茎总粗度的变化差异不显著。修剪后60 d内的叶片SPAD值,各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修剪75 d后的叶片SPAD值,适度修剪的略高于其他3个处理的。适度修剪和重度修剪60 d内的盆栽苗能快速萌发新枝条。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适度修剪的叶片SOD值,除了修剪90 d时的略有降低外,其余处理的均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叶片CAT活性,修剪30和120 d的差异显著,其他时间点各处理间的差异均不显著;4个处理下叶片O2-产生速率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修剪60 d时,重度修剪与对照、轻度修剪与适度修剪之间均有显著差异,其他时间点各处理间的差异均不显著;适度修剪的叶片MDA含量,修剪30 d时达到峰值,之后下降,但低于其他3个处理的;适度修剪的叶片SP含量,修剪30~120 d内缓慢增加,修剪120 d时达到最高值且高于其他3个处理的;适度修剪的植株生长势更好,更利于花芽的分化。【结论】蓝莓盆栽苗的果实采收后最佳的修剪方式是适度修剪,即修剪量约为枝条总量的20%。适度修剪可以改善树体内部的光照条件,形成良好的叶幕结构,能促进植株生长和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5.
在对碧桃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开展整形修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整形修剪对碧桃树冠内枝条的组成、枝条的着花量、花期都有影响,通过抑上缓下、疏外缓内、缩前截后的综合修剪方法,能够改变树冠枝类比例,明显减少旺花枝的量,增加有效花枝的量,使花期延长;通过疏除上部旺枝和密挤大枝,回缩外围枝可以调整树冠的结构,使碧桃光秃带减少,观赏价值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出使叶用银杏高产优质的最佳硝铵配比。【方法】以2年生半同胞家系银杏苗为研究对象,设置5种硝铵比(0∶100、25∶75、50∶50、75∶25、100∶0),每盆总氮含量2 g,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硝铵配比对银杏苗木生长、叶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NPK含量、叶片总黄酮含量及其经济产量、叶片萜内酯含量及其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各硝铵配比处理促进了银杏苗的生长,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N、P、K的含量,同时提高了叶产量和总黄酮、萜内酯的经济产量。高比例的硝铵配比(75∶25)和单施硝铵(0∶100、100∶0)有利于总黄酮的积累,低比例的硝铵配比(25∶75)不利于总黄酮的积累,硝铵配比施肥不利于萜内酯的积累。单株叶产量与苗高相对生长量、地径相对生长量、单叶干质量、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N含量、叶片P含量、叶片K含量、总黄酮经济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叶片总黄酮含量与总黄酮经济产量显著正相关,叶片萜内酯含量与单叶面积极显著负相关,单株黄酮经济产量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N含量、叶片P含量、叶片K含量、叶生物量、总黄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萜内酯经济产量与比叶干质量、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N含量、总黄酮经济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各处理肥效的综合评价,硝铵配比75∶25处理的综合得分最高。【结论】高比例的硝铵配比能有效促进银杏的生长发育,提高叶品质,单施硝态氮的效果优于单施铵态氮,其中硝铵配比75∶25是促进银杏苗的生长和提高叶品质效果最佳的配比。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退耕还林地多年生沙棘(Hippophea rhamnoides L.)的干枯死亡率和提高结果能力,研究了不同修剪措施对沙棘树体更新复壮和结果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落叶后剪除直径0~1.5cm枝条后,沙棘树体萌发新枝的能力、结果量和果实品质相对最高,发枝量、单株产果量、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分别为32.16个/株、2.54kg、3.03%和3 652.62mg/kg,较对照CK分别提高了270.93%、61.78%、35.87%和37.98%;果实有机酸含量为2.67%,较对照CK降低了9.49%。冬季落叶后剪除直径0~1.5cm枝条处理的所有测定指标与对照CK相比,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鉴于冬季落叶后剪除直径0~1.5cm枝条处理对沙棘树体更新复壮和提高结果能力的相对最佳效果,建议采用这一措施来复壮树体和提高结果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山苍子林分和环境因子与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山苍子林可持续经营和优质丰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福建清流、湖北太子山、浙江富阳三地的山苍子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协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山苍子林分和环境因子及经济指标进行初步分析,并利用结构方程分析了山苍子单株产量、果实精油含量及精油中柠檬醛含量与胸径、树冠高、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之间的关联特征。【结果】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胸径、树冠高对山苍子单株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 0.01),年平均降水量对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P=0.034),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对果实精油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 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胸径、树冠高、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温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7、0.886、0.470、0.330。结构方程分析结果显示:胸径和树冠高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系数分别为0.255(P 0.01)和0.668(P 0.01);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系数分别为0.051(P=0.384)和0.048(P=0.380);各因素对单株产量的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树冠高、胸径、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温度;单株产量对果实精油含量的直接效应为负效应,其效应系数为-0.236(P 0.01)。【结论】胸径、树冠高、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温度与单株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胸径和树冠高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效应大于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因此,在山苍子经营过程中应注重胸径和树冠高的培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滴灌条件下,探讨适宜叶用枸杞水肥一体化生产的氮磷质量浓度。【方法】水肥一体化技术下,以5 a生枸杞"宁杞9号"为试验材料,在钾素质量浓度统一为40 mg/L的基础上,采用二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氮素质量浓度设40、60、80 mg/L共3个水平,分别记为N1、N2、N3,磷素质量浓度设10、20、30 mg/L共3个水平,分别记为P1、P2、P3,研究了不同氮磷耦合对叶用枸杞产量、产量构成要素、产投比的影响。【结果】氮素质量浓度对叶用枸杞芽数与鲜质量的影响不明显,磷素质量浓度对叶用枸杞芽数与鲜质量的影响明显,在P3水平下,叶用枸杞芽数与鲜质量均显著提高。不同氮磷组合对叶用枸杞产量、肥料经济效益影响明显,产投比最高的组合是N1P1,其产量为14 220 kg/hm~2,产投比高达38.33,在N2P3组合下叶用枸杞产量最高(16095kg/hm~2),产投比处于中间水平,但其净收益最高。【结论】钾素质量浓度为40 mg/L时,全生育期叶用枸杞灌溉营养液以N2P3为宜,能使叶用枸杞获得高产,并且节约肥料成本,增加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种植在风沙土区土壤中枸杞植株的合理施肥量,在施用常规有机肥的基础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化肥施用量对土壤养分状况和枸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对施肥效应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显示,对沙土地施用高量化肥能有效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特别是速效养分的累积加快。随着化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各层级土壤中有机质变化未呈现出线性增加的趋势,但土壤中速效养分呈现出显著累积与提高的趋势。同时土壤中全盐含量也呈现出类似变化趋势,特别是在最高施肥量(T5)条件下,各层次土壤盐分均呈现出显著累积现象。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的pH值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追施化肥对当年枸杞产量及果实特性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当单株施肥量达到750 g时,枸杞果粒的横纵径、果粒质量均达到最大值;单株施肥量为450 g时产量最高,达380.88 g。因此,在宁夏的风沙土区种植枸杞,在施用有机肥作为基肥的基础上追施化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的速效养分状况,从而对当季枸杞生产与枸杞果实品质提升有重要影响。就对风沙土区3年生枸杞单株的追肥量而言,以施用450~600 g复合肥对土壤养分、枸杞产量与品质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