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播的毁灭性病毒病,对水稻的危害比较大,一般造成10%~20%的产量损失,严重的甚至颗粒无收。对该病应采取"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策略。根据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危害特点,其化学防治策略是"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治大田前期,保大田后期"。  相似文献   

2.
水稻主要病害在我地区有水稻立枯病、水稻恶苗病、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稻曲病、水稻白叶枯病,如不加以有效控防,会对水稻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绝收。要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来缓解或避免病害的发生,最大程度的挽回因病害造成的粮食损失。  相似文献   

3.
通过收集整理中国1960—2016年、浙江省1987—2016年和广东、海南、江苏、安徽省1987—2014年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的历史资料,明确了华南、华东为中国水稻白叶枯病常发流行区。20世纪70—90年代初为病害重发流行期,90年代中后期至2010年为间歇流行期;近年来病害发生流行又趋上升,区域性流行潜在风险加大。通过探讨分析菌源、品种、气候、肥水管理与病害发生的关系,明确了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简化了系统测报方法,提出了"二查二定"办法。筛选出噻唑锌、噻菌铜、噻森铜等对口高效防治药剂,集成提出了以监测预警预报为基础,抗性品种推广为前提,秧田防治为关键,科学肥水管理和药剂应急防治相结合的水稻白叶枯病绿色防控技术,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控制了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水稻白叶枯病是东港市水稻最重的病害之一。为了防治和控制白叶枯病的危害,自1997年起,根据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规律,采取综合防治技术,获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具体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5.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病害,水稻一旦染病将终生带毒,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近5年来,跃进农场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逐年加重,2004~2005年为特大发生年,据调查,一般发病田块产量损失在20%~30%,严重田块损失50%~60%,后期危害甚至绝收,严重制约水稻生产。虽经大力喷施化学药剂扑灭秧田和大田灰飞虱,  相似文献   

6.
水稻白叶枯病的流行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水稻白叶枯病的流行情况、侵染特点以及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环境条件,并提出预测预报方法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水稻白叶枯病的生物防治技术,本试验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T429)和伯克氏菌(T392)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T429具有分泌蛋白酶、纤维素酶和嗜铁素的能力,T392具有分泌嗜铁素和解磷的能力;同时,2株生物防治菌株均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表明,T429和T392对苗期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7.14%和68.25%;T429和T392对成株期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0.29%和45.56%。表明T429和T392对水稻白叶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自2004年在惠南镇桥北村发现水稻条纹叶枯病后,近3年来我中心经对夏熟作物、什边田和秧田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预防及监测,证明不容忽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预防措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有效控制和预防水稻条纹叶枯病蔓延和发生,2007年我们采取农业、物理、化学等多种预防措施进行综合防治灰飞虱,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成效。  相似文献   

9.
白叶枯病是我市水稻的重要病害。1990年因受台风暴雨侵袭,导致全市晚稻白叶枯病大暴发,发病面积达100余万亩,损失惨重。实践证明,喷药保护是综合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一个重要措施,但由于此病是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防治难度大,对药剂选择的要求高,目前常用的叶青双农药,药效一般,在流行条件下,防治效果难尽如人意。因此筛选高效内吸持久安全的新型杀菌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南方稻区防治白叶枯病药剂筛选试验与示范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白叶枯病是我国南方稻区常发流行病害,筛选出新型高效安全的防治药剂,对于有效防控病害流行、确保水稻丰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几年来在浙江、江西、广东、江苏、安徽等5省联合试验,20%噻唑锌悬浮剂、20%噻菌铜悬浮剂、20%噻森铜悬浮剂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效果达85.4%~90.7%,与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相当,每667 m2使用量100~125 mL,一般发病田块施药1次,重病田连续防治2次,基本可控制病情发生。20%噻唑锌悬浮剂、20%噻菌铜悬浮剂、20%噻森铜悬浮剂为三唑类药剂,具有保护和内吸作用,防治效果好,使用安全,已成为我国水稻白叶枯病防治主推药剂,生产上大面积示范与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以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为供试药剂,设计秧田期和移栽7 d后两个时期撒施,考察其对稻水象甲幼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秧田期施药防治能有效降低虫口密度,减轻大田防治压力;与空白对照相比,秧田期防治和移栽7 d后防治的水稻产量分别提高了107.52%和60.26%。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的严峻形势,进行了水稻条纹叶枯病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秧田期无纺布全程覆盖,能有效地阻隔1代灰飞虱对秧田的传毒危害,切断毒链,控制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危害。秧田期控制效果达100%,移栽大田后,分蘖期控病效果仍达100%。  相似文献   

13.
<正>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白叶枯病、苗稻瘟、黄化死苗和秧田害虫的发生与防治,现将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介绍如下。1.白叶枯病搞好秧田期白叶枯病的化学预防工作,能有效延迟大田白叶枯病的发生时间并减轻其危害程度,防治重点是该病的老病区及易感病品种。防治时间在移栽前5~7d,秧田用50%灭菌成可湿性粉剂600~900g/hm2,对水750kg均匀喷雾进行防治。2.苗稻瘟  相似文献   

14.
对广东省罗定市局部稻区暴发的水稻橙叶病病害症状及发生特点进行了描述,从传播介体、栽培制度、品种抗性及气候条件方面对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综合防控技术措施。认为该病可防可控,但不可治,采取"加强农业防治,切断侵染源、治虫防病,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机插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探明灰飞虱发生动态和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机插水稻以苗期无纺布全程覆盖、带药移栽、大田前期适时防治2、3代灰飞虱若虫为核心的关键技术措施,控制水稻分蘖期条纹叶枯病的效果达95%左右,将水稻后期条纹叶枯病发病株率控制在0.5%左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不同防控措施的防效及效益,为生产上提供经济有效的防控技术参考。[方法]通过大田试验比较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不同防控措施的防效及效益。[结果]不同防控措施试验表明,秧田期全程覆盖防虫网育秧,本田关键期及时防控白背飞虱,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高达94.13%,防控效果和稻谷产量与其他防控措施相比差异显著,可提高种粮效益,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农田生态,是有效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危害经济有效的防控措施组合。[结论]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措施上要秧田和本田防控并重,应采取"治虫防病,防前控后,治秧田保大田"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7.
水稻白叶枯病是目前水稻种植中的主要病害之一。2008年,该病在宿城区表现特点为发病率非常高,发病面积特别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应当以预防为主,可通过选用抗病性强的作物品种、加强田间栽培管理等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并结合化学防治来减轻病害发生程度以及降低病害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黄明玉 《农家致富》2007,(13):31-31
一、查病治病必须及时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必须立足早查早治,不能等到叶片出现大量干枯才用药。老病区要从育秧期开始用药防治,并避免用有病稻草覆盖育秧和捆扎秧把;秧田和大田都要框田打埂,防止深水串灌;水稻中后期、暴风雨过后要及时查病治病,严防病害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南粳42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浸种、秧田期及本田拔节前都没有使用对灰飞虱及条纹叶枯病有防治效果的药剂的情况下,南粳42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秧田期病株率为0.81%,大田期调查均未见条纹叶枯病。因此,对于常规水育秧田移栽稻,单就水稻的条纹叶枯病抗病性而言,南粳42可以作为常规移栽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20.
水稻白叶枯病是目前水稻种植中的主要病害之一.2008年,该病在宿城区表现特点为发病率非常高,发病面积特别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应当以预防为主,可通过选用抗病性强的作物品种、加强田间栽培管理等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并结合化学防冶来减轻病害发生程度以及降低病害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