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动物防疫工作是保护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着疏漏和不足,免疫质量低,密度不高,疫苗运输、储藏环节不当,免疫过程冷藏保管不当,给动物防疫埋下了隐患。如何将动物免疫基础工作做牢靠,建立科学规范的防疫免疫规程,组织建立专业的基层动物防疫技术队伍,配套完善疫苗冷链设施,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是解决动物防疫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兽用疫苗的保管和使用是兽医站的重要工作内容,直接影响着动物免疫工作效果,关乎于动物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准确科学的保管和使用兽用疫苗能够有效预防动物传染病,为免疫质量把好关。文章浅析了兽用疫苗的保管与使用,以期促进我国兽用疫苗保管与使用的规范化发展。1完善三级防疫冷藏设备整体来看,目前中国兽用疫苗的防御冷藏设备还没有  相似文献   

3.
在畜牧业生产中,动物防疫是重中之重,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免疫失败,如何才能将有效的疫苗正确地注射到动物机体起到较好的免疫效果,这是我们广大动物防疫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并做好的事。为此笔者认为在防疫工作中,就疫苗管理使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如下浅析。  相似文献   

4.
袁政  胡鸫嫣 《现代农业》2014,(10):94-95
<正>动物免疫接种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动物疫病防控最基础的工作,在实际免疫接种工作中,动物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效价能否达到国家规定要求标准,除了动物种类、个体因素、免疫剂量、免疫日龄、免疫次数等因素之外,如何保证动物疫苗从出厂、运输、储藏和使用过程中的动物疫苗效价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事基层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多年,现就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和规模养殖场在疫苗使用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殖业的最大威胁是畜禽传染病,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动物防疫人员在动物防疫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这样的事,虽然给动物接种了某种疫苗,但该动物仍然发生这种疾病,究其原因是动物机体没有产生抗体或产生的抗体很低,根本抵御不了疾病的侵袭,也就是说免疫失败。下面是笔者在动物免疫接种操作实践当中对免疫失败原因及怎样防止免疫失败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21,(10)
向动物注射疫苗可以提高动物机体免疫能力,有效预防动物疾病大范围传播,动物疫苗在动物饲养管理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围绕动物疫苗进行论述,指出动物疫苗保管与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动物疫苗是开展动物免疫工作最为重要的物质,是做好防疫工作的基础和首要条件.而合理使用疫苗则是免疫成功的关键,只有正确保存、使用疫苗才能收到理想的免疫效果,达到免疫目的,保证动物免受疫病侵袭,保护动物健康发展.笔者通过多年实践,发现疫苗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收到较好效果,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羊尤其是绵羊的免疫一直是基层防疫的难题,在国家春秋两季强制免疫过程中,免疫副反应甚至是妊娠绵羊流产的现象屡见不鲜。使用生物活性肽稀释疫苗注射,可减少免疫副反应的发生,提高机体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在动物防疫工作中造成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并介绍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合理运输与保存疫苗、正确使用疫苗、科学接种、完善检查和急救机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春季,是动物疫病的高发季节。为保证免疫工作质量,现将有关动物防疫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合理储运和使用疫苗 疫苗储运要符合要求,严防日晒及高温。冻干苗应低温保存,湿苗应在4℃左右运输和储藏。疫苗使用之前,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疫苗的生产日期、失效时间、保存方法等。凡瓶子有裂纹、瓶塞松动及疫苗色泽、物理性状等与说明书不一致的疫苗不得使用。二、严格执行消毒措施 防疫人员  相似文献   

11.
一些动物疫病的免疫抗体合格率较低,可能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有:①疫苗生产环节中的误差造成疫苗质量不稳定;②疫苗的运输贮藏不当;③免疫程序不合理;④免疫操作不规范;⑤不同疫苗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应对措施:①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确保疫苗质量;②加强疫苗运输、贮藏过程中的管理,尤其是做好基层防疫过程中的疫苗保管,防止因高温、反复冻融造成疫苗效价降低或失效引起免疫失败;③严格按照免疫规程进行免疫,注意对畜禽进行加强免疫,提高畜禽集体的免疫应答;④加强技术培训,免疫操作要规范。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免疫,避免人为因素造成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2.
免疫接种是当前生猪场有效预防和控制猪传染病的一项关键措施,免疫失败通常给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免疫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疫苗保存和使用方法、猪只的健康情况等。本文作者根据多年从事生猪防疫的工作经验,就生产中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猪场疫苗保管、使用、接种技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一些动物疫病的免疫抗体合格率较低,可能会造成免疫失败,其原因有:①疫苗生产环节中的误差造成疫苗质量不稳定;②疫苗的运输贮藏不当;③免疫程序不合理;④免疫操作不规范;⑤不同疫苗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应对措施:①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确保疫苗质量;②加强疫苗的运输、贮藏过程中的管理,尤其是做好基层防疫过程中的疫苗保管,防止因高温、反复冻融造成疫苗效价降低或失效引起免疫失败:③严格按照免疫规程进行免疫,注意对畜禽进行加强免疫,提高畜禽集体的免疫应答;④加强技术培训,免疫操作要规范.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免疫.避免人为因素造成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4.
一些动物疫病的免疫抗体合格率较低,可能会造成免疫失败,其原因有:①疫苗生产环节中的误差造成疫苗质量不稳定;②疫苗的运输贮藏不当;③免疫程序不合理:④免疫操作不规范;⑤不同疫苗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应对措施:①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确保疫苗质量;②加强疫苗的运输、贮藏过程中的管理,尤其是做好基层防疫过程中的疫苗保管,防止因高温、反复冻融造成疫苗效价降低或失效引起免疫失败;③严格按照免疫规程进行免疫,注意对畜禽进行加强免疫,提高畜禽集体的免疫应答;④加强技术培训,免疫操作要规范。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免疫,避免人为因素造成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5.
在畜牧业生产中,进行疫苗接种,是动物疫病防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畜牧业生产和保障畜牧业经济的主要措施,但在疫苗广泛应用的今天,在多次进行防疫后的抗体检测中.抗体仍然很低达不到机体自我保护的要求.甚至有时还有传染病发生.畜疫得不到有效控制,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在长期的动物防疫和防疫监督过程中,作者对防疫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为了更好地发挥疫苗在疫病预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动物免疫接种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动物免疫接种时常见的问题,包括疫苗运输保管、疫苗稀释、免疫前后用药、免疫起效时间、免疫反应、免疫干扰、免疫间隔时间、免疫种类、疫苗使用剂量与禽畜体重的关系等内容,旨在为禽畜免疫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免疫抗体合格率是评价动物疫苗免疫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免疫抗体合格率的高低反映动物群体对疫病抵抗能力的大小镇沅县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免疫抗体监测数据显示,动物免疫抗体合格率相对较低从应激及动物机体状态、免疫程序、疫苗注射等方面分析动物免疫抗体合格率低的原因,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应对措施,以期提高动物免疫抗体合格率.  相似文献   

18.
<正>1.做好准备工作(1)做好疫苗的运输和保管工作。对疫苗的运输和保管应实行专用车辆运输与专人保管,按照疫苗要求的温度进行运输与储藏,如果保存温度不当,会使疫苗效价降低,导致免疫接种失败。(2)做好免疫工具的准备和消毒工作:对不同的免疫对象应准备相应的免疫工具,并做好对非一次性工具的彻底消毒工作,防止意外传染的发生。同时,还要做好防疫人员自身的安全防护工作,因为有些传染病是人畜共患的,所以防疫前要准备好防护服、口罩、眼罩、胶手套、  相似文献   

19.
汪应梅 《新农村》2006,(2):16-16
1.注意畜禽健康状况畜禽预防接种前,应详细了解被注射动物的健康状况。凡患有慢性病、瘦弱、怀孕后期或饲养管理不良的畜禽暂时不宜免疫注射。只有在健康状况下接种疫苗,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2.注意选用优质疫苗选用优质疫苗是防疫获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使用前应详细检查疫苗名称、生产厂家、批号、有效期、贮藏条件等是否与说明书相符,严禁使用已失效、无批号、物理性状异常或来源不明的疫苗。在开始全面防疫之前,应对每批疫苗进行20~30头份的安全试验,确认安全之后方可全面开展防疫注射。3.注意防疫程序采用合理的防疫程序是防疫获得…  相似文献   

20.
<正>精细化管理是经济发展的的趋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同时是优化管理的主要途径,在畜牧兽医工作中运用精细化管理,能够让禽畜的安全和人类的健康得到保证,因此使用精细化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一、动物防疫监督精细化流程动物免疫工作需要在各季度做好,一方面可保证免疫密度,一方面又能完成免疫任务,从而落实资金保障,检查考核。第一,做好苗疫发放工作,发放人员要做好疫苗的发放记录,包括领取疫苗数量、种类和时间等,发放人员需要输入疫苗名称、使用范围和保存模式,便于对领取疫苗的人员进行提醒和说明;第二,防疫人员在进行免疫操作时需要先保存疫苗。对注射部位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