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了筛选适合在温州平原双季稻区开展“油-稻-稻”周年粮油三熟制生产的早熟高产优质油菜品种,本研究对引进的13个油菜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日均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变幅在163~170 d,于5月4—11日成熟,阳光131和湘油420于5月4日成熟,基本不影响后茬早稻的正常生产;阳光131产量位居第一,为1 529.4 kg·hm-2,比对照沣油737增产3.8%;早3产量其次,为1 491.9 kg·hm-2,比对照增产1.2%;H20-04和阳光131净种植效益分别为9 895.3和9 320.8元·hm-2,均高于对照沣油737。综上,阳光131生育期短、产量高、种植效益较好,适宜温州平原连作稻区油-稻-稻周年三熟制种植模式,可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按照统一试验方案和技术方法,2020年在泰州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水稻区域试验,对种业公司选育(引进)的水稻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和评价,以确定品种的利用价值,为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华中优7号产量最高为13 275 kg·hm-2,米质为部标三等,华浙优518产量为10 850 kg·hm-2,米质为部标一等,中浙优518和华浙优2805产量分别为10 800和9 825 kg·hm-2,米质均为部标二等,各品种其他表现均为良好及以上。该研究为筛选出适宜泰州地区推广的中籼迟熟水稻品种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麦/油-稻轮作体系麦/油减量施氮与水稻氮肥运筹对作物产量、氮素吸收和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于2017—2018年开展麦-稻轮作和油-稻轮作的田间试验,在麦/油季设置常规施氮(小麦,N 150 kg·hm-2;油菜,N 180 kg·hm-2)、减量施氮(小麦,N 120 kg·hm-2;油菜,N 150 kg·hm-2)2个处理,在水稻季N 150 kg·hm-2用量基础上设置3个运筹M1~M3,基肥、分蘖肥、穗肥的用量比分别为2∶2∶6、3∶3∶4和4∶4∶2。结果表明:在麦-稻轮作体系下,小麦季减量施氮小麦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氮素吸收量分别显著(P<0.05)降低15.36%、14.21%和17.14%,小麦氮肥偏生产力显著(P<0.05)增加5.79%。小麦季常规施肥处理下,M3运筹的水稻产量最高,而减量施氮处理下,M2运筹的水稻产量、地上部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偏生产力最高。在油-稻轮作体系下,油菜季减量施氮显著(P<0.05)降低了油菜的产量和地上部氮素吸收量,降幅分别为14.28%和16.76%。无论油菜季减氮与否,M3运筹的水稻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最高。  相似文献   

4.
宫川蜜橘成年果树的营养需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时间点对宫川蜜橘成年果树叶片中N、P、K、Ca、Mg、B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果实产量及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宫川蜜橘叶片中各营养元素含量随生长呈现动态变化。整个生育期内,叶片中N∶K∶P∶Ca∶Mg∶B比例均值为1.00∶0.07∶0.33∶0.83∶0.11∶1.13×10-4。根据柑橘果实产量、养分含量和肥料利用率等指标,估算出单产果实22 500 kg·hm-2时的合理施肥量为N 750~885 kg·hm-2,P2O5 195~225 kg·hm-2,K2O 270~330 kg·hm-2。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植物油供给不足、油菜产量低等问题,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以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南A6为母本、恢复系58R为父本配组育成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南油658。该品种在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中,18点试验18点增产,两年平均产量2 551.13 kg·hm-2,比对照品种德油6号增产288.68 kg·hm-2;在国家冬油菜(长江上游区)新品种试验中,23点试验18点增产,两年平均产量为2 783.78 kg·hm-2,比对照品种蓉油18增产165.38 kg·hm-2;种子芥酸含量为0,硫苷含量为20.27 μmol·g -1(饼),抗倒性强、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南油658于2020年10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陕西汉中和安康冬油菜区秋播种植。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期播种、精细整地开沟、合理密植、科学配方施肥、规范病虫防治、适时收获等。  相似文献   

6.
张翯  王蓉  金成兵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9):1707-1709
为探寻优质稻嘉丰优2号在金华地区连作晚稻种植的适宜施氮量,设置6个施氮量处理(0~300 kg·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嘉丰优2号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产量随施氮量提高呈先升后降趋势,最适施氮量为210 kg·hm-2;在此施氮水平下产量最高,为9 405.32 kg·hm-2。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国北方麦区不同土壤硝态氮残留梯度下减施氮肥后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变化,为保证合理减施氮肥,有效降低麦田土壤硝态氮残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在我国北方麦区43个地点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硝态氮残留情况下氮肥减施对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产量构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与农户施肥相比,监控施肥的氮肥用量减少55 kg·hm-2(26%),产量为5 885 kg·hm-2,比农户施肥增产3.1%,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32.4 g·kg-1,与农户施肥相比无显著差异。当1 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55 kg·hm-2时,小麦产量最低,为4 252 kg·hm-2,硝态氮残留在55—100 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为7 186 kg·hm-2,硝态氮残留量过高并不能持续提高小麦产量;当土壤硝态氮残留量<100 kg·hm-2时,不施氮肥小麦产量会显著降低,但采用监控施肥技术合理减施氮肥,无论土壤硝态氮残留多少,均不会减产。土壤硝态氮残留>300 kg·hm-2时,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达到最高,平均为146.93 g·kg-1;当土壤硝态氮残留量<200 kg·hm-2时,不施氮肥会显著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但通过监控土壤硝态氮合理减施氮肥,无论硝态氮残留高低,均不会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硝态氮残留介于55—100 kg·hm-2时,农户与监控施肥处理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24.5和123.1 g·kg-1。采用监控施肥技术,小麦氮肥吸收效率(地上部吸氮量/施氮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1.36 和45.7 kg·kg-1,较农户施肥显著提高61.5%和57.1%。【结论】综合考虑维持北方麦区小麦较高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收获期1 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应介于55—100 kg·hm-2。基于小麦目标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土壤硝态氮监控,确定合理的氮肥用量,对实现小麦氮肥减施、绿色生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常规单季晚粳稻秀水134为材料,研究常规施肥、配方施肥和稻坚强水稻专用缓释肥对滨海平原地区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配方施肥纯氮投入为210 kg·hm-2或以缓释肥的形式投入纯氮180 kg·hm-2时,水稻产量分别为7 774.0 kg·hm-2和8 191.5 kg·hm-2,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为38.0%和59.0%,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而纯氮施入量分别比常规施肥减少12.5%和25%。  相似文献   

9.
为测得煤基肥在平遥岳壁山药种植中的最佳使用量配比,以平遥岳壁山药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配比煤基肥对山药品质及产量的影响。共设置4个梯度处理(对照为只施基肥,处理1为基肥+4 000 kg·hm-2风化煤,处理2为基肥+8 000 kg·hm-2风化煤,处理3为基肥+12 000 kg·hm-2风化煤)。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个处理都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山药产量和品质,其中处理2施用8 000 kg·hm-2风化煤+基肥效果最好。相关性分析表明煤基肥配比与山药块茎的平均质量、折合产量以及淀粉、VB1、VB2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山药的平均产量、蛋白质含量以及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山药块茎的水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煤基肥有改良土壤的作用,本研究提出7 800~8 750 kg·hm-2的风化煤+基肥能够更好起到提升山药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镉(Cd)污染蔬菜地,通过施用不同梯度调理剂、有机肥和叶面阻控剂,探究镉污染菜地生菜安全种植过程中调理剂、有机肥最佳施用量,为污染菜地蔬菜安全种植技术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试验结果表明,单施调理剂1 500 kg·hm-2以上,可有效降低生菜可食部分Cd含量,但施量增至6 000 kg·hm-2时,其效果与3 750 kg·hm-2无显著差异;单施有机肥1 500 kg·hm-2以下对Cd向生菜可食部分的迁移无明显抑制作用,但施用量在3 750 kg·hm-2以上,则随着有机肥施入量增加而有效降低生菜可食部分Cd含量,且效果优于单施调理剂;调理剂和有机肥同时施用,且施用量大于3 750 kg·hm-2时对生菜可食部分降Cd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响应曲面分析结果显示,单施6 000 kg·hm-2有机肥即可达到理想的安全利用效果,若能配套叶面阻控剂的喷施,则能更有效阻控Cd在生菜可食部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南方水稻土有机碳的平衡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设置8个施肥处理:CK(不施肥),N(施N 375 kg·hm-2),NP(施N 375 kg·hm-2、P2O5 187.5 kg·hm-2),NK(施N 375 kg·hm-2、K2O 187.5 kg·hm-2),NPK(施N 375 kg·hm-2、P2O5 187.5 kg·hm-2、K2O 187.5 kg·hm-2),M(施有机肥22 500 kg·hm-2),M+NPK(施有机肥22 500 kg·hm-2、N 375 kg·hm-2、P2O5 187.5 kg·hm-2、K2O 187.5 kg·hm-2),M+1.3NPK(施有机肥22 500 kg·hm-2、N 487.5 kg·hm-2、P2O5 243.75 kg·hm-2、K2O 243.75 kg·hm-2),研究不同施肥处理12 a间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变化、有机碳的平衡、碳的固定与转化速率,以及土壤有机质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时间推进整体呈上升趋势,有机无机肥料配施(M+NPK、M+1.3NPK)可显著(P<0.05)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M+NPK、M+1.3NPK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CK分别提高17.9%和23.3%。各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平衡均表现为盈余,有机碳平衡和有机碳投入呈线性相关,试验点有机碳平衡每年所需的最低有机碳投入量为1 660 kg·hm-2。有机无机肥料配施能提高土壤有机碳的固定速率,且以M+1.3NPK处理下碳的固定速率最高。作物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线性相关。以上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可有效提高水稻土有机碳含量及其固定速率,并有利于作物产量提高,其中,以M+1.3NPK施肥方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18—2019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钾量对宁夏春玉米叶绿素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天赐1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6个梯度钾肥量处理,K0(0 kg· hm-2)、K1(60 kg·hm-2)、K2(120 kg·hm-2)、K3(180 kg·hm-2)、K4(240 kg·hm-2)、K5(300 kg·hm-2)。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增强玉米的荧光特性,提高宁夏春玉米产量,施钾180 kg·hm-2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最大荧光(Fm)、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综合性能指数(PI)、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等指标均达到最优;施钾量为0~180 kg·hm-2时,玉米产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钾量超过180 kg·hm-2,春玉米产量开始下降。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SPAD、Fm、最小荧光(Fo)、Fv/FoFv/Fm、PI、ABS/RC均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施钾量180 kg·hm-2是该区最佳的钾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3.
于宁波鄞州区进行有机肥施用田间试验,在小麦-晚稻轮作模式下,对比不施肥、全化肥,以及等养分总量条件下化肥配施不同用量有机肥(2 250、4 500、9 000 kg·hm-2),对作物产量、作物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以部分替代化肥而不影响作物产量,有机肥施用量在2 250~9 000 kg·hm-2作物产量无显著差异。有机肥用量2 250 kg·hm-2处理的稻谷和小麦粒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全化肥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但用量在4 500 kg·hm-2及以上,稻谷中Zn含量以及麦粒中As含量显著增加。有机肥施用增加了土壤中Zn、As和Pb含量,其中Zn和Pb垂直迁移趋势显著。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相比全化肥处理,配施有机肥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氮底物的利用能力。有机肥可部分替代化肥实现稻、麦增产,提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力,但高用量有机肥增加重金属污染风险。在本试验区配施有机肥2 250 kg·hm-2,既能保证作物产量,又能确保农产品和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4.
以甬籼15为供试早稻品种,在田间条件下进行硅钙镁磷钾肥与常规肥配合施用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农民常规施肥N、P2O5、K2O各减量45 kg·hm-2的基础上,增施硅钙镁磷钾肥750、1 125、1 500和1 875 kg·hm-2,产量分别为8 967、9 083、9 104和9 211 kg·hm-2,比常规施肥分别增产0.8%、2.1%、2.4%和3.6%。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宜宁化县种植推广的烟后稻新品种,2022年宁化县引进华浙优223、平两优丝苗、乾两优馥香占、榕夏两优676等18个优质水稻新品种,以晶两优534为对照品种(CK),开展品种筛选试验,考察各水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主要农艺性状、抗逆性等指标。结果表明:荃两优087产量为10 543.5 kg·hm-2,比对照增产14.1%;晶两优8612产量为10 437.0 kg·hm-2,比对照增产13%;明兴两优164产量为10 384.5 kg·hm-2,比对照增产12.4%;荃两优1606产量为10 312.5 kg·hm-2,比对照增产11.6%;冠两优华占产量为10 012.5 kg·hm-2,比对照增产8.4%;榕夏两优676产量为9 891 kg·hm-2,比对照增产7.1%;雅5优明占产量为9 811.5 kg·hm-2,比对照增产6.2%;这7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突出,适宜在宁化县作为烟后稻进行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移栽密度和氮肥用量对单季杂交晚稻浙优18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极显著地提高有效穗数,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却明显下降,从而导致移栽密度在10.00万~26.67万丛·hm2的6个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氮肥用量的增加极显著地提高有效穗数,而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却表现为极显著的下降趋势,纯N用量180、270、360和450 kg·hm-2处理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但该4个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纯N用量90 kg·hm-2处理和不施肥对照。综合分析认为,浙优18在台州作单季晚稻栽培,视肥水条件,移栽密度以11.50万~16.00万丛·hm-2、纯N用量以180 kg·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7.
以靖江香沙芋为供试材料,分别设置4个播期:B1(2月20日)、B2(3月1日)、B3(3月11日)、B4(3月21日)和3种种植密度:M1(3.75万株·hm-2)、M2(5.25万株·hm-2)和M3(6.75万株·hm-2),研究其对芋头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播期对芋头出苗期、齐苗期、块茎膨大期和谢荷期的影响逐渐下降。播期、种植密度及其互作对块茎形成期、谢荷期芋头株高、茎粗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有显著影响,对齐苗期则无显著影响。子孙芋实际产量与种植密度成正比,随播期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商品芋产量则以B3M2处理最高,为13 936 kg·hm-2,B4M1处理最低,为11 766 kg·hm-2。建议香沙芋适宜播期和适宜密度分别为3月11日和5.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8.
以杂交稻甬优12为试材,研究不同穗肥钾肥施用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钾肥(K2O)施用量中以148.5 kg·hm-2处理为最佳,即穗肥的施用推荐方案为225 kg·hm-2复合肥+187.5 kg·hm-2农用氯化钾。经二次函数数学模型Y=10 335.819+18.939X-0.049X2测算,理论上可获得产量12 068 kg·hm-2;能够兼顾甬优12的高产要求,同时降低了钾肥的投入成本,有利于节约钾素资源,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韩娟英  沈一诺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0):1742-1743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单季直播栽培的杂交水稻甬优1540产量的影响显著。播种量少于16.5 kg·hm-2,有效穗随着播种量的减小而减少,随后增加,每穗总粒数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小,产量随着播种量先增后减,播种量为12.00~14.25 kg·hm-2时,群体较协调,有效穗较多、穗形较大,产量较高,在12.0 kg·hm-2 时,产量最高,达10.900 t·hm-2。  相似文献   

20.
于2016年进行16个大豆品种(系)比较试验,2017年以中豆40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田间试验设计,对施肥水平和栽培密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豆40以“青春期”长、熟期中等、单株分枝多、单株结荚多、单株粒重高等突出表现,对比鄂豆10号优势明显。长“青春期”型、中迟熟型大豆品种的产量性状优势明显。以中豆40为例,配套栽培密度45.0万~50.0万株·hm-2,配施N 90 kg·hm-2、P2O5 67.5~90 kg·hm-2和K2O 67.5~90 kg·hm-2,是江汉平原大豆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