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盼年     
<正>2020庚子年到了,人们忙着赶年,大家都期望过一个有滋有味的年。我静静坐在书桌前,一杯清茶在手,呡上一口,想品出浓浓的"年味儿"。中国的"年"积淀着那么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透视中国社会民情最佳的渠道和焦点。祥和、愉悦和喜庆的气氛把人们带入放松、自由和兴奋的生活港湾。新桃换掉旧符,新衣装扮平凡,人人脸上都写着笑意,大家都会不自觉地进入一种中国人特有的过年状态。妻子把家里布置一新,春联与大红灯笼相映,胖  相似文献   

2.
北京的年味     
<正>老北京过年,一般从"腊八"就开始了,这腊八粥一喝,就意味年越来越近了,等家里大人把腊八蒜一泡,开始盼着蒜绿了,什么时候蒜绿了,那么大年三十就真的来了。小时候的北京,最浓的年味儿就是胡同里家家户户朱漆大门上红火的对联,和门口挂着的红灯笼,大概还有要和  相似文献   

3.
烟花     
冯杰 《新农业》2015,(6):56-57
<正>小时候我生活在山村里。随着一场又一场大雪的到来,我每天去看墙上挂着的黄历,掰着手指头数日子,盼着大雪尽头的那个年的到来。因为过年不仅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美味佳肴,而且有新衣服、新鞋穿,有大人给的礼物、红包,重要的是有鞭炮放。过年放鞭炮,崩去晦气,图个喜庆。那时候,无论条件好坏,家家都要买上几挂,别的地方节省,买烟花鞭炮时却毫不犹豫。鞭有100  相似文献   

4.
<正>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年俗,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过年习惯,有些人过年图个吃好喝好、热热闹闹;有些人会借过年的机会好好陪陪父母,尽尽孝道;也有些人会借过年时间走朋访友,推杯换盏,叙叙友情……但于我而言,除去这些,每年过年,我还会选择几本好书读读。一年当中,日日忙碌,有诸多好读、想读的书一直没时间去读,过年难得几日清闲,借机读几本想读的好书,对于生性爱书的我,实属一件难得的好事。所以,做企业管理工作的我,每年年前都会根据具体需求,去图书馆借一本管理方面的书、一本哲学方面的书和一  相似文献   

5.
家乡的年味     
<正>在我的老家豫北新乡,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过年的味道就越来越浓。二十三又被称为"祭灶关",按照习俗,这一天是要放鞭炮的,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过年的序幕被正式拉开:此时,上学的孩子已经放假,大人们也都撂下各种活儿,开始一门心思准备过年、买鱼、杀鸡、煮肉……好吃的东西都要在除夕之前的几天里  相似文献   

6.
笔者最近到基层几个乡镇采访调研时发现,有的乡政府门前堆满了一些土特产。笔者顺便说了一句:“这么好的福利啊。”孰料有几位仁兄侧着身子挺神秘地说:“打点上面的。”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就有礼尚往来的习俗。人们借过年的机会相互走动一下,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一些人却把过年看成了拉关系、铺路子、开后门、行贿受贿的好时机。有的人一当上官,尤其是当了管人、管钱、管物的官,“朋友”立即都来走动了。特别是逢年过节,登门造访者络绎不绝,手里都不空着,或曰:“多年不见,想得好苦,”或讲:“给孩子点压岁钱,…  相似文献   

7.
别样年味     
辛丑年春节,因新冠疫情再度来袭,在北京工作的女儿注定不能回北大荒过年了,同一个“北”字千里难圆。想起庚子年那别样的年味儿,个中滋味儿还依旧萦绕在心头……去年腊月二十八,我们一家三口相约回山东老家过年。不曾想刚到家,武汉封城,紧接着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疫情异常严峻。大年初一,爱人和女儿第一时间开启网上工作模式,手机、笔记本成了他们抗疫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每个人,都仿佛是离家的风筝,无论天涯海角,最牵挂的总是心中那一缕乡情。回家,永远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过年,永远是我们打拼一年后最温馨的期盼;幸福,总在“家”和“年”的故事里,在不经意间温暖我们的心田……春节即将临门,“过年回家吗?”这句话已成为最近使用频率最高的问候语。而不少人也早已开始张罗着订票,归心似箭令过节的气氛骤然升温。  相似文献   

9.
过年尴尬事     
肖洪 《新农村》2007,(2):42-42
过年是个喜庆的日子,每个人都会有许多记忆深刻、甚至是终生难忘的往事。对于我来说,记忆最深的要算三次尴尬事。一是过错年。童年时家境非常窘迫,平时很难吃上肉,只有到过节时才能吃上一顿猪肉,尤其是过年吃到的猪肉最多,因此小时候非常盼望过年。有一年除夕的前几天,母亲拿出仅有的一点钱,走  相似文献   

10.
过年的讲究     
《农家顾问》2013,(2):56-56
<正>因为过年是一年之始,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讲究多,特别是大年三十,正月初一至初三期间。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禁忌上的旧俗正日渐消失。大年三十晚上,家里所有的人都要回家,借出去的东西都要收回来,俗有"三十晚上算一账,人在本钱在","家里的东西,连根筷子也不能少"的说法。大年三十,忌打破器物,认为打碎东西不是好兆头,万一打碎了,赶紧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越打越发"等语,以求禳解。三十和初一,忌吵架、骂人,认为年尾岁头打  相似文献   

11.
年事无华     
<正>我的老家在浙西山区一个三面环山一面湖的一个小村落里。过年,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家家户户在吃年夜饭之前必先热热闹闹地贴上,能写的自己写,因此常能看到小学生级别的字挂在门边,却也同样用大红的色彩将年味儿推到高潮。实在不敢写的就沿街去买一幅,拎着烫金的对联儿笑盈盈地匆匆行在回家的路上,往家搬回这最后一样不可或缺的年货。年三十那天,家人便要从早开始张罗年夜饭,满村的炊烟袅袅,让远行归家的人也不觉温暖起来。小孩们便争着抢着做些抹桌子扫地之类除旧迎新的活儿,准备好守岁的瓜子儿糖果。随着晚饭前各家各户门前热热闹闹的鞭炮声,  相似文献   

12.
“忙年”是农家过年时的民间习俗.一入腊月门,农民就忙着请财神、购鱼肉,办年货,满乡满村的年味儿。然而,这代代相传的古老习俗,今年却悄然发生了变化。腊月十二日,已是天寒地冻的时令。在山东平度市乡村,一辆辆机动车满载着化肥穿梭乡里,这是有眼光的生意人在为农民逞“土地年货”。在张戈庄镇大玉湾村,两车化肥一进村就被一“抢”而光。农民刘玉发一下子买了20袋化肥。他说,去年他的8亩辣椒亩产200多公斤,这一项就收入了近4万元。今年一到年关,他最先想到的就是备足明春的肥料,争取再发农财。据  相似文献   

13.
《新农业》2020,(2)
正随着街头巷尾红色灯笼的高高挂起,千家万户把福字和春联贴在门上,"年味儿"已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背景下,变化的,是"年味儿"的表现形式,不变的,是我们对新一年的期盼。  相似文献   

14.
年味儿     
<正>在儿时的记忆里,只要季节的脚步一跨进腊月门槛,古老而新鲜的年味儿就日渐浓烈起来了。孩子们老早就掰着手指头算计开来,眼巴巴地盼着春节早点到来,因为平时吃啊、穿啊都是奢望,在春节时会得到一次小小的惊喜与满足!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很贫困,家里没有电视,停电是经常的事,妈妈把蜡烛准备得足足的,  相似文献   

15.
儿时的春节     
儿时的春节,虽说时光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仍然记忆犹新,往事像过电影似的,一幕幕又出现在眼前……与其说“春节”,我更愿意叫“过年”。小孩都盼着过年,到了腊月,年在孩子心里已经进入倒计时了。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忙年就开始了,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在我家,最忙的就是母亲,她天天晚上都要忙到半夜。  相似文献   

16.
父亲是老家惟一的养鱼户,每年临近过年时,他都会特别忙,提前几天把鱼塘水抽干,然后把鱼捕回来养在家里的几只铁皮大鱼箱里,等着乡亲们随来随买。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逛庙会是人们过年的传统保留节目,北京的庙会就像一本装满了喜气儿的相册,每到过年的时候都要翻开来看一看……庙会,是老北京人心里的一个念想儿,它包含了对家人的回忆,对北京的一种怀旧。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去游玩,在北京的市民更是把逛庙会当成了过年时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80年代花200元过欢乐年,90年代花上千元迎新年,进入21世纪过年要花多少钱?每到春节前后,不少朋友晒出过年账,数字有高有低。下文给您盘点各时期过年的花费。80年代抠着过代表镜头:鸡鸭鱼肉除夕之夜端上桌;小孩穿上新衣盼过年拿红包。过年开支:过年零食大部分是自己制作的,主要买些鸡鸭鱼肉等年货,另外给孩子压岁钱,购买过年新衣。基本账单:1.新衣。有人在商店买、有人扯  相似文献   

19.
<正>快过年了,妈妈包了我最爱吃的肉馅饺子,馅儿大皮儿薄,像一个个小元宝。唱着喜庆的歌,我咽着口水上了供,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咬一口,浓浓的香味就醉到了心底。我禁不住想起了小时候过年时吃水饺的情景……那时过年做饺子,妈妈是绝不会舍不得放油的,而且会包很多。我和几个哥哥在她身边钻过来钻过去,调皮而充满期待地数着:"一、二、三……"她会假装生气说:"去去去,一边玩儿!过年的东西是不能数数儿的!"剩下面,她会乐呵呵地说:"剩下面有饭吃!"剩下馅,她会同样乐呵呵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节日比过年更能荡起人们的思乡情感了。每逢过年,无论距离家乡的路途多么遥远,都无法阻隔那情真意切的故土呼唤。父母慈祥的脸庞,院里的树木和老屋,儿时的点滴记忆,都在此时清晰地浮现在脑海,撩拨着我们的思绪。家,终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而年,无疑是我们远航的归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