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氮磷用量对小麦玉米植株吸收氮磷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敦芳  袁尊奎 《土壤》1995,27(3):156-158
根据农作物的需肥量、目标产量及土壤的供肥能力,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是目前在大面积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2.
土壤供肥量的动态结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供肥量是耕作土壤重要的肥力参数之一,也是测土配方施肥所需的五大参数之一。土壤供肥量具有动态结构,有一定的弹性范围,具有不同的特征值。不同的特征值对应着不同的施肥配方,各自的准确程度也不同。要降低配方误差,应该采用缺素区代替不施肥区产量来估算施肥量,并且采用合适的目标产量。  相似文献   

3.
试验阐述了在北海市海积黄沙土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配合施用沼气肥对甘蔗生长、产量及锤度的影响,为甘蔗合理施用沼气肥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在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配合施用沼气肥,可以促进甘蔗的生长,植株明显增高,茎径增大,单茎重增加,有效茎也明显增多,同时甘蔗的产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甘蔗锤度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4.
硒是人体的必需元素,硒缺乏会造成多种疾病。通过摄入农产品适量补充硒,能保证人体健康。对作物补充适量硒肥,是增加农产品硒含量的有效措施。作物吸收硒与土壤因素及肥料因素关系密切,判断哪个因素是影响作物吸收硒最关键的因素值得探讨。通过对文献系统调研发现,影响作物吸收硒的土肥因素中,土壤本身的硒含量及硒肥量最关键,土壤pH及有机质含量为活化土壤硒的间接因素,硒肥种类及施肥方式为配合硒肥量的补充因素。促进作物对硒的吸收要结合土壤性质、硒肥量、施肥方式等因素综合考虑,以达到富硒农产品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曾祥添 《土壤与环境》2001,10(2):171-172
“三高”农业与土壤和肥料有密切关系。地力是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基础,要取得高产、优质、高效,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培肥地力。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肥料类型和施肥技术,都对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培肥地力因土种植、合理施肥能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忽视土肥工作,将影响“三高”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施用氨基酸硒肥对梨体内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以华酥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施用氨基酸硒肥对梨体内硒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氨基酸硒肥的合理施用及富硒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置叶面喷施和土壤施入两种施肥方式,每种施肥方式设置4个处理,其中土壤施入设每株施入30 m L(900 mg/plant)、60 m L(1800 mg/plant)、90 m L(2700 mg/plant)和120m L(3600 mg/plant),叶面喷施设每株喷施300倍(150.0 mg/plant)、400倍(112.5 mg/plant)、600倍(75.0mg/plant)和1000倍(45.0 mg/plant)。叶面喷施从盛花期开始,每隔15天喷施一次,直至果实成熟前15天左右停止,共喷施7次。土壤施入前将氨基酸硒肥兑清水,均匀浇于施肥坑中,于盛花期一次性施入。分别于花后15 d、30 d、45 d、60 d、75 d、90 d取果实和叶片,并将果实解析为果皮、果肉和果心3个部分,分别测定硒含量。【结果】1)两种施肥方式均可极显著提高梨果实和叶片中的硒含量。2)喷施氨基酸硒肥后梨果实和叶片中硒含量在发育初期最高,不同部位硒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同,而土施氨基酸硒肥后梨果实和叶片中硒含量均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并在采收时达到最高。3)施肥后单果硒吸收量呈现上升的趋势,花后30 45 d为果实吸收硒的关键期。4)梨叶片的硒含量高于果肉,而且含量高低顺序不受施肥的影响,但果皮、果肉和果心3个部位硒含量的高低顺序与施肥方式有关,喷施氨基酸硒肥可以改变硒在果实各部位含量的高低顺序,而土施氨基酸硒肥对其没有影响。5)施肥量较小时,果肉和叶片中硒含量与施肥量呈正相关,但当施肥时有效硒含量超过2700 mg/plant时,硒含量反而会下降。【结论】施用氨基酸硒肥影响着梨树体内硒含量。与土施相比,喷施处理后梨对硒的吸收快、吸收和积累效率高、硒利用率高,因此,喷施氨基酸硒肥是富硒梨生产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施肥量以有效硒含量不超过2700mg/plant为宜。  相似文献   

7.
我国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已经20多年了。我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是进行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期间,1981~1983年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肥效试验。目前我国测土配方施肥实施范围虽然有1200多个县,但在全国覆盖率仅有3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民施用配方肥的比例还很低。甚至到现在为止,真正能够实现测土化验、  相似文献   

8.
控释肥在盆栽棉花上的肥效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包膜控释肥进行了棉花盆栽试验,并以普通复合肥作对照研究包膜控释肥对棉花的增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复合肥相比,施用控释肥更有效提高了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及其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经控释肥处理的棉花叶绿素相对含量、株高均比普通复合肥有明显的优势。控释肥对棉花的果枝数、桃数在各施肥水平上与普通复合肥相比不显著,包膜控释肥施用纯氮量分别在0.2,0.4 g/kg土时比相同施氮量普通复肥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相对增产率分别为113.1%和34.5%,而且在施用量减少的情况下,仍能获得高于普通复肥的产量。控释肥比普通复肥具有控制释放,提高产量和降低施肥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三种水力驱动比例式施肥泵吸肥性能试验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保障微灌系统首部施肥装置选型的合理性,通过试验研究比较了3种类型水力驱动比例式施肥泵的吸肥性能,分析了影响施肥泵入口流量和吸肥量的因素。结果表明:入口流量受施肥管道两端压差影响,但受进口压力影响不大。建立了各施肥泵入口流量的回归模型,比较得出:3种施肥泵入口流量与压差关系分别符合幂函数、对数函数和二次函数关系,这主要是因为施肥泵最小工作压差和不同压差下运行性能的差异;施肥泵吸肥量受入口流量和压差影响。高压、大流量的运行工况会影响施肥泵施肥效果,施肥泵工作时入口流量最好不要超过设计流量,施肥比例较小时入口流量更不能过大。在分析吸肥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施肥泵吸肥量的回归模型,可用于吸肥量的估算;同时,研究发现3种施肥泵基本按照所设施肥比例施肥,但稍有差异、精度不一。  相似文献   

10.
控释肥、普通肥分层施肥对氮磷钾养分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分层施肥对养分迁移的影响,通过土柱淋洗试验,以混施(肥料撒施后翻耕)为对照,设置不施肥、普通尿素和控释尿素分别与磷钾肥掺混后进行1层(深度5cm)、2层(5,10cm)、3层(5,10,15cm)施肥处理,研究不同分层施肥处理对养分淋洗总量、肥料养分淋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肥分层施肥的无机氮淋洗总量显著低于对照,其中3层施肥处理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控释肥各分层施肥处理无机氮淋洗量总体低于控释肥混施,但未达显著水平;各分层施肥处理对有效磷的总淋洗量无显著影响;普通肥3层施肥处理速效钾淋洗总量最高,且显著高于普通肥混施,而控释肥分层施肥中速效钾淋洗总量也是以3层施肥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控释肥1层施肥。不同分层施肥对肥料养分淋洗率表现出较大差异,普通肥混施处理氮淋洗率为9.9%,普通肥1层、2层、3层处理淋洗率分别为6.31%,4.91%,2.70%,分层施肥各处理淋洗率均显著低于混施处理,控释肥混施处理淋洗量为3.28%,控释肥1层、2层、3层处理淋洗率分别为1.48%,2.00%,2.63%,分层施肥处理淋洗率均低于混施处理,但未达显著水平;普通肥分层施肥处理磷肥损失率为0.03%~0.05%,而控释肥分层施肥处理磷肥损失率为0.07%~0.08%,均未达显著水平;普通肥分层施肥处理中混施钾肥淋洗率为0.35%,1层、2层、3层施肥处理淋洗率分别为0.40%,0.49%,0.55%,其中3层处理淋洗率显著高于混施处理,控释肥混施处理钾肥淋洗量为0.24%,1层、2层、3层施肥处理淋洗率分别为0.20%,0.27%,0.37%,其中控释肥3层淋洗率显著高于混施处理。各处理pH总体为7.22~8.24,各次淋洗各处理间pH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电导率随着淋洗的进行出现显著的下降,第1次淋洗普通肥各处理电导率为7547.00~9360.00μS/cm,控释肥各处理电导率为5570.00~9370.00μS/cm,至第4次则分别下降为1985.67~2470.00μS/cm与1804.67~2576.67μS/cm。综上,普通尿素分层施肥无机氮淋洗总量显著低于肥料混施,以3层施肥最低;控释尿素各分层施肥无机氮淋洗量总体低于肥料混施,但差异不显著;各分层施肥对磷素总淋洗量无显著影响;普通肥3层施肥速效钾淋洗总量显著高于肥料混施;随着淋洗次数的增多,各处理淋溶液电导率均出现显著的下降,pH则不同程度上升。  相似文献   

11.
闽东南旱地土壤的24个代表性土样测定结果表明,缺镁土样占71%;花生增施镁肥增产幅度为3.7%~25.8%,大豆和柑桔则为7.5%~15.7%;在钾肥最佳用量基础上配施镁肥,镁肥的增产作用最大,钾镁平衡施肥才能大幅度提高花生、大豆和柑桔产量.  相似文献   

12.
黄土丘陵区栗褐土定位连续施肥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晋西北河曲县砖窑沟流域栗褐土上连接7年定位施肥试验的增产和培肥效应分析表明:连续施肥与CK相比,增产幅度有增大趋势,而且抗逆性增强。有机肥与无机肥合施的增产和培肥效应最明显,多年平均增产幅度是CK的1.5倍。有机肥与氮肥合施的增产效应最大。高量有机肥与氮肥合施的培肥效果最好,多年平均增产效应是CK的2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辣椒喜肥、耐肥、对水分要求严格的特点,采用铜基叶面肥、控释肥两种新技术,研究了叶面喷施铜基叶面肥和土施控释肥对辣椒产量、矿质养分在植株体内的分布、保护性酶活性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提高果蔬产量和改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于2011年4~11月和2012年3~9月,在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新型肥料中试基地, 以赤峰牛角王为供试辣椒品种设置肥料盆栽试验,试验设8个处理: 1)喷清水土壤不施肥对照(CKW- NF);2)喷清水+土施普通肥(CKW+CCF); 3)喷清水+土施控释肥(CKW+CRF); 4)喷清水+土施控释肥+保水剂(CKW+CRF+W); 5)喷铜基叶面肥土壤不施肥(CBFF-NF); 6)喷铜基叶面肥+土施普通肥(CBFF+CCF); 7)喷铜基叶面肥+土施控释肥(CBFF+CRF);8)喷铜基叶面肥+土施控释肥+保水剂(CBFF+CRF+W)。采用称重法测定辣椒产量,于收获期取果实及叶片鲜样用于果实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植株各部位干样用于微量元素测定。【结果】1)两年内喷施铜基叶面肥和土施控释肥均能提高辣椒产量,其中叶面喷施铜基叶面肥+土施控释肥+保水剂(CBFF+CRF+W)组合对辣椒产量的提高幅度最大,与CKW+CRF+W相比2011年增产24.1%,2012年增产29.0%。2)相同的土壤施肥条件下,与喷清水相比,喷施铜基叶面肥能够显著提高辣椒植株体内的铜浓度。其中,土施控释肥加保水剂基础上喷施铜基叶面肥处理的辣椒果实中铜浓度比叶面喷清水显著提高了103.9%;土施控释肥条件下,叶面喷施铜基叶面肥较喷清水处理下的果实铜浓度增加了41.5%。3)喷施铜基叶面肥后,辣椒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CBFF+CRF+W处理下的辣椒叶片SOD活性较CKW+CRF+W处理显著提高了26.6%,CBFF+CRF+W组合的叶片的POD活性和CAT活性与CKW+CRF差异显著。4)与喷清水处理相比,无论在土壤施用控释肥还是土壤施用控释肥+保水剂的条件下,叶面喷施铜基叶面肥均使辣椒果实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的含量显著提高,其增加幅度在12.8%~178.4%。【结论】综合考虑几种肥料组合,叶面喷施铜基叶面肥和土施控释肥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植株微量元素的积累,改善辣椒营养品质,提高辣椒产量。  相似文献   

14.
包衣控释肥在土壤中释放规律的评价及预测对其推荐施肥有重要作用。通过室内恒温、不同含水量的土培和田间裸地试验,研究了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对控释肥(树脂包衣尿素,简称L1)氮素释放的影响,并用SUGIHARA模型预测L1在不同施肥时期的氮素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L1释放的主要因素;土壤含水量高于田间持水量的35%后,L1的释放不受含水量变化的影响;SUGIHARA模型适合对L1的氮素释放进行拟合,其中溶出速率常数K由温度决定,不同施肥期对应的K值不同,二者有很好的相关性。经检验,SUGIHARA模型可用于预测不同施肥时期的树脂包衣控释肥在土壤中氮素释放。  相似文献   

15.
测土配方施肥测土是基础,通过对土壤的检测,建立土壤养分数据库,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生产配方肥,农民应用配方肥是根本。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双吸肥口的低压文丘里施肥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降低文丘里施肥器的吸肥临界进口压力,使之适用于低压灌溉施肥系统,设计了一种双吸肥口文丘里施肥器。选取喉管收缩比、收缩段角度、扩散段角度和喉管长径比4个结构参数,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构建16种结构参数组合方案,运用CFD模拟技术对每种方案的吸肥性能进行模拟,以吸肥性能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结构参数组合,并根据最佳结构参数组合试制文丘里施肥器原型样品,并在0~0.15 MPa进口压力范围内对其吸肥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结果参数为:喉管收缩比为0.3、收缩段角度为20?、扩散段角度为8°、喉管长径比为1.1。最佳结构文丘里施肥器试制样品实测结果与模拟分析结果一致,在相同进口压力下各个实测值均略小于模拟分析值,实测与模拟吸肥量、进口流量比、肥液浓度和吸肥效率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2 L/min、0.96%、0.93%和0.68%。在相同进口压力下,相比于相同结构参数的单吸肥口文丘里施肥器,模拟得出的吸肥量提高了90%,进口流量比提高了85%,肥液浓度提高了80%,吸肥效率提高了80%,表明双吸肥口施肥器的吸肥性能比单吸肥口施肥器有较大提高;双吸肥口施肥器实测临界进口压力为0.007 MPa,当进口压力为0.05 MPa时其吸肥浓度可达13.6%,与现有文丘里施肥器相比,在获得同等或更高的吸肥性能时具有更低的工作进口压力,更适用于低压滴灌系统。  相似文献   

17.
北方酸性水稻土上氮磷硅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玉龙  杨丹  刘鸣达  李军 《土壤通报》2003,34(5):432-435
用盆栽的方法,采用三因素五水平D-饱和优化设计,以采自于辽宁东部的酸性水稻土为供试土壤。对氮、磷、硅肥用量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了水稻产量函数模型;结果表明,氮、磷、硅肥均能显著地影响水稻产量,其作用大小依次为氮肥>磷肥>硅肥,获得最高产量的施肥方案N、P2O5和SiO2分别为0.248、0.129和0.0001g/kg土。  相似文献   

18.
红壤性水稻土无机肥连施与土壤结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良好的土壤物理环境,是农业高产稳产的基础。通过9年定位研究阐明,红壤性水稻土无机肥连施特别是偏施,随着有机和无机胶结物质的数量减少,土壤结构性遭受破坏,容重增值,孔隙度降低,水稳性结构破坏率提高,微团聚体分数系数上升,致使土壤紧实,耕性变坏,土壤肥力衰退。无机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物理环境,为建立优化施肥结构展示了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9.
用两种红壤水稻土种稻,施用^15N标记豇豆绿肥,红萍和稻草分别与硫铵配合成的肥料。结果表明,配合施肥使低肥土水稻吸收的总氮量下降,肥料氮吸收率平均减低10%;而熟化土相应指标有增有减,稻谷增产。低肥土对肥料氮利用,以无机肥氮占总吸收量及谷实回收氮的优势;而熟化土两态氮吸收与谷实回收都接近平衡。  相似文献   

20.
土壤施镁对芒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基础上花前增施镁肥对芒果果实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空白对照、常规施肥和增施Mg肥。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增施Mg肥处理芒果单株产量可达24.12 kg/株,折合产量12.06 t/hm~2,增产9.7%;果实营养品质得到提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9.6%,可滴定酸降低14.6%,固酸比提高28.1%;净收入较常规施肥处理高5 429元/hm~2,提高21.2%。土壤增施镁肥是提升芒果产量与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