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擂鼓台是灤河北岸的一個小莊,這裏住着一百多戶勞動農民。自一九五四年組織了土地合作社後,大家的生產勁頭更大了,這裏有着一片片的桑棵(大部是花桑,根刈)農民傳說着一句話,桑樹有三寶,桑條、桑皮、桑葉,(桑條用來做用具,皮造紙,葉養蠶)但桑葉這一寶一直沒有利用起來,今秋遷安縣農林局為了發展蠶絲生產,幫助該社搞好副業生產貸給了第一生產社秋蠶種十五張,並派技術幹部指导养蠶,由於黨政的正確號召,社幹的積極領導,社員婦女的忘我勞動,仅短短的經過了二十二天的時間獲得了豐收。共收穫秋蠶繭子831斤,平均單位產量55.6  相似文献   

2.
山东的桑樹以乔木式鲁桑最多(其中兼有接木桑和实生桑),此外有零散的脚棵桑[註一]和桑墩子[註二]。由於多年來劳動農民的辛勤生產,对於桑樹与桑樹副產品的利用頗多創造。經过敌伪的多年統治,摧殘蚕業,迫使部份地區的桑樹也改作其他用途,虽有桑叶並不养蚕。茲介紹幾种桑樹及副產品的利用方法如下,为迎接農業合作化發展多种經济增加蚕桑生產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松滋縣農場的養蜂生產是在1953年開始的,起初僅有18羣意大利蜂。自1952年冬季政府交給該場飼養由一個工人管理。1953年春天由18羣蜂發展到20羣,當年產蜜(商品蜜、下同)1,825斤,平均每羣(基本羣、下同)產蜜101斤。54年發展到50羣蜂產蜜5,250斤,每羣  相似文献   

4.
桑葉是蠶兒唯一的飼料,它的質量足以影響蠶兒體質的强弱和繭絲質的優劣。在這過渡時期,國家進入五年計劃第三個年頭,政府號召大力發展蠶絲生產的方針下,就江蘇地區不同的桑品種,給與蠶兒的影響來談,是有必要的。江蘇地區現行的桑品種,大部分是湖桑,蘇北地区都是實生桑,同時,部分地區有劍持桑的栽種。這幾個桑品種,飼育蠶兒,於蟲質和繭質,當然是有影響的,其影響程度如何,以至孰優孰劣,過去研究極  相似文献   

5.
桑樹是大量采叶的作物,大量采叶与桑樹生理存在矛盾,經常克服这种矛盾增產叶量就成为栽培桑樹的特點之一。吳兴縣蚕農在栽桑实踐中創造了多种桑樹更新的方法,现在据我在吳兴縣溪西,泉溪等鄕生產实习了解的几种方法介紹在下面: 一、当桑樹衰老或被虫害矮小时,离開該些樹旁一尺左右处嵌上一株草桑(濱湖鄕俞伯良嵌上嫁接桑,)当衰敗桑樹砍掉新桑樹已可采叶,蚕農叫它“等娘補植”,此法很普遍被采用,它的好处是各种衰敗程度不同的桑樹均可采用,克服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的青龍縣是个气候干燥、宜桑宜果、畜牧兴旺的好地方。55年春政府引進了改良桑蚕种2360張,獲得平均產繭50.8斤的初次丰收,56年春放养的3545張改良桑蚕种,平均產繭达60斤以上,为山多地少、劳力有余的青龍找到了更廣闊的生產門路。在制訂的蚕業發展12年規划中,准备在3年內培育桑苗4725万株,到59年为止栽桑30万畝,  相似文献   

7.
擺在養蠶業面前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建立穩固的飼料基地,以保證急速地發展的养蠶業上的飼料業。這任務可以有成效的用改進桑樹品種與飼料葉的品質,以及提高農業技術水平的方法來解决。在烏克蘭被利用的桑树是屬於本地的非品種桑。這種桑甚至在良好的農業技術下一公頃低斡栽培產葉量2—2.5噸,而品種桑一公頃可收獲7—8噸甚  相似文献   

8.
序言我國养蚕業的發展,主要决定於飼料基地增長的速度。也决定於保証順利地完成擴大桑樹栽培的桑苗計划。由此得出結論是:实生苗与营养苗的總產量就必須增高到能够充分满足集体農莊擴大桑树栽培的要求。要充分滿足集体農莊所需要的桑苗數量,是以下列二种方法來实現的:  相似文献   

9.
大家知道,用極幼嫩和極老的桑叶飼育家蚕对蚕兒生活力和發育,对平均全繭量和絲的工藝特性都会發生不良的影响。已經証实,当在桑樹上形成3—5片小叶時開始飼育,能得到最好的結果。我們的观察証明,虽然不同的桑樹品种開始形成第五片叶不是同時的,但畢竟几乎所有的品种大約在出現第五片叶之后的25天过程中,生長枝上叶的形成和叶面積扩大急速進行。每条生長  相似文献   

10.
桑薊馬是一種不常見的桑樹害蟲,亦不曾聞說有為害成災的,但是本場(地方國營嘉興市蠶種場)從五○年開始絡續發生,每年七月底開始繁殖為害,逐年增加,尤其是五三年秋期高溫乾燥,被害桑葉,葉柄與主脈發紅,葉面失去光澤,而成為乾枯土灰色的營養價值極為低劣的飼料。這是因為葉汁養分全被吸食,組織破壞,又因天氣久旱不雨,更促成了程度的嚴重性,大大的影响了秋蠶飼育的安全。至五四年我場採取了提早秋蠶飼育,於七月二十六浸酸,雖先於桑薊馬採用桑葉而未有咸災,然而早秋氣溫過高,又桑葉不够成熟,對蠶作極為不利,又造成失敗。桑葉是養好蠶製良種的物質基礎。慘痛的兩期教  相似文献   

11.
我縣养蜂生產在党委的正确領導下,發展迅速。1954年全縣僅200余群,1955年發展到550群,去年已發展到2,200群。尤其是縣委在召开全縣养蜂專業会議上指出了“全面規划、加强管理、因地制宜、迅速發展”的养蜂發展方向后,全縣各农業社紛紛要求养蜂,預計1957年全縣养蜂將發展到10,000群,年產蜜將达100万斤左右。但是,在这迅速發展的同时却帶來了不少的問題:  相似文献   

12.
在農業合作化高潮大大發展的今日,在國家大力發展蚕絲生產的方針下,大家知道要增加蚕絲生產,爭取更多换囘鋼鉄來支援重工業,使早達到社会主义工業化,就蚕絲業的角度說,必須从快速增產良桑着手。所以,对於快速增產改良桑,是当前蚕絲業中迫切需要的措施。但一般都認为桑是乔木性的,沒有像草本植物那样快速养成的途徑可循,就是說,在今日來講栽桑,好像是一定緩不济急的。誰知道我們的祖  相似文献   

13.
桑樹育苗是蚕桑生产的基本工作。但是,根据河北省桑樹育苗情况來看,一股的農業社都沒有育苗基礎,育苗技術尚不能全部掌握,因而育苗成活率低,桑苗的質量也較差,这就不能適应大力發展蚕絲生产的要求。現在介紹几个比較粗放易行、收效較速的育苗方法以供参考。一、培土播种育苗法: 河北省一般年头都是春干少雨,桑樹春播育苗时,必須复草和經常澆水,保持畦面湿潤,才能出苗齐全。我們的桑苗圃在1956、1957兩年來实行春季培土播种法,解决了以上的困难,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關於牛只痘疹在我國獸醫文獻報導不多,近年來似僅在家畜病例彙報中述及南京某牛乳場曾發生牛痘。1953及1954年兩年間,上海市牛奶公司某牧場大規模的發生牛只痘疹,發病率估產奶牛的95%以上。1955及1956年,由於採取了適當措施,病勢仍被遏止,只有零星發生。在本病流行期間,該場1394及1580號2頭乳牛於同一季度連續發生2次,擠奶工人也有重複感染情  相似文献   

15.
目前各地春蠶生產,均已進入緊張的壯蠶飼育階段。根據去年春期新登縣南新鄉毛士昌共育室的豐產經驗,稀座和稀上是提高蠶繭品質的重要關鍵。該共育室在去年春期每張蠶種在大眠眠中放8大升(竹匾)(約112平方尺),在壯蠶成長極度時每張蠶種放17大(竹匾)(約246平方市尺),在五齡第六天調查十四平方市尺容蠶1080頭,因此蠶身壯而勻,調查始熟蠶127頭重一市斤,大批老熟時115頭重一市斤。上簇每張平均用一尺高22尺長的蜈蚣簇36.5條(約803平方市尺),根據上簇第七天抽查31尺長的娛蚣簇共採繭52颗,內雙宮13顆,黄斑3顆,柴印6顆,薄皮3  相似文献   

16.
要提高現有桑園的單位產量與質量,必須做好桑园肥培管理工作。我們從浙江桑園的歷史情况來看,戰前最高水平,有桑地二百六十五萬餘畝,產葉一千八百三十六萬餘担,平均每畝七担,正規桑園都在十担以上,後經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肆意摧殘,蠶桑生產一落千丈,桑地荒蕪,半數以上淪為白地,經解放六年來在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大力正確領導下,積極改進,全省桑園平均單位產量還沒有恢複到五担。再從當前桑地耕作水平看,吳興、德清等耕作水平較高地區每畝產葉在七担以上,嘉興、桐鄉等耕作水平低的地區只有二到三担,產量極不平衡,而各地豐產戶桑地進行了合理施肥,精耕細作,單位產量達到20担以上,如吳興俞伯良的桑地每畝產春葉  相似文献   

17.
快速给桑法     
给桑是養蠶生產過程中佔主要的部份,蠶兒自收蟻到老熟,每天都要頻繁的給桑,而給桑的好壞又直接影響到蠶兒的充份飽食和發育成長。但是在過去往往由於給桑工作效率提不高,造成拖班誤點,尤其是當今天學習蘇聯先進經驗普遍推行多同薄飼育的時候,這個问题顯得亟待解决了。  相似文献   

18.
桑蟥屬鱗翅目家蠶蛾科,學名為Rondotia menciana Moore,幼蟲食害桑葉,為江浙蠶桑地區中最嚴重的桑樹害蟲。早在1931年,据報導江浙兩省蟥災損失秋葉面積估計達885,000畝,損失秋葉約佔總產量的24%。1954年浙江吳興縣秋葉損失約達60%,該縣南潯、練市、數林三個區(共33個鄉,桑地7萬多畝),平均損失秋葉達79.9%,因此,蟥災地區的蠶農都不敢多養秋蠶,損失非常巨大。桑蟥有一化性、二化性和三化性的,一般以二化性的最多,三化性的很少,1954年7月至9月在浙江吳興縣練市、菱湖兩個地區內,共調查3243頭母蛾的  相似文献   

19.
在桑樹播種時所實施的一切措施,都應該服從這個基本和最後的目的——提高苗木的產量和品質,同時也要儘可能地節省種子。播前處理也應歸在這些措施之內,因為這種處埋能提高露地發芽率,保證更加迅速而整齊地出苗,因而也就能促進播種區標準實生苗單位面積產量的提高。目前栽桑實踐上應用最普遍的播前處理的方法之一是預先將桑樹種子在流水或每天换的水中浸1—3晝夜。1947和1949年,在奥爾洛夫州「國營蔬菜農場」托辣斯森林草原試驗站中曾經進行專門研究白桑浸種效果的試驗(註)。 進行的試驗完全證實了作為桑樹種子播前處理的  相似文献   

20.
四十年前十月革命的勝利不但指示了全世界劳動人民徹底解放的道路,且也解放了生產力,和为科學的繁榮與發展創造了新的有利條件。四十年來,蘇聯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在畜牧業和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正和其它方面的成就一樣,都是有目共睹,無可媲美的。在沙皇統治的年代裏,經濟落後,民不聊生,畜牧業自然也不例外,不但牲畜數量少、生產力低,更且疾病流行,死亡數字極高。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權組織了力量,採取措施,大力恢復和發展畜牧事業,至1928年已見牲畜數字超過1918年,並在十六次黨代表大會以後的歷屆黨代表大會中,向全黨、全體勞動人民提出迅速發展畜牧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