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凌云县采取常规技术综合改造、嫁接换冠改造和老残林更新改造等技术措施,努力实施油茶眠产林改造项目。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面积21018.5亩,占任务的100.09%。 凌云县有油茶林17.5万亩,是广西的油茶基地县之一。油茶在该县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993年,凌云县被列入全国油茶低产林改造第二期项目实施县,下达任务为21万亩(含第一期新增任务6000亩)。为此,该县成立了油茶低产林  相似文献   

2.
板栗低产林改造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低产林改造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我省目前有板栗低产林约5万亩,占全省板栗总面积的27.8%,占全国省板栗投产面积的90%,亩产不足50kg。如果通过复壮措施,亩产量将提高1倍,全省板栗总产量将成倍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1 低产林几种类型 我省现有板栗低产林,根据生长状况,管理水平,栽植类型和分布区域,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板栗低产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板栗,壳斗科栗属植物。六安现有板栗面积23775亩,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27%以上。起步于70年代,当时较大面积以实生苗为主,近年来营造以嫁接苗为主的幼林约15000亩,对90年代前营造的板栗林中实施改造仅占10%左右,据调查统计,全区年均产量约有20000kg,单株均产量2.1kg。因此必须对板栗低产林实施改造。  相似文献   

4.
国营朝阳县六家子林场地处大凌河流域中游,经营面积10万亩,其中河滩林业用地10040亩。河滩林优势树种为小叶杨(Populus simonii)。这万亩小叶杨大部分是建国初期至1965年前以埋干的方法营造的,由于品种老化、经营管理跟不上等原因,林木生长量低,21—34年生林分平均亩蓄积仅3.7m~3,大部分为低产林。为充分发挥河滩优势,改造低产林,建设速生林基地,我们从1985年6月到1986年8月,用一年多的时间,对万亩河滩的林业用地,进行了全面地调查研究和改造规划设计。在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遍及秦岭淮河以南15个省(区),面积约6000万亩,是目前栽植面积最大的经济树种。但单位面积产量低,平均亩产茶油一般只有2. 5-3公斤。为改变油茶经济效益低的状况,林业部于1983年,1984年分两次下达湖北省林科所、麻城市林业局在麻城市开展5000亩(其中:1983年3000亩,1984年2000亩)低产油茶林的改造及丰产技术推广任务。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油茶低产林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幼林低产改造、成林低产改造及老残林低产改造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有效解决了油茶低产的问题,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是特产于我国的著名干果,果实营养丰富,食用价值极高,素有“木本粮食”之称.湖北省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建有大面积板栗园,现阶段这些板栗园,存在管理粗放、树体老化,病虫害发生严重、产量低或绝产等问题,对这些低产园进行标准化改造能有效提高栗园产量.作者通过对大别山区老栗园进行低产林综合改造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全省情况,系统总结了湖北省板栗标准化改造综合技术,旨在推广板栗低产林标准化改造技术,提高板栗低产林改造水平和科技含量,推动全省板栗低产标准化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8.
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资兴市毛竹林总面积1.21×104hm2,约1.93×107株。主要分布在青腰、连坪、皮石、何家山、烟坪和黄草等6个乡镇和天鹅山国营林场。低产毛竹林面积在60%以上。近年来,开展了大面积的毛竹低产林改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1 毛竹低产林形成原因1.1 经营管理粗放在一些竹林天然分布区,长砍不绝,不进行抚育管理。在一些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立竹度虽然高,但老残竹多,单位面积产量低。强度采伐导致林分密度结构不合理。在一些近村、近公路边的林分,强度采伐,林分密度一般在1500株/hm2以下,且分布不…  相似文献   

9.
油茶是我县的主要木本油料树种。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30余万亩,其中24万亩是老林。长期以来,由于经营粗放,“病、稀、残、劣”情况不一,林地水肥条件较差,因此,落花落果现象严重,造成单产低(亩产茶油仅2500g~3000g),这是我县当前油茶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改变油茶低产局面,我们从1982年开始,在童坊乡后叶村进行了油茶低产林改造。  相似文献   

10.
衡山县现有竹林面积12.8万亩,截止1990年全县尚有10.8万亩竹林属低产林改造范围。我国竹林低改始于60年代中期。1975-1978年将取得的试验成果逐步加以推广,并与省林科所合作又对3500亩试验林进行了一系列改造,至1992年底全面完成,通过省级技术验收,并获得了明显经济效益,现结合“世界银行贷款,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继续进行竹林低改,提出近三年完成3万亩,力争到本世纪末完成全部低改任  相似文献   

11.
油茶在我县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面积达70万亩,常年产油500万斤以上.1977年茶油总产达710万斤,贡献给国家450万斤.但大多数油茶林是老蔸树,生长高矮不一,林相不齐,品种混杂,老弱病残,多代同堂,致使单产低,不稳定.如何改造现有老残林,挖掘油茶生产潜力,成为我县油茶生产中极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彭安生 《湖南林业科技》2001,28(1):70-70,73
油茶是祁阳低山丘陵区的主要经济树种 ,现有栽培面积 2 8318hm2 ,占全县林地面积的 2 9 1% ,占经济林面积的 76 6 % ;常年产油 910t,年产值1370万元 ,是永州市油茶重点产区之一。 1990~1995年林业部将祁阳列为“全国油茶低产林改造第一、二期项目”县。通过采取改土与保土相结合 ,施肥与间种培肥地力 ,间密与修枝增强树势等综合技术措施 ,改造低产油茶林 4 0 32万亩 ,3年平均亩产茶油 15 1kg ,比改造前净增 12 55kg ,激发了群众经营油茶的积极性。该工程 1993年被省林业厅授予项目建设先进单位 ,1995年被国家林业部评为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13.
衡阳市从1984年起,油茶生产先后 被列入世界粮农组织的援建项目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期间,投入资金1574万元,在耒阳、常宁、衡东、衡阳4个主产油茶大县建立了油茶生产示范区,成功地改造低产林10667公顷,更新老残林1万公顷。低改后平均每公顷产油186公斤,为改造前的4.8倍,更新的油茶林平均每公顷产油在150公斤以上。目前,全市共有油茶林面积21.3万公顷,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42%,年产茶油700万公斤。面积产量均居全省之首。如果每公斤按市场价20元计,年总产值可达1.4亿元,按每公顷…  相似文献   

14.
料慈竹低产林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84~1989年的研究证明:调整竹林结构、施肥、打老蔸对料慈竹低产林改造有显著效果。 我省竹林资源丰富,总面积约500万亩。大部分竹林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技术措施不当,形成了70%以上的低产竹林。这些竹林年生长量每公顷不到0.4吨,急需进行改造。为提高其生物产量和竹林等级,我们从1983年起,在江安县万里森林经营所,进行了料慈竹低产林改造培育技术试验。试验采用定位研究的方法,主要内容以改良林分结构和施肥措施为主。试验设计采用单因子小区对比法,两次重复,试验地总面积100亩。现将6年来试验结果简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板栗生产历史悠久,栽培管理集约化程度较高,是我国著名的板栗产区之一。 全省板栗栽培面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日益扩大。尤其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进一步落实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板栗生产有较快的发展。据统计,1953年全省板栗总面积18,558亩,1961年为26,000亩,1975年增至5万余亩。总产量也由1953年的191万斤增加到350万斤左右(1973年)。 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宜溧山区及宁镇丘陵的宜兴、溧阳、句容、南京等地,以及吴县、常熟,共约3万5千亩,产量约占全省板栗总产的70%以上。其次为苏北沂、沭两河冲积平原及丘陵山区的邳县、新沂、沭阳、铜山、赣榆、东海及连云港等地,约1万7千余亩,常年产量80余万斤,占全省总产的20%以上。 近几年来,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省板栗生产更受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重视,面积和产量都有所增加。当前在板栗生产中的主要问题是要变低产为高产。据统计,1975年宜兴、溧阳两个主要产区平均亩产为60余斤,徐州地区仅35斤左右。因此在总结我省板栗栽培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品种和改进栽培技术,以促进板栗的增产,这无论是对新区的发展还是巩固现有面积发掘生产潜力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市消灭宜林荒山后,有林地面积达930万亩,活立水蓄积量864万立方米,林业建设已初具规模。但林业产值低、效益低、生产力水平低,林业发展的潜力和希望大。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速全面绿化,建设高效林业的决定卜我们决心牢牢抓住丘岗山地开发的机遇,今年全市计划开发山地面积60万亩,其中新造用材林基地、经济林基地、庭园林业、改造松杉低产林、油茶低产林、捕竹低产林各10万亩。总的要求是坚持以市场为异向,以科技为保证,以建设优良种苗基地为基础,以抓好主导产业为重点,以群众投入为主体,在规模经营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浅谈广西油茶低产林改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西已于 1 994年消灭宜林荒山 ,今后林业的中心工作之一是 ,如何进行低产林改造 ,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值此问题 ,笔者对油茶低产林改造事宜谈点看法。1 广西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意义  油茶是广西大宗经济林 ,也是主要木本食用油料林 ,据调查 ,广西有油茶林面积 40多万 hm2 ,占全国油茶林面积的 1 0 %多 ,茶油产量约占全区食用油总量的三分之一。但长期来 ,由于受小农经济思想影响 ,多数地方只是广种薄收 ,经营保守粗放 ,品种混杂 ,且多数为 5 0年代所营造 ,林木老化 ,单产低 ,平均每公顷产茶油徘徊在 5 0~ 80 kg之间 ,按目前市场价计 ,…  相似文献   

18.
杨树是白城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建国以来,杨树造林保存面积达600多万亩,占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95%以上,早期营造的已开始采伐利用。但是白城地区杨树造林技术和经营管理是比较粗放的。经1979年林业普查和近年的林木生长量测算,全区杨树人工林总蓄积约为500多万立方米,平均每亩不足1立方米,而且低产林面积还很大,其中“小老树”35万亩(已改造20万亩),速生丰产林仅4万多亩。从林龄看,幼龄林占66%,中龄林占25%,近熟林和成熟林约占9%。  相似文献   

19.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休宁县利用优越自然条件和生态优势,投资建设数个千亩以上茶油生产加工基地。目前,该县油茶林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万亩,成为我省茶油重点产区。但目前油茶产量普遍存在着低而不稳,油茶低产林通过实施改造技术措施,使低产油茶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黔东南州低产低效林现状、成因及改造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贵州省黔东南州低产低效林界定标准及界定的低产低效林各林种、树种面积.分析了低产低效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低,年生长量低,径级结构偏小等具体表现,认为导致林分低产低效的原因是多年来林地重采轻予,"灭荒"时只图数量不重质量、"拔大毛"的传统经营方式等.藉此提出了改造原则及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