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2 德国农业产业结构及农产品加工发展特点。2.2.1 德国农业产业结构.2.2.1.1 种植业产业结构。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来看,总的趋势是:小麦、玉米和油菜的种植面积扩大。德国统一后,1990—1998年的统计数字表明,玉米种植面积增加最大,为20.5%,其次是小麦和油菜,分别为14.2%和6%;大麦、马铃薯和甜菜的种植呈下降趋势,1990—1998年,大麦种植面积减少最多,减少了14%,其次是马铃薯和甜菜,分别为13%和9.2%。  相似文献   

2.
会泽县小春马铃薯近年种植面积在4 000 hm2每年生产的鲜薯供不应求,2009年每公顷产值在1.8万元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种植业经济效益,探索适合小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多年以来会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做了小春马铃薯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主要从品种选择、播种期、种植密度、合理施肥等方面介绍了小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棉花是南阳盆地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3万hm2,其中麦套移栽棉面积占棉花总种植面积的90%以上。马铃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又一经济作物,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较高。在棉花预留棉行上采用地膜覆盖间作菜用型马铃薯,马铃薯5月中旬提前收获后移栽棉花。与传统的麦套移栽棉相比,多收获一季马铃薯,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棉花移栽时间推迟半月左右,只要加强管理,仍能取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对小麦、马铃薯、棉花一年三熟的种植技术进行了总结。1选用良种三种作物均选用目前当地推广面积较大品种。小麦选用弱春性早熟优质小麦品种,如郑9023…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种植业和相关产业迅猛发展起来,面积逐年增加,产量稳步提高,种植品种多元化,基地种植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相关产业品牌优势化、国际化,正逐步把马铃薯种植业和加工业打造成内蒙古地区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马铃薯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前景看好,但其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1 前 言江苏省太湖地区长期麦(油)稻复种连作,导致红皮小麦严重积库、销路不畅,农田种植效益普遍较低,土壤肥力逐年退化,农产品供应量少、品种单一。缩减小麦播种面积,搞活夏熟、稳定水稻已是该地区种植业发展的关键。2 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92年11月~1994年11月,在本所试验田进行,处理为马铃薯/玉米—水稻、小麦—水稻、油菜—水稻三种种植方式,后二种为对照,大田对比,面积为1400m2,土壤为粘质水稻土,1995年起开展生产调查。马铃薯/玉米—水稻 马铃薯(克新4号),2/5∶2/3(1993年…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马莺 《中国马铃薯》2001,15(2):123-125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第四种主要作物。就单位面积出产的干物质而言 ,它高于小麦、大麦和玉米 ,就单位面积出产的蛋白质而言 ,分别为小麦、水稻和玉米的 2 0 2、 1 33和1 2 0倍。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约为 32 0万hm2 ,鲜薯产量约为 4 0 0 0万t左右 ,目前处于世界第一位。马铃薯产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云、贵、川等地 ,一般在寒冷和高山地区种植的马铃薯的产量高、质量好。所以 ,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不仅是我国主要商品马铃薯供应基地 ,而且是我国马铃薯种薯的供应基地。1 国内外加工业现状1 1 国…  相似文献   

7.
冯凌云 《杂粮作物》2007,27(6):381-381
由张永成等编著的《马铃薯试验研究方法》一书已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第一大生产国。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利用链条不断延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不断增长、品质不断提高,促使马铃薯的栽培、育种、加工方面的研究方法不断发展。特别是仪器测定方法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在马铃薯研究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促进了马铃薯试验研究方法的精细化、准确化、快速化的发展。我国在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规律、块茎形成机理、块茎休眠…  相似文献   

8.
袁勇  黄静忠 《江西棉花》2001,23(1):31-33
棉田立体种植是以提高种植业综合效益为核心而发展起来的新种植体系 ,是旱粮棉区的高效耕作制度。这一耕作制度的开发应用 ,对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 ,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种植业整体效益发挥了很大作用。如东县兵房镇棉田立体种植已经历 15年左右的历史 ,常年 180 0公顷棉田都立体种植。主要种植模式有 6种类型 :①蔬菜 (蒜头、青蒜、鲜食蚕豆、日本大叶波菜、马铃薯等 )或大麦或油菜 /西瓜 /棉花 ;②蕃茄 /棉花 ;③豇豆 /棉花 /秋蕃茄 ;④棉花 /山鹰椒 ;⑤糯玉米 /棉花 ;⑥棉花 /花生。这几种类型的经济效益均较高 ,一般是纯棉花的 …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效益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发展.种植小麦显然效果欠佳,导致冬闲田面积逐年增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努力提高农田的种植效益,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增加优质农产品的上市量,繁荣城乡市场,丰富居民的"菜篮子".青田县在低海拔半山区,利用早春气温回升,劳力充足,交通方便等优势,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增种高效益作物春马铃薯作蔬菜向温州等市场销售,山区改一熟为二熟,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较好的效益.青田县自1999年开始推广一直到今共累计面积达1 750多hm2,达到极显著增产增收.马铃薯单季稻模式栽培,具有高产高效培肥土壤,降低病虫草害发生等优点,这种模式适合在浙西南海拔300 m以下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主粮化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马铃薯》2016,(3):186-190
马铃薯是中国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的第4大粮食作物,是重要的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作物。2015年,农业部首次提出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将马铃薯作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4大主粮作物进行扶持。定西市安定区由于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丰富优质的马铃薯资源,通过近几年的发展,逐步成为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依靠马铃薯增收最多、占比最高的县区之一。因此,安定区作为全国3大马铃薯主产区和中国薯都核心区,先行一步启动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对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农业部5月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以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的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实现良好开局。预计今年玉米意向种植面积调减2 000万亩以上,大豆面积增加600多万亩,市场上需求较旺的品种如杂粮杂豆呈增加趋势,青贮玉米和优质饲草面积增加;水稻、小麦等口粮品种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贮藏窖的建设及窖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年来,随着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马铃薯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马铃薯种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马铃薯单位面积用种量大,远距离运输又增加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作为乌盟一大优势作物,在推进乌盟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1995年初乌盟党政领导从实际出发,发挥马铃薯的资源优势,提出把马铃薯作为乌盟的主导产业、兴盟产业,要把乌盟建成“土豆王国”,成为全国马铃薯最大生产基地的目标。经过全盟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全盟1996年农业获得丰收;马铃薯种植面积27.2万hm2,占内蒙古自治区全区种植面积的55.67%,占全国种植面积8%。全盟马铃薯总产300万吨,成为全国以地区为单位的马铃薯最大生产基地。但是,从乌盟情况看,目前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服务还存在自发、…  相似文献   

14.
对推进陕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马铃薯是陕西第三大种植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6.7万hm^2左右,仅次于小麦、玉米。作为全国主产区之二,陕西有着发展马铃薯生产的优越条件和基础。在当前马铃薯产业发展前景看好的形势下,我们应高度重视和发展壮大这一传统产业,培育区域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张希近 《杂粮作物》2002,22(6):343-344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各级政府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都想方设法以某一作物为单元形成产业化优势,如北方一季作区的订单农业、南方的错季生产和间套复种模式的革新,既增加了复种指数,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从总体发展趋向看,更多的地区重点放在早熟马铃薯的产业开发上。在中原地区一年两熟制、二年三熟制单一的冬小麦、棉花、玉米等单作,产投相抵利润不大。因此玉米套种马铃薯、棉花套种马铃薯,蔬菜套种马铃薯面积逐年扩大,由过去的休闲散播冬油菜养地,改为冬作马铃薯。据资料介绍宜冬作田面积在1166万hm2,按25%的面积种植马铃薯,则…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方多熟种植的发展现状、功能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方是多熟种植的主体,发挥多熟制集约化程度高的优势有助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长江中下游地区多熟种植主要模式:油菜—双季稻、油菜—单季稻、绿肥—双季稻和稻麦两熟制;华南多熟种植模式以冬作物—双季稻为主,如小麦(马铃薯)—双季稻等;西南地区多熟种植主要模式:春菜—水稻—秋冬菜、水稻—马铃薯(泽泻)、小麦(油菜)—水稻—秋菜。近年来四川玉米大豆间套作发展迅速。中国南方多熟种植能提高生态经济效益,改善作物品质和土壤质量,减少生物灾害,保障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未来多熟种植仍是中国种植模式的主流,必须力求多熟种植集约化和持续化最大融合,积极推进传统多熟农艺科学化、现代化和机械化。  相似文献   

17.
在人口不断增加、可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前提下,优化农业种植业结构、改进耕作制度、提高土地产出率是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研究的重点项目。通过广泛的调查分析,试验示范,归纳总结出目前保山市主要粮油作物生产应用较好的几项种植模式及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在“二高一优”农业发展方针的指导下 ,棉田立体种植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棉田两熟以上种植的面积已经达到 70 % ,每公顷增收 75 0 0元左右。棉田立体种植对发展棉花生产 ,增加农产品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立体种植的发展棉田立体种植的形式多样 ,以季节划分有三类 :( 1 )前季套种。套种作物在棉花移栽前种植 ,与棉花生长前期短期共生。如秋播春 (夏 )收的麦、豆、油菜、大蒜、秋菜 ,冬播春 (夏 )收的马铃薯 ,春栽夏收的果豆类。 ( 2 )同季间作。与棉花生长部分或全期共生。如秋播夏收的百合 ,…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解艳华 《中国马铃薯》2007,21(3):178-179
<正>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高寒地区,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毒传播媒介少,具有得天独厚的马铃薯生产条件,是我国主要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马铃薯年种植面积40万hm2。在20世纪80年代,黑龙江省是全国第二个马铃薯种植大省。后来由于内蒙古、贵州和甘肃等省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使黑龙江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在全国排名不断下降。就单产来说,黑龙江省马铃薯667 m2产量一般在0.8~1.0 t。黑龙江省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马铃薯生长,单产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粗放等,为此有必要制订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固原市马铃薯连作减产原因分析及应采取的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近年来,固原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8年种植面积达到了15.65万hm2。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马铃薯产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为固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马铃薯鲜薯销售及其加工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