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内生产白僵菌最容易出现的是杂菌污染的问题。为了防止杂菌的侵入,创造白僵菌适宜的生长条件,吉林省农安县靠山公社农业站和长春市农科所一起,摸索出用塑料袋生产白僵菌的方法。这种方法生产简便,成本低廉,不受一些条件限制,在六、七月高温季节也可以生产。用塑料袋生产白僵菌,一、二级培养与一般方法相同,三级在塑料袋内培养。  相似文献   

2.
以往生产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用陶土罐作培养器,效率低,成本高,手续繁,产品数量供不应求。我场白僵菌生产组同志在白僵菌的三级扩大生产中,改半封闭式的陶土罐为竹扁开放培养,现已生产四十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生产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麦麸培养基中,依次加入不同比例用量的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渣代替麦麸,进行白僵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白僵菌产品的含孢量随着甘蔗渣比例增加而逐渐上升;当甘蔗渣生产用量比例为50%时,产品含孢量达到最高;而后随着甘蔗渣用量增加,产品含孢量开始下降。根据原料市场价格筛选出白僵菌最佳生产、最经济生产和优化生产配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料成本。  相似文献   

4.
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研究和技术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研究以及二十二年来在省内66个县撒放900t白僵菌粉,防治142万余亩松林松毛虫,实践证明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不会影响养蚕业,不会增加家蚕的僵病数量,这主要是由于防治松毛虫用的是松毛虫白僵菌,它对家蚕致病力低,对松毛虫致病力高,菌株不同;放菌治虫后,白僵菌数量很快消退到原来自然界的水平;松毛虫白僵菌在自然界的数量达不到使家蚕致病的数量。白僵菌的生产解决了三大技术难点:产品干燥技术,机械分离白僵菌孢子技术和高孢粉生产技术。解决了白僵菌的生产问题。明确了使用方法:纱布袋撒粉、机械喷粉和飞机喷洒;确定了放菌量,常规菌粉0.5~1.0kg/亩,高孢粉1.0~10.0g/亩;明确了放菌时间,每年10~11月份,3~4月份防治越冬代松毛虫;浙南、浙东南、沿海县市是我省最适合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地区,白僵菌的防治效果在70%以上。解决了白僵菌的使用问题。全省已广泛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有些地区白僵菌防治面积占总防治面积的1/3,已成为我省防治松毛虫的主要手段。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挽回损失折合人民币3184.09方元,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1992年5月21日至23日林业部保护司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了全国白僵菌生产、使用研讨会。南方十省(区)森防检疫站、林业部森防总站以及有关科技人员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代表们听取了广东省林科所高级工程师殷凤鸣同志关于白僵菌生产和应用的专题发言,总结了多年来白僵菌生产、使用方面的经验,着重研究和讨论如何进一步提高白僵菌生产、使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综述了广东省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系列研究和取得的关键性技术成果,阐明大面积喷洒白僵菌对马尾松毛虫持续控制的效果,总结了白僵菌大规模生产和防治使用方法,分析了长期困扰白僵菌生产和应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毛虫是我国南方马尾松林的一大主要害虫,目前,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是主要防治手段。当前主要采用三级发酵培养法生产白僵菌。我区目前年产白僵菌粉70—80万斤。由于白僵菌原粉体积大,不易干燥,含水量10—15%,故有效保存期一般不超过半年,如不及时使用就会造成浪费,而在生产实际上,目前既无法准确测报虫灾发生面积,又不能不生产足够数  相似文献   

8.
白僵菌三级生产中采用石灰和菌种混合液接种,防止了杂菌污染,提高了菌粉生产质量。我场在白僵菌生产中经过多次反复试验,摸索出比较合理的石灰水浓度  相似文献   

9.
白僵菌是目前我国生产规模最大、应用面积最广、深受群众欢迎的一种生物制剂。近几年,全国每年用白僵菌防治森林害虫的面积约54万公顷,是南方各省开展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广东、广西和福建,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面积占整个防治面积有的高达70%以上。白僵菌虽然早在50年代就已在农林害虫防治上得到应用,但林业上大规模地生产和应用还是1970年林业部在广东新会县召开白僵菌防治现场会议之后,南方各省几乎都建有白僵菌厂,有的多达几十家,北方部分省也有的建  相似文献   

10.
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是目前普遍推广使用的一种方法,具有防治费用低,使用方便,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当前生产白僵菌主要采用三级发酵培养用此方法生产的白僵菌原粉体积大,含水量高,有效保存期一般只有半年,如不及时使用就会变质失效,造成浪费。根据这一情况我们试制了“GF——80型白僵菌孢子吸附粉碎机”。该机既能粉碎白僵菌原粉,  相似文献   

11.
白僵菌在生产过程中有许多杂菌污染,影响生产和产量。本文具体列出了污染白僵菌的几种真菌和细菌,描述了它们的形态特征,污染情况,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开展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松毛虫的群众运动中,生产和应用白僵菌治虫,在我省发展很快,一九七六年有四百多个生产点,共生产白僵菌原粉八百三十吨,比一九七五年增加了二倍,治虫面积一百一十八万六千亩,比一九七五年增加一点二倍。但由于受到房屋、设备等限制,其生产仍不能满足治虫的需要。为了进一步简化白僵菌生产工艺流程,节约原料、设备,加快生产速度,满足治虫需要,我省天门县长寿林场、钟  相似文献   

13.
<正> 白僵菌是半知菌类,链孢霉目,链孢霉科白僵菌属的一种寄生真菌。此菌可寄生6目15科190多种昆虫,是一种广谱性的生物杀虫剂。近年来,在农林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白僵菌防治农、林害虫,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据许多生产单位反映,生产工人在接触白僵菌粉之后有发冷、发热、咳痰等反应。为探讨其致病机理,防止危害人体健康,我们于1980-1982年对217名白僵菌厂的生产工人健康状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了动物毒性试验和生产工艺改革的卫生措施评价等研究工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一、工人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1.生产流程及生产环境中白僵菌粉浓度及孢子浓度我们根据目前白僵菌生产的工艺流程(即菌种分离→一级培养→二级扩大培养→三级扩大培养→出料→粉碎包装等工序),对38个厂次,各工序的101个操作点,125个菌粉样品进行了测定及孢子计数。其结果是,在  相似文献   

14.
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有特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马尾松毛虫多发生区域,全区平均每年发生面积300多万亩,严重威胁着森林资源的安全。为了防治马尾松毛虫,广西推广应用白僵菌作为防治马尾松毛虫的重要手段,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有效地控制了马尾松毛虫的成灾和危害,减少了虫灾造成的林木损失。广西生产和使用白僵菌已有30多年的历史,早在初年代就开始了白鹰菌生产和用它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1970年后,随着林业部应用白僵菌防治害虫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广西发展更快。从1971年到1995年、全区累计生产白僵菌原粉452万公斤,平均每年生产17.38万公斤,使用白僵菌防治…  相似文献   

15.
国内从50年代中期开始白僵菌的研究利用工作,至今已取得较大的进展。在我国南方几个省,利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已成为一种主要手段,年防治面积达800万亩以上。使用方法,从地面喷粉发展到飞机超低容量喷洒白僵菌油剂、乳剂,应用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在白僵菌生产技术上仍是采  相似文献   

16.
我县地处鄂西南,受松毛虫危害已是第十个年头,为了解决树高、林密施放白僵菌粉剂的困难,县委决定生产白僵菌粉炮。由十四人组成专业班子从五月二十九日起到六月二十二日结束,共生产白僵菌粉炮一万三千二百四十六个,共用去菌粉六千六百二  相似文献   

17.
<正> 应用白僵菌防治森林害虫,已成为我国当前防治森林害虫的重要生物防治手段。近年来,南方许多省区及北方部分省区,都在积极地推广应用白僵菌防治多种森林害虫。每年全国大约生产白僵菌粉300-500万斤,防治森林害虫面积大约800-1,000万亩。为了充分利用白僵菌的优良特性,扩大其防治对象,笔者查阅了国内外有关资料,搜集到被白僵菌寄生的森林害虫120多种,这些害虫分别属于7目,45科。现将其寄主名录整理如下,供科研、教学及生产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由于各级党委重视,充分依靠群众,近两年来,我省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工作发展较快,防治面积逐年增加,治虫效果不断提高.全省由一九七二年的二个点生产白僵菌四千多斤,发展到一九七四年有二十个县三十个国营林场生产白僵菌原粉十一万五千八百多斤(含孢量一般在150-200亿/克),防治面积达十九万八千六百多亩.几年的实践证明,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有以下几个优点:  相似文献   

19.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近年来我县生物防治松毛虫工作发展快、效果好,形成了一个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群众运动。在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工作中,生产白僵菌,如何获得优良的菌种是个关键,但是,社队林场生产白僵菌时,有的菌种缺乏,有的菌种退化、混杂,有的菌种点供应不足,有的为获取菌种需要长途往返。因此,能否培养自己的种源,以便能及时分离出优良的菌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在我国东北林区的气候条件下,卵孢白僵菌在菌株的获取、菌剂的生产、应用的林木害虫种类、施菌方式与方法等方面的现状;提出了卵孢白僵菌菌株的稳定性、剂型、施菌方法、定量化施菌、卵孢白僵菌的标准化与商品化、卵孢白僵菌的自然越冬能力测定等方面的研究存在的不足;阐述了卵孢白僵菌在我国东北林区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