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采用辐射诱变技术进行湖南省水稻种质资源创制和育种应用所取得的成就。1985~2000年,湖南省水稻资源诱变创制和育种应用累计育成品种22个;2001年至今,先后育成两优124、C两优266、星2号及湘辐994等13个优良品种。并从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水稻资源创新为目标,为现代育种提供诱变技术和资源服务;以现代种植发展需要为目标,根据农业环境和生产模式的变化调整主攻方向;提升平台共享和服务功能,加强全省诱变育种研究合作,助推湖南水稻育种再造辉煌3个方面提出了今后水稻诱变育种的目标及方向。  相似文献   

2.
"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以下简称"育种专项")按照"加强基础研究、突破前沿技术、创制重大品种、引领现代种业"的总体思路,依据总体目标部署了优异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主要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育种技术与材料创新、重大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与种子加工五大任务,贯通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示范3个层面。项目实施5年来,育种专项在基础研究、新材料创制及新品种选育等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人才培养及平台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在生物技术平台开发、种质资源创制与鉴定、优良基因挖掘和产量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等领域均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研究进展,形成了一批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水稻超高产育种--从理论到实践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自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并开展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以来 ,经过20年的努力 ,已在超高产育种理论研究、新株型优异种质创制和超高产育种实践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1)确立了利用籼粳稻亚远缘或地理远缘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 ,再通过复交或回交优化性状组配 ,聚合有利基因 ,并使理想株型与优势相结合 ,培育超高产品种或超级杂交稻的理论与技术路线 ;(2)创制出一批新株型育种材料 ;(3)育成了常规超级稻沈农265和沈农606,超级杂交稻两优培9和协优9308,大面积试种示范平均单产已超过12t·hm-2,并实现了超高产与优质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正为攻下超级杂交稻大面积667米2产1000千克难关,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新引入分子生物技术。5月9日,笔者从"十二五"国家科技部"863"课题"超高产水稻分子育种与品种创制"启动式上获悉,课题组拟运用分子生物技术,精细定位出一批重要性状基因,创制一批优异新种质及新材料和选育有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50年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杂交水稻研发历程。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弱感光型迟熟三系杂交稻、早中熟三系杂交稻、红莲型杂交稻、两系法杂交稻、杂交稻的高产与超高产育种、优质化育种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杂交稻重要遗传基础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定向创制出天丰A、五丰A、荣丰A、泰丰A、广8A、GD-1S、RGD-7S等一大批高配合力、高异交率或品质优良的两系和三系不育系,以及广恢3550、广恢122、广恢998、广恢308等一批具有理想动态株型的优良、抗病恢复系,并广泛应用于测交组配,育成一大批类型丰富,早、中、迟熟配套的杂交稻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天优998、天优122、五优308、淦鑫203、五丰优615、吉优615、吉丰优1002和天优3618等17个组合被认定为超级稻,泰优390、泰优398、泰丰优208、泰优1002获得省级或国家优质稻金奖品种。育成的系列杂交稻在生产上大面积累计推广应用超过4 133万hm2,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我国粮食安全和杂交稻种业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就杂交稻未来育种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牵头的国家"十二五""863"计划课题"超高产水稻分子育种与品种创制"2014年9月30日宣布取得重大突破:该课题最新成果"Y两优900"湖南隆回百亩高产示范片,经湖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现场测产,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到1006.1公斤,首次实现了超级稻百亩片单产过千公斤的目标,标志着第四期超级稻研究的重大突破。据悉,"Y两优900"是通过进一步塑造理想株型和扩大利用籼梗亚种  相似文献   

7.
正在农药市场低迷、发展速度放缓的大趋势下,我国创制农药通过抓研发、抓登记、抓推广、抓市场,一举打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取得了快速发展,一批创制农药创造了"小产品、小市场、大销量、大口碑"的传奇,形成了领头羊效应。氰烯菌酯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创制的氰基丙烯酸酯类新型杀菌剂,高效、微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通过近3年的推广应用,氰烯菌酯的销量已经跃居我国  相似文献   

8.
糯玉米优良骨干自交系S181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S181是采用杂交系谱法,聚合西南地方糯质资源独特品质和外来普通玉米资源高配合力等特性,创制出的优良糯玉米"三高"自交系。应用该自交系组配育成11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通过审定,其中4个通过国审;改良S181育成两个新自交系,组配3个品种通过审定。  相似文献   

9.
一、选用优良品种各地在早稻集中育秧实践中,根据当地生产实际和农民意愿,选用和推广了一大批高产、优质、熟期适中的主导品种,如早稻陵两优268、陆两优996、中嘉早17和湘早籼45号等,晚稻丰源优299、五优308、岳优9113和天优华占等,并直接到大型种子公司购买种子。全省各地在早稻集中育秧中,严格实行一片一种,改变了品种"多乱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筛选适宜于湖北省咸宁市推广种植的再生稻品种,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在2017年再生稻专用品种筛选试验基础上淘汰了一批农艺性状较差、产量表现一般的品种,并在2018年重新增加了若干个品种,进一步开展了20个水稻品种作再生稻种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泸优9803、C两优33、C两优华占、深两优865、徽两优898、徽两优粤农丝苗、Y两优1号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较适宜于在该地区作再生稻种植。  相似文献   

11.
科技短讯     
《农家顾问》2006,(6):23-24
1.1996~2005年,我国已育成一批产量潜力达到或接近超级稻育种目标的组合和品系,如两优培九、协优9308、广超1号、广超2号、广超3号、亚优162、红莲2号、两优119等。——湖南农业大学水稻所(湖南长沙410128)易俊良等2.两系杂交稻核不育系易遭受光温条件变化的影响,不如三系不育  相似文献   

12.
<正>农业部日前召开四大作物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会。农业部总畜牧师马爱国表示,经过近年的努力,各作物联合攻关组在种业基础理论与育种技术、种质资源发掘与育种材料创制、绿色优质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培育出一批适宜机收籽粒玉米、高产高蛋白大豆、节水及抗赤霉病小麦等突破性新品种,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资源和育种新材料。马爱国表示,种业要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安献零S作母本,培矮64S作父本杂交,通过自然气候条件和人工低温对育性的增压选择,经过5年10代的定向培育,于2002年育成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理想株型、优质、广亲和、高异率、配合力强的两用核不育系C815S,2004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选配出C两优396、C两优87、C两优343、C两优755、C两优1102等一批超级杂交稻新组合通过湖南省审定或在国家和省区试中表现突出.该不育系的育成,是优质超级稻选育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4.
信阳市矿质钾肥资源丰富,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本地资源,去年我站进行了矿质钾肥和普通钾肥在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上的肥效对比试验,其结果表明:矿质钾肥对"两优培九"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其肥效优于同等普通钾量的化学肥料,完全可以代替普通钾肥。  相似文献   

15.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我国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必然要求以科技创新作为强大引擎,着力解决制约"节本增效、质量安全、绿色环保"的关键问题.农业绿色投入品创制步伐加快,选育和推广一批高效优质多抗的农作物、牧草和畜禽水产新品种,显著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优质化率,研发一批绿色高效的功能性肥料、生物肥料、新型土壤调理剂,...  相似文献   

16.
正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提高作物单产、改良作物品质、提高作物抗逆性、增加作物适应性的重要途径,我国在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及强优势杂交种创制方面一直处于国际先进地位。"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第一批启动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等三个项目。  相似文献   

17.
正为超级杂交稻大面积667米2产1000千克攻关,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新引入分子生物技术。近日从"十二五"国家科技部"863"课题"超高产水稻分子育种与品种创制"启动式上获悉,课题组拟运用分子生物技术,精细定位出一批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于武平县种植的烟后水稻新品种,于2015年进行了烟后稻品种筛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广两优676"、"广优3186"、"福两优366"、"花优218"分别比对照"竹丰优3446"增产21.48%、19.71%、13.22%、4.96%,均达极显著水平,且田间表现为熟期适中(全生育期为131~133d)、综合农艺性状较好,这4个水稻品种可在武平县作烟后稻进行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水稻新组合。【方法】在土壤、水分、湿度、光照、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同等条件下,对"Y两优900""Y两优143""Y两优916""超优1号""Y两优8866""深两优5814",6个一季中稻组合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深两优5814"产量最高,其次为"Y两优143""Y两优8866",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抗性较高。【结论】"深两优5814""Y两优143""Y两优8866"适宜在灌阳作为一季杂交中稻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20.
选取常规早籼稻、早熟籼型杂交稻和中熟籼型杂交稻代表品种4个,通过对参试品种实际产量、生育特征和光温资源利用水平等指标分析,筛选出沿江地区适宜机插再生稻品种,探究不同类型再生稻品种温光资源利用水平,为该生态区再生稻规模化示范推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中组143、株两优120、陵两优7713和丰两优香1号均适宜沿江地区再生稻种植,其中丰两优香1号年有效积温利用率和积温生产效率最高,丰两优香1号两季产量分别较中组143、株两优120和陵两优7713显著增产12.82%、19.90%和31.56%,但不同品种再生稻库源关系及稻米品质差异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