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江西省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差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江西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在井冈山采用田间病圃自然诱发的方法鉴定了42个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抗稻瘟病性差异较为明显,对叶瘟表现高抗、抗病、中抗、中感和感病的品种分别有5、18、10、6、3个,对穗颈瘟表现中抗、中感和感病的品种分别有19、15、8个;抗性综合评价为抗病的品种占54.7%,表现为感病的品种占45.3%。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江西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在井冈山采用田间病圃自然诱发的方法鉴定了42个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抗稻瘟病性差异较为明显,对叶瘟表现高抗、抗病、中抗、中感和感病的品种分别有5、18、10、6、3个,对穗颈瘟表现中抗、中感和感病的品种分别有19、15、8个;抗性综合评价为抗病的品种占54.7%,表现为感病的品种占45.3%。  相似文献   

3.
【目的】水稻品种类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科学、合理和准确地评价品种的优良种性对筛选优良品种和应用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广东省5年的常规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对广东省稻瘟病抗性品种的选育及抗稻瘟病种资源的利用进行分析。【方法】利用2011—2115年广东省参与区域试验的早晚造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分析149个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及抗性品种的抗源亲本,探究近年来广东省参试品种的抗稻瘟病特性。【结果】通过数据结果分析,发现149个品种中抗稻瘟病达到抗级以上的品种共84个,占比56.4%,感病以下的品种共22个,占比14.8%,感病以上抗级以下的品种共43个,占比28.9%。表明近年来广东省审定的品种大多具有抗稻瘟病特性,各育种单位越来越重视稻瘟病抗性育种和抗稻瘟病种质资源的利用。从稻瘟病的抗性来源分析,28占和青六矮1号是2个主要的稻瘟病抗源亲本,其衍生出常规稻新品种达42个,占抗稻瘟病品种的77.8%,成为广东省常规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的两大抗源。【结论】通过抗稻瘟病品种的抗源分析,说明选择合适的抗源亲本对培育抗稻瘟病新品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鉴定湖北省主栽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田间抗性,筛选获得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为水稻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及稻瘟病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湖北省主栽水稻品种共169份,于2012~2015年在湖北省远安县设立自然鉴定病圃,按照叶瘟、穗颈瘟分级标准调查病情指数,依据抗性分级标准对品种进行抗性评价.[结果]供试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感反应存在明显差异,未筛选到高抗品种;对叶瘟表现抗病的品种有18个,中抗品种49个,分别占鉴定品种总数的10.6%和28.8%;对穗颈瘟抗病的品种有10个,中抗品种28个,分别占鉴定品种总数的5.9%和16.5%;对叶瘟和穗颈瘟均表现中抗水平以上的品种有深两优5814、天优华占等34个,占总品种数的20.0%.[结论]天优华占、温229、金科优651、曾抗l号、成恢178和川抗993经过两年或两年以上的田间鉴定,叶瘟和穗颈瘟综合评价表现为抗病,适宜在生产中利用.  相似文献   

5.
用离体接种法检测20个品种对55个菌株的稻瘟病抗性,通过抗性频率、联合致病性系数、联合抗病性系数探讨品种的抗稻瘟病性及品种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参试的水稻品种对稻瘟病菌菌株的抗性总体表现不高,且具有差异,平均抗性频率为44.70%,范围从24.09%~66.45%,差距达2.76倍;抗性表现最好的是松粳10号,其抗性频率为66.45%。通过联合致病性系数、联合抗病性系数分析品种组合与稻瘟病菌群体间的互作,结果表明,其中20个品种组合间两两搭配的联合致病性系数相对较高(最低0.40),联合抗病性系数相对较低(最高0.45),说明抗性水平一般。最后对品种组合的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水稻新品种(系)稻瘟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1~2003年对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的23个水稻新品种进行了3年的苗期人工接种和异地病圃自然诱发抗稻瘟病的鉴定。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种对苗瘟和叶瘟的抗性较好,对穗瘟病的抗性表现较差,在所有的参试品种中无高抗穗瘟的品种,所以,在选育过程中应加强对抗稻瘟病品种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2015—2019年安徽省水稻区试品种稻瘟病抗性差异,本研究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对804个水稻区试品种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试验结果显示,2015—2019年水稻区试品种对稻瘟病的抗病率分别为27.15%、29.94%、35.47%、39.10%、28.57%,5 a平均抗病率为32.09%,其中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34个,中抗品种224个,分别占鉴定品种总数的4.23%和27.86%,未发现高抗品种。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发病情况分析,籼稻品种的平均抗病率为39.68%,高于粳稻品种(19.33%);但籼稻品种抗性水平年度间波动较大,粳稻品种则相对稳定。近几年安徽省水稻区试品种对稻瘟病的整体抗性水平一般,不同年度间抗性有差异,籼稻品种抗性优于粳稻品种,粳稻品种抗性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江西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为抗病品种的选择及推广布局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田间病圃自然诱发和室内人工接种对江西省141个水稻品种的抗稻瘟病性进行了鉴定,并对其抗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41个品种的抗感性差异明显,另外,根据品种的苗瘟、叶瘟和穗颈瘟鉴定结果可知,苗叶瘟发病轻而穗颈瘟发病重。抗性综合评价为中抗的品种有29个,占供试品种的20.6%,中感的有58个,占41.1%,感病的有47个,占33.3%,高感的有7个,占5.0%,测试品种中未发现高抗及抗病的品种。另外,早稻品种表现中抗的比例最高,优于晚稻。目前江西省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相对较低,在稻瘟病重发生地区,可选择抗性较好的株两优02和株两优09等种植。  相似文献   

9.
水稻新品种在区试中抗稻瘟病的鉴定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2003年,在南方区试和省区试中,对845份水稻品种(组合)进行了稻瘟病抗性鉴定,其中南方区试水稻品种(组合)440份,省区试水稻品种(组合)405份。结果表明,株两优02、株两优120、株两优63等45个品种表现抗稻瘟病。  相似文献   

10.
水稻稻瘟病抗性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是造成水稻(Oryza sativa L.)减产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发掘、鉴定和筛选水稻抗性种质资源,有效利用抗病的水稻品种来抑制稻瘟病的发生,解决水稻生产的障碍并掌握抗性种质资源的抗瘟基因及其分布,从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抗性鉴定、抗性资源的筛选与利用、抗性遗传规律及抗病基因定位4个方面,对水稻稻瘟病抗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水稻抗稻瘟病资源的收集、选育和抗稻瘟病基因鉴定,加快抗性育种进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优异的水稻稻瘟病抗性材料,收集并整理我国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以及日本、韩国共203份水稻种质资源,按照不同的育成时期、来源进行分类,利用2a的抗病鉴定结果进行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旱育稀植时期育成的品种稻瘟病抗性有很大的提高,韩国的水稻资源有更好的稻瘟病抗性。资源的年际间抗性有差异,应对材料进行多年、多点的鉴定。因此,在利用自然条件对育种材料抗稻瘟病筛选后,用接菌的方式对自然感病筛选出的未发病材料进行接菌鉴定能提高抗病鉴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丧失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川东南稻区汕优63,冈优22等主栽品种抗瘟性变化与病菌致病性变异的关系十余年的系统监测和研究分析,探明了水稻品种抗瘟性丧失规律,对品种抗性丧失预警和品种布局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水稻新品种对稻曲病和穗瘟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人工注射接种法和田间自然诱发法评价福建省15个水稻新品种对稻曲病和穗瘟病的抗性。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室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有3个水稻品种对稻曲病表现为中抗,如FJZD10-5、FJZD10-8,有4个品种表现为中感,8个品种表现为感病。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田间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有11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如FJZD10-2、FJZD10-3,有4个品种表现为中感。水稻品种对穗瘟病的田间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有7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如FJZD10-6、FJZD10-7,4个品种表现为中感,4个品种表现为感病。在建阳、宁化和福安3个田间试验点,同时发生稻曲病和穗瘟病的水稻品种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00%、73.33%和73.33%。未出现对稻曲病和稻瘟病均表现为抗病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稻瘟病严重威胁黑龙江省水稻的生产,选育和利用抗瘟品种是最经济、安全和有效的措施.了解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的稻瘟病抗性,明确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有效性,为黑龙江省稻瘟病抗病种质资源的选育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秋季在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采集134株水稻单孢菌株,采用病原物接种鉴定方法对黑龙江省50个水稻主栽品...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部分稻种资源稻瘟病抗性评价及基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66份地方品种进行了稻瘟病叶瘟鉴定及评价。结果表明,陆稻地方品种中高抗的品种最多,占36.7%;其次是籼稻地方品种,占6.3%;粳稻最少,仅占2.2%。对16个高抗稻瘟病的陆稻地方品种进行基因分析,发现9个品种对所测试菌株受2对基因控制,7个品种对所测试菌株受3对基因控制。这些陆稻地方品种是发掘和定位新的抗稻瘟病基因以及抗性育种的重要素材和抗源。  相似文献   

16.
2001~2005年江苏省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1~2005年,对江苏省水稻区试和预试品种(系)808份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在被测的各种水稻类型中,籼稻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比粳稻好;在粳稻类品种(系)中杂交粳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又略比常规粳稻好;粳稻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籼稻好;常规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明显比杂交稻好;大部分被测水稻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湖北省水稻稻瘟病抗性研究与利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水稻品种抗瘟性研究与利用工作规范的建议,以达到提高抗病育种水平、完善品种合理布局、保护病区水稻生产安全、促进非病区优质品种推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从水稻稻瘟病抗性的机理、抗性基因的定位、克隆以及抗性基因在育种中的应用,为水稻抗性基因的鉴定和抗性育种提供参考。【方法】 汇总和对比分析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分析不同抗性基因在水稻抗稻瘟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结果】 已有大约100个抗性基因被鉴定出和500个抗病基因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在水稻基因组中被鉴定和定位的基因中,已有37个基因被成功克隆;在不同的育种方法中,基因工程育种是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中最直接的方法。【结论】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鉴定是抗性育种的基础,抗性基因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快速有效的选育出新的具有广谱和持久抗性的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9.
水稻稻瘟病菌及其抗性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水稻稻瘟病菌的研究概况、稻瘟病菌病原菌的生理机制、稻瘟病菌侵染水稻的机理、稻瘟病抗性遗传机制.探讨了稻瘟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防治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和全面认识水稻稻瘟病菌,从而选育高抗、多抗、持久抗性的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宜在建三江地区种植的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系),2011年对建三江地区栽培的31个品种(系)进行叶瘟、穗颈瘟抗性监测并作出鉴定分析。稻瘟病抗病(R)品种(系)有:龙粳28、龙粳29、龙粳30、绥粳10号、龙生01-107、龙生01-028-2共6个品种(系),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19.35%;中抗病(MR)品种(系)有:垦稻12、垦鉴稻5号、龙盾107、龙粳27、龙育03-1789、龙交04-908共6个品种,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19.35%;中感(MS)品种有:垦稻19、垦稻20、垦稻21、垦稻22、垦鉴稻6号、莲稻1号、龙交06-192、龙交06-2110、龙粳20、龙粳21、龙粳25、龙粳26、三江1号、绥粳8号共14个品种,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45.16%;感病(S)品种有:垦稻17、龙粳31、龙粳32、绥粳3号共4个品种,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12.90%;高感病(HS)品种有空育131,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3.23%。并就如何改进稻瘟病抗性鉴定技术提出了见解,讨论了稻瘟病抗性评价在水稻安全生产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