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杂交水稻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湖南省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和发展,对杂交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历史演替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当前杂交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的现状,并就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提出了湖南植保和杂交水稻病虫防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仙居县杂交中晚稻细条病常年重发 ,分析原因 :一是农民习惯于用病草捆扎秧苗 ;二是单双混栽程度的不断上升 ;三是大面积种植的杂交组合均不抗病 ;四是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 ,特别是连晚易感生育期遭遇台风暴雨多发季节 ;五是肥水管理不当。针对其发生原因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药剂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多年来,此病在杂交水稻发生面积大而严重.为了控制、扑灭其发生,促进杂交水稻的发展,在自治区植保总站的支持下,玉林地区于1985~1987年,分别在北流县隆盛镇糖梨径和陆川县马坡镇介洞水稻杂交制种基地,进行了大面积综合防治试验.针对这两个基地在1984年晚稻曾不同程度地发生过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制种单位提出开辟新的基地有实际困难,而当地群众又坚持要搞水稻杂交制种的现实,我们选择了这两个疫区基地,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了重点放在消灭病原菌,杜绝初次侵染为重要环节,进行了综合预防的技术探讨,结果,大面积采用综合防治方法,在水稻杂交制种基地预防水稻细条病的发生.效果是显著的,其中又以杜绝病源措施起决定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通过历史资料分析、调查研究及田间试验,总结山区一季杂交中稻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分析影响稻飞虱发生的主要因素,提出防治稻飞虱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5.
稻瘟病是水稻上主要病害之一。六合区2010年杂交中籼稻稻瘟病严重发生,主要原因是品种、气候和防治等因素共同影响而造成的。防治上需普及防治技术,坚持适期用药,实施统防统治。  相似文献   

6.
沈建新  董国Kun 《江西植保》2001,24(2):44-46,49
仙居县杂交中晚稻细条病常年重发,分析原因:一是农民习惯于用病草捆扎秧苗,二是单双混栽程度的不断上升;三是大面积种植的杂交组合均不抗病;四是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特别是连晚易感生育期遭遇台风暴雨多发季节;五是肥水管理不当,针对其发生原因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2a的试验调查表明,杂交水稻穗期三化螟的侵入以穗茎部和倒一节为主,穗部以下各节也可侵入;三化螟有转移为害习性;在大发生年,杂交水稻穗期三化螟必须防治两次,第一次防治适期应以卵孵始盛至卵孵高峰期为宜,间隔5~7d后防治第二次。  相似文献   

8.
杂交高梁害虫防治技术襄南监狱植保站黎国翰杂交高梁主要害虫为高梁蚜虫、棉铃虫、玉米螟、粘虫等4种。特别是以高梁蚜虫发生早、来势猛、上升快、危害重、损失大,甚至绝收。1990年、1993年、1994年和1995年连续4年大发生至特大发生,单株叶片、穗部蚜...  相似文献   

9.
周国福 《植物保护》1992,18(2):13-15
杂交早稻育小苗移栽,具移栽早、返青快、分蘖多、长势旺的特点。1989-1991连续3年系统观察,小苗田主要病虫发生期比常规苗早、发生量和危害程度重于常规苗。在防治方法上,主要采取以健身栽培为主的农业防治、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的生物防治和施药保护相结合的综防措施,对稻飞虱药剂防治应采取压前控后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稻粒黑粉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稻粒黑粉病在常规稻栽培过程中发生轻微,但在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过程中却严重影响制种的产量及种子的质量,而直接关系到杂交制种和不育系繁殖工作的成败。据笔者1990~1992年的田间调查和试验,在常规条件下没有进行综防的田块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