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余年来,他几乎每天在"拔"废品:收购、分类、清理、打包、装车……,从过去推着自地车沿街串巷收废品到投资200多万元建成新型能源公司,他就是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政协委员、熊咀村村民蔡佑民。1989年,蔡佑民一边耕种家里的责任田,一边推着买来的一辆旧自行车,走街串巷,走村串户回收废品。一次,他来到包王村收废品,村民们见他乐于助人,主动同他建立废品回收关系,包王村成了他的第一个废品回收点,紧接着,他  相似文献   

2.
正收废品收出大名堂崔连书是河北省河间市沙河桥镇邢各庄村土生土长的农民,长着一张娃娃脸,笑起来挂着两个小酒窝,看上去不像是45岁的人。1986年,14岁的崔连书开始学着收废品。那时候,他蹬着一辆破旧自行车,走遍了沙河桥附近的各个村子。爱说爱笑的崔连书做起买卖来真是一把好手,在别人一个月才挣百十元钱的时候,他一天就能挣五六十元。几年后,随着沙河桥镇"线缆之  相似文献   

3.
正妻子把家里没用的东西收拾出来,扔在门外,让收废品的拉走。就在装车的刹那间,我发现了一个油漆脱落、布满灰尘的水壶。我赶紧冲上去,从收废品车上取了回来——这个军水壶可是父亲的宝贝呀!父亲直到去世,也没舍得丢。父亲生前给我讲过这把军水壶的故事。1958年,岗埠农场建场初期,一支部队进驻农场,和老百姓一起开荒种地。一位叫蒋志和的战士跟我父亲一起参加垦荒劳动。在一次扒河劳动中,  相似文献   

4.
1995年,李辉大学毕业分配到化工厂工作,上班不到两个月就遭遇下岗,于是,自己每天骑车大街小巷地转,想找点小生意做。渐渐地他发现收废品是一个很好的行业。一是城市里的住房面积不大,有点废品都想卖;二是人们不计较卖钱多少,收来再卖到废品站利润一定很不错;三是没有风险。通过  相似文献   

5.
石建波是湖南泪罗人,家里3个舅舅都在长沙从事回收废品工作.在有些人眼里,也许收废品是低人一等的工作.但石建波不这样认为. 2006年8月,石建波在网上看到上海有网上废品店.这个信息激发了他的兴趣.于是他对长沙废品市场进行调查,发现一些高档写字楼和居民区每个月都会有废品需要处理,但这些地方一般都有保安管理,他们轻易不让收废品人员进去.  相似文献   

6.
两年前,河北省滦南县胡各庄镇的张洪做起了废品回收生意,但收废品的商贩多,方圆总共就那么大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老张开上三轮车,跑到离家50多公里的一个沿海小镇去开辟新的市场。小镇比较富裕,因为过去曾有人受过收废品商贩的骗,所以镇上人对收废品的商贩持戒备心理。老张在镇上吆喝了半天也没有做成一桩生意。在与人们闲聊过程中.老张得知由于交通不便利,这里的居民购买蔬菜及日常生活用品要跑到七八公里以外的集贸市场上去.于是老张主动承诺免费为镇上的人们捎带各类生活用品.  相似文献   

7.
杭州的胡奕发放弃了求职机会,一年来把全部心血都投在了废品收购上。然而仅仅半年时间,他的生意就陷入低谷,到了入不敷出的境地。面对眼前空荡荡的收购站,胡奕发一脸无奈。创业新主张网上收废品  相似文献   

8.
在农村想要致富不是一件易事,例如卖豆腐、收废品、卖水果,做得辛苦不说,赚的还都是些小钱。但是,就算是小本生意,也总有人赚得盆满钵满,因为他们总能找到致富商机。广西合浦县星岛湖乡章某早些年承包了一个龙眼园,自产自销新鲜龙眼能赚得不少钱。可他刚干水果生意没几年,承包龙眼果园的人就多了起来,他赚的钱就少了。于是,章某将自己的龙  相似文献   

9.
听“瞎话”     
记得童年时,一到冬天我们就会围坐在生产队的喂牛屋里,听老人讲些乌七八糟的故事,这在我们那里叫听"瞎话",意思说这些话都是假的,你听一听就可以了不要信以为真。村东头有几间老屋,年岁已久,当时是生产队养牛的地方。有几个年龄和辈分稍长一点的老人是生产队的"牛倌",其中一个老人姓李大家都喊他李老头,论辈分我应该叫他爷。  相似文献   

10.
小赵是陕西省镇安县结子乡木元村的辍学青年,4年前,他也和别人一样.把收来的废品直接卖给废品收购站.一天赚十几元钱.后来他发现了一个更赚钱的办法:把收采的塑料直接卖到县塑料厂.然后从塑料厂批发一些塑料盆、塑料碗、塑料桶到农村去换废旧塑料.这样就是双重利润了。不出所料.这个办法颇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1.
本来有很多烦恼,但是我一听他的音乐就没有烦恼了。我特别喜欢听他的佤族歌,就是佤语唱的,听不懂的那种。听了以后就会深陷其中,跟着它的思路走。  相似文献   

12.
动物基因(1)     
<正>我家的隔壁去年搬来了一个怪叔叔,他家的大门总是紧锁着,窗帘一年四季就没有拉开过,要不是房东去收房租我还真不知道隔壁住着个人。自从上次见过他之后,我开始留意起他的一举一动,怪叔叔可谓是低调到了家,除了每天下午去一趟菜市场外,其余出场时间就是房东收房租。我时常怀  相似文献   

13.
<正>一女子租用某县一闲置奶牛场收废品。然而,几个月后,在他人的建议下,她开始收购、切割废弃油桶,因为味道刺鼻,被附近居民举报。收废品的女子全然不知她的行为已经触犯《刑法》。近日,她与另一名协助者因涉嫌污染环境罪在某县法院受审。收废品的女子时某某于2015年12月租用某县的闲置奶牛场用于收购废品。2016年4月,时某某的老乡雷某某建议她收购废弃油桶(铁皮桶),切割后压  相似文献   

14.
<正>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灶一村的陈建华从1982年就骑上三轮车收购废品了。他说,收购废品是一项技术活,仅塑料就有300多个品种,价格低的0.4~0.6元/千克,高的每千克60多元,不懂门道的人不了解。  相似文献   

15.
兰强是某镇农机厂的工人,1998年下岗后回到农村老家做生意,可是赚的钱还不足维持家庭的日常生活开支。此时,在外地打工的弟弟来信提醒他:在农村办个废品回收站也许能赚钱。其理由是: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生活垃圾越来越多,里面有很多还有利用价值的物品,可是目前农村捡破烂、回收废品的人很少。弟弟的提醒使他心里一亮。于是,他二话没说,在镇农贸市场旁边租了一间店面房,走村串巷,回收各种废旧物品。每逢乡镇赶集日,老乡们也把废弃不用的日用品卖给他的回收站。店里人手不够,他就雇用了几个临时工,把回收来的物品进行分门别类,包装好…  相似文献   

16.
这是青州市东高镇西夹涧村发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村民李春海前年出了车祸,家境困难,两个孩子失而复学,去年收提留时,他第一个交钱。村里提出为他减免,但他说村里为我办了这么多事,我一定要把提留交上。西夹涧村的提留任务,不到一天时间就全部完成。这仅仅是东高镇干群关系的一个缩影,像这样干群水乳交融的事情,在东高镇不胜枚举。去年以来,青州市东  相似文献   

17.
<正>阿黄是我的铁哥们,忽然来电话告诉我,单位组织体检,做过B超后医生说他胃部可能有问题,让他第二天再去做胃镜。这之后他就真的感到胃部不适了,饭吃不香,觉睡不好,人整天就是无精打采的。我一听,就知道阿黄思想压力很大,狠狠安慰了他一番。不过我心里自然也想,阿黄虽然身体一向很棒,但生活在这样一个污染无处不在的时代,加上年纪  相似文献   

18.
初识李学昌,你不会以为他是一个经商的老板。三十出头,个子不高,略显单薄。白净的脸庞,透出几分秀气。加上慢条斯理的言语,一字一板,无多余废话。典型的一个书生。初次见面,说是听陈文华教授介绍,就一路找来。看了我那满柜的各代茶具,便听我谈各代的茶道。我看见他眼里闪着激动的光芒。他说:认识了陈文华教授,就像一个党员找到了组织。认识了乔老师,才知道中国茶道表演艺术的真正魅力。临走时,说一定要请我去郑州,教会他们几套乔氏茶道。他说:现在各地的茶道表演,总跳不出功夫茶的简单冲泡程序,视觉上很单调。且又把什么“…  相似文献   

19.
《百姓》2004,(9)
我父亲一生很平凡,可他有许多事总深深地刻在我脑子里,让我觉得他并不是事事处处平凡。在我还是少年时代时,父亲对我说,人最重要的是在三十岁前,人到三十,就如走到了桥中间,无论向桥哪边走,都是一个“下”字了,当时我正忙着吃早饭,收拾东西去学校上学,他说这话的意思再明了不过了,以后,这话他再也没说过,就这么一句,就这么一遍,这句话数十年来时时萦绕在我耳边,今天,我更加体会到这句话的真谛。当想起父亲在我少年时教育我的这句话,我就很揪心,因为我早已离开那桥中央,今天几乎已到桥梢了,却一点名堂也没闹出,我辜负了父亲的期望! 父亲是不跟我们讲什么故事的,今天已记不清当时是发生了什么事而引发了父亲的感慨,他讲了这样一则故事给我听,  相似文献   

20.
别人出钱,他建房开店 我有一个同乡,他家的房屋被列为危房,但家里穷到连给房屋加盖一片新瓦都没办法。我给他出了一个点子:他家虽穷,但现在住的地方可是一块商业宝地,面积有4间房子大。如果他出让一半的地皮,就有钱在另一半地皮建房子。但这片地是责任地,只能由他自己建房却不能分割转售。他听了我的话,贴出“宝地出租”的告示,很快就有生意人上门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