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目的】 筛选应急防控番茄潜叶蛾的绿色、高效农药,为防止进一步扩散为害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9种内吸性杀虫剂,分2个浓度梯度,总计在田间设置18个药剂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在药后1、3、7和14 d调查虫口,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效,筛选绿色高效的农药及最佳药剂浓度。【结果】 60 mL /667m2的6%阿维·氯苯酰SC、42 mL /667m224%甲氧虫酰肼SC、7.5 mL/667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SC 3种药剂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和虫口减退率均在90%以上,后两者在后期效果最为明显,具有持效性。3种药剂在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93.6%、93.16%和93.72%,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1.20%,90.59%和91.36%。37.5 mL /667m2的0.3%印楝素EW在整个过程防效最低,药后14 d防效为38.04%,其减退率仅为14.79%。【结论】 轮换使用60 mL/667m2的阿维·氯苯酰SC、42 mL /667m2 24%甲氧虫酰肼SC、7.5 mL /667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SC在生产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新型增效剂与杀虫剂协同使用,研究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方法】 选取大疆T16植保无人机做为施药器械,并以2种代表性杀虫剂的田间适宜用药量作为减药基线,对比分析3种新型增效剂协同使用减药处理(0%、-15%、-30%)下的玉米螟田间防效。【结果】 添加增效剂在减药15%水平及减药30%水平下药后28 d防效最佳的是激健,防效达80.06%~92.17%。20%氯虫苯甲酰胺与增效剂配合施用处理下增效效果最好的是辉丰,增效较不添加增效剂最高达13.80%;杀虫剂34%乙多 甲氧虫与增效剂配合施用处理下增效效果最好的是欧克森,增效较不添加增效剂最高达2.77%。其中34%乙多 甲氧虫CS35.00 mL/667m2+迈道飞防助剂15.00 mL/667m2防效最高,药后28 d防效为98.28%;其次34%乙多 甲氧虫29.75 mL/667m2+迈道飞防助剂15.00 mL/667m2+欧克森增效剂30.00 mL/667m2药后28 d防效是92.47%;防效最差的是34%多乙 甲氧虫CS24.50 mL/667m2+迈道飞防助剂15.00 mL/667m2+辉丰增效剂10.00 mL/667m2,其药后28 d防效为53.92%。【结论】 添加新型增效剂,实现减施30%是完全可行的,但不同增效剂之间的增效作用存在一定差异,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农药种类及性质等合理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评价10种杀虫剂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为研究番茄潜叶蛾种群的化学防治以及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依据。【方法】测定 10 种药剂在田间喷施后对其防治效果。【结果】34% 乙多·甲氧虫 48 mL/667 m2、6% 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50 mL/667 m2 与0.05% 有机硅助剂 15 mL/667 m2 组合、 6% 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 50 mL/667 m2 与 20%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6.7 mL/667 m2 、20%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667 m2 在药后 14 d,其田间防治效果分别可达 94.59%、93.10%、90.97%、91.29%。【结论】生产上使用34% 乙多·甲氧虫SC 48 mL/667m2或6% 乙基多杀菌素SC 50 mL/667m2 与 0.05% 有机硅助剂15 mL/667m2 组合交替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探明新型杀虫剂10%溴虫氟苯双酰胺对玉米的安全性,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及药剂用量,选用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为供试药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为对照药剂防控玉米草地贪夜蛾。结果表明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225 mL·hm-2、300 mL·hm-2处理与对照药剂氯虫苯甲酰胺相比更兼顾速效性,药后1 d,防效可达97.07%~99.25%;与甲维盐相比更兼顾持效性,药后14 d,防效仍可达79.44%~81.42%。  相似文献   

5.
在草地贪夜蛾幼虫1~3龄期每亩分别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90 mL、14%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45 mL、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悬浮剂15 mL、6%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75 mL处理,以清水作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天,各处理防效就达97.98%~100%;药后7天,除亩用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悬浮剂15 mL处理防效为96.92%外,其他3个处理防效均达100%;药后14天,亩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90 mL、14%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45 mL处理防效仍维持在100%,而亩用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悬浮剂15 mL、6%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75 mL处理的防效则分别下降为92.99%和98.16%。从幼虫防效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及田间植株整体防效分析,含有氯虫苯甲酰胺成分药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比其他参试药剂有更好的防效,建议玉米大田生产上推荐使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其他含有氯虫苯甲酰胺单剂,可以有效防控草地贪夜蛾等玉米害虫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6.
采用植保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2种施药方式进行2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30亿PIB/mL甘蓝夜蛾NPV 悬浮剂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种施药方式对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的校正防效均无显著差异,药后7 d防效在86.2%~97.0%。采用电动喷雾器施药,2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的药后3 d校正防效为93.6%,显著大于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的防效,2种施药方式药后7、10 d的校正防效在81.4%~95.7%,两者差异不显著。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对30亿PIB/mL甘蓝夜蛾NPV 悬浮剂的药后3、7、10 d校正防效在51.7%~81.3%,均显著低于采用电动喷雾器施药的校正防效。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适宜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2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使其速效性受到影响,持效性影响不大;30亿PIB/mL甘蓝夜蛾NPV 悬浮剂应用植保无人机施药其防效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大螟的田间防治效果及适宜的施用方法,采用植保无人机飞防与电动喷雾器喷药2种施药方式,以四唑虫酰胺单剂、复配剂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150 m L/hm2处理的杀虫效果优于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 L/hm2处理,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大螟的防控效果达96%以上,一次用药即可有效防控;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采用植保无人机飞防与人工电动喷雾方式施用,对2种害虫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防效均达到96%以上。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150 m L/hm2可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大螟,在大面积防控时可以采用植保无人机飞防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集成新疆棉区可替代硫丹的害虫防治技术方法,推动农药减量及硫丹淘汰进程。【方法】在新疆棉区,选择14种硫丹替代方法,针对二代和三代棉铃虫及兼治蚜虫进行小区试验,评价替代方法的防效、社会及生态效益,选择最优方法用于集成适合新疆的棉田害虫综合治理模型。【结果】信息素诱捕田最高日均诱蛾量(15 ± 2.6)头,对照自防田为(22.2 ± 8.6)头,未见显著差异;针对兼治蚜虫减退率比较,中剂量甲维盐(-70.00 ± 27.10)%及甲维·虱螨脲(-67.32± 44.51)% 均显著低于硫丹对照(20.07 ± 17.81)%;田间益虫调查显示草蛉为主要优势种,最高占比81%,实验处理对瓢虫影响最大,最高占比由48%下降至18%;测产发现氟苯虫酰胺(低剂量)及阿维·氯虫苯甲酰胺(高剂量)每667 m2收入较硫丹可分别提高161.07和157.53元;PCA及聚类分析显示硫丹加权分15,其他处理中加权超20最佳替代方法4个,加权超15优秀替代方法3个。【结论】与硫丹相比,性信息素诱捕、氯虫苯甲酰胺、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和苏云金杆菌4种替代方法表现最佳;短稳杆菌、氟苯虫酰胺和甲维·虱螨脲3种替代方法表现与硫丹相当。以上7种替代方法可以作为制定棉区害虫综合治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玉米生产上防治玉米螟的高效药剂,特进行了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1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3种药剂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以每667 m~2用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60 mL对玉米螟的防效最好、持效期长,但该药剂价格略贵,建议该药剂在玉米螟发生高峰期施用;每667 m~2用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450 g对玉米螟的防效略差,但该药剂施用方法简便、省工节本,建议该药剂在玉米螟中等发生时施用;每667 m~2用1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00 mL对玉米螟的防效最差,但该药剂为生物农药,对生态环境安全,建议该药剂在玉米螟轻发生时施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增效剂与除草剂协同使用,研究筛选化学防治豚草与三裂叶豚草的减施增效技术过程中施用的最佳药剂用量。【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2种除草剂的田间适宜用药量作为减药基线,对比分析2种增效剂在减药15%、30%和50%水平下协同使用处理下豚草与三裂叶豚草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在防治三裂叶豚草与普通豚草时,添加增效剂在减药15%、30%和50%水平下药后45或78 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整体较好的是激健,防效分别为64.23%~98.84%和65.37%~98.09%。2种除草剂在田间适宜用药量处理下药后45 d或78 d的株防效分别为99.24%、97.59%和100.00%、97.69%,在减药15%、30%水平下与增效剂激健协同施用处理的株防效分别为87.70%~98.65%和88.77%~97.96%,与田间适宜用药量的株防效相当,分别相差0.59%~11.54%和0.27%~11.23%;在减药50%水平下与增效剂激健协同施用处理的株防效分别为54.30%~67.00%和55.63%~67.14%,低于田间适宜用药量的株防效,分别相差30.59%~44.94%和30.55%~44.37%。【结论】21%氯氨吡啶酸AS 17.50 mL/667m2、75%苯嘧·草甘膦WG 42.00 mL/667m2,合理添加增效剂可有效控制5月约6叶期株高为23 cm左右的三裂叶豚草和6月约8叶期株高为12 cm左右的豚草的发生与为害,减施30%可行,不同增效剂之间的增效作用存在一定差异。增效剂推荐使用激健15.00 mL/667m2,其次青皮桔油15.00 mL/667m2。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复配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的42%氟啶草酮悬浮剂的最佳剂量,杂草的杀草谱以及对棉花安全评价。【方法】采用田间与室内结合方法,在不同浓度42%氟啶草酮悬浮剂复配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条件下,分析其对棉田杂草防效、杀草谱以及对棉花出苗率、株高、产量等的影响。【结果】42%氟啶草酮悬浮剂对龙葵、反枝苋、灰藜、马齿苋有较高的杀草活性,EC50分别为17.58、17.68、16.87和16.44 mL/667m2。药剂的最佳组合为42%氟啶草酮悬浮剂(35~40 mL/667m2)+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42%氟啶草酮悬浮剂用量高于35 mL/667m2时对阔叶杂草的防效达到90%以上,且要优于禾本科杂草,该组合对苘麻和田旋花的防效低于59%;42%氟啶草酮悬浮剂复配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对棉花的株高、鲜重、果枝数、单铃重、籽棉产量没有影响,出苗率在42%氟啶草酮悬浮剂(40~200) mL/667m2+33%二甲戊灵乳油的药剂下下降到90%以下。【结论】复配药剂的最佳浓度是42%氟啶草酮悬浮剂(35~40 mL/667m2)复配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42%氟啶草酮悬浮剂单剂用量高于35 mL/667m2时对棉田主要阔叶杂草龙葵,反枝苋、灰藜、马齿苋具有良好的防效,有较高的杀草活性,防效达到90%以上;复配药剂中42%氟啶草酮悬浮剂浓度在40 mL/667m2以上时棉花出苗率下降到90%以下,但是对棉花产量,株高、鲜重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棉花合理的化肥减施量和有机肥替代量,筛选化肥减施与有机肥替代最佳模式,为新疆南部棉区棉花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以不施肥和无机复混肥为对照,分析化肥有机替代比例(20%、40%、100%)对棉花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施肥可改善棉花产量构成,提高棉花产量。与无机肥处理(CF)比较,化肥减量20%下施用400 kg有机肥、化肥减量40%下施用800方有机肥处理,通过提高棉花单铃重和衣分,改善棉花产量构成,显著提高棉花产量。处理3、处理4处理棉花产量分别为423.50和403.76 kg/667m 2,比空白处理(CK)增产27.70%、21.75%,比CF处理增产5.81%、0.88%。【结论】新疆南部棉区棉花种植以化肥减量20%、化肥减量40%,即每667 m2基施有机肥400 kg,无机复混肥65.39 kg,追施尿素22.35 kg(每667 m2基肥施用有机肥800 kg,无机复混肥49.04 kg,追肥尿素16.76 kg)较为适宜。处理3、处理4模式(20%、40%的化肥减量)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冬小麦精量穴播栽培模式效果,为滴灌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不同播种量处理的示范田内样点调查,采用固定和随机取样等方法,调查与分析空穴率、基本苗、冬前总茎数、越冬总茎数、平均单株分蘖数及可能有效分蘖数、有效穗数、产量等,与龙王庙村常规播种地块对比产量和效益。【结果】获取精量穴播冬小麦播种量6.3 kg/667m2、8.3 kg/667m2 2个播种量的空穴率分别是20.6%、9.1%,基本苗分别是10.3×104/667m2、14.4×104/667m2,冬前单株分蘖数分别是3.1和2.8,冬前分蘖成穗率分别是98%和65%,平均单株成穗率分别是403%和283%,收获穗数分别是41.5×104/667m2和40.7×104/667m2、实收单产分别是628和632 kg/667m2等,精量穴播2个处理均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分别比同等条件下条播16 kg/667m2播种量处理实收单产分别增加38和42 kg/667m2,节约种子分别是9.7和7.7 kg/667m2,增加效益分别是494.16和488.84元/667m2【结论】冬小麦产量高低与播种量没有明显关系;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平均单株成穗率和冬前分蘖成穗率逐渐减少;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收获穗数随着播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平均穗粒数随着平均穗数增加而减少;精量播种冬小麦可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种植效益;播量为6.3 kg/667m2时,冬前分蘖数与分蘖成穗数接近,有效分蘖数和收获穗数最高,平均单株成穗率达403%,冬前分蘖成穗率达98%,节本增效金额达494.16元/667m2,节本增效最多。  相似文献   

14.
成龄枣树光合特性与光响应曲线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研究红枣光合特性变化规律及适用于滴灌模式下红枣的光响应曲线模型,为红枣滴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 以新疆南疆阿克苏地区进行地表滴灌的6年生红枣树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的光合-光响应曲线。【结果】 6年生红枣在20、30 m3667 m2灌溉水量区间内,最大净光合速率呈递减趋势。拟合模型针对新疆南疆成龄枣树叶片适用性排序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通过对比分析4种不同模拟机制的模型。【结论】 在轻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有利于提高净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于南疆成龄枣树叶片的适用性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用量对设施韭菜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韭菜作为材料,通过U1(CK,0)、U29.2 kg/(667m2·y)、U318.4 kg/(667m2·y)、U427.6 kg/(667m2·y)、U536.8 kg/(667m2·y)、U646.0 kg/(667m2·y)、U755.2 kg/(667m2·y)、U864.4 kg/(667m2·y)8个处理,测定气体交换参数(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光下稳态荧光、电子传递速率、光适应下PSII反应中心激发能捕获效率、CO2同化的量子效率、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和光化学淬灭系数)。【结果】韭菜叶片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均随着氮素浓度的增加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光合参数的最施氮素用量为13.40~33.73 kg/(667m2·y),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最施氮素用量在27.72~40.76 kg/(667m2·y)。【结论】综合光合参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宁夏地区设施韭菜氮素用量为27.72~33.73 kg/(667m2·y)(即尿素施用量为60.25~73.33 kg/(667m2·y)。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苦参碱等生物农药在北疆棉田中的控害效果,有利于天敌的保护作用和节本增效。【方法】设置常规化学农药和生物药剂苦参碱及空白对照3个处理,评价棉蚜防治效果、保护天敌作用和经济效益。【结果】化学农药比生物药剂苦参碱使用次数较多,生物药剂苦参碱能较好的保护天敌,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每667 m2节本增效23.00~78.65元。【结论】使用生物药剂苦参碱能减少施用次数,持效期长,较好的保护天敌,减少成本增加效益,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判断性信息素诱捕雄蛾发育状况对于客观评价群集诱杀技术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内生殖系统形态与发育日龄的研究,判断田间诱捕雄蛾的发育情况和虫源性质,为应用性信息素诱杀技术防控斜纹夜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2015年,利用昆虫解剖镜对室内羽化1—10日龄斜纹夜蛾雄蛾进行解剖测量,形成依据精巢长半轴判断雄蛾日龄的发育标准;2015—2017年,对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田间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到的斜纹夜蛾进行逐日收集并解剖测定,进而依据该标准划分田间逐日性诱的雄蛾日龄结构,分析诱捕雄蛾对自然交配的影响。结果 斜纹夜蛾雄蛾内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附腺组成,精巢结构稳定,具有一定弹性,易测量。随着日龄增长,精巢长半轴数值呈减小趋势,1日龄精巢长半轴均值为1 103.54 μm,10日龄雄蛾精巢长半轴比1日龄长半轴减少44.71%,精巢长半轴(y)与日龄(x)关系式为:y=-48.52x+1084(R 2=0.9472,RMSE=36.8)。1—5日龄组、6—8日龄组、9—10日龄组之间精巢长半轴长度差异显著。根据实验室饲养羽化斜纹夜蛾1—10日龄的精巢长半轴长度与羽化日龄间的数据关系,制定出精巢长半轴判别雄蛾日龄标准表,用于检测田间信息素诱捕雄蛾日龄组成。2015—2017年金堂县和2017年东坡区田间诱捕的雄蛾日龄结构趋势一致,日龄越大,该日龄雄蛾占总诱捕数的百分数越低。金堂县田间诱捕斜纹夜蛾雄蛾1日龄平均百分比为39.89%,2日龄为21.42%,3日龄为15.75%,1—3日龄雄蛾共计占总诱捕数72.22%—79.02%,5—10日龄占比均在10%以下;2017年东坡区田间诱捕斜纹夜蛾雄蛾中1日龄百分比为39.93%,2日龄为20.79%,3日龄为19.54%,1—3日龄雄蛾共计占总诱捕雄蛾数的80.26%,5日龄以后占比较小。各日龄雄蛾平均百分数与日龄数呈指数函数关系下降。根据逐日诱捕雄蛾数量动态,4月末至8月末,金堂县和东坡区斜纹夜蛾均发生3代,第1代、第2代诱捕的雄蛾数以1—3日龄青年蛾为主,金堂青年蛾与老年蛾比为3.32、1.54,东坡区青年蛾与老年蛾比为3.34、1.58;随着虫量增加,第3代东坡区以老龄蛾数量占优势,两者比为0.76,低于金堂的2.34。 结论 斜纹夜蛾雄蛾精巢大小能够反映雄蛾日龄,通过检测田间性诱雄蛾日龄的结果表明,利用性信息素捕获的雄蛾以1—3日龄青年雄蛾为主,有利于降低田间成虫交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