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崔延楠  张璐  张特  康正华  赵强 《新疆农业科学》2020,57(12):2197-2204
【目的】 研究人工打顶与化学封顶的有效结合方式和精准的棉花打顶技术,为丰富棉花栽培措施、提高棉花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常规人工打顶作为对照,设计先人工打顶再喷封顶剂和先喷封顶剂再人工打顶两种打顶结合方式与3个化学封顶剂剂量,测定不同处理棉花的叶枝长、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及产量等,分析不同处理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 人工打顶处理与其它处理相比,其株高减低6.37%,平均叶枝增长量减少了0.35 cm;棉铃脱落数较低,果枝数较少,倒1、倒2和倒3果枝长度增加了3.36 cm,棉株单株铃数增加。各剂量处理对叶枝长、果枝长及果枝数抑制效果无显著差异,300 mL/hm2剂量处理棉花棉铃脱落数较低,单株棉铃数为6.25个,籽棉产量与皮棉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7 779.99与3 203.02 kg/hm2【结论】 人工打顶后5 d喷施化学封顶剂300 mL/hm2,可以抑制无效枝的伸长,防止蕾铃脱落,约增产15.28%。  相似文献   

2.
【目的】株型是重要的农艺性状,对棉花的栽培适应性和产量等有着巨大影响。研究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相关性状的影响,并进行综合分析,为化学封顶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于2015—2016年在河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以黄河流域大面积种植的冀棉863和农大棉601为试验材料,设置人工打顶、化学封顶和不打顶3个处理,测定产量构成及株高、茎粗、果枝数等株型相关指标,开展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人工打顶和化学封顶处理的籽棉产量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高于不打顶处理,冀棉863和农大棉601在化学封顶处理下的籽棉产量比不打顶处理分别提高了7.19%和6.18%。与不打顶处理相比,化学封顶处理显著降低了棉花的株高、节间数、果枝数、果节数,显著增加了上部果枝的近远端直径比。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化学封顶处理显著降低了主茎的节间长度和上部果枝长度。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认为可通过株高和上部果枝的近远端直径比来评价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的调控效果。【结论】化学封顶可显著调控棉花的营养生长,且与人工打顶相比对产量无显著影响,株高和上部果枝近远端直径可作为评价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调控效果的最佳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株型是重要的农艺性状,对棉花的栽培适应性和产量等有着巨大影响。研究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相关性状的影响,并进行综合分析,为化学封顶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于2015—2016年在河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以黄河流域大面积种植的冀棉863和农大棉601为试验材料,设置人工打顶、化学封顶和不打顶3个处理,测定产量构成及株高、茎粗、果枝数等株型相关指标,开展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人工打顶和化学封顶处理的籽棉产量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高于不打顶处理,冀棉863和农大棉601在化学封顶处理下的籽棉产量比不打顶处理分别提高了7.19%和6.18%。与不打顶处理相比,化学封顶处理显著降低了棉花的株高、节间数、果枝数、果节数,显著增加了上部果枝的近远端直径比。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化学封顶处理显著降低了主茎的节间长度和上部果枝长度。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认为可通过株高和上部果枝的近远端直径比来评价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的调控效果。【结论】化学封顶可显著调控棉花的营养生长,且与人工打顶相比对产量无显著影响,株高和上部果枝近远端直径可作为评价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调控效果的最佳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82个南疆棉花品种(系)果枝数、果枝分布、果节数及果枝果节与成铃的关系,研究南疆早中熟棉花品种果枝数、果节数选择指数,为棉花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品种对比试验方法,收集比较新疆不同遗传背景的182个品种(系),测试不同品种(系)果枝数、果枝分布、果节数、成铃数等性状,分析南疆棉区气候条件下果枝、果节构成及果枝果节与成铃关系。【结果】182个南疆棉花品种的果枝数为4.6~10台, 果节数为7.6~21个,结铃数为5.4~12.2个,内围铃∶外围铃=3∶1;不同品种的果节数和单株结铃,随着果枝数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显著;果枝数与果节数、结铃数、内围铃数、上部铃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节数与结铃数、内围铃、外围铃、下部铃及中部铃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结论】在南疆气候条件下,应选择果枝数为8~10台果枝、果节量为18~20个的棉花品种,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南疆有限的热量、积温条件,形成更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氟节胺与缩节胺施用时间对棉花株型及其经济性状的影响,筛选出棉花化学封顶和前期调控塑形最佳时间。【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棉花不同时间封顶施药为主区,封顶前不同时间施药调控为副区,人工打顶为对照,测定棉花株高、叶枝长、果枝长、节间长、结铃数、单铃重、实收产量以及纤维品质指标。【结果】棉田施用2次氟节胺与缩节胺进行棉花调控和封顶。棉花株高和叶枝增长量均低于人工打顶,并且2次施药间隔期越长则棉花株高增长量越少,倒1、倒2、倒3主茎节间距显著短于对照(P<0.05),棉花倒1、倒2、倒3、倒4果枝长度较对照缩短61.57%~70.57%。棉花不同部位结铃数表现为下部铃>中部铃>上部铃,且主要集中于棉花下部。随着2次施药间隔期缩短,棉花单株铃数、单铃重有增加趋势,而7月15日封顶棉花的单铃重呈减少趋势,但与对照(CK0-5、CK0-10、CK0-15)无差异(P>0.05)。【结论】2次施药间隔期对棉花纤维品质指标也有一定影响。在6月30日和7月10日2次施药可以达到棉花化学封顶效果,有助于高光效群体形成。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置每公顷密度4.5万株和9.0万株两个密度水平,副区设置不打顶、人工打顶和化学封顶3种方式,研究不同密度下打顶方式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增大,棉花株高和单产增加,而单株干物质重、单株果枝数和单株铃数减少;不同打顶方式比较,高密度下单株有效铃数、单铃重和籽棉产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化学封顶人工打顶不打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低密度下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每公顷密度9.0万株下化学封顶处理的产量最高,为4 143.19 kg/hm2,说明化学封顶更适于棉花高密度种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干旱复水背景下的化学调控棉花增产稳产可行性,为农业植棉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模拟田间干旱背景条件,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置人工打顶与化学封顶2种打顶方式,副区设置干旱复水后3、6、9 d喷施低量缩节胺和无缩节胺喷施对照处理,分析延迟化控条件下,棉花的株型结构及产量变化。【结果】棉花的株高、主茎节间长度、果枝长度、倒四叶叶面积、株宽横截面面积及籽棉产量均与喷施缩节胺延迟天数呈负相关,延迟6 d缩节胺处理棉花相较于延迟9 d处理和对照处理增产显著,株型更为紧凑,在棉花茎粗、果枝夹角等指标上优于延迟3 d处理,可有效防止棉花早衰。相较于人工打顶,化学封顶提高了棉花主茎叶片数、倒四叶叶面积、伏桃个数和籽棉产量,在棉花株高及其他农艺指标上与人工打顶差异不显著。【结论】棉花蕾期受干旱胁迫后,适当延迟6 d喷施低量缩节胺,采用化学封顶,能够激发受干旱胁迫后棉花的补偿效应,最大限度的发挥棉花增产稳产的潜力,棉花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新疆北疆棉区不同打顶方式下棉花植株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免打顶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新陆早33号、新陆早45号和新陆早46号3个品种,设置喷施氟节胺化学打顶、人工打顶和不打顶3个处理,测定3个处理条件下棉花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分析化学免打顶技术的打顶效果及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棉花喷施化学打顶剂植株高度显著高于人工打顶,但显著低于不打顶植株,但主茎节数及果枝数化学打顶植株显著高于人工打顶;果枝长度低于人工打顶植株,株型较为紧凑;化学打顶棉花上部果枝结铃数及内围铃数略高于人工打顶,但铃重显著高于人工打顶,籽棉和皮棉与人工打顶相当.[结论]喷施化学打顶剂氟节胺能有效控制棉花植株顶尖的生长,具有打顶效果,同时使得棉花株型更为紧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6-苄氨基嘌呤(6-BA)对棉花现蕾成铃和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的6-BA喷施浓度,减少蕾铃脱落和增加棉花产量。【方法】以鲁棉研24号为供试材料,2018年在新疆兵团第八师石河子总场四分场三连进行叶面喷施6-BA试验,设置 0(CK)、20 mg/L(T1)、30 mg/L(T2)、40 mg/L(T3)四个浓度梯度。【结果】随着6-BA喷施浓度的增加,棉花果枝数和果节量增加,与CK相比,T1、T2、T3处理果节量分别增加了9.8%、13.2%和18.7%,且T2处理显著增加下部果枝外围果节数,上部外围果节数T3极显著高于CK达16.9%;浓度越高现蕾增加越多,而且可以延迟最大现蕾时间;T1、T2、T3分别增加了花后16~26 d、26~36 d、26~36 d的棉花成铃数,均提高了上部果枝内围果节的成铃概率;T2对铃数和铃重分别提高了12.4%和13.7%,籽棉产量增加27.82%。【结论】蕾铃期叶面喷施6-BA可以增加棉花成铃数和铃重,提高籽棉产量。6-BA浓度为30 mg/L时,棉花籽棉产量最高,达5 359.6 kg/hm。  相似文献   

10.
以陇棉3号为材料,观察了新型化学打顶剂不同打顶时间和剂量对棉花农艺性状、新生节间长度、新生果枝长度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新型化学打顶剂能够降低棉花株高,较人工打顶能够增加果枝数、降低上部果枝长,增加果节数,并能有效抑制新生节间和新生果枝长度,对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和绒长无明显影响。与人工打顶相比,同期喷施750 mL/hm~2该化学打顶剂,籽棉产量无显著差异,可以起到替代人工打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密度下三种打顶方式对棉花株型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下打顶方式对棉花株型结构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主区密度设置为9×104、18×104、27×104株/hm2三个水平,副区设置人工打顶、化学封顶和不打顶三种方式。【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大,化学封顶棉花比不打顶棉花的株高、茎粗、果枝长及节间长均降低,茎粗为不打顶>人工打顶>化学封顶,株高及果枝长表现为化学封顶大于人工打顶,小于不打顶;密度在27×104株/hm2时,化学封顶可以延缓LAI下降速度,化学封顶产量最高为7 423.80 kg/hm2;化学封顶在不同密度条件下,马克隆值均优于其他打顶方式。【结论】不同密度下,化学封顶均能有效抑制棉花生长点伸长,塑造利于机械采收的紧凑株型,化学封顶棉花更适于高密度种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化学封顶剂不同浓度的增效缩节胺对棉花不同品种的封顶效果,为新疆棉花化学封顶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陆早61号、新陆早67号、新陆早72号为材料,不打顶和人工打顶为对照,设置低浓度(缩节胺90 g/hm2+助剂60 ml/hm2)、中浓度(180 g/hm2+120 ml/hm2)、高浓度(270 g/hm2+180 ml/hm2)3个处理,研究喷施不同浓度化学封顶剂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与不打顶相比,化学封顶有效控制棉株农艺性状;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高浓度处理(270 g/hm2+180 ml/hm2)下株高增加了3.0~8.7 cm、果枝数增加了0.8~1.93 台、株宽降低1.4%~3.4 %、主茎节间数增加了0.7~1.2 节。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产量构成因子各浓度处理下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高浓度增效缩节胺封顶具有更好的封顶效应。增效缩节胺化学封顶剂的使用,可以有效替代人工打顶,且产量、品质不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机采棉株型塑造和棉铃分布的影响。【方法】2021年以新陆中88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因素为缩节胺和打顶处理,缩节胺2个水平,喷施缩节胺(H1)和不喷施缩节胺(H0);打顶3个水平,打顶剂喷施(D1)、人工打顶(D2)和不打顶(D3)。研究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棉花株高、主茎日增长量、茎粗、主茎节间数、节间长度、果枝数、果枝长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随着缩节胺的喷施,棉花株高、主茎日增长量、果枝长度、果枝夹角及株宽呈降低趋势,打顶剂喷施可以抑制棉花顶部的生长,并起到免打顶的作用。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可以塑造适宜机采的棉花株型。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可以更好的将棉花的生殖生长向营养生长转移,增加棉花营养器官的重量,提高棉花的产量。喷施缩节胺处理伏前桃个数显著高于处理不喷施缩节胺处理,增幅为43.3%。各打顶处理间伏前桃个数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的伏桃个数以打顶剂喷施处理最高,不打顶处理最低,棉花的秋桃个数以不打顶处理最低,人工打顶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4.
麦后直播高密度短季棉有效铃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万株/hm2高密度麦后直播的不同短季棉品种为对象,调查清水和棉太金处理下棉花单株有效铃的产量性状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单株有效铃数、棉铃质量、衣分、籽指分别为5.4~7.4个、4.0~4.2 g、34.7%~37.9%、10.3~11.7 g;1至6台果枝的籽棉产量、有效铃数分别占单株总籽棉产量、有效铃数的78.1%~92.2%、79.3%~92.1%;果枝第1节位籽棉产量、有效铃数分别占总籽棉产量、有效铃数的78.1%~85.4%、76.7%~85.1%。由结果可知,麦后直播棉在栽培管理上应着重利用第1~6台果枝和果枝第1节位铃。  相似文献   

15.
滴灌棉田苗期和打顶后化调对棉花生长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棉花使用化学调控剂缩节安田间试验,探讨了喷施缩节安对苗期和打顶后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棉田苗期喷施缩节安使棉苗主茎的日生长量下降,主茎粗壮紧凑。四叶一心期使用缩节安22.5g/hm2抑制了棉苗的生长,该时段使用缩节安亩用量最好不超过15g/hm2。苗期化调可以有效地降低果枝始节高度和株高,增加单株成铃和有效果台数,减少脱落。1次缩节安的使用可以调控2~3个节间的长度。打顶后喷施缩节安,对倒二枝果枝长度、果节数、成铃影响最大,其次是倒三枝,最小是倒一枝。  相似文献   

16.
通过棉花使用化学调控剂缩节安田间试验,探讨了喷施缩节安对苗期和打顶后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棉田苗期喷施缩节安使棉苗主茎的日生长量下降,主茎粗壮紧凑。四叶一心期使用缩节安22.5g/hm2抑制了棉苗的生长,该时段使用缩节安亩用量最好不超过15g/hm2。苗期化调可以有效地降低果枝始节高度和株高,增加单株成铃和有效果台数,减少脱落。1次缩节安的使用可以调控2~3个节间的长度。打顶后喷施缩节安,对倒二枝果枝长度、果节数、成铃影响最大,其次是倒三枝,最小是倒一枝。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棉田喷施禾田福可、吐优塔,调查2种化学免打顶剂对棉花植株性状、果枝长度、棉花产量的影响,探索不同免打顶剂的使用时间、使用剂量。结果表明:使用免打顶剂并结合化调,可将棉花株高控制在75~80厘米,单株果枝台数控制在11台之内,上部空果枝高度控制在10~15厘米,基本接近人工打顶的铃数和单铃重,产量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棉区缩节胺(1,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 DPC)化学封顶对棉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新疆南疆棉花化学封顶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于2019年在新疆南疆阿拉尔市16团开展田间试验,以人工打顶为对照,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不同DPC用量(0、90、180和270 g/hm2)对棉花株高、新生部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与人工打顶相比,DPC化学封顶处理的株高增加7.9~28.5 cm,新生主茎长度增加8.8~22.3 cm,新生果枝台数增加3.6~5.0台;高剂量DPC(270 g/hm2)处理可增加产量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化学封顶不影响单铃重和衣分,高剂量DPC(270 g/hm2)处理与人工打顶的籽棉产量相当,降幅仅2.4%。【结论】新疆南疆棉区应用270 g/hm2的DPC进行化学封顶既可获得较好的封顶效果,也不会降低籽棉产量。  相似文献   

19.
化学封顶高产棉花株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化学封顶棉花高产的理想株型,为株型塑造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化学封顶剂的使用效果,使化学封顶棉花能够保持稳定高产.[方法]通过田间培育和定点取样,研究人工打顶、化学封顶的低产棉田和高产棉田的株型特征,进行数据分析和产量对比.[结果]化学封顶的高产田封顶效果好,化封后株高增加控制在5 cm以内,而化学封顶一般产田棉花株高增加普遍在5~10 cm;化封后上部主茎节间变短,倒一主茎节间长度不超过3 cm,倒三和倒五主茎节间容易变长,其调控情况对株高影响较大;化学封顶后棉株上部果枝变短,尤其是倒一果枝变化明显;化学封顶的高产田棉株上部结铃高于化学封顶的一般产田,与人工打顶棉田没有差异,主要依靠内围铃,且三桃比例分部合理.[结论]化学封顶高产田的棉花产量比人工打顶的还要高,在合理调控和化学封顶条件下,能够有效控制棉花株高,塑造高产株型,代替人工打顶并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20.
氟节胺与缩节胺联合使用对棉花生长发育调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氟节胺和缩节胺用于棉花的整枝塑型对其株型的影响。【方法】 在棉花盛蕾期和初花期施药相同,为缩节胺2 g/667 m2和5种不同浓度氟节胺,打顶期喷施缩节胺3 g/667 m2和5种不同浓度氟节胺,分析对棉花株型的影响。【结果】 氟节胺与缩节胺联合使用可抑制棉花株高、油条、上、中、下部果枝、节间距的生长,增加总果枝数、有效果枝数和各部位棉铃数。氟节胺浓度为40 、120 mL/667 m2时棉花株高、各部位的节间距的生长抑制效果最强,增长量分别为24.22、1.02 、5.06 和5.39 cm。氟节胺浓度的增加或减少均会减弱对棉花株高和节间距的抑制效果。氟节胺浓度为60、180 mL/667 m2时油条和上、中部果枝生长抑制效果最强,增量分别为4.54、7和6.83 cm。【结论】 氟节胺与缩节胺在棉花盛蕾期和初花期,联合使用可以抑制棉花侧枝生长可达到对棉花塑型的效果,打顶期喷施可达到封顶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