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 蛭池建设 水蛭生长的好坏与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养蛭生产要实现优质、稳定、高效益,必须创造一个促进水蛭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1.1 蛭池条件 实践证明,凡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水位稳定,土质和地貌良好,地形适宜,结构合理,饵料充足,交通便利的养殖基地,都能获得稳产、高产和较高的经济效益。1.1.1 水量足,水质无污染。 水蛭离不开水,有收无收在于水。水源应  相似文献   

2.
1、加注新水应选择在晴天下午2—3时给鱼池加注新水,加水量为鱼池正常蓄水量的1/3,傍晚时禁止加水,以免引起鱼缺氧浮头。 2、药物改良 适合于改良水质的药物主要有两种:(1)生石灰。每亩水面每米水深用15—20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一般每10天泼洒1次;(2)光合细菌。光合细菌具有净化水质、增加水体溶氧量的优点,还可作为滤食性鱼类的饵料,特别适用于高产鱼池和城郊富营养化养殖水体的水质改良,使用浓度首次为5×10~(-6),以后为3×10~(-6),每20天全池泼洒一次。  相似文献   

3.
1严把水域环境关鳜鱼养殖跟水质、光照、交通等硬性条件很有关,故网箱设置区水面宽阔,水质清新无污染,水位相对稳定;要避风向阳,有微流水效果更好;要交通便利,渔需物资和水产品运输畅达。2严把网箱制作与设置关网箱制作:网箱为聚乙烯结节网,呈正方形,常见的规格为2×2×2m、3×  相似文献   

4.
于国宝 《水产养殖》2010,31(7):42-42
<正>水草在小龙虾养殖塘口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龙虾提供栖息、摄食和隐蔽场所,是龙虾的天然植物性饵料,能改善水体理化条件和生物组成,调节水体平衡,净化水质。小龙虾塘口水草栽植分布要均匀,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比例搭配要适当。主要品种有轮叶黑藻、伊乐藻、水花生、水浮萍等。一般在2—3月份把伊乐藻呈口字形栽植在池塘四周,3—4月份把轮叶  相似文献   

5.
刘焕亮 《科学养鱼》2003,(11):14-15
(4)饲养管理 亲蛙和亲鲵的饲养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创造舒适环境条件、巡塘、投饲、调节水质、预防病害等。 创造舒适的环境条件:包括池塘环境幽静、阴凉,切忌干扰和嘈杂;池水流动,水质清凉;池边有蓖麻、瓜类等阔叶植物,浅水区种植挺水植物,水面培植凤眼莲等漂浮植物,池上搭凉棚。  相似文献   

6.
一、养鱼池塘的条件鱼池的规格质量,直接影响到鱼产量和经济效益,稳产高产鱼塘条件的标准要求是:(一)面积和水深。俗话说“宽水养大鱼”,这就是说养鱼池塘要大些深些,以利高密度多品种养殖,实现高产。一般成鱼池面积3—7亩为宜。池水深度以常年水深为准。养鱼高产典型经验表明:水的深度  相似文献   

7.
赵香占 《河北渔业》2011,(11):22-23
<正>进入秋季后,水温逐渐由高转低,水色转浓。对精养鱼塘来说,该季节鱼体生长最快,又是鱼病和浮头泛塘的高发季节。因此,切实抓好这个时节的饲养管理,对增加池鱼产量,保障高产丰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认为要加强秋季精养鱼塘的科学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合理调节水质1.1加换新水每隔7~10d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注、换水量为20~30cm为宜。注水以晴天中午12:00—14:00或清晨3:00—5:00为最好,切忌傍晚注  相似文献   

8.
<正> 鱼苗体质娇嫩纤细,活动范围小,摄食能力差,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低,在培育过程中要特别强调精养细管,稍有疏忽往往会导致鱼苗的大批死亡。1 鱼池条件为便于管理,选择1~2亩、水深1~1.5m 的小池塘为鱼苗培育池。要求排灌水方便及时,水质要求清新无泥沙、无毒无污染。  相似文献   

9.
一、大规格鱼种的培养 1、条件:水质清新无污染,pH值6—8,溶氧5.0mg/L,鱼种池面积300—500平方米,水深1.0m左右。 2、放养密度及管理:鱼种培育池每平方米放养3cm鱼种200尾,经过15—20天的培养可达10cm,成活率70%以上。每天投活饵料(水蚯蚓)4次,投饲量为鱼种体重的20%左右。注意分级培育,至少7天分一次塘,把规格基本一致的放在一起养,避免互相残杀,提高成活率。 3、技术关键:适口活饵料(水蚯蚓)一定要充足,池中随时有活饵料存在。保  相似文献   

10.
高产鱼池,其投放鱼种的数量多,投饵施肥量大,这就可能使养殖鱼类长期处于低氧的状态。因此要想鱼池取得稳产高产,必需具备下列条件。1有良好充足的水源渔谚说:“鱼儿离不开水,有水才有鱼”。故鱼池的水源要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染。2合理的水深渔谚说...  相似文献   

11.
2014年在南昌县蒋巷镇进行草鱼高产池塘测水投料精准养殖试验,根据池塘水质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投料调控措施,改善水质,优化养殖环境,使鱼类始终处于适合快速健康生长的养殖环境。试验取得明显效果,对比2013年未进行测水投料精准养殖试验的养殖结果,池塘养殖效益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2.
笔者于1989年和1990年两年在沭阳县水产养殖场试验鲤鱼鱼种和成鱼的高密度养殖,均达到亩净产825公斤的水平。由于鲤鱼喜生活在水质新鲜、嫩爽的环境中,故保持良好的水质是高产的关键技术。通过实践,笔者认为要控制好水质,需做好以下几件事: 1.池底淤泥不宜过厚,一般以20—30厘米为宜。鲤鱼生性活泼爱动、喜翻掘底淤,如淤泥过厚,淤泥中的大量有机物和有害物质会  相似文献   

13.
春季是亲鱼性腺生长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亲鱼培育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家鱼人工繁殖的成败。因此在常年培育的基础上,要特别抓好春季培育。 一、亲鱼培育池基本条件及放养密度 1.亲鱼培育池基本条件:亲鱼池的位置要临近水源,排灌水方便,利于调节水质。水质肥沃,保水力强的池塘宜作为鲢、鳙鱼的培育池;水质瘠瘦,微流水的池塘,宜作为草、青鱼的培育池。面积3—4亩,水深1.5米左右,以长方形为好。鲢、鳙鱼培育池应有约20厘米深的池塘淤泥,易使水质肥沃。草、青鱼培育池应少含或不含淤泥。  相似文献   

14.
林煜 《黑龙江水产》2007,(2):36-40,48
养殖鳗鲡肠道分离、筛选出的益生素A40209CDC4和A31009NA,在人工配制灭菌水水质条件下,分别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组,分别于0d、2d、4d、6d、8d、10d测定试验水的温度、pH值、DO、NH3—N、NO2—N、BOD和NO3—N指标和细菌含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不同菌株对水质影响作用性能存在差异。A40209CDC4对水质指标具有改良功能,而A31009NA对水质改良作用不明显。细菌数量变动规律为:早期数量上升,当水中添加的营养物质耗尽后数量下降,最终维持在103—104CFU/mL。而高浓度组细菌数量没有上升说明了特定水体中细菌不可能无限增殖。  相似文献   

15.
稻田人工养殖河蟹,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或管理不当,很容易死亡。究其原因有水质污染、病菌感染和蟹池缺氧以及互相残食等,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以下措施避免河蟹死亡。1及时换水稻田蟹池应经常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特别是在盛夏,1—2d就应换水1次,每次换水应在1/3以上,最好是边灌边排,同时要注意河蟹的活动。如发现河蟹成批爬出水面吐泡沫,表明水中严重缺氧,应立即冲灌新水。2消毒防病用生石灰彻底清池,保持水质清洁,夏季要特别注意加注新水。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内泼洒新鲜生石灰,使全地浓度达15一20g/…  相似文献   

16.
五华县水产养殖面积2902.66公顷,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2105吨,年均增长10%,渔业经济总产值达8404.88万元,增加值5522.01万元。养鱼要高产,首先要有一个比较适宜的水体环境,那就是水质清新,溶氧量充足,没有毒物,因此,改善养鱼水质,是夺取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鱼儿离不开水”。水质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养鱼的成败得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保持良好水质是夺取池塘养鱼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养鱼需好水。好水就是指无毒无害,适宜于养殖鱼类生长需要的优良水质。一般来说,良好水质须达到这样几个标准:①水温适宜,在20~30℃之间,最佳水温为25℃左右。  相似文献   

18.
<正>"养鱼先养水",因为水是养殖动物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但是好的底质是养水的先决条件,水质在某种意义上是底质的表现形式,改善底质是改善水质的基础。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一味追求高产的措施对水产养殖池塘底质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破坏了水产养殖池塘原有的生态平衡,水产养殖池塘底质的改良迫在眉睫。一、养殖池塘底质的现状伴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  相似文献   

19.
<正>水质调控是淡水池塘养鱼关键技术之一,在池塘养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建立在池塘生态学基础上,通过测量、观察以及人为干预,调控出适合养殖鱼类生长的环境条件,实现生产安全、高产高效的养殖目标。一、淡水池塘水色的表现及水质观测池塘水色与池水中主要浮游生物种类密切相关,要每天巡塘观测池塘水质,通过肉眼观察水体颜色,再结合水质检测和生物学测定,就可以及时发现水体  相似文献   

20.
<正> 因大量取土制砖而自然形成的窑坑很多。据统计仅青县就有窑坑面积200hm~2,其中,可养鱼面积为66.7hm~2。由于窑坑的水较深、面积较大且水质清瘦,多年来一直闲置未用。近几年来,我们利用窑坑进行了精养鲤鱼高产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现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