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是信阳市湃河区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为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从指导思想、治理目标、治理及其保障措施等方面.总结了湃河区水稻“两迁”害虫的综合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水稻"两迁"害虫频发,对农业种植造成严重影响。据调查,我国广东地区"两迁"严重时期其危害系统田"冒穿"达到80%。文章对水稻"两迁"害虫防控技术进行分析,对如何选择水稻"两迁"害虫防控药剂类型和使用,及一系列综合防控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为科学防控水稻"两迁"害虫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对主产区水稻危害重,严重影响粮食产量.总结了近十年岳阳市"两迁"害虫发生情况,分析了"两迁"害虫逐年加重的原因,提出应通过科学防治减轻"两迁"害虫危害,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水稻"两迁"害虫是影响黔东南州水稻安全生产的重大害虫,常年发生较重。对2018—2020年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特点进行分析,两迁害虫的发生面积、发生程度与迁入时间与迁入峰次、迁入量、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受气候条件影响,年度间发生程度差异较大。据此,提出合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水稻生长后期易受气候、耕作制度和栽培条件、害虫自身致害力以及因长期滥用农药导致"两迁"害虫抗药性增强的影响,加上防治技术不到位而形成"两迁"害虫危害。基于此,总结引发"两迁"害虫危害的因素,提出防治对策,以提高结实率,增加杂交水稻产量,为农民增收、粮食增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两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示范与推广的过程中,应树立正确工作观念,创建科学化与合理化的管理机制,在严格推广的情况下,指导水稻种植农户掌握先进的综合防治技术方式,促进水稻种植质量与产量的提升。1水稻"两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示范措施1.1针对"两迁"害虫进行合理的监测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抛秧栽培方式与移栽方式的工作时间不一致,尤其在使用抛秧栽培技术的过程中,水稻的分蘖能力很强,且分蘖时间较早,就会导致"两迁"害虫的发生时期  相似文献   

7.
分析各主要气象要素对新沂市水稻"两迁"害虫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明确了当地"两迁"害虫迁入期的气象条件,及迁入后当地的温度、雨日、雨量、相对湿度与害虫发生蔓延密切的关系,为新沂"两迁"害虫的发生、发展预报及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气象条件对永福县水稻两迁害虫的影响,为两迁害虫的发生、发展预报及害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永福县2006~2010年水稻两迁害虫的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分别统计各主要气象要素对水稻两迁害虫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原因。【结果】两迁害虫的迁入、迁出、回迁均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夏季节自南向北迁飞,秋冬季则自北向南迁飞;两迁害虫的起飞和回迁受温度影响较大,迁飞高度与气温关系密切,稻飞虱集中迁飞高度为500~2000 m,稻纵卷叶螟迁飞高度多在800 m左右;水稻两迁害虫成虫具有趋光性、趋嫩绿性、趋湿性;环境风的风向决定了两迁害虫的迁飞方向,风速决定了两迁害虫的迁飞速度;两迁害虫绝大部分集中在黄昏时分起飞,90.5%的两迁害虫集中在黄昏日落前20 min内起飞。【结论】影响永福县水稻两迁害虫的基本气象条件主要有温度、降水、湿度、下沉气流、环境风和光照等,温度是决定两迁害虫起飞的主要因子,降水和下沉气流迫使迁飞害虫降落,环境风决定了害虫的迁飞方向和迁飞速度,光照对两迁害虫的活动有影响但不是限制因子,它影响昆虫在一天中适宜迁飞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永福县水稻两迁害虫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气象条件对永福县水稻两迁害虫的影响,为两迁害虫的发生、发展预报及害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永福县2006~2010年水稻两迁害虫的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分别统计各主要气象要素对水稻两迁害虫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原因。【结果】两迁害虫的迁入、迁出、回迁均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夏季节自南向北迁飞,秋冬季则自北向南迁飞;两迁害虫的起飞和回迁受温度影响较大,迁飞高度与气温关系密切,稻飞虱集中迁飞高度为500~2000m,稻纵卷叶螟迁飞高度多在800m左右;水稻两迁害虫成虫具有趋光性、趋嫩绿性、趋湿性;环境风的风向决定了两迁害虫的迁飞方向,风速决定了两迁害虫的迁飞速度;两迁害虫绝大部分集中在黄昏时分起飞,90.5%的两迁害虫集中在黄昏日落前20min内起飞。【结论】影响永福县水稻两迁害虫的基本气象条件主要有温度、降水、湿度、下沉气流、环境风和光照等,温度是决定两迁害虫起飞的主要因子,降水和下沉气流迫使迁飞害虫降落,环境风决定了害虫的迁飞方向和迁飞速度,光照对两迁害虫的活动有影响但不是限制因子,它影响昆虫在一天中适宜迁飞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正>近期,南方稻区出现连续强降雨天气,水稻"两迁"害虫持续大量迁入,迁入虫量明显高于近年同期;加之今年水稻"两迁"害虫迁入期较上年早10-30天,发生世代相应增加,田间虫量明显偏高,发生程度重于上年同期。据统计,截至5月28日,水稻"两迁"害虫累计发生面积3693万亩次,同比增加近35%。结合当前水稻生育期及下阶段天气情况综合预判,"两迁"害虫在南方稻区重发态势明显,各地需密切关注田间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适期指导农民开展防治。迁入虫量大5月份以来,受南方稻区持续强降雨天气影响,华南、西南和江南南部稻区监测到稻飞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两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以下称"两迁"害虫)是金城江区水稻上危害最重的害虫之一,近2年来,"两迁"害虫发生较常年严重,各乡镇稻区普遍遭受其危害,2007年全区发生面积1.47万hm2,2008年是1.25万hm2,达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程度.为控制"两迁"害虫的为害,区植保站采取了加强测报、示范、宣传培训等措施,大力推广"两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经过2年的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河南农业》2015,(3):1
<正>据农业部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2015年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呈多发、重发态势,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玉米螟、小麦穗期蚜虫重发区域广;小麦赤霉病、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流行风险高;部分地区小麦条锈病、蝗虫存在重度流行和高密度集中危害的可能。一、南方大部稻区水稻"两迁"害虫呈偏重及大发生态势由于去年越南等境外虫源地"两迁"害虫发生较重,虫源基数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资》2015,(5):25
<正>据农业部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2015年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呈多发、重发态势,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玉米螟、小麦穗期蚜虫重发区域广;小麦赤霉病、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流行风险高;部分地区小麦条锈病、蝗虫存在重度流行和高密度集中危害的可能。南方大部稻区水稻"两迁"害虫呈偏重及大发生态势。由于去年越南等境外虫源地"两迁"害虫发生较重,虫源基数较高,加之入冬偏晚,冬季温度偏高、降水偏少,利于我国华南、西南  相似文献   

14.
水稻"两迁"害虫是指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两大迁飞性害虫.2008年在邵东县大暴发,迁入时间早、数量大,迁入次数多,发生极不整齐,在部分地方危害严重.主要原因是特殊、复杂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食物来源,部分农户防治技术不当也加重了损失.在"两迁"害虫的防治技术上,应提高预测预撤水平、选择耐害性较强的水稻品种、加强田间肥水管理、科学施用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15.
"两迁"害虫是影响水稻安全生产的重大害虫,常年在浙江发生较重。对近年来"两迁"害虫在浙江的发生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认为,"两迁"害虫发生量与迁入时间等密切相关,迁入早、迁入峰次多,则虫量大,为害严重,反之亦然。另外,虫量还受气候条件影响,年度间发生程度差异较大。据此,提出了优化栽培管理、加强监测预警、推进绿色防控、科学合理用药的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水稻生长易受周围气候环境、耕作方式及栽培条件影响。当下,由于害虫本身的严重影响和农药无节制使用,导致水稻生长后期“两迁”害虫肆虐,害虫自身抗药性增强,且实际种植中农民防治技术不到位,水稻生长后期“两迁”害虫容易造成巨大威胁。为进一步控制“两迁”害虫危害,文章对其危害详细分析,针对造成的危害提出对应解决措施,以此提高水稻实际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粮食增产。  相似文献   

17.
淮安市水稻“两迁害虫”本地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淮安市水稻"两迁害虫"本地发生规律,总结了防治措施和水稻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来年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稻生产和专业习惯上将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统称为两迁害虫.湛江气候条件特殊,两迁害虫具有迁入早、峰次多、危害重、防治难度大等特点,根据历年测报资料,总结出两迁害虫的发生规律,并结合防治实践,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吉林农业》2015,(2):22
据农业部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2015年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呈多发、重发态势,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玉米螟、小麦穗期蚜虫重发区域广;小麦赤霉病、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流行风险高;部分地区小麦条锈病、蝗虫存在重度流行和高密度集中危害的可能。一、南方大部稻区水稻"两迁"害虫呈偏重及大发生态势。根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测,今年早春气温偏高,可能导致迁入危害期提前、发生代次增加;单双稻混栽  相似文献   

20.
水稻两迁害虫具有迁入较早,峰次较多,且有大迁入量,较广发生面的特点,多发生在早晚稻上,防治任务较为繁重,本文针对水稻两迁害虫的预测方法及防控策略进行详细分析,希望为以后的研究做出一定参考以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