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来,有关叶质饲料效率研究的报导甚多,其中以5龄1日蚕粪量检定法最具吸引力.报吉武(1982)等研究5龄1日蚕粪量与整个5龄期消化率相关系数极高为-0.96~5(P<0.01),若以5龄1日蚕烘量作为对消化率间接选择的性状是有效的,故认为这是一种快速高精度的叶质检定法.本年秋蚕期,我们特就这一种方法,进  相似文献   

2.
<正> 1.饲料效率的组成因素和计算方法蚕仅在幼虫期摄食,并在这一期间,由绢丝腺合成绢丝物质,到幼虫末期吐丝营茧。在幼虫成长过程中与茧丝生产有关的饲料效率,是根据幼虫期的给桑量和所得生丝量的比例来评价的。但生丝量的测定比较复杂,处理大量的标本也有困难,所以如果用茧层量与幼虫期总食下量的比例来表现饲料效率则较为方便。然而幼虫期的总食下量中约85%是五令期食下的,为了实验上的方便,把总食下量换成五令期食下量为好。所以把五令期食下量与茧层量的比例称为茧层生产效率。蚕的饲料效率的含义及其表达方法与  相似文献   

3.
雌雄蚕饲料效率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是雌雄异体昆虫,雌雄家蚕在诸多性状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如雄蚕茧比雌蚕茧茧丝纤度细、净度高、缫丝品位高等.本文着重调查雌雄蚕的食下量、消化率及茧层饲料效率等方面的差异.蚕一生中摄食桑叶量的80~85%是在5龄被食下的,故一般用五龄食下量代表蚕的摄食量.茧层饲料效率(又称叶丝转化效率)可表示为:茧层饲料效率=茧层量/五龄食下量×100%.  相似文献   

4.
<正>桑叶成本占蚕茧生产成本的50%以上,因此提高单位重量桑叶的蚕丝产量,即提高叶丝转化率,是提高蚕桑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和日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很少研究这一问题.在过去的60多年时间里,由于蚕业界的努力,蚕品种改良获得了显著的成绩,茧层量从0.2克大幅度地提高到0.6克,增长了3倍.但这主要靠增加食下量获得的,叶丝转化率(饲料于物转化率)一直徘徊于10%左右,很少进展.近年来,我国和日本的蚕业界都对饲料效率问题逐渐重视起来.江苏蚕研所养蚕研究组研究了提高担桑产茧量的五龄期定量给桑法,吉武、黑田、住冈、研究了选育高饲料效率蚕品种的育种方法,吴载德、徐俊良等研究了叶质、蚕品种等几种因素对叶丝转化率的影响.食下饲料的茧丝生产效率,实质上是由消化率、全茧转化率、茧层率三个因子构成的.即食下干物的茧层率=消化率×全茧转化率×茧层率.本试验调查了五龄期不同饲育温度下,蚕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情况,试图查明饲育温度对饲料效率(即叶丝转化率)各构成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饲料蛋白质含量对家蚕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传溪  徐俊良 《蚕业科学》1991,17(4):217-222
本试验用脱脂大豆粉和纤维素粉含量不同的8种人工饲料处理5龄雌蚕。结果用含蛋白质5.62%的饲料,蚕仅存活6.12天;含9.12%的,结茧少且不能化蛹,高于12.63%时能正常结茧化蛹。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从9.12%增至37.18%,五龄经过从10.5缩短至7天,熟蚕体重从2.35克增至3.93克,干物消化量从0.40克升至0.86克,消化率从14.49%升至33.08%。但全龄干物食下量和排粪量则以取食蛋白质含量为12.63%的最高,而以取食37.18%的最低。蛹重和卵量也随五龄饲料蛋白含量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不同蚕品种的饲料效率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调查分析了近二、三十年来,我国春用蚕品种和夏秋用蚕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变迁情况。结果表明,目前推广的蚕品种与五十、六十年代推广的品种相比较,茧层量、茧层率,茧丝量、茧丝长等主要经济指标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尤其是茧层量、茧层率的增长更为突出.但5龄经过和食下量也相应地增加,蚕的消化率以及饲料效率几乎没有提高。从而认为,在今后蚕品种改良过程中,应重视提高饲料效率的研究,并通过桑品种改良、饲育技术等途径,提高饲料效率,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人工饲料育家蚕中肠和血液中几种消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化酶的活性强弱与饲料的吸收利用有密切关系,而饲育方式、饲料组成等因素对消化酶活性有一定影响。本试验对几种消化酶活性和蚕品种的饲料效率进行了测定和调查,结果表明人工饲料育蚕与桑叶育蚕中肠消化液淀粉酶、磷酸酶活性变化有明显差异,海藻糖酶以及蛋白酶等活性变化差异不大。人工饲料育,5龄蚕的食下量、消化量及茧质成绩均劣于桑叶育,但消化率、茧重转换效率及茧层转换效率高于桑叶育。  相似文献   

8.
关于蚕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的研究很多,但作为与饲料效率相关性的研究,特别是柞蚕饲料在蚕体内滞留时间与饲料效率相关性的研究还是首次。通过选用7个饲料效率不同的品种,取春、秋养五龄盛食期柞蚕,调查食叶到饲料变成蚕粪排出的时间和停食到最后一粒蚕粪排出时间,发现:秋养比春养滞留时间长,其中春养平均为6.01h,秋养平均为6.26h,秋比春平均长0.25h,相对长4.08%。春、秋养品种间平均最大开差为37.62%;秋养饲料在蚕体滞留时问的长短,与饲料效率表现高低完全一致。品种间差异性曲线图证实,三指标平均均在海青与吉黄之间,即上限4个品种,下限3个品种,且春、秋品种间的排序无一例外。为今后选择培育高饲料效率的个体与品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瀛文,华十的交杂种是广东一、七造生产的主要品种;瀛汗,华九或华八的交杂种,几年来在第一造亦逐漸多养,将来必会成为一个普遍推广的品种。但在原蚕飼育上,一般瀛文,瀛汗蚕期虽表现是发育不齐,多发生小蚕,但到了五令期蚕病发生較少,熟蚕成数高,蛹期死籠茧率低。华十,华九等品种,蚕期发育齐一,但到了五令三、四日双后,則脓病、軟化病发生多,熟蚕率低,蛹期死籠茧多,往往因不合制种规格而淘汰,結果对配不上,影响制种量。专  相似文献   

10.
桑蚕五龄给桑量与饲料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定数量的桑叶生产出更多的茧丝,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蚕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蚕摄取桑叶,在体内合成丝蛋白、其合成量的多少,即叶转化为丝的效率,与很多因素有关系。国内外蚕业界曾从蚕品种、桑品种、叶位(即桑叶老嫩)、饲育温湿度、饲育时期以及蚕的性别等方面,探讨过桑蚕的饲料效率。本试验通过控制给桑量,调查对桑叶干物食下量,消化量、消化率、  相似文献   

11.
李藜  陈小平等 《蚕业科学》1990,16(4):233-234
<正>影响家蚕(Bombyx mori)茧层转换效率的因素很多,因蚕品种、龄期、性别、饲料组成及饲育条件等而有所不同.笔者在不同蚕品种消化率茧层转换效率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了同一蚕品种在不同饲育条件下的茧层转换效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3) 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量和蚕体贮藏碳水化物量以及酶活性用合成饲料,从五龄起蚕饲育五天,随着饲料中的橄榄油添加的有无以及蔗糖加量不同,讨论体重以及绢丝腺重等的表现(表1-21:饲料中的蔗糖以及橄榄油量的增长,对体液成分以及脂肪组织糖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多倍体桑饲料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饲料效率(digesttfility),一般是指饲养动物的生产物与其生产所需的饲料消耗量之比,对于蚕来说则是收茧量、茧层量(生丝最),或者产卵量与其所需桑叶量或者人工饲料量之比。饲料效率概念,源于饲料价格较高的畜牧业,在养蚕业上长期不受重视,60年代以来,随着人工饲料实用化的进展,蚕的饲料效率,则逐步成了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提高蚕的饲料效率的途径,一是蚕品  相似文献   

14.
<正> 日本自1960年蚕的全令人工饲料育成功(福田、伊藤等)后,人工饲料育所取得的成绩,随着饲料配方的改良和饲育技术的进步而逐年提高,现已接近桑叶育的成绩。稚蚕人工饲料育已处于普及阶段。著者等,在蚕丝试验场育种部,桑叶育育成的蚕品种中,用全茧量、茧层量特殊重的多丝量蚕品种的交杂种,进行全令人工饲料饲育,在蚕体重、茧重、茧层重等方面,取得过去人工饲料育所罕见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15.
1988年晚秋蚕期,我们曾以桑树八品种[P_8、C_(01)、C_7、P_2、C_2、P_1,新一之濑、桐乡青(对照)]作饲料,对原蚕(781、782、苏_3、苏_4)进行了一次“秋壮蚕五岑一日育饲料效率鉴定”,初步结果:从体重饲料效率,体质转换效率、结茧率、蚕层量、蚕层率、蛹体量等六项指标看,原蚕781、782、苏_5、苏_6四品种,以选用桑品种C_2、C_(01)、新一之濑,C_7等饲育成绩较好。[详见《蚕学通讯》1988(4)]。  相似文献   

16.
刘佩锋  杨宝山 《蚕业科学》2004,30(4):432-435
选择饲料效率水平层次不同的 16个柞蚕品种 ,春、秋期分别单头饲育 ,各重复 8次 ,调查食下量、消化率 ,并分析与饲料效率的相关性。食下量理论上与饲料效率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而在供试品种中却无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高饲料转化效率的品种食下量都较高 ,表明控制食下量培育高饲料转化效率品种的可能性不大。消化率与饲料效率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供试品种的茧重转化率平均约是消化率的 87% ,茧层生产率平均约是消化率的 9 6 4 % ,其中 :茧重转化率较低的高饲料效率品种 ,茧重转化率占消化率的百分比较平均水平高出 1~ 3百分点 ,茧层生产率占消化率的百分比要高出 0 5百分点 ;多丝量品种的茧层生产率占消化率的百分比达平均水平 ,而茧重转化率占消化率的百分比却要比平均水平低 5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水产饲料离体消化率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基本原理离体消化率测定的基本原理是模拟试验动物的消化生理条件,以动物消化道内酶液或人工酶液为消化酶,利用酶催化反应的作用原理,在试管、三角瓶等容器内对饲料物质进行离体消化水解作用,对水解后饲料进行过滤或离心处理,以得到其残渣。将溶解于水体的饲料物质或饲料成分视为已经被消化了的产物,分析消化前饲料和消化后残渣的量或营养成分量,以此计算饲料或饲料成分的消化率:消化率(%)=[(饲料量或饲料某营养成分量-残渣量或残渣某营养成分量)/饲料量或饲料某营养成分量]×100离体消化率计算方法类似于全收粪消化率测定方法,是以消化前…  相似文献   

18.
胡萃  何占演 《蚕业科学》1989,15(4):212-216
本文报告了以新鲜白栎为饲料,对于蚕各项营养指标的测定结果,全幼虫期的食叶面积,食叶重量分别为307705.67平方毫米和36897.95毫克,蚁蚕体重为2.86毫克,熟蚕5267.43毫克,为蚁蚕的1841.76倍.相对摄食速率和相对生长速率均随虫龄增长而逐渐下降,消化量则相反,近似消化率开始逐渐上升,以三龄为最高,尔后逐渐下降,以末龄为最低,全幼虫期合计,幼虫近似消化率为28.33%;各龄近似消化率平均为45.53%.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尿素缓释剂、过瘤胃蛋氨酸、大蒜素复合型饲料添加剂对奶牛氮和磷消化利用的影响,试验选择24头身体健康且体况相近的泌乳中后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不添加复合型饲料添加剂)、A组(复合型饲料添加剂添加量为0. 20%)、B组(复合型饲料添加剂添加量为0. 41%)、C组(复合型饲料添加剂添加量为0. 82%),每组6个重复,正试期为30 d,分别测定奶牛干物质、氮和磷表观消化率,粪干物质中氮和磷排泄率,血清总蛋白、尿素氮、磷含量。结果表明:饲喂第30天时A、B、C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氮、磷消化率高于对照组,而氮、磷排泄率均低于对照组;第30天时试验组血清中总蛋白、尿素氮、磷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该复合型饲料添加剂能有效提高奶牛对饲料中氮、磷的利用率,减少氮、磷随粪便的排出量,减少排泄污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为使限制给食更有效地提高饲料效率,本试验探讨了人工饲料育家蚕5令期不同日顺绝食和不同时期限制给食对蚕的影响。结果如下:①5令初期进行的1日间的绝食蚕的发育经过延迟,后期进行时食下量和消化量减少,全茧量和卵重减轻。②5令后期给食量减半时,食下量和消化量变少,全茧量茧层量变轻,产卵量减少,卵重轻。③5令长时间限制给食5令发育经过延迟,但与限制给食的时期无关。④因此,限制给食,5令初期强化进行,后期减弱对提高饲料效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