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黄板诱集法,研究了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在有机稻田内,共查得节肢动物143种,分属于79科,其中植食类31科,捕食类15科,寄生类17科,中性类16科;在化防稻田内,共查得节肢动物94种,分属于58科,其中植食类21科,捕食类10科,寄生类15科,中性类12科。植食类、捕食类、寄生类和中性类在有机稻田的相对丰盛度分别为0.4412、0.0434、0.3408、0.1747,在化防稻田的相对丰盛度分别为0.5546、0.0266、0.2173、0.2014。上述结果表明在黄板诱集法取样下,植食类和寄生类是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2.
采用黄板诱集法,研究了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在有机稻田内,共查得节肢动物143种,分属于79科,其中植食类31科,捕食类15科,寄生类17科,中性类16科;在化防稻田内,共查得节肢动物94种,分属于58科,其中植食类21科,捕食类10科,寄生类15科,中性类12科。植食类、捕食类、寄生类和中性类在有机稻田的相对丰盛度分别为0.4412、0.0434、0.3408、0.1747,在化防稻田的相对丰盛度分别为0.5546、0.0266、0.2173、0.2014。上述结果表明在黄板诱集法取样下,植食类和寄生类是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3.
有机稻田害虫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调查了有机稻田害虫种群数量动态,并利用相对多度、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析了其群落结构特征和动态。结果表明,有机稻田中害虫29种,稻纵卷叶螟、褐飞虱为优势种群,其优势度指数分别为0.14~0.39和0.15~0.38。随着水稻的生长,有机稻田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呈上升趋势,而均匀度则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同时3个指数均普遍高于同期的常规稻田。此外,在优势种群及其优势度上,有机稻田与常规稻田相比也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有机稻田的害虫群落结构更合理和稳定,多样性更高,害虫不容易暴发。  相似文献   

4.
李琼  李强  张晓明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6):1247-1255
[目的]研究大豆/玉米间作密度对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为大豆田农业多样性种植及其害虫的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大豆单作及大豆/玉米以2:1、4:1和6:1间作4个处理,通过五点取样法并采用黄板诱集、滴水黄盘诱集、糖醋液诱集、网捕和目测法对不同间作大豆田中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利用群落特征指数和稳定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在大豆田中共调查到节肢动物2纲15目91科191种18859头,其中大豆单作田2纲14目85科156种5120头,大豆/玉米2:1间作田中2纲15目86科165种4882头,大豆/玉米4:1间作田中2纲15目91科191种4460头,大豆/玉米6:1间作田中2纲15目89科173种4397头.大豆/玉米2:1、4:1和6:1间作田中,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天敌物种数均高于大豆单作田,且以大豆/玉米4:1间作田最高,而大豆单作田中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较大豆/玉米2:1、4:1和6:1间作田高.[结论]大豆/玉米4:1间作田中节肢动物群落相对更稳定,是大豆、玉米间作控制大豆害虫的推荐间作密度.  相似文献   

5.
甘草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值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影响甘草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因子,对宁夏人工种植甘草田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个体数、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性指数及优势集中性指数等主要特征值之间的关系做了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甘草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与节肢动物群落均匀性关系最为密切,因此,要提高甘草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就要通过控制优势种群的增长,使物种分布相对均匀.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不同类型稻田生态系统调控功能的机理,通过吸虫器和目测两种取样方法,研究了有机和化防稻田中稻飞虱与其主要天敌类群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采用吸虫器法取样,有机稻田中稻飞虱与主要天敌类群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平均值(0.5272)大于化防稻田(0.4288),有机稻田中主要天敌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平均值(0.4383)大于化防稻田(0.3625)。2011年采用目测法取样,有机稻田中稻飞虱与主要天敌类群的生态位重叠值平均值(0.4308)大于化防稻田(0.2898),主要天敌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平均值(0.4849)也大于化防稻田(0.3777)。与化防稻田生态系统比较,有机稻田生态系统是通过影响稻飞虱和天敌类群的生态位宽度指数及其生态位重叠值来增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7.
长江农场有机稻田害虫与天敌群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化防田、鸭稻田和自然观察圃为对照,对长江农场有机稻田的害虫与天敌群落结构和时间动态进行研究,用群落研究方法评价了有机稻主要害虫的生态控制效果;调查分析了有机稻区生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稻田天敌群落重建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稻生防田中,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持续控制效果优于化防田,天敌功能团丰盛度显著高于化防田;害虫与天敌群落特征值(H'、J和C)均反映出有机稻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优于化防田.有机稻田与四周生境天敌群落相似度高,表明稻田四周多样化植物背景的保留有利于稻田天敌的迁移和繁殖;冬季绿肥紫云英显著增加了稻田天敌多样性指数,为天敌越冬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中稻飞虱与其主要天敌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扫网法取样下有机稻田中稻飞虱与主要天敌类群的生态位重叠值平均值(0.4061)大于化防稻田(0.3190),有机稻田中主要天敌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平均值(0.6083)大于化防稻田(0.4790),有机稻田中稻飞虱时间生态位宽度(0.3383)小于化防稻田中时间生态位宽度(0.3937);2011年扫网法取样下有机稻田中稻飞虱与主要天敌类群的生态位重叠平均值(0.3789)大于化防稻田(0.3108),有机稻田中主要天敌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平均值(0.3784)大于化防稻田(0.3281),有机稻田中稻飞虱时间生态位宽度(0.2365)小于化防稻田中时间生态位宽度(0.3182)。这表明有机稻田生态系统相比较于化防稻田生态系统而言,在时间生态位层面是通过影响稻飞虱和天敌类群的生态位宽度指数及其天敌与稻飞虱的生态位重叠值,来增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黄板防治和化学防治茶园的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差异,采用黄板诱集方法在2015年6—11月进行连续调查取样,研究了2种类型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主要节肢动物发生量。结果表明,黄板防治茶园的假眼小绿叶蝉和粉虱的发生量显著低于化学农药防治茶园,中性昆虫和蚜虫发生量显著高于化学防治茶园,寄生蜂发生量无显著差异。除去蚜虫迁飞这一时期,黄板防治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高于化学防治茶园,2种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益害比都在7月初出现最大峰值,黄板防治茶园最高达2.095:1,农药防治茶园最高达1.809:1。适时使用黄板防治较化学防治能更好的控制茶园常见同翅目害虫发生量,并较好保持节肢动物群落的群落多样性。茶园使用防治措施应注意7月初和10月份2个特殊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扫网法取样下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采用扫网法,通过连续2年调查取样,研究了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在2种类型稻田内,连续2年共查得节肢动物15 590头,分属于98科。在2010年水稻生长期,在有机稻田内,主要害虫分属于蓟马科Thripidae、飞虱科Delphacidae,其相对丰盛度分别为0.2510、0.2062,主要天敌分属于肖蛸科Tetragnathidae,其相对丰盛度为0.1389。在化防稻田内,主要害虫分属于飞虱科Delphacidae和叶蝉科Cicadellidae,其相对丰盛度分别为0.2750、0.1305。主要天敌分属于肖蛸科Tetragnathidae,其相对丰盛度为0.2070。在2011年水稻生长期,在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内,主要害虫均分属于飞虱科Delphacidae,其相对丰盛度分别为0.4879、0.4049。主要天敌均分属于肖蛸科Tetragnathidae,其相对丰盛度分别为0.1831、0.1649。综上所述,扫网法适合采集生活于水稻中上部的节肢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