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马铃薯是一种集蔬、饲、食于一体的三用作物.在一般情况下,猪食正常马铃薯是不会中毒的.而一些养猪户为缓解青绿饲料的短缺,常将冬春季收获的马铃薯的茎、叶、根,或青马铃薯以及因贮存不善而发芽和腐烂的马铃薯充当饲料.其实马铃薯含有一种有毒的生物碱,叫龙葵素,其中以青马铃薯含量最高,贮存不良引起的发芽、变质和腐烂的马铃薯,龙葵素也显著增加,生猪一旦食用含有龙葵素的马铃薯,就会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2.
牛马铃薯     
马铃薯,别名土豆,河北北方地区又叫山药,其营养价值较高,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也可作为动物饲料:坝上地区具有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长、海拔高等气候特点9适宜大面积种植马铃薯。但马铃薯中含有一种有毒物质叫龙葵素(茄碱),当牛采食一定量的发芽、变绿、腐败变质的马铃薯(龙葵素含量最高)后,就会引起中毒。特别是农村散养牛户,不注重饲料的营养搭配,有什么喂什么,尤其是在冬春季节饲料缺乏时,习惯把存储时间长、发芽、腐败变质的马铃薯作为饲料来饲喂牛,容易引起中毒,严重的导致死亡。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曾收治数十例牛马铃薯中毒病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云南马铃薯品种(系)块茎中的龙葵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云南省不同品种 (系) 马铃薯块茎中龙葵素含量,研究机械损伤、变绿、长芽、遭受虫蛀和局部霉烂等因素对龙葵素含量的影响,为马铃薯食用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溶剂超声提取龙葵素粗品,HPLC法测定云南省131个品种(系)马铃薯块茎中龙葵素的含量.[结果]云南主栽品种的龙葵素含量均不超过10 mg·(100 g)-1FW,在安全范围内;地方品种也仅有3.12%超过安全值;而新品系超过安全值比例为12.12%,最高的达48.59 mg·(100 g)-1FW;有30.30%在10-20 mg·(100 g)-1FW.机械损伤,虫蛀、表皮变绿、发芽或局部霉烂等会使马铃薯块茎的龙葵素含量增加.[结论]云南马铃薯主栽和地方品种的龙葵素含量较低,而新引进和选育的品种(系)超出安全值的比例较高,这可能与品种遗传背景有关.随着中国马铃薯遗传资源引进与利用的扩大,应将新品种的龙葵素含量作为马铃薯品质评价的必测指标,以确保马铃薯的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绿皮马铃薯中含大量的龙葵素,龙葵素是一种生物碱,有溶血和刺激粘膜的作用,食用后常发生中毒,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绿皮薯因品质低劣而不受消费者欢迎,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应引起重视。一、绿皮形成原因马铃薯块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因遇到了阳光照射而变绿,在生产中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1、播种不当。播种时种在垄上,开沟过浅,覆土过薄。  相似文献   

5.
洋芋茎叶在开花前期有毒物质龙葵素含量较高,并且还含有销酸盐,处理不当时,销酸盐转化成亚销酸盐,龙葵素和亚销酸盐都能引起缺氧,食入量大时引起中毒。本文报道一例猪饲喂新鲜洋芋叶中毒的诊治情况。  相似文献   

6.
<正>1分类贮藏1.1按马铃薯的不同用途分别贮藏1.1.1菜用薯菜用薯要在黑暗且温度较低的条件下贮藏,最佳贮藏温度为4~6℃。菜用薯受光照变绿后,龙葵素含量增高,人畜食用后可引起中毒,轻者恶心、呕吐,重者妇女流产、牲畜产生畸形胎,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菜用薯应避光贮藏。1.1.2加工薯不论淀粉、全粉或炸片、炸条等加工用马铃薯,都不宜在太低温度下贮藏,低温贮藏固然使马铃薯不发芽,然而淀  相似文献   

7.
1.发酵的青菜、树叶和青草这些饲料久堆发热、发霉腐败或煮熟焖在锅(缸)里过夜,都会使其中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喂猪后易引发亚硝酸盐中毒。2.鲜嫩的高粱苗、玉米苗和鲜亚麻叶这些饲料中含有氰苷配糖体,经堆放、发酵或霜冻枯萎,在植物体内特殊酶的作用下,氰苷被水解而放出剧毒的氢氰酸。氢氰酸即使含量很少,也会造成猪中毒。玉米、高粱收割后的再生苗,经霜冻后危害更大。3.发芽的马铃薯及其茎叶马铃薯胚芽和受阳光照射变紫青的表皮中含有龙葵素,猪吃了发芽的马铃薯及其茎叶,会产生中毒性麻痹。4.患有黑斑病的甘薯带病的甘薯中含真菌毒素,牲…  相似文献   

8.
不同马铃薯品种对镉的富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个马铃薯品种不同器官中重金属镉元素的吸收富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马铃薯品种的根、茎、叶中镉含量差异较大,其平均值根最高(1.3045 mg/kg),其次为茎(0.8253mg/kg)、叶(0.5533 mg/kg),薯肉含量最低(0.0519 mg/kg);不同马铃薯品种根、茎、叶的镉富集系数均较高。种植中薯3号、N108、紫花851等品种能降低镉污染。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贮存时间过长生芽则产生马铃薯素(龙葵素)、硝酸盐(可转化为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当用大量贮存过久,特别是发芽变质的马铃薯.以及由开花到结有绿果的茎叶饲喂家畜时,极易引起中毒。毒素经胃肠道粘膜吸收,引起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梢发生麻痹,造成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机能紊乱。马铃薯素被吸收入血液后,能破坏红细胞造成溶血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明确马铃薯立枯丝核菌融合群AG-3毒素诱导的幼苗细胞膜病理反应,以及AG-3毒素对马铃薯幼苗茎和叶组织的细胞膜透性、膜质过氧化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方法】用AG-3毒素处理马铃薯组培苗,比较处理和对照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病原菌AG-3毒素处理显著增大了马铃薯幼苗茎和叶细胞的膜透性,且叶细胞对毒素处理的反应敏感性大于茎细胞;病原菌AG-3毒素处理加速了马铃薯幼苗细胞膜的膜质过氧化,茎和叶细胞的红墨水吸收量、细胞浸提液的相对电导率以及细胞丙二醛(MD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叶片的变化幅度大于茎部;在处理96h时,茎部相对电导率较对照处理增加了75.47%,而叶片的增加高达136.99%;在处理144h时,与对照处理MDA含量相比,茎部组织MDA含量较对照处理增加了92.58%,而叶片则增加了96.65%;立枯丝核菌毒素处理改变了马铃薯幼苗的活性氧代谢,茎部和叶片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茎部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比叶片提前24h.【结论】马铃薯立枯丝核菌AG-3毒素使寄主植物细胞膜系统受到破坏,使其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严重影响植物的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一、马铃薯中毒 马铃薯经阳光照射发青时,含龙葵素较多,猪采食即引起中毒。防治:(1)不生喂马铃薯茎叶,要喂须经发酵、青贮或煮熟后滤去水再喂;(2)取金银花20克、明胶和甘草各30克,加水煎汤,凉至温热时,加蜂蜜30克灌服;(3)可采取洗胃灌肠。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是植物侵染性病害,被我国列入植物线虫检疫对象名录。植物线虫病害没有明显的病状特征,常与一般的缺水、缺肥和一些昆虫分泌毒素引起的症状相混淆。加之线虫个体细小,肉眼难以看见,为害部分又在地下,因此不宜觉察。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以夺取寄主体内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来维持自身生存和繁殖能力,而马铃薯植株会因体内缺乏养分或因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代谢产物如酶、毒  相似文献   

13.
<正> 马铃薯含有一种叫做龙葵素的有毒生物碱,若处理不当,猪吃了容易引起中毒。其症状是:轻者流涎、腹胀、腹痛,有时有胃肠炎下痢,血便或便秘,低头嗜睡,排尿困难,体温偏低。重则兴奋不安,狂躁奔跑,有时有腹痛、呕吐等症状,经短时间后,精神沉郁,后肢无力,甚至四肢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化学连续提取法研究了赫章铅锌矿冶炼区农田土壤以及马铃薯根、茎、叶、果实(块茎)中Cd含量及其化学形态分布特征,以揭示该污染区Cd在土壤与植物体内的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农田土壤Cd含量介于2.53~22.30 mg/kg,且以可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土壤p H值与土壤可交换态C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马铃薯各器官Cd含量总体表现为根、叶、茎大于果实,且主要以氯化钠提取态和去离子水提取态为主;马铃薯除果实外,根、茎、叶中Cd含量几乎全部超出国家食品安全限值,存在较高的生态风险。土壤 p H值与马铃薯根、茎中C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马铃薯叶中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马铃薯根中Cd含量与茎中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总之,土壤p H值是影响植物吸收Cd的重要因素,其主要通过影响Cd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来影响Cd向马铃薯体内的迁移。控制土壤p H值可有效降低土壤中Cd向植物迁移的能力和农作物中的Cd含量,保障当地农作物食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5.
《新农业》2017,(13)
<正>农村每到秋季,都有贮存马铃薯习惯,以便冬季或来年春季食用。如果马铃薯贮存不当,极易引起马铃薯内龙葵素增加,如果人食用或饲喂家畜,很容易引起马铃薯中毒。2017年4月6日,岫岩县兴隆办事处城东村李姓村民,其养殖2头老母猪及19头仔猪(20公斤左右)发生中毒现象。当日,笔者  相似文献   

16.
《福建农业科技》2010,(5):76-76
嫩绿的茎叶、外皮,特别是胚芽中均含有龙葵素,在马铃薯块的胚芽里和受阳光照射变紫青的表皮里,其含量最高。龙葵素能刺激肠道粘膜发炎,进入血液后,可损坏延脑和脊髓,使猪产生中毒性麻痹。所以在生产中,  相似文献   

17.
<正> 百花争艳,令人百看不厌,然而却有一些花貌虽美,却含有毒素,触摸或误食等可使人中毒,因而要多加小心。一品红全株有毒,其白色乳汁能刺激皮肤红肿,引起过敏性反应,误食茎、叶便有中毒死亡的危险。马蹄莲花有毒,内含大量草酸钙结晶和生物碱等,误食则会引起昏迷等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18.
饲料性中毒常由于饲料品质不良、加工调制方法不当或饲喂不科学等引起。①饲料品质不良,饲喂霉败变质饲料:如长期或一次多量地用发霉的玉米、小麦、豆类、糟渣、饼粕等饲喂畜禽;饲喂腐烂或患黑斑病甘薯、干腐病的马铃薯、软腐病萝卜、腐败的厨房残羹,烂肉、臭鱼等均可引起中毒。②饲料调制或饲喂不当:对含毒饲料如棉子饼(棉子毒)、蓖麻饼(蓖麻毒素)、菜子饼(黑芥子苷)、酒糟(酒精)、马铃薯(龙葵素)等未作脱毒处理,大量或长期饲喂;青绿多汁饲料如甜菜、圆白菜等大量饲喂或慢火闷煮后闷于缸内,或带霜冻雨露后饲喂均可引起亚硝酸盐中毒;浅色畜禽采食芥麦、苜蓿、野豌豆等富含光敏性物质而引起皮炎、红斑等光过敏中毒反应;食盐、微量元素超量添加等均可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19.
《新农民》2010,(6):84-84
嫩绿的茎叶、外皮,特别是胚芽中均含有龙葵素,在马铃薯块的胚芽里和受阳光照射变紫青的表皮里,其含量最高。龙葵素能剌激肠道粘膜发炎,进入血液后,可损坏延脑和脊髓,使猪会产生中毒性麻痹。  相似文献   

20.
肉毒梭菌中毒症(简称肉毒中毒)是一种人、畜共患中毒病,是因犬、猫摄食了肉毒梭菌毒素而引起的一种中毒症。临床上以运动神经中枢麻痹和延髓麻痹为特征。犬肉毒梭菌毒素中毒在临床上极少见。1病原与流行病学肉毒梭菌是一种专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有甲膜,有周鞭毛,能运动,两端钝圆,单个或成队排列该菌的致病作用主要由其产生的毒素引起,本菌在动物尸体、肉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