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杂交饲用甘蔗闽牧42、稻草和蔗渣作为主要培养料栽培杏鲍菇,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个处理、6次重复,经方差分析表明,以闽牧42和蔗渣作培养料栽培的杏鲍菇比用稻草栽培的增产极显著,而蔗渣与闽牧42作培养料栽培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说明杂交饲用甘蔗闽牧42可代替蔗渣作为杏鲍菇的培养料。  相似文献   

2.
3种禾本科牧草饲用品质的季节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广西冬春季青饲料短缺的矛盾,对象草、凌云草、甘蔗草3种禾本科牧草的农艺性状、营养成分的季节动态进行比较研究,并用聚类分析法分析其农艺性状和参照层次分析法(AHP)综合评价其营养品质、饲用品质的季节动态及综合性状。结果表明,象草和凌云草的农艺性状优于甘蔗草;象草和凌云草饲用价值的季节动态变化一致,其饲用品质的季节排序是冬、春季优于夏、秋季,甘蔗草则是春、夏季优于冬、秋季;象草的综合性状最好,凌云草次之,甘蔗草最差。  相似文献   

3.
哥伦比亚饲用甘蔗及饲料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农业》1996,(6):47-49
哥伦比亚饲用甘蔗及饲料资源的开发一、甘蔗的生产和利用现状甘蔗是哥伦比亚卡佳河谷地区生产的主要农产品,经济效益高,农民历来有种植的习惯,近年来,全国种植面积为56万ha,其中30万ha分布于山区,26万ha集中产于卡佳河谷,在卡利周围就有10万ha。卡...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甘蔗CP65-357为母本,福建割手密为父本,通过光周期诱导,杂交选育而成饲用杂交甘蔗新品种——闽牧117(原名闽牧02117),介绍其选育过程、品种特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甘蔗种植传统上以制糖为目的.目前,甘蔗榨糖后的副产物,如甘蔗叶、甘蔗梢、甘蔗渣等用于养牛在全世界都相当普遍;甘蔗是云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全省种植面积近30万公顷.饲用甘蔗在成熟后期的产量和品质都与云南省现有热带优良禾本科牧草品种相近,与常规牧草在利用季节上有极强的互补性,在云南省暖热区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不同时期氮肥配比对饲用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纯氮为225kg/hm^2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时期氮肥比对饲用玉米陕310饲用产量和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0:0和0:5:5处理均可提高饲用玉米全株鲜干物质产量。对饲用品质而言,0:10:0处理能够提高全株粗蛋向和粗脂肪产量,但同时增加了粗纤维产量,导致饲料的消化率降低,饲用品质下降;0:5:5处理可提高全株粗蛋白和粗脂肪产量,但同时又降低了粗纤维产量,进而提高了全株饲用价值。从植株的生理特性分析,0:10:0和0:5:5处理吐丝后期能保持较高的叶面积系数并提高了氮素利用效率,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与运转及饲用产草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以饲用杂交甘蔗闽牧101、闽牧42和稻草作为主要原料进行草菇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闽牧101和闽牧42牧草蔗品种作原料栽培的草菇比用稻草栽培的增产显著,闽牧101和闽牧42作原料栽培的草菇产量差异不显著,表明牧草蔗闽牧101和闽牧42均可代替稻草作为栽培草菇的原料。  相似文献   

8.
1.动物生理状态:饲用微生物在动物应激前使用比在应激时使用效果更好。2.饲料类型:饲料中的微量元素、抗菌物质等对微生物有破坏作用。因此,上述物质的浓度影响饲用微生物的使用效果。3.不同饲用微生物的菌株含量和定植能力:目前,饲用微生物大都是复合菌剂,其所含菌株有主次之分,不同的菌株中消化道内的协同作用的效果不同。同时,菌株在消化道内能否迅速定植,形成优势菌群也影响使用效果。4.饲用方式与剂量:用饮水方式投喂,由于菌体少受饲料中不良因素的破坏,在使用同一剂量的前提下效果较好。5.饲用微生物的保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甜高粱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高粱又称糖用高粱,是普通高粱的一个变种,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因为它上边长粮食,下边长甘蔗,所以又叫“高粱甘蔗”。它株高5m,最粗的茎秆直径为4~5cm,茎秆含糖量很高,因而甘甜可口,可与南方甘蔗媲美。甜高粱可以生食、制糖、制酒,也可以加工成优质饲料。茎、叶均可作饲  相似文献   

10.
广西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甘蔗“双高”基地建设推动下,广西甘蔗收获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但用手工收割甘蔗仍然占有很大比例。通过分析广西地区甘蔗收获机械化水平发展现状,发现广西甘蔗在收获机械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与主要产糖国家机械化水平相差较远,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进一步提出应对策略:加强自主收获机械研发、扩大规模化种植、加强制度建设和宣传、为甘蔗种植收获培养对口人才,尽早实现全面机械化。  相似文献   

11.
华南地区甘蔗黄叶病发生及甘蔗绵蚜传毒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华南多个蔗区发生由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 SCYLV)引起的甘蔗黄叶病。田间调查显示,华南地区果蔗和糖蔗均已受到该病毒的侵染,被侵染的品种有黑皮果蔗、黄皮果蔗、ROC16、ROC22、ROC25、粤糖93-159、127Q、Q174、粤糖8388和HOCP91-555等。大多田块病株零星分布,病株率0.5%~10%,但少数田块病株率超过80%。RT-PCR扩增及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揭示,华南地区大多数SCYLV分离物 CP基因核苷酸序列(591bp)与SCYLV巴西分离物(SCYLV-B1)相应基因同一率为100%,仅少数分离物与SCBV-B1存在1至3个核苷酸的差异。本文还首次证实华南地区甘蔗上普遍发生的甘蔗绵蚜为SCYLV传毒媒介。建立了能够检出单头蚜虫及侵染早期未现症植株体内SCYLV的巢式RT-PCR技术,在超过80%的饲毒2周以上的甘蔗绵蚜无翅成虫体内检测到病毒的存在。甘蔗绵蚜除能在甘蔗植株间高效地传播SCYLV外,还可将SCYLV传至高粱、水稻及玉米幼苗,每株接种15头饲毒甘蔗绵蚜,传毒成功率分别为100%(9/9)、75%(6/8)和50%(4/8);本试验中,甘蔗绵蚜未能将SCYLV传至小麦和香蕉。  相似文献   

12.
我国饲用酶制剂发展概况 饲用酶制剂近十年在中国发展迅速,尤其是植酸酶、单体酶等产品近几年高速增长,吸引了业界的关注,目前各产品的情况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对甘蔗经济性状的效应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在甘蔗的分蘖初期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结果表明:50mg/L,100mg/L浓度的乙烯利用处理明显促进了甘蔗前中期的生长,改善了甘蔗的经济性状,使蔗茎的节节间长度,茎长、茎径、单茎重及有效茎数均有所提高,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并且明显提高了甘蔗的蔗糖分及品质。  相似文献   

14.
糖浆     
糖浆糖浆(或称糖蜜)是制糖的废液.糖浆按原料来源有以下4种、甘蔗糖浆、甜菜糖浆、柑桔糖浆、木糖浆.饲用糖浆主要是前两种。糖浆有以下作用:①提高饲料的适口性;②减少饲料的粉尘;③作为颗粒饲料的粘合剂;④提供部分能源;⑤提高反刍家畜瘤胃微生物的活性.糖浆...  相似文献   

15.
玉米菌糠配合饲料对山羊的增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玉米复合菌糠替代日粮中等量玉米补饲3月龄羔羊,观察对羔羊增重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复合菌糠可以替代等量玉米补饲羔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辽饲杂4号是由国家高梁改良中心在1999年以自选的不育系L0201A为母本,用自选的甜高粱恢复系LTR101做父本,精心育成的以饲用为主,饲粮兼用高梁杂交种,已于2004年通过国家高梁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粱2004016)。[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M- 81E糖高粱,普通粒用高粱的一个变种,饲、粮、糖、能兼用作物,糖高粱中的精品,系由美国引进。其主要特点是晚熟,全生育期 155天,适宜春播。每 667平方米需种子 2公斤,平均株高约 3 87米,中紧穗,单穗粒重 62克,千粒重约 21克,产籽量一般在 100公斤~ 400公斤,茎秆产量 5000公斤以上,茎秆含糖量高达 15%,甜似甘蔗,畜禽喜食,以此饲喂猪、牛、羊,增重快、出栏快,特别是奶牛,每天净增鲜奶 800克~ 1850克。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一、整地   夏播糖高粱,前茬多为小麦、大麦或油菜,从整地到播种时间紧,农活集…  相似文献   

18.
饲用甘蔗品种闽牧42在贵州南部地区的引种栽培试验表明,该品种耐热、抗旱能力强,较耐寒、耐瘠,在贵州南部地区能安全越冬,生长天数250d左右。闽牧42的分蘖能力较强,单株分蘖一般15-25个,生长速度快;株高60-100cm时开始刈割,年刈割4-5次,全年鲜草产量可达150t·hm-2。鲜草品质佳,饲用效果好。其中脂肪含量3.73%,蛋白质含量9.58%,粗纤维含量40.73%,粗灰分含量7.63%,Ca含量0.82%,P含量0.36%,无N浸出物含量31.7%。该品种是贵州南部地区值得推广种植的一种优质高产饲料甘蔗品种。  相似文献   

19.
蔗糖作为云南省的传统产业,多年来,制糖深加工落后、产品单一,难以适应糖业消费形势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同时蔗糖三废资源利用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且污染严重。2008年,云南省科技厅立项实施"甘蔗糖业循环经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全面开展甘蔗制糖产业综合利用研究,形成的蔗梢氨化饲料和微生物贮饲料技术,在全省推广饲用198.2万吨,蔗农新增产值2.38亿  相似文献   

20.
甜菜(Beta vulgaris)又名菾菜。原产于欧洲西部和南部沿海。甜菜自1906年引进中国以来,已经培育出了叶用甜菜、根用甜菜、饲用天用等栽培品种,野生种滨海甜菜(Beta maritima L.)是栽培甜菜的祖先。现在,栽培甜菜是除甘蔗外,中国另一主要糖料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