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7 毫秒
1.
在配变低压总计量或用电量较大的低压用电客户中,常采用穿心电流互感器来扩大计量范围,在穿电流一次线时常将整根导线穿进计量箱、穿入互感器、再从计量箱穿出如图1所示,为防止窃电有的在计量箱进线还穿有  相似文献   

2.
1创新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电力用户用电需求日益扩大。不法分子为节省用电开支,追求高额利润,逐步采用高科技方式窃电,给供电企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窃电方式有通过非法开启电能计量箱中低压互感器接线罩,改变中低压电流互感器变流比、短接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线等。其中,低压电流互感器在使用过程中防窃电措施不足,易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3.
在低压电能计量装置中,三相电能表配母线式(穿芯式)电流互感器连接时,由于电能表的电压绕组承受电压为220伏或380伏,故不需另配电压互感器接入。它直接由低压电源端引接即可,其具有安装方便,接线简单的优点。但是,如果电能表的电压绕组连接引线(以下简称电压线)材料型号选择不当或安装接线方法与工艺不妥都会造成少计或漏计电量的现象。1 实例我县某厂由低压三相四线供电并装置一台低压计量箱(箱内装设一块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和三只LMK-05型,变比100/5A的电流互感器)作为计费计量。某日,我们到该厂进行计量监察,先用钳形表测量该厂负载…  相似文献   

4.
电流互感器是农村配电室开关柜和计量箱最常用的电气设备之一,它的接线主要是星型接线法(变电所多为V形接线),其安装使用及接线如不当,会导致电流互感器烧毁、计量不准、危及设备和运行人员安全等后果,现浅析其安装使用及接线检查的方法。1电流互感器的安装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1穿心式电流互感器变流比计算在低压配电装置中,大量使用不同变流比的穿心式互感器,用于对低压配电盘(柜)中的电流表指示和各馈线用电电能计量。电流互感器一次侧电流与二次电流之比称为电流比,电流互感器二次侧额定电流一般为5 A,在电气图纸中,电流互感器一般用"TA"表示。  相似文献   

6.
正1原接线方式通常变压器低压计量接线采用2种方式。(1)为了防窃电,将计量箱套在变压器低压套管上。其缺点是造成计量箱与变压器一次侧高压距离较近,给抄表、检修等工作带来安全隐患。(2)变压器低压套管裸露,计量互感器、电能表及二次接线装在计量箱内,放在变压器旁边,一次导线从计量箱内穿互感器通过。这种接线方式易造成不法分子绕越表计,从变压器低压套管上接线用电。  相似文献   

7.
1 研制背景 在低压居民用户单相电能表带电流互感器接入的计量方式中,常用穿心式电流互感器获取二次电流,从低压母线(排)上通过穿刺导线缠绕或螺栓压接母线(排)获取二次电压.低压居民用户计量方式接线图如图1所示.穿心式低压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线圈为穿心方式,由于没有一次线圈绕组,使得该种互感器体积小巧,安装灵活,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电流互感器是电能计量装置中的重要设备,其变比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电力企业和用户的经济利益。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发现,电流互感器实际变比与计算变比不同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原因主要有:(1) 电流互感器生产厂家的错误,造成铭牌参数与实际不符。(2) 目前低压穿心式互感器大量使用,由于装表接电人员工作粗心,将一次匝数穿错引起实际变比与计算变比不同。(3) 用电营业人员在登记抄表卡片时将电流互感器变比登记错误,造成计算变比与实际变比不同。(4) 由于电流互感器产品质量低劣,其内部二次线焊接不良,运行一段时间后…  相似文献   

9.
乡镇供电所电能计量专责人在实际计量箱、配电盘和用户的计量装置安装过程中 ,经常会接触到低压三相多元件电能表配电流互感器或三相有功电能表和无功电能表的联合接线 ,由于二次线较多 ,采用“号字头”作标记接线 ,可以预防电压线接错、电流互感器极性接反、烧坏计量设备 ,而造成的电能表反转、不转、计量失准等现象的发生。(1) 如三相四线制三元件电能表配三只电流互感器的情况。在接线前 ,用刻字笔在“号字头”的平面刻上二次侧三相电压和 N线的符号 (A、B、C、N)、电流互感器副边二次线的符号 (ak1、ak2、bk1、bk2、ck1、ck2 ) ,同一…  相似文献   

10.
正1穿心式电流互感器变流比计算在低压配电装置中,大量使用不同变流比的穿心式互感器,用于对低压配电盘(柜)中的电流表指示和各馈线用电电能计量。电流互感器一次侧电流与二次电流之比称为电流比,电流互感器二次侧额定电流一般为5 A,在电气图纸中,电流互感器一般用"TA"表示。电流互感器应选择合适的电流比和电压等级,电  相似文献   

11.
互感器是用来变换电流或电压的设备,是农村电工接触比较多的测量设备之一.互感器根据用途不同分为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两大类.电流互感器是将电力系统中的大电流按一定的比例(称为变比),变为标准的小电流(5A或1A).电压互感器是将一次系统(供电线路)的高电压按一定的比例(也称变比),变为标准的低电压(100V或1OO/3~(1/2).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电流互感器二次额定电流均设计为5A或1A,电压互感器二次额定电压均设计为100V或1OO/3~(1/2)V,所以与电流、电压量值有关的各类仪表、继电器、测试设备、控制设备等就可以按统一的标准参数制作,有利于产品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提高准确度,还可以使工作人员及仪表、仪器、设备等避免直接接触高电压,因而保证了安全.  相似文献   

12.
徐书军 《农村电工》2014,(10):43-43
<正>1窃电实例分析(1)欠压窃电。我县某配电台区有一副业客户,计量箱内装有3只单相电能表和3只电流互感器。经检查发现,计量箱内电能表的电压辅助线全部未连接。这样3只电能表因无电流而无法正常计量。(2)欠流窃电。某低压配电台区一副业加工客户,其动力计量箱内装有3只单相电能表和3只电流互感器。现场检查发现,计量箱内的电流互感器二次侧输出触点被金属导  相似文献   

13.
<正>高压计量,即在进入用户的高压线端进行计量的电能计量方式,其通过高压计量箱进行计量。高压计量箱由2台高压电压互感器和2台高压电流互感器组合,原理是利用电流互感器把通过线路的大电流等比变换成进入电能表的小电流;利用2台高压电压互感器把10 kV的高电压变换成100 V的低电压进入电能表,用电压互感器的变压比乘以电流互感器的变流比  相似文献   

14.
第三节电流互感器的应用 1 选型 互感器的选型同电能表一样应立足于经济、规范、技术先进的基础上,除了选择符合要求的制造厂家之外,一般根据被测线路的电压和实际负荷电流的大小选择其型号、额定电压、变比、容量以及准确度等级.  相似文献   

15.
我县变压器通常采用三只单相电能表、三只电流互感器的低压计量方式。最近有一条10kV线路线损很大,电管所管理人员把此线路上所有配电变压器计量箱检查了一遍,结果发现某公司的计量接线方式变成如图1所示。 图1 三只单相电能表接线图  相似文献   

16.
肖国庆 《农村电工》2004,12(1):33-33
1电流互感器(1)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的准确级别和变比的选择确定,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搞错。其极性标志方法是:一次线圈的首端标以S1,末端标以S2;二次线圈的首端标以P1,末端标以P2;当二次线圈带有中间抽头时,首端标以P1,自第一个抽头起电流互感器标以P2,P3……对于具有多个二次线圈的电流互感器,则分别在各个二次线圈的出线端的标志“P”前加注序号,如1P1,1P2……2P1,2P2……(2)为了防止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不得装熔断器,二次回路导线连接正确可靠。(3)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可靠接地,且只允许有一个接地点。对于差动保…  相似文献   

17.
抽头式双变流比电流互感器由一次绕组和绕在同一铁心上且头尾相连的2个二次绕组组成,且绕组匝数相等,绕向一致,绕组两端及中间连接处引出3个接线端子,分别为K1,K2,K3.铭牌标出2个变流比,大变流比是小变流比的2倍.当使用电流互感器小变流比时,从K1,K2引出二次线到电能表的对应电流线圈,K3端子空着.当使用电流互感器大变流比时,从K1,K3引出二次线到电能表的对应电流线圈,K2端子空着.  相似文献   

18.
LMZ—0.5级电流互感器使用或安装过程中,大体可分为两种安装工艺,一是明线,铝母排敷设,瓷瓶固定绑扎;二是把低压导线穿入直径相当尺寸的聚氯乙烯塑料管中,然后再根据设备用电负荷的大小,将一次导线穿入互感器.这样在工作当中一是不方便,二是一旦互感器出现异常现象或设备故障需更换一次导线时,不是拆卸导线,就是从塑料管中全部抽出,此方法在工作中确实不可取.我县南韩村乡电力站  相似文献   

19.
<正>1低压电流互感器配置与选择对计量用的低压电流互感器应充分考虑安装使用环境,必须按照《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规定进行配置与选择。(1)额定电压选择:应使电流互感器额定电压与被测线路相符。(2)电流互感器额定一次电流(变流比)的确定:电流互感器在正常运中的实际负荷电流(即一次侧工作  相似文献   

20.
复合变比电流互感器自动转换计量装置,是与复合变比电流互感器配套使用的一种智能化自动转换大小变比的计量装置。由于它可自动转换电流互感器变比,从而拓宽了电流互感器的计量范围,保证了从小电流到大电流的计量精度。因此,复合变比电流互感器自动转换计量装置,非常适用于用电负荷较大和用电负荷变化大及季节性用电的企、事业单位,能有效防止低负荷或超负荷时计量不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