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南排河李家堡一家水貂养殖户所饲养的水貂,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下降、体温升高、拉稀等症状,经剖检、实验室病原检测和细菌培养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貂细小病毒性肠炎。  相似文献   

2.
正水貂病毒性肠炎又称水貂泛白细胞减少症或传染性肠炎,其病原为水貂肠炎病毒。主要症状为,胃肠粘膜症状和坏死引起的持续性剧烈腹泻,粪便中含有灰白色的由脱落肠粘膜,纤维蛋白和肠黏液构成的管柱状物及白细胞显著减少。是水貂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也是世界公认的危害水貂饲养业较大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1临床症状自然感染潜伏期为4~9d,以4~5d为多,11d或是11d以上者少见。据人工感染实验观察,急性感染后7~14d死亡,亚  相似文献   

3.
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也叫水貂传染性肠炎,是由水貂细小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特征是白细胞高度减少、肠黏膜炎症和坏死变化。幼龄水貂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多数病貂转归死亡,造成巨大损失。1病原病原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水貂肠炎病  相似文献   

4.
<正> 水貂病毒性肠炎是由水貂肠炎病毒引起的,以剧烈腹泻和胃肠粘膜炎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常给水貂生产造成严重损失。1984年7月,我场饲养的水貂发病,经东北林学院及我室综合诊断,最后确诊为水貂病毒性肠炎。现将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动物接种试验及防制措施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水貂病毒性肠炎是由水貂细小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以胃肠黏膜发炎、腹泻,粪便中含有多量黏液和灰白色脱落的肠黏膜,白细胞高度减少为特征。幼龄水貂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流行时造成巨大损失,是世界上公认的危害水貂饲养业比较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1病原水貂病毒性肠炎的病原为貂细小病毒(MPV),该病毒  相似文献   

6.
正水貂病毒性肠炎又叫作水貂传染性肠炎,是由水貂的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水貂病毒性肠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胃肠炎症状,出现腹泻、胃肠粘膜发炎、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粘液和脱落的肠粘膜呈现灰白色,有的还排出灰白色、圆柱状的肠粘膜。同时发生疾病的貂的白细胞发生了减少。貂是水貂病毒性肠炎的主要自然宿主。不同品种和不同年龄的貂都有易感性,但最为易感的是50日龄左右的仔貂和幼貂;本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以都可发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水貂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水貂疾病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近些年,继水貂犬瘟热、病毒性肠炎和阿留申之后,水貂肺炎也成为影响水貂养殖的重要疾病,且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类疾病中的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引起水貂肺炎的病原可分为病毒性和细菌性病原,病毒性病原有犬瘟热、副流感等,细菌性病原有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和巴氏杆菌等。本文对引起水貂肺炎的几种细菌病的概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7月,在山东威海市文登区一水貂养殖场内发生了疑似水貂病毒性肠炎疫情。发病水貂体温升高至40~40.5℃,呕吐、食欲废绝、渴欲增高、下痢,大量病貂出现临床症状后约7d左右内死亡。养殖场主携带一只病貂来就诊,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等诊断方法确诊为水貂病毒性肠炎。1临床症状患病水貂的症状表现为高烧,体温最高可升至40.5℃;呕吐,同时伴有食欲不振、渴欲增高的临床症  相似文献   

9.
水貂冠状病毒性肠炎(水貂流行性腹泻),是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之外的冠状病毒引起的水貂流行性腹泻病毒性肠炎。1流行特点到目前为止,有多种不同冠状病毒毒株被发现,有些可使人发病,另一些使牛、猪、鼠、猫、犬、鸟类、狐、水貂发病。犬、狐、水貂患了这种传染病,表现出血性胃肠炎临床症状。病毒主要存在于胃肠内,并随粪便排出,污染饲料和环境,主要经消化道感染。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所以一旦发生本病,紫外线、来苏儿、过氧乙酸及克辽林溶液等都能在短时间内杀死。本病曾在江苏省东台市和辽宁省庄河市一些貂场发生过。其发病率高,死亡率较低,成年貂和育成貂均可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10.
<正> 水貂病毒性肠炎是由水貂细小病毒所引起的,以剧烈腹泻、出血性肠炎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它与水貂犬瘟热、阿留申病一起,称为水貂的三大疫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并具有固定流行性的特点,严重威协水貂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病毒性肠炎同源脏器组织灭活苗,特别是细胞培养灭活苗的研制成功和应用以来,使水貂病毒性肠炎  相似文献   

11.
水貂病毒性肠炎,又称乏白血球症或传染性肠炎,是以胃肠粘膜炎症和坏死、白细胞高度减少为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所有年龄的水貂均易感,水貂病毒性肠炎无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生.在短时间内几乎危及整个水貂群,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统计流行时造成巨大损失,是世界公认的危害水貂饲养业比较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此病的主要传染来源是患病的水貂和患乏白血球症的猫.  相似文献   

12.
水貂病毒性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貂病毒性肠炎(Mink viral enteritis)是由水貂肠炎病毒引起的以高热、呕吐、剧烈腹泻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于1942~1952年间,在加拿大的许多水貂场严重流行。当时通过粪便滤液的人工感染试验,证实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由C.Wills分离鉴定了病原,并命名为水貂肠炎病毒(Min’s enteritis viras,MEV)。之后,美国、丹麦、瑞典、荷兰、英国、法  相似文献   

13.
<正>19世纪40年代,一种水貂肠炎性疾病在加拿大水貂中爆发并在全球迅速蔓延,引起80%的水貂发病死亡,后来将病原命名为水貂肠炎病毒(MEV)[1]。我国1974年首次报道该病,此后该病逐渐蔓延全国。水貂肠炎病毒可引起水貂传染性肠炎,又称水貂病毒性肠炎,是水貂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水貂肠炎病毒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成员[2]。在自然条件下,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水貂  相似文献   

14.
水貂病毒性肠炎又名水貂传染性肠炎,是由水貂肠炎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剧烈腹泻、呕吐和血液中白细胞急剧减少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是胃肠炎症状,出现腹泻、胃肠黏膜发炎、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粘液和脱落的肠黏膜呈现灰白色,有的还排出灰白色、圆柱状的肠黏膜。水貂是高度易感动物。  相似文献   

15.
两户园地     
<正>应当正确的运输和保管水貂疫苗我县大钦岛乡某貂场,1989年7月上旬对饲养的2500只水貂全部注射了水貂病毒性肠炎组织苗,但9月份仍发生了疫情。根据现场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化验,确诊为水貂病毒性肠炎,其原因是疫苗保存不当所致。水貂病毒性肠炎组织苗含氢氧化铝佐剂,不宜冻  相似文献   

16.
水貂病毒性肠炎又称水貂传染性肠炎,是水貂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病的发生和传播1.1病原水貂病毒性肠炎病原为貂肠炎病毒,是细小病毒属的一员,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病毒相类似。本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寒冷季节带毒粪便在户外土壤中放置1年以上仍有毒力。0.5%福尔马林,2%苛性钠溶液,室温条件下12小时病毒失去活力。3%甲醛,4%氢氧化钠,0.2%过氧乙酸可杀死病毒。  相似文献   

17.
水貂病毒性肠炎,是一种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以胃肠粘膜炎症和坏死变化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它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迄今世界公认的水貂三大病毒性传染病之一。 自1952年C.Wills确定本病病原为病毒以后,世界许多国家例如:丹麦、芬兰、挪  相似文献   

18.
<正>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又称传染性肠炎,是由细小病毒引起,临床上以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为特征。2014年11月份以来,该病在文登区时有发生,而且均是免疫过的水貂发病。经过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病原及流行水貂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RNA病毒,病毒颗粒直径约20um,呈20面体对称。该病各年龄均可感染,但主要感染幼水貂。未免疫接种水貂最  相似文献   

19.
水貂病毒性肠炎、犬瘟热混合感染冯跃生(江西省赣州地区畜牧研究所南康341401)1996年3月.赣州市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场饲养的水貂发生了急性传染病,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病毒学检查及药物治疗确诊为水貂病毒性肠炎与犬瘟热混合感染。1发病情况赣州市特种经...  相似文献   

20.
<正> 1983年12月底和1984年1月初,烟台地区有两处水貂场,发生了以拉痢和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水貂肠炎。从1月3日和20日先后开始出现死亡,到3月下旬共死亡水貂383只,死亡率分别占全群的14.5%和15.89%。3月中旬病情缓和,下旬基本停止死亡,但在兽群中依然有零星发生。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解剖变化及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水貂病毒性肠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