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民间畜禽阉割术已流传二千多年,尤其是母猪阉割术在兽医外科中占有重要位置,为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下面就用“小挑法”对母猪阉割的一点体会简单总结。1母猪阉割法 母猪的阉割一般采用“大挑花”与“小挑花”的方法。“大挑花”用于临近发情的较大母猪的阉割,由于猪个体大,保定较困难,手术复杂,且伤口大、难愈合、易感染,阉割后对猪体伤害较大,影响猪只生长。另外,术者消耗体力也大,所以不适于进行大批量阉割。“小挑花”用于断乳前仔猪的阉割,保定简单,伤口小,愈合快(阉割后1~2天伤口完全愈合),手术时间短(1分钟左右),术后仔猪行为、吃奶、采食都不受影响,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术者阉割的数量多,适合于猪场大批量的阉割。  相似文献   

2.
仔猪阉割术是通过手术的方法摘除卵巢或睾丸,破坏并消除其生殖机能的方法,有利于加快肉猪生长,提高料肉比和猪肉品质,在猪的养殖业中是一种常用方法。但是在农村中,由于各个地区的兽医卫生工作者的工作方法以及技术水平的差异,造成在仔猪阉割时手法不当、消毒不严等原因容易引起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仔猪死亡,给养户带来一定损失,故仔猪阉割的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刘志刚  邓廷兴 《兽医导刊》2011,(Z1):191-192
仔猪阉割免疫综合技术即在仔猪阉割时,对仔猪进行猪瘟、口蹄疫、高致病猪蓝耳病等疫苗的首次与第二次加强免疫注射,搞好了仔猪阉割免疫,能增强仔猪抵御疫病风险侵袭的能力,减少仔猪的死亡,能促进仔猪的健康生长,确保养猪取得效益。笔者多年从事仔猪的阉割防疫工作,现对自己如何提高仔猪阉割免疫综合技术的实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人们习惯仔猪满双月后才行阉割,其有两个原因:一是认为仔猪小了性腺不好找,所以需要等长大了才割;二是长期以来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说阉割了的猪都是架子猪,架子猪一般情况下是不卖的。要卖架子猪只有这些理由:①家庭经济特别困难而又急需钱用;②猪有病或吃口太差;③猪是僵猪不肯长。鉴于此,所以人们一般情况下都不愿意购买架子猪,换句话说就是阉割了的猪都不好卖。为了证明自己家的猪是仔猪,所以在出售前无论体重多少,体格大小都不给予阉割,要留给买主自己去做。仔猪在出售前不阉割,卖方好卖,卖得顺利;…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公猪阉割技术因阉割日龄偏大,手术方法陈旧,对阉割后的仔猪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养猪业的需要。我们经过多年的摸索,对公猪的阉割日龄和阉割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现阐述如下。一、掌握适宜的阉割时间传统方法,公猪一般在40~50日龄或体重15kg左右阉割。公猪越大时,睾丸越大,阉割时创口越大,阉割时间也越长,对猪造成的伤害也越大,创口越不易愈合。但也不是越小越好,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公猪阉割技术因阉割日龄偏大,手术方法陈旧,对阉割后的仔猪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养猪业的需要。我们经过多年的摸索,对公猪的阉割日龄和阉割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现阐述如下。一、掌握适宜的阉割时间传统方法,公猪一般在40~50日龄或体重15kg左右阉割。公猪越大时,睾丸越大,阉割时创口越大,阉割时间也越长,对猪造成的伤害也越大,创口越不易愈合。但也不是越小越好,  相似文献   

7.
连阴雨天,仔猪不宜阉割阴雨天猪圈泥泞,易造成闭割后的术部感染、化脓。正在发病的仔猪不宜阉割此时阉割增加应激,加重病情的发展.重则引起死亡。刚喂饱后的仔猪不宜阎割猪胃肠内充满食物,腹压增大影响手术操作,特别是小桃花去势法。正在发情的猪不宜阉割有些地方品种猪性成熟早或阔割过晚的仔猪,外阴红肿、子宫充血,此时阉割易造成出血而引起死亡。断奶、分田、免疫期的仔猪不宜阉割因断奶、分圈、免疫对仔猪是一种应激,此时阔割可增加应激因素的不良影响,易诱发仔猪断奶后因应激反应引发的仔猪水肿病等。阉割仔猪五不宜@李光金$…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对重庆市永川区境内的30头仔猪,在常温下作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和口蹄疲疫苗田间免疫试验。采用国家规定的抗体检测方法(IHA),检测仔猪体内的猪瘟和口蹄疲抗体。分析仔猪在阉割时和阉割前后2天注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对猪瘟和口蹄疲的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试仔猪在阉割时注射高致病性猪蓝耳疫苗对猪瘟和口蹄疫在免疫效果上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当仔猪被阉割时 ,易发生应激反应 ,特别是在仔猪断奶前后“边割边防”时尤为严重。 2 0 0 1年我市某猪场有仔猪 5 468头 ,因阉割发生应激死亡 5 9头 ,死亡率达1 .1 %。临床上发生可见的应激反应而不致死的仔猪约占 2 0 % ,使该猪场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1 主要症状 仔猪被阉割后半小时内表现为呼吸困难 ,呕吐 ,皮肤发紫 ,粘膜发绀 ,肌肉震颤、僵直 ,大部分应激反应的猪有体温升高 ,症状轻微的仔猪能在 1小时后耐过而恢复正常 ,应激严重的仔猪口吐白沫 ,若不及时抢救便会倒地死亡。2 剖检变化 最普遍的病变是死猪僵直 ,肌肉苍白 ,渗出物增…  相似文献   

10.
猪的阉割是我国人民的传统技术,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三千年以前就有记载。对不选留种用的肉用公母猪均进行阉割。猪阉割后性情温顺、生长迅速、肉质鲜嫩,同时,有利于猪种选育。但是各地的习惯不同,对猪阉割日龄也不一致:在浙江等地对肉用公猪多在产后3天左右即进行阉割,对肉用母猪一般在3~4月龄体重20~30公斤时进行阉割;在上海,肉用公母猪一般在哺乳期30~50日龄进行阉  相似文献   

11.
<正>母猪的阉割一般采用"大挑花"与"小挑花"的方法。"大挑花"用于临近发情的较大母猪的阉割,由于猪个体大,保定较困难,手术复杂,且伤口大,难愈合,易感染,阉割后对猪体伤害较大,影响猪的生长;另一方面,术者消耗体力也大,所以,不适于进行大批量阉割。"小挑花"用于断乳前仔猪的阉割,保定简单,手术过程简单,手术部位刀口为8 mm,伤口小、愈合快、手术时间短,术后仔猪行为,吃奶,采食都不受影响,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服务专区     
《畜牧市场》2005,(11):62-63
仔猪的阉割是不是强制项目,我养的“洋三元”猪,母猪不需要阉割,为什么还要收阉割费?阉割费5元/头,是不是太贵了?  相似文献   

13.
1阉割前注意要点1.1病猪不阉割在阉割前应先了解被阉仔猪的饮食、健康状况,对正在患病、病后初愈及瘦弱猪不可以继续阉割。1.2饱食猪不阉割为了减小腹内压,使手术顺利进行,在阉割前须禁食,或者选择在喂食之前进行。1.3雨季等潮湿天不阉割潮湿天气易引起细菌等病原体  相似文献   

14.
富阳市畜禽防检站从1984年10月起在仔猪市场试行破伤风类毒素结合使用左旋咪唑预防猪破伤风的新方法,即对上市交易的未阉割仔猪统一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和盐酸左旋咪唑针剂并发放破伤风免疫证明,免疫7天后由当地兽医对免疫仔猪进行阉割。如免疫仔猪阉割后发生破伤风...  相似文献   

15.
仔猪阉割是育肥猪生产的必要环节,但我国每年总有不少因仔猪阉割不良而导致感染死亡引起的民事赔偿纠纷案例。问题主要出现在一些技术细节上。1存在的问题1.1过早进行手术有的养猪户错误认为仔猪阉割越早越好,有的仔猪甚至没满月就阉割,带来很大风险。其实仔猪阉割过早过晚都  相似文献   

16.
群猪同步阉割的体会白立志(辽宁本溪县兽医站阉割是养猪业不可缺少的手段。我国各地区养猪大都采取全进全出,养母猪也日渐增多,随之而来的仔猪阉割是以窝、群来进行,数量有时达上百头、甚至更多。这就给阉割带来个问题、即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同步阉割。所谓同步阉割就...  相似文献   

17.
<正> 猪的阉割技术历史悠久,他对于提高猪肉品质、加快猪只生长、提高料肉比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手术措施。近年来,由于一些外来品种发情体重大,常不进行阉割而饲养和出售,还有的因为阉割技术不过关、阉割失败而造成肉的腥味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口感。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对猪做阉割手术后常见的一些问题作如下综述。1 应激反应江苏常州地区的猪的阉割一般在40~60日龄时进行,实行窝防,即同时注射猪瘟、丹毒二联弱毒苗、口蹄疫疫苗,并卡上防疫耳标,几种处理方法同时进行会使一些仔猪产生过敏反应,引起呕吐,呼吸心跳加快,皮肤发白,四肢无力,严重者卧地不起,造成死亡。防治措施:立即用地塞米松磷酸钠2~4毫克或盐酸副肾素1毫克皮下注射,即可缓解症状。2 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8.
公、母猪的阉割主要是在仔猪时期,阉割后便于饲养管理,同时还有利于提高仔猪快速生长、肥育、缩短饲养周期,降低饲料成本,达到快速出栏的目的。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实践,对公、母猪阉割技术中应注意的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被纳人国家重大动物疫病管理后,生猪的强制免疫病种由以前的猪瘟、猪口蹄疫两种增加至三种.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针对这一实际问题.南阳市畜牧兽医局于2009年4~6月在原免疫程序(仔猪35日龄阉割时,同时给仔猪、母猪注射猪口蹄疫、猪瘟疫苗)的基础上,在仔猪35日龄阉割时同时注射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和猪口蹄疫疫苗。试验按4种不同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免疫后观察其副反应和3种疫苗的免疫抗体产生情况。  相似文献   

20.
<正>仔猪阉割是育肥猪的必要环节,但我国每年总有不少因阉割技术不良而导致仔猪感染死亡的事例,这一问题应引起重视。1存在的问题1.1过早进行手术有的养猪户错误地认为仔猪阉割越早越好,有的甚至在仔猪还没满月就阉割,带来很大风险。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