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2.
3.
4.
5.
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的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种质基础狭窄,已是当前玉米育种工作中不容回避的问题,种质资源急需扩增。基因工程、诱变育种及单倍体育种,已成为玉米育种的重要技术手段和种质资源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的技术与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较丰富,但遗传基础狭窄,玉米杂交种所用的自交系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骨干自交系.因此,玉米种质资源的创新是当今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概述了玉米种质创新的技术与策略,分析和评价了其在玉米种质创新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高粱种质资源是高粱改良的基础,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高粱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厚的物质条件。中国的及外引的高粱种质资源在高粱品种改良中得到了广泛地利用。建国初期,全国各地从搜集的高粱地方品种资源中经鉴定,筛选出一批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在引进外国高粱雄性不育系资源后,中国开创了高粱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高粱种质资源作为恢复系的直接来源得到了广泛地利用。据不完全统计,在20世纪80年代前中国推广的152个杂交种中,涉及到90个恢复系,其中直接利用地方品种资源为63个,占总数的70%。后来,利用我国和外国品种资源进行杂交,选育出一批又一批优良亲本系,并组配出高产杂交种应用于生产,促进了高粱生产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利用高粱种质资源,应进一步拓宽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建立核心种质库,采取多点鉴定、渐渗杂交、热带种质转换和转基因等技术手段,以创造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玉米种质资源狭窄是玉米新品种选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宁夏地处西北,科技信息相对落后,因此,积极引进和加强玉米种质资源研究,拓宽玉米种质资源,对宁夏玉米新品种选育意义很大。2001—2003年承担自治区自然基金项目时先后从墨西哥小麦玉米育种中心(CIMMYT)引进玉米种质资源近120多份,我们主要对所进行的田间种植、繁种及种质改良工作进行必要的总结,并结合国内外对CIMMYT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探讨宁夏在利用CIMMYT玉米种质改良时应采取的途径和方法,为宁夏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必要的种质材料及种质改良建议,以加快宁夏玉米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9.
10.
热带玉米种质在美国的改良与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拓宽玉米育种种质基础,美国对热带玉米种质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光周期敏感型热带玉米种质在温带直接利用是行不通的,改变热带玉米种质的这种光周期特性是其在温带得以利用的关键。借鉴这套改良利用方法和手段,有望使我们的玉米育种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从CIMMYT引进玉米种质资源132份,其中地方种质50份、杂交种21份、基因改良圃中间材料34份、自交系27份。经过两年种植鉴定,大部分材料的株高及雌雄花协调性基本和引种地一致,这些种质材料具有适应广西玉米两季种植模式、生育期适中、茎秆粗壮及籽粒品质优等特点。其中,黄粒CML285表现特优,适应广西气候,产量高,一般配合力高;白粒CML268也表现很好,产量高,穗部性状遗传力高。利用CML204改良玉米自交系南60-1获得"改良南60-1",其籽粒品质明显提高,且与CML268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对引进的自交系、特别是白粒自交系直接和广西的骨干系组配,获得了较强的杂交优势组合。对引进的地方种质、杂交种及基因圃中间材料进行人工套袋自交,获得了168份趋于稳定的高代材料,大部分高代材料的产量、长势及雌雄花协调性表现很好;采用广西骨干系进行测配,获得600多个组合。此外,将部分材料和广西自交系杂交,可明显改善广西玉米籽粒品质。因此,引进的玉米种质材料丰富了广西玉米种质资源,拓宽了玉米育种材料的遗传基础,利于加快我区玉米新品种的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2.
野生毛葡萄种质资源及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资源收集、种质评价、遗传及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品种选育和种苗繁育等方面对野生毛葡萄进行系统综述,指出其在种质资源收集、选育种及栽培的应用研究不够,使得毛葡萄科研出现种质缺乏,创新不出优良种质,生产上使用不合适品种(系)种植, 以及病害严重、低产、不稳产、品质差和产期集中等问题,今后毛葡萄种质收集及创新目标应重点放在两性花、抗病、高糖、低酸、高产稳产等性状上. 相似文献
13.
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的特征特性及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3~2000年间,广西共收集、保存玉米种质资源1575份,其中广西地方农家种1217份,外省品种5份,国外品种93份,国外自交系249份,国内自交系11份。性状鉴定结果表明:广西玉米种质资源各性状的表现差异较大,生育期春播71~145d,秋播68~111d;株高78~293cm,穗位高17~191cm,穗长6.3~21.5cm,穗粗1.7~5.3cm,穗行数8~24行;果穗多为锥形,粒型以硬粒为主,粒色以白、黄为主,千粒重50~460g。对489份地方种质资源进行籽粒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9.08%~14.99%,脂肪含量3.22%~7.35%,氨基酸含量0.25%~0.40%。利用广西玉米种质资源培育出的都安2号、多苞玉米30号、墨白玉米、苏湾1号、墨黄9号以及新近育成的糯玉米品种玉美头601、玉美头602等,对广西玉米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后应继续做好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工作,为进一步丰富玉米育种基础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4.
海雀稗种质资源的优良特性及其利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海雀稗Paspalum vaginatum Sw.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其优良的饲用价值、抗盐性、抗旱性和耐磨损性等抗逆性特征.同时,对其在生态建设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5.
以贵州主要的5个种质类群的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新选育的主要山区地方玉米自交系配合力效应和利用潜力进行评价;并分析山区主推玉米杂交种的亲本来源.研究结果表明,PH99-10、PH99-2、PH99-1和PH99-3的产量一般配合力依次最高,利用潜力较大.参试的50个测交组合中PH99-9×交51、PH99-9×苏37、PH99-1×7922和PH99-3×自330组合特殊配合力较大,产量较高,对照优势较大.根据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结合一般配合力效应,将10个新选育的主要山区地方玉米自交系初步划分为5群.其中黄早四、自330和交51群一般配合力较高,为我国西南山区玉米育种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几个杂种优势群.地方种质系×外来种质系是常见的杂优组配模式.其中地方(或地方改良系)系×苏湾选系为西南山区最常见的杂优组配模式.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生产用玉米主要种质分析与杂交优势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1990~1998年云南省生产用玉米主要种质进行系谱分析,发现一米种质主要集中在5大杂优群,利用的主要模式6种,重点讨论了在生产上使用的主要杂优群和杂优模式选择、改良与利用等问题。根据育种经验和生产工作的实践,对地方种质与外引种质结合利用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利用SSR标记技术对不同地区的383份玉米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非加权平均法(UPGMA)对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将玉米材料进行优势类群的划分与归类。结果表明,通过26对扩增带型稳定的SSR引物,从材料中共检测出117条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的等位基因数为2~8个,平均4.5个,每对引物的多态性信息量为0.371~0.846,平均0.647。通过聚类图分析,可将供试玉米材料划分为6类。从而为今后育种实践有目的地选择亲本,拓宽遗传基础培育玉米新品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