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夏防沙治沙及沙产业技术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宁夏自治区银川平原绿洲腹部沙地、中卫腾格里沙漠和盐池毛乌素沙地三种类型,进行防沙治沙及沙产业技术开发的试验研究.着重突出沙产业技术开发,坚持以经济效益促进防沙治沙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核心,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以新技术、少用水、高投入、高产出为主要手段,开发沙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3个示范区按8个专题进行了研究与开发,建立试验示范区0.13万hm2、辐射推广2.67万hm2;培植杨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优质纸浆用材林、鲜食葡萄为主的果品生产与加工、沙地植物资源利用为主的沙旱生植物开发与繁育、沙地设施栽培4种沙产业,申报3项专利,形成多项新技术,撰写30余篇论文及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2.
宁夏防沙治沙及沙产业技术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宁夏自治区银川平原绿洲腹部沙地、中卫腾格里沙漠和盐池毛乌素沙地三种类型,进行防沙治沙及沙产业技术开发的试验研究。着重突出沙产业技术开发,坚持以经济效益促进防沙治沙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核心,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以新技术、少用水、高投入、高产出为主要手段,开发沙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3个示范区按8个专题进行了研究与开发,建立试验示范区0.13万hm2、辐射推广2.67万hm2;培植杨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优质纸浆用材林、鲜食葡萄为主的果品生产与加工、沙地植物资源利用为主的沙旱生植物开发与繁育、沙地设施栽培4种沙产业,申报3项专利,形成多项新技术,撰写30余篇论文及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3.
民林 《甘肃林业》2005,(4):23-23
全国防沙治沙综合县级示范区——民勤示范区,地处民勤县勤锋滩。近年来,示范区建设依托林业重点工程,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为途径,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原则,按照节水型生态、科技治沙、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重点推广应用防沙治沙新技术进行沙区产业结构调整与沙产业开发。全国防沙治沙综合县级示范区民勤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大型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4.
地处腾格里大沙漠西南缘、红水河畔的凉州区头墩营,10多年前还是荒沙无垠、草木稀疏,“大风一起不见天,沙骑墙头驴上房”,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穷地方。自1991年设立武威头墩营沙产业试验示范区后,依靠科技治沙不止,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培植富民产业。10年磨一剑,示范区绿了起来,人民富了起来。风沙危害是古凉州农业的主要灾害之一。为加快武威荒漠化的综合治理步伐,全面推动河西及其它周边县市的防沙治沙建设,1991年,省上在原头墩营苗圃的基础上,设立了沙产业试验示范区。示范区占地5.5万亩,当时有耕地2万…  相似文献   

5.
翁牛特旗治沙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常耕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开发试验示范区翁牛特旗基地,是全国防沙治沙工程1992年上马的22个示范基地之一,规划总控制面积13.2万亩,需治理开发面积6.8万亩,1997年建成。整个基地建设工程分为两个阶段:1992~...  相似文献   

6.
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素有"七沙二山一平原"之称,有可开发利用的沙地面积426.9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8.3%。磴口县转变发展方式,将沙漠看作是一种资源,把乌兰布和沙漠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培植,把"绿化"与"产业化"、"治沙"与"致富"相结合,把发展肉苁蓉产业作为乌兰布和沙漠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支柱产业,促进了全县防沙、治沙及林产业、沙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肉苁蓉产业实现防沙治沙与沙区致富双赢磴口县有句民谚:沙患不止,沙区难富;沙区不富,沙患难止。在充分调研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沙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发展沙产业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要树立长远发展的观念.保证在治理好风沙的前提下进行:否则.认为沙地是块廉价的生钱载体,在违被自然规律的情况下,大力开发.无节制地利用,不但达不到防沙治沙和发展沙产业的目的,反而会破坏沙地上原有的自然植被,使有希望绿化起来的沙产业基地.成为潜在的沙荒?  相似文献   

8.
“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化土地年扩展速度由104.2平方公里下降到目前的82.8平方公里;142万亩沙区特色经济植物种植也带来丰富的沙产业产品,每年沙产业总产值近41.7亿元。”近日在鄯善县召开的2014年全疆防沙治沙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上的一组数据令人欣喜。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防沙治沙与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沙害”问题,改善沙区群众生存环境,让“沙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重要途径,防沙治沙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9.
克什克腾旗本着“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防治并重、治用结合、突出重点、讲求效益”的建设方针,全面掀起了以防沙、治沙、沙产业开发为主要任务的治沙会战高潮。目前,十万治沙大军已经挺进科尔沁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171.69万亩重沙区将得到有效?..  相似文献   

10.
8月1日至3日,以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治沙学会名誉理事长高德占同志为首的国家林业局、中国治沙学会考察组赴辽宁进行治沙考察,先后参观了辽宁的重风沙区彰武、阜新两县及省固沙造林研究所等5个防沙治沙典型,并在阜新市召开了考察汇报研讨会,高德占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寄望辽宁在全国率先遏制和治理本地区沙化,并得到辽宁省委、政府、人大的积极响应。 据国家林业局1999年监测结果,辽宁省沙化上地14.26万公顷,其中流动沙地1.4万公顷,半固定、固定沙地24.13万公顷,闯田 15.6万公顷,范围…  相似文献   

11.
绿色沙产业在民勤沙区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民勤沙区在沙漠化防治中如何加快沙产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效益,根据钱学森沙产业理论,提出“绿色沙产业”的新模式,并在防沙治沙中探索其实施途径。通过创建产业基地,进行开发实践,认为该区具有发展绿色沙产业的有利条件,今后可以科学合理地开发该产业。  相似文献   

12.
2011年8月6日至7日,由自治区沙产业草产业协会和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主办,市防沙治沙暨沙草产业协会、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管委会承办的纪念钱学森诞辰百年暨胡锦涛总书记发表沙产业重要谈话三周年理论研讨会在达拉特旗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召开。  相似文献   

13.
大柳树林场沙地开发有新招奈曼旗国营大柳树治沙造林林场在深化改革,加快兴林致富和治沙造林中,不断探索出了一条科学治沙用沙发展沙产业的路子。一是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开展种树种草、封沙育林、育草,变过去的单一造林和单纯林种、树种为多林种、多树种、多效益的综...  相似文献   

14.
赤峰克什克腾旗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强化管理”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全旗40.5万亩“沙龙”被林带、沙障、围栏所编织的“天网”束缚,取得了显著效益。 克旗地处浑善达克沙地与科尔沁沙地结合地带,现有沙地1075万亩,潜在沙地492万亩,约占全旗总面积的50%,自然条件恶劣。多年来,这个旗始终坚持沙源治理工作,部分沙地得到了有效治理,初步形成了防沙治沙的工程整体框架。2000年,自京津周边地区沙源治理工程紧急启动以来,这个旗广大干部群众及时抓住这一有利契机,高擎“生态立旗”大旗,并坚持“乡…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林业》1994,(1):7-8
开鲁县因地制宜防沙治沙哲里木盟开鲁县属西辽河冲积平原,总土地面积673.2万亩,其中耕地130万亩,草牧场280万亩,林地11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6.7%,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林综合发展的经济类型区。该县地处科尔沁沙地腹部,沙地集中连片,且还在逐渐...  相似文献   

16.
专项推进重点突破加快治沙进程王国山,刘艳光被列为全国防沙治沙重点县的翁牛特旗,把治沙造林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采取多项强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大规模的治沙造林建设。到5月中旬,全旗完成治沙24万亩,造林18.2万亩,其中营造山杏林11.2万亩,义务植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磴口县不断加大对乌兰布和沙漠的防治力度,全县生态环境呈现出"整体扭转,局部好转"的局面。全县紧紧围绕"防、治、用"三大内容,总结出了包括沙障固定流沙、沙地飞播造林、冷藏苗避风造林、梭梭接种肉苁蓉等十几项林业实用技术,形成了以防为主、固阻结合,生物技术为主、多种措施并用的防沙治沙技术体系,有力地推进了全县防沙治沙进程。据统计,自2000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沙漠治理面积达168万亩,完成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4700多亩,截至2006年底全县林业产值达5802万元。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1月,由全国防沙治沙办公室及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北京)首届沙产业博览会”在京召开。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全国22个省(区、市)的100多家单位参展。本届博览会以论坛和展览为平台,向人们展示了我国近20年来在防沙治沙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新技术、新设备,为与国际组织、政府、企业的投资融资渠道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以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沙产业博览会为中国生态产业展示出极大的增值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本届博览会众多参展单位中,北京、河北、内蒙古、宁夏等展区尤为引人注目。他们不…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自治区分布有我国沙漠的一半和沙地的全部。当地群众对沙漠资源的认识,经历了防沙——治沙——用沙——管沙的四个阶段。从"无知"造成的怕沙,到"对抗"形成的恨沙,再到"顺应"形成的以沙为伴,直到"治沙致富"双赢的以沙为荣,走出了"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长链条、大市场"的新路,认定了以高科技保证高效益,达到"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良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自治区地跨“三北”,境内分布有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最多的省 (区 )之一。长期以来,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和人为不合理开垦、樵采、放牧等掠夺式利用,加之治理力度不够,致使以干旱为主的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制约着我区以及“三北”和首都的经济发展和农牧业生产,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存。 我区的防沙治沙工作早在 50年代就已完成了沙漠、沙地的综合考察工作,获得了宝贵资料。 1999年全国防沙治沙工程启动后,我区的治沙工作步入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发展阶段,大大加快了防沙治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