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陵鱼(下)     
<正>款待至尊焖水鱼常德历来盛产水鱼。《墨子》记述楚国江湖"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国经本草》、明《一统志》和武陵方志称,沅芷澧兰均产鳖。  相似文献   

2.
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精养池塘,实行鱼鳖混养(以鱼为主混养鳖)或鳖鱼混养(以鳖为主混养鱼),因生存空间的狭小,生存竞争激烈。由于肉食性鱼类游泳速度快,抢食敏捷,鳖决非其竞争对手。可见,鳖在鱼鳖或鳖鱼混养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且鳖多  相似文献   

3.
趣谈扬子鳄     
王楚松 《科学养鱼》1994,(12):25-25
趣谈扬子鳄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产区群众称它水壁虎、土龙。其实它的学名叫“鼍”,鼍字是个非常优美的象形字;它有头有尾,有鳞有甲,两只眼睛突出在上面,极其神似。有人称它为“鳄鱼”,归之于鱼类,其实它是爬行动物,根本不是鱼。扬子鳄属爬行纲、鼍科,因...  相似文献   

4.
《海鲜世界》2003,(6):33-33
综合饲养 通过对名特优新水产品的综合饲养,可使效益显著提高。综合饲养的主要形式有:不同食性、习性鱼类的混养,普通鱼类与名贵鱼类的混养以及鱼虾、鱼蟹、鱼鳖、鱼龟、鱼螺、鱼蚌的混养等。还可实行(鱼——鸡、鸭、鹅、猪、牛等——果)多种形式的高产高效综合立体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许多肉食性及偏肉食性的养殖鱼类,在野生条件下以其它杂鱼为食,人工养殖时仍然保留着摄食饵料鱼及饵料酋制品的特别偏好,灵活利用饵料鱼是饲养这些肉食性或偏肉食性鱼类的理想方法,也是解决其动物性饵料问题的重要途径。饵料鱼的选择利用多以成本低廉、养殖有利为原则,可选作饵料鱼的对象有:①野杂鱼,野来鱼在养殖水体中与养殖鱼类争夺饵料与溶氧,可通过拉网或诱捕等方法捕获,饲喂肉食性鱼类,这是一种变害为利的利用方法。②养殖鱼类自行繁殖的鱼苗,如罗非鱼等,在养殖时大量繁殖,难以控制,对成鱼养殖不利,可将鱼苗捕获,饲喂…  相似文献   

6.
在主养鲤鱼池塘中进行鱼鳖混养是提高养殖综合效益、降低市场风险、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较好的养殖方式。甲鱼属高档的食用营养品,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水产中的珍品。鱼鳖混养一是增加和调节水体溶氧,鳖用肺呼吸,不占用水体中的氧气,其摄食活动及爬行能搅动水体上下层对流,使水体溶氧分布均匀,有利于池塘底质有机物的释放和浮游生物的生长;二是可以提高饵料利用率,鳖的剩余饵料和排泄物,一部分可被杂食性鱼类直接利用,一部分可被水中浮游生物利用,为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增加饵料;三是可以减少鱼病发生,鳖游泳速度慢,不伤害健康鱼,而能吃掉行动迟缓的病鱼和池中死鱼,起到“清道夫”的作用,遏止病原体传播,减少鱼病发生;四是可以提高水体利用率,提高单位水面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鱼鳖混养是提高普通养鱼塘产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二者混养不仅可以共生,且能相互促进。鳖是生活在水中的两栖爬行动物,经常往返于池底和水表,能使表层水与底层水得以交流,可改善和提高底层水的溶氧量,利于鱼类的新陈代谢和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鳖在池底的活动,可促进池底有机质的分解,加速能量循环;鳖还可吃掉行动迟缓的病鱼和死鱼,能减少鱼病的传播;鳖和鱼排出的粪便可以肥水,而鲢鳙鱼可调节池水肥度,利于鳖的生长,形成互利共生的良性循环,鱼鳖混养的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8.
在人工条件下,鼋的受精卵在日平均温度29.91±2.11℃,积温为42 396℃·h,孵化基质(沙)的含水量在6.5%~8.5%之间的条件下,孵化时间是58 d。刚孵出的幼鼋体重12-12.5 g,体长4.4-4.5 cm。幼鼋以鱼、虾和蚯蚓为开食饲料。  相似文献   

9.
鱼类的婚姻     
提及鱼类的婚姻,也许有人感到奇怪。然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鱼如其它动物一样,到了“青春期”就会谈情说爱,并有明显的求爱行动。鱼类中的情场高手算是鳉鱼类,这类鱼个体较小,体色美观,特别是在生殖季节,格外漂亮。它们当中有的种类,雄鱼换上“礼服”在雌鱼面前往返献媚,有的种类,雌鱼主动鼓励雄鱼去接近它。一般说来,鱼类的恋爱雄鱼较主动,其求爱动作也各有特色,有的在雌鱼周围游泳,争取雌鱼的“喜悦”,表现出各种兴奋状态;也有的做出好象与鸟类一样的  相似文献   

10.
衡阳县洪市镇洪市村王老屋组周垂芳,瞄准近年市场脚鱼昂贵这一信息,自筹资金1000余元,于1986年利用低洼稻田开建一口面积为1.2亩的脚鱼池,1987年投产单养脚鱼,净产脚鱼60公斤,除去各项开支得纯利800元。1988年,老周从《湖南水产》杂志上获知鱼鳖混养新技术,改原来单养为鱼鳖混养,从而使这口鳖池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年底出池成鳖125公斤,自然孵化幼鳖400余只(每只重10~14克),出水鲜鱼350公斤。按现行鱼鳖价格,毛收入6260元,除去鳖苗、鱼种、饲料等费用1680元,获纯利4580元,亩平3816.6元。老周进行鱼鳖混养尝试获得如此高效益,主  相似文献   

11.
潘宪章 《内陆水产》1994,(11):24-24
乌鳢,俗称才鱼、黑鱼,也有地方称它乌鱼或生鱼,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长期以来,在养殖业上当作敌害鱼类清除。  相似文献   

12.
<正>华鳈(Sarcocheilichthys sinensis sinensis Bleeker)是鲤科、鳈亚科、鳈属的一种小型中下层鱼类,最大体长20厘米左右,以底栖无脊椎动物、着生藻类及植物碎屑等为食,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在浙江省该鱼与同样为小型鱼类的光唇鱼统称为淡水石斑鱼,由于近年各种鱼庄、江鲜馆开始流行品尝原  相似文献   

13.
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又叫杨氏裸裂尻鱼、土鱼,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裸裂尻鱼属(Schizopygopsis),自然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干支流水体中,为我国特有的高原性鱼类,也是西藏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但由于其生长慢、性成熟晚、繁殖力低等特点,资源一但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产资源丰富 ,仅鱼类就有 2 5 0 0多种 ,占世界鱼类总数十分之一 ,其中海洋鱼类 1 70 0余种 ,淡水鱼类 80 0多种 ;还有虾类、蟹类、贝类、藻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等。其中最受青睐的要算被人们公认的生猛海 (河 )鲜。它们的消费“盛况空前”、市场火爆。在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的情况下 ,捕捞强度不断增加 ,加上水域环境的严重污染、工程开发等原因 ,其资源不同程度受到破坏 ,有的已经难觅踪影 ,有的濒临绝灭 ,而这些种类是水产资源中最宝贵的财富。1 我国生锰海 (河 )鲜种类我国生锰海 (河 )鲜种类甚多 ,首先是我国四大特产名鱼 :北部湾…  相似文献   

15.
《海洋渔业》1986,8(6):282-283
(一)刺网的选择曲线。刺网网目能刺挂鱼类,这是由于鱼碰到刺网时,往往会力图穿过网目,大多数鱼体具有纺锤形和可压缩性,当鱼向前冲游时,刺网网曰会沿鱼体表面滑动并紧缩鱼体,直到它无法再前进时,就被刺挂在网上,另一种情况是鱼类未察觉网片(在夜间或光照度低),鱼休的游动惯性使之刺挂网目。鱼体刺挂网目的部位,一般是鳐盖后缘至第一背鳍前缘之间;对于体长过小的鱼,  相似文献   

16.
禽生羽,畜长毛,鱼披鳞甲,是众所月知之事。可是鱼池中饲养的鱼类,冬末春初时身上也会长有一丛丛的灰白色的“毛”一这是怎么回事呢?鱼真的能长毛吗?不是,是鱼体表被霉菌寄生的缘故,是一种常见的鱼病,这种病叫肤霉病,通称水霉病,有些地方还叫它为长毛病、白毛病。  相似文献   

17.
周明  周怀兵 《水产养殖》2009,30(9):40-40
刘学余是洪泽县西顺河镇渔业科技示范户。多年来,他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积极开展池塘鱼鳖混养生态养鳖。该养殖方式在不影响池塘常规鱼生产的前提下,提高了池塘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近几年来,不仅池塘常规鱼(鱼种或商品鱼养殖)产量和收入不低于本地区平均水平,而且通过生态养鳖,每年多收入3万~5万元,成为当地渔业科技示范户中的致富能手。现将其池塘鱼鳖混养生态养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大亚湾海域鱼类群落粒径结构特征,根据2016年底拖网调查数据构建了春、秋季大亚湾鱼类粒径谱,比较分析了两个季节鱼类生物量粒径谱特征参数异质性。结果表明,大亚湾鱼类的Sheldon型生物量粒径谱为单峰模式,鱼类粒径范围为-2~10粒径级,最高峰值均位于3~4粒径级。鱼类标准化生物量粒径谱曲线陡峭及曲率降低主要是少量粒径大的常年定居性鱼种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和季节洄游性鱼类鳗鲇(Plotosus lineatus)、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出现以及粒径范围减小造成的。从沿岸、中部和湾口等3个区域来看,春季,沿岸海域曲率最大,湾中部海域次之,湾口海域最小;秋季,湾口海域曲率最大,沿岸海域次之,湾中部海域最小。沿岸海域曲率降低主要是有大量粒径小的当年生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幼鱼出现造成;中部海域曲率降低主要是有少数粒径较大的杂食豆齿鳗(Pisoodonophisboro)和常年定居种龙头鱼的出现造成;湾口海域曲率升高主要是有少数粒径大的龙头鱼的出现造成。可见,洄游性鱼类、当年生幼鱼和常年定居性鱼类等补充群体数量及粒径范围大小对鱼类粒径谱的峰型和曲率具有明显的影响。ABC曲线表明,春、秋季大亚湾海域鱼类群落均处于严重干扰状态。  相似文献   

19.
高帆 《水产养殖》2017,(2):42-43
<正>近年来,淡水鱼养殖投资回报率普遍偏低,特别是单一品种养殖受市场价格浮动影响更大,风险较高。鱼鳖混养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养殖池塘水体结构,鳖类的活动可改善水中的溶氧条件,有利于鱼类代谢和浮游生物的繁殖,能加速淤泥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防止水质突变,有利于净化和稳定水质,促进鱼类生长。鳖又可捕食病弱鱼,减少传染病在鱼群间的传播。鱼类不仅可以直接摄食鳖的残饵,而且有机物的分解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营养,  相似文献   

20.
俞存根  郑斌 《海洋渔业》2000,22(1):24-26
鳀鱼乃鳀属(Engraulis)鱼类的通称,是世界上单一渔业品种产量最高的鱼种。分布在浙江近海的鳀鱼主要是日本鳀(Engraulis jiponicus Temminck et Schlegel),俗称“烂船丁”,幼体叫“海蜒”,系集群性小型中上层鱼类,资源丰富。过去,由于其利用价值相对较低而一直未成为开发利用渔业,除了某些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