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2.
3.
挤奶是奶山羊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挤奶操作对奶山羊产奶量有直接的影响。挤奶方法有机器挤奶和手工挤奶两种,一般多采用手工挤奶。笔者经多年实践,总结如下经验,供参考。1准备工作 奶山羊在产羔后应将其乳房周围的毛剪去,挤奶员剪短指甲,清洗手臂,放好奶桶,引导奶山羊上挤奶台。初调教时,台上的小槽内要添上精料,经数次训练后,每到挤奶时间,只要呼喊羊号,奶羊会自动跑出来跳上挤奶台。奶山羊上挤奶台后,先用40~50℃的湿热毛巾擦洗乳房和乳头,再用干毛巾擦干,然后按摩乳房。按摩方法是两手托住乳房,先左右对揉,后由上而下按摩,动作要轻快柔和,每次按摩轻揉3-4回即可。 相似文献
4.
1.擦洗乳房:挤奶前擦洗乳房,水温要保持在45~50℃,先用湿毛巾擦洗,然后将毛巾拧干再进行擦干。这样既清洁,又因温热的刺激能使乳静脉血管扩张,使流向乳房的血流量增加,促进泌乳。2.按摩乳房:挤奶前充分按摩乳房,给予适当的刺激,促使其迅速排乳。按摩的方法有3种:一是用两手托住乳房,左右对揉,由上而下依次进行,每次揉3~4遍,约0.5分钟;二是用手指捻转刺激乳头,约0.5分钟(超过2分钟,会引起慢性乳头部外伤,招致乳房炎),刺激不要过度,以免造成疼痛;三是顶撞按摩法,即模仿羔羊吃奶顶撞乳房的动作,两手松握两个乳头基部,向上顶撞2~3次,然后挤奶… 相似文献
5.
6.
奶牛手工挤奶改管道式机器挤奶的尝试河北石家在乳业公司奶牛四场(050071)周文天奶牛场使用机器挤奶,无疑是奶牛业现代化生产的一条必由之路。为提高牛奶质量和强化牛场的基础管理,1994年起我们改变了传统栓系饲养和手工挤奶方式为散放饲养使用管道式机器挤...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介绍了机器挤奶的优点,包括保护奶牛的乳房、提高产奶量和减轻劳动强度等。只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可延长挤奶机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10.
11.
近年来,全自动挤奶机器人逐渐进入全球奶业的视野,该设备服务于牧场最核心的挤奶环节,带给奶牛场的改变并不只是简单的人工替代,而是养殖理念的根本转变。挤奶机器人在劳动效率提升、精细化管理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在发挥正向作用。本文综述了挤奶机器人在全球奶业领域的应用情况及进入中国后为国内奶牛养殖提供本土定制化服务的相关案例和使用效果,并基于此,对挤奶机器人未来在奶业数字化发展和智慧养殖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13.
作为现代牧场生产的关键智能设备,挤奶机器人显著提高了牧场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还实现了传统人力驱动挤奶方式向奶牛自愿式挤奶模式的转变,使得奶牛更加自主自在,从而带来了奶牛福利革新。挤奶机器人通过模拟犊牛自然哺乳的节奏和力度,提升了牛奶产量和质量,有效降低了乳腺炎等疾病的发生率,实现了奶牛更加健康、长寿。本文综合现有研究和案例,基于动物福利的五个基本原则,综述了挤奶机器人给奶牛福利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改善,探讨了挤奶机器人对“人-牛”协调关系福利提升的影响,进一步展望了挤奶机器人在改善奶牛健康和牧场管理水平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荷斯坦牛泌乳速度相关指标的群体规律及非遗传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收集华东地区某规模化牧场8 757头泌乳牛的906 748条挤奶记录,定义了班次产奶量、前两分钟产奶量、挤奶时间、前两分钟产奶量占比、平均流速和最高流速6个泌乳速度指标,并对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计算了各指标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采用固定模型分析了测定季节、胎次、泌乳阶段、初产月龄和挤奶班次对泌乳速度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 6个泌乳速度指标中,除前两分钟产奶量占比之外,班次产奶量、前两分钟产奶量、挤奶时间、平均流速和最高流速均基本呈对称分布,各个指标的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在30%左右;各指标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84~0.89之间,泌乳速度与产奶量呈中等或强相关,与挤奶时间呈弱负相关,与前两分钟产奶量占比呈弱正相关。测定季节、胎次、泌乳阶段、初产月龄和挤奶班次对泌乳速度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不同季节中,冬季的班次产奶量和挤奶时间最大,夏季的平均流速最快,而秋季的最高流速最快;不同泌乳阶段中,在第Ⅱ泌乳阶段(45~99 d),奶牛的班次产奶量、挤奶时间、平均流速和最高流速均最大;不同班次中,在夜间班次(00:00—06:00),奶牛的班次产奶量、挤奶时间、平均流速和最高流速均为最大。【结论】 奶牛泌乳速度指标存在较大变异,对季节、胎次等环境和生理因素较为敏感,可为奶牛产奶性能的选育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5.
17.
18.
19.
外源寡糖对奶山羊粪便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外源寡糖对奶山羊粪便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采用不完全拉丁方设计,选用平均体重为(32.80±2.45)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崂山奶山羊6只,分为6组,试验组羊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的甘露寡糖(MOS组)、半乳甘露寡糖(GMOS组)、寡木糖(XOS组)、低聚异麦芽糖(IMO组)和果寡糖(FOS组)的试验饲粮,对照组(CT组)羊饲喂基础饲粮.共进行4期试验,每期35 d,其中预试期14d,正试期21 d.于正试期第1、7、14、21天晨饲前采集新鲜粪便,测定粪便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结果表明:与CT组相比,试验组乳酸杆菌数量均有所增加,其中FOS组第7天开始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试验组双歧杆菌数量增加,其中FOS组各采样时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试验组大肠杆菌数量有所降低,其中MOS组和FOS组第7天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本试验条件下,不同外源寡糖对增加奶山羊粪便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降低大肠杆菌数量的作用效果不同,其中果寡糖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