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正>黄本鸿先生是湖南省湘乡县人。1932年在长沙联合尹崇如和文奂章等组建"湖南养蜂协会"。1933年11月,由该协会在长沙出版发行《湖南养蜂新报》,是一种小型单页的定期报纸,就如同现在的晚报,每期售价0.03元。1935年8月停刊,前后共刊行2年。黄先生自己有蜂场,饲养意蜂近百群,其规模在湖南算是不小的蜂场。对倡导发展养蜂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黄先生学识渊博,待人很和谒,养蜂技术公开,养蜂界同行十分爱戴他。  相似文献   

2.
<正>韩永琳先生是湖北省采用新法饲养意蜂最早的人士。1920年,韩先生便开始养蜂,积累了10年养蜂经验后,1930年8月韩先生编著了《科学养蜂之研究》(上编)一册,由汉口科学养蜂研究社出版,售价0.40元。武汉三镇,是湖北新法养蜂的发源地,但因人口稠密,蜜源稀少,导致养蜂业发展缓慢。后来向周围扩展,推广到黄陵、麻城、宋埠、团风等地,养蜂业得到迅速发展。到处蜂场林立。出现了李新  相似文献   

3.
李振纲先生是河北省冀县人。年青时曾在南京"金陵大学"学习,专门攻读昆虫学,毕业后就留校教书并教授昆虫学。同时辅助章元玮先生共同为学校养蜂200多群,一边教授他的科目,一边学养蜂。因此对养蜂发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于1945年前往美国留学2年,学习养蜂知识和病害虫防治。  相似文献   

4.
<正>万民裕先生是湖南省湘乡县"陶龛小学校"教员,素来喜好研究科学,尤其是对农事。1936年,该校聘请他为摄影和美术工作指导员。万先生购买中蜂5群,用新法饲养作为生产教育实验,参加学习的学生有200多人。该校地处乡村,蜜源丰富,养蜂工作十分顺利。这批学生毕业后,促使湘乡的养蜂业得  相似文献   

5.
<正>徐秀琨先生是湖北省麻城市宋埠镇人。是饲养中蜂的有名专家。徐先生很早就饲养中蜂,养蜂初期采用旧式方法饲养,管理起来甚感不便。后来参照意蜂的新式饲养技术,也将中蜂装入新式巢箱并采用中蜂巢础来饲养。为了继续深入研究改良中蜂饲养技术。徐先生还设立了"中蜂试验场"  相似文献   

6.
<正>蒙济川先生是广西桂林市人。1933年开始养蜂,是广西倡导饲养蜜蜂最早的首位人士。他的蜂种是由湖南的邵阳购买来的。和他同时养蜂的还有"三管养蜂合作社",其蜂种与他在同一个地区购买。但是广西的蜂种主要来源于广东,而不是湖南。那时因为刚开始养蜂,蜂种极为匮乏,蒙先生便专门从事分蜂售种,购买蜂种的人要提前预约或  相似文献   

7.
<正>杜化南先生是察哈尔宣化县人。任县农会指导员。1932年该县农会就开始养蜂。1935年,杜先生专门从北京李林园养蜂场购买纯良种蜂7群,在城内自设蜂场饲养。当时城内蜂群很少、各种花木繁多,所以每年采收蜂蜜与繁殖蜂群两者兼顾,获得很好的效益。宣化县的群众,看到杜先生养蜂很是羡慕,便纷纷效仿饲养起蜜蜂来,所以该县的养蜂业发展非常迅速。  相似文献   

8.
<正>程泽成先生,又名程义思,生于1902年8月13日,是湖北省江陵县荆州镇人。幼年读过7年私塾。是江陵县新法养蜂的鼻祖。1926年(民国15年)就在荆州城内从事养蜂。由他的堂兄程兴泽,程如周在北京托熟人购买意蜂30群,连运费在内共花去壹仟元银元。还从北京聘请两位艺师专程护送蜜蜂到荆州,传授养蜂技术。蜂群运回来以后,摆放在原东门的奎公馆内饲养。北京来的2位技师就在此开办养蜂训练班,传  相似文献   

9.
<正>刘载庸先生是谢德堪先生的同乡。同时与谢德堪先生携手并起开始饲养蜜蜂。刘先生从意大利购买种蜂数十群进行饲养,开办"浚泽兄弟养蜂场"。并在场内设有养蜂学校,先后培养了数百名青年,一时间在当地养蜂形成朝气蓬勃的态势。只可惜的是刘先生辛苦经营数年的蜂场惨遭和  相似文献   

10.
曾仙舟先生,是福建省闽侯县人,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在北京银行工作,1925年开始饲养蜜蜂。1929年,他在北京地区联合十多名养蜂人士,组织成立"华北养蜂协会"。同年6月,由曾先生自任主编,出版发行《华北养蜂月刊》。在此之前,虽有张梦深、张德田父子也办过养蜂杂志,但不久就停刊了。  相似文献   

11.
##正##杨昭容先生是贵州省天柱县人。1936年秋季,从湖北麻城县购买意蜂12群运回饲养。并向北京李林园养蜂场购买蜂具、蜂书等,在贵州省开始饲养意蜂。和杨先生一同携手并肩而起饲养蜜蜂的前辈还有杨宗权、罗盛德等人,他们都是该省养蜂创业的先进人士。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桃江县泗里河乡石门村长村养蜂专业户易克新,自己养蜂发了财,热情帮助村民发展养蜂,被当地群众亲昵地称为“蜂王”。今年37岁的易克新,原来是一个民办教师。他从1980年起,边从事教学,边学习养蜂,利用假期先后走遍安化县和桃江县的马迹塘、筑金坝等4个乡,寻师学技。并买了《蜂箱与蜜蜂》等书籍,订了《中国养蜂》、《蜜蜂杂志》等刊物,埋头自学,通过学习与实践,学得了一整套养蜂技术。他为了发挥一技之长,谋求致富之道,从1984年起,干脆投笔从农,弃教养蜂,蜂群年年增多,收入年年上升,从开始养蜂6箱到去年发展到30箱,今年打算养到40箱。4年来,他除了  相似文献   

13.
<正>刘庄先生是江西九江人。金陵大学专修科毕业,在江西省农业院第四农村服务处工作。他是三湖地区很有名的养蜂专家,也是当地首先倡导养蜂的人士。在当地任农事指导员。1934年,刘先生为该省农业院畜牧组代管20群意蜂,放置在三湖饲养做试验,试验的成绩很优良。附近的农民看到后十分羡慕,便纷纷要求到蜂场学习养蜂技术。由于农民学习养蜂的热情很高,来学习的  相似文献   

14.
荡口蜂业     
华龙德 《中国蜂业》2008,59(6):44-45
荡口养蜂已有近百年历史,早在民国初年,近代民族实业家华绎之先生为造福乡梓,振兴地方经济,曾携冯焕文、王阳明东渡扶桑,学习养蜂、养殖、乳业及果树栽培技术。1916年又出资委派冯焕文先生去欧美  相似文献   

15.
戚秀甫先生是上海市人,他是这个地区最早提倡新法饲养蜜蜂的一位前贤。1917年左右开始新法饲养蜜蜂,为了宣传养蜂,提倡新法饲养蜜蜂,他和他的朋友于汉卿先生在大街上,用敲锣打鼓的方式吸引群众来听宣传,并欢迎所有听众到自己的蜂场参观实习。不仅如此,他们二人还把养蜂的好处和饲养方  相似文献   

16.
<正>谢文光先生是湖南省长沙市人。是湖南省第一代养蜂前辈,谢先生曾经辅助黄本鸿先生出版《湖南养蜂新报》。谢先生创办的蜂场历史悠久,所以他的养蜂经验丰富,技术高明,在蜂具制造方面贡献更大。20世纪50年代期间,谢先生给笔者的回信中介绍他制作铅丝(也叫铁丝)隔王板的方法,笔者后来将其制作方法发表在《中国养蜂杂志》1956年10月份上广为宣传。从而引起许多养蜂同行也纷纷在《中国养蜂杂志》上发表文章讲述自己的全箱口面的铁线隔王板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5月下旬,《中国蜂业》杂志社主编李海燕博士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主任医师李万瑶教授、广东省养蜂学会副理事长王穗生及中国养蜂学会蜜蜂博物馆馆长刘国恩等一行人到中山市三乡华协养蜂专业合作社调研学习。据悉,该社成立于2013年7月,合作社社长邹华协介绍,目前加入华协养蜂专业合作社的蜂农有47户,大部分是三乡本地人,合作社饲养中蜂2千余群。  相似文献   

18.
<正>黄树华先生是广西龙州县人。1930年在云南育苗场工作,对该场的养蜂事业很感兴趣。第2年请假回家时,便购买2群中蜂,沿途经过越南、我国的香港、广州、梧州、南宁、而抵达龙州。经过数年饲养和繁殖,蜂群达30余箱,成绩很好。1937年,黄先生又购买2群意蜂进行饲养,由于管理技术已很成熟,所以蜂群发展更加顺利,在广西,黄先生这里又是一家饲养意蜂的蜂场。  相似文献   

19.
郦辛农先生是浙江绍兴人。在浙江绍兴他建起第一所养蜂场,和他的孩子一同经营,为绍兴地区的养蜂事业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当地群众经常到他的蜂场参观学习,向郦先生请教饲养方法,郦先生都认真详细地给他们讲解,得到当地群众的  相似文献   

20.
解景戎先生 1 91 1年出生于安徽省肥西县柿树乡 ,2 0 0 2年元月 8日逝世于合肥 ,享年 93岁。从 2 0世纪 3 0年代解景戎先生就开始从事中华蜜蜂的研究 ,进行了长期观察、试验和大量测定 ,毕生致力于养蜂事业 ,是我国中华蜜蜂的早期研究者之一 ,为养蜂事业特别是中华蜜蜂的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解景戎先生 1 93 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 ,早在1 92 8年上海求学期间阅读了大量养蜂书刊 ,对蜜蜂产生浓厚兴趣 ,1 93 0年开始学习养蜂 ,1 93 4年大学毕业后正式养蜂 ,1 93 5年开始引进意大利蜜蜂并且中、意蜂兼养 ,从事养蜂的同时 ,积极开展养蜂研究。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