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了合理地选择和应用耐寒花境植物,连续2年在秋冬、深冬、春节之后对合肥市营建的部分优秀道路花境进行调查。通过对耐寒过冬花境植被的生物学特性、适应性、长势等进行研究,总结了耐寒花境植物的特征,以期为后期花境营建中植被选择及合肥地区冬季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效果的提升提供参考,并有助于选择、引种、培育新优植被和丰富合肥地区花境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长效型花境在合肥地区的概念与兴起,从植物选择、设计搭配、养管经验等方面,探讨了合肥地区长效型花境的营建,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花境在我国越来越受欢迎,充分掌握园林植物的色彩搭配是营造优良花境的核心。本文对合肥地区不同色系花境植物进行统计分类,分析了本地区花境植物色彩应用,以期为后期园林设计工作者提供更多参考素材,对提升合肥地区花境植物景观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依据合肥市2017、2018年春季营建的道路花境展开相关调查研究,统计道路上花境所用的植被及其生长状况,充分了解植物材料的选择和景观配置。系统分析了合肥市春季道路花境中的植物种类、应用频度等,为进一步研究如何提升合肥市道路绿化和城市生态景观提升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绿化中花境的养护和维护成本,保持其观赏效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同时探索花境植物配置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奉贤区金海北路上约200m的道路两侧绿化带为例,介绍了以花灌木为主体的花境营建技术要点和取得的营建效果,并与普通花镜进行了对比,同时提出了花灌木花境的营建建议,以期为以花灌木为主体的花境营建提供应用示范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论营建低成本维护花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花境在我国城市园林中的广泛应用,营建一个低成本维护的花境是城市园林中花境应用的发展方向,同时也符合节约型园林的宗旨。从花境应用中的植物选择、配置方法、养护管理等多个方面论述了低成本维护花境的营建。  相似文献   

7.
大尺度花境具有超大景观营建空间,可以营造充满自然野趣或当代流行文化气息的丰富植物自然景观,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城市大型优美园林景观营建的重要技术手段。该文通过对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纯观赏草花境、琴键花环、旱溪花境和自然花甸等大尺度花境的解析,论述了观赏草在大尺度花境中的应用形式和注意事项,并推荐了部分适合在大尺度花境中应用的观赏草种类,以期为观赏草在大尺度花境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花境植物在天津城市景观中有了更多的应用,本文调研了花境在天津市的应用情况,对现有花境的类型,以及现有花境植物的生物特征、观赏特性、应用量等进行统计与分析;计算花境植物的应用量,得出花境骨干植物种类,总结了天津市花境营建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郑州地区花境中观赏草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增添城市绿化的独特美感,打造花境造景亮点。【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以观花特性、观叶特性、观形特性、株高、越冬成活率、观赏期、生长状况、抗逆性、适应性为评价指标,对郑州地区花境中应用的16种观赏草的综合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花境中16种观赏草的综合价值由高到低分别是狼尾草、香蒲、斑叶芒、矮蒲苇、花叶芦竹、细叶芒、蓝羊茅、佛甲草、金叶石菖蒲、彩叶草、血草、细叶针茅、金叶苔草、粉黛乱子草、香茅、画眉草。【结论】观赏特性、生长状况、适应性等方面的综合价值较高的是狼尾草、香蒲、斑叶芒、矮蒲苇、花叶芦竹和细叶芒,在花境营建中均可推广应用;粉黛乱子草、金叶苔草、香茅等评分较低的观赏草可应用于耐荫花境、芳香植物花境、秋季花境等部分专题花境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地被植物的概念,介绍了江苏地区花境地被植物的主要类型及种类,分析了花境营造中地被植物的选择和应用原则,以期为优美花境营造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50年合肥地区大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文华  邓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776-3777
[目的]分析合肥地区大雾的基本特征,为交通运输部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利用合肥气象站的长年代资料序列(主要为1954~2006年),研究合肥地区大雾的年、月、日变化特征及其持续时间。[结果]合肥地区年平均大雾天数在16 d以上,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点。同时,该地区大雾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主要集中在冬季(12~2月),而夏季大雾天气较少。该地区大雾的出现时间基本集中在下半夜至凌晨日出前后。在不同持续时间内,合肥地区大雾出现频数的年变化不同。持续时间为2~6 h的大雾在1月出现次数最多,持续时间为6~12 h的大雾在12月出现次数最多,持续时间超过12 h的大雾仅出现在11~2月。[结论]合肥地区大雾基本属于辐射雾。  相似文献   

12.
基于landsat8 oli数据的合肥市热岛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岛效应是一种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特有环境问题,是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为了揭示快速城市化地区热岛的时空变化特点,利用2014年的Landsat8 oli遥感数据,通过遥感算法反演合肥市地表温度,并对合肥市热岛分布及成因加以分析,同时分析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与热岛分布的关系,以及城市下垫面对热岛效应的影响,并对城市热场进行生态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四季均存在热岛现象,热岛强度表现为夏季最强,最高温度达57.86℃,秋季次之,春季、冬季较弱。春、夏、秋3个季节热岛多集中在主城区,冬季热岛多分布在乡镇及裸土区,城区热岛强度较弱。热岛效应多集中在不透水面和裸土区,城市冷岛多出现在水体位置。城市热岛分布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与归一化建筑指数呈正相关关系。改进半径法可以较好区分城市建成区,建成区与郊区温度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冠层反射光谱的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的估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了小麦光谱特征与干物质积累量的相关关系。[方法]通过对冬小麦不同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等参数和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光谱一阶微分和光谱比值植被指数(RVI)的相关分析,确立了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的敏感波段,并建立了预测模型。[结果]开花期350~700 nm和1 420~1 520 nm冠层光谱反射率和灌浆期350~1 750 nm冠层光谱反射率分别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相关;比值植被指数RVI(560,1220)与干物质积累量的相关性较好;确立的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预测模型为:干物质积累量=-186.94×RVI(560,1220)-2 242.2(R2=0.713 8),说明通过遥感手段监测冬小麦的群体质量是可行的。[结论]该研究为高光谱遥感技术在监测小麦的群体质量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4月,在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采用样带法对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的栖息地选择进行研究.共测定20条样带上的91个环颈雉栖息地利用样方的19个生态因子。对六盘山保护区环颈雉越冬期对栖息地选择相关性因子进行频率统计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环颈雉喜好栖息于乔木种类单一、乔木数量较少或无乔木生境中。环颈雉偏好利用沙棘占优势的灌丛或混合灌丛。喜好栖息于灌木数量较多、灌木基径较小、灌木高度较低灌丛地带。草本覆盖度高低也是环颈雉越冬期对栖息地选择的一个主要影响因子.环颈雉偏好利用草本覆盖度高的生境。偏好利用坡度较小、向阳坡和半阳坡,对阴坡利用率较低。环颈雒偏好利用距道路和居民点较远的地段,避免人为干扰因素。环颈雉喜好选择离水源地距离较近、雪盖较浅、隐蔽度较高的地段栖息。总的来看.食物和隐蔽奈件是影响环颈雉越冬期对栖息地选择和利用的基本因素,对栖息地的选择也是围绕这两个因素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营造生态效益与景观效果俱佳的园林景观,是园林建设的核心与难点.从群落结构和植株观赏效果两方面对广州市生态景观林带植物的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包括乔木层和灌木层的密度、覆盖度、丰富度,及树种的观赏期、观赏色彩、树形.结果显示,目前林带存在物种丰富度低、部分群落过密覆盖度过高、夏秋冬3季可赏树种较少等问题.参照广州市地带性植被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提出林带树种选择和群落构建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岩溶石漠化山地生态重建后的植被生产力特征,对桂北地区岩溶石漠化山地12年生的林分进行野外实地观测,采用分层切割法对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个主要造林树种在岩溶石漠化山地上均能表现出良好的生长状态,在6种绿化树种中,刺槐的各项生长指标都表现出最好的生长效果,胸径和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分别达到0.65 cm和0.58 m;其次是乡土树种女贞,胸径和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63 cm和0.43 m;4个乔木树种干的生物量比例分别是刺槐(78%)、女贞(45%)、臭椿(67%)、榆树(45%),刺槐和臭椿的主干非常明显,而分枝很少;4种乔木的枝叶指数大小依次是榆树(0.41)、女贞(0.40)、臭椿(0.26)、刺槐(0.15),说明榆树和女贞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可以充分利用光能生产干物质;6种绿化树种的冠根比分别为刺槐(2.24)、女贞(2.64)、臭椿(3.88)、榆树(2.76)、冬青(1.39)、酸枣(4.56),表明酸枣对岩溶石漠化山地的适应性最强,而冬青最弱;单株生物量最大的是刺槐,为21.61 kg/株,其次分别为女贞、臭椿、榆树、冬青和酸枣,酸枣的生物量相对较小、仅为2.89 kg/株;6种不同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的大小为女贞>刺槐>榆树>臭椿>冬青>酸枣,相对于其他4个树种,刺槐与女贞林分表现出了很好的优势,单位面积生物量分别达了42 139 kg/hm2和50 522 kg/hm2。  相似文献   

17.
阐述低温砼的施工工艺、方法以及抗渗砼原材料的选择.及其流水作业施工组织的实施.为类似灌注桩及大型设备基础冬期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Efficient crop protection management requires timely detection of diseas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provides a possibility of spatial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crop diseases over a large area. In this study, to monitor powdery mildew in winter wheat in an area where a severe disease infection occurred, the capability of high resolution (6 m) multi-spectral satellite imagery, SPOT-6, in disease mapping was assessed and validated using field survey data. Based on a rigorous feature selection process, five disease sensitive spectral features: green band, red ban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triangular vegetation index, and atmospherically-resistant vegetation index were selected from a group of candidate spectral features/variables. A spectral correction was processed on the selected features to eliminate possible baseline effect across different regions. Then, the disease mapping method was developed based on a spectral angle mapping technique. By validating against a set of field survey data, an overall mapping accuracy of 78 % and kappa coefficient of 0.55 were achieved. Such a moderate but practically acceptable accuracy suggests that the high resolution multi-spectral satellite image data would be of great potential in crop disease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是我国北方主要农作物之一,及时掌握冬小麦面积信息及长势情况,能够快速地为农业生产管理者以及财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小麦增产、提高农民收入。本文以山东省滨州、东营市为研究区,通过主成分分析、监督及非监督分类结合的方法提取ETM+遥感影像的冬小麦信息,以SPSS聚类分析法估测滨州市冬小麦长势,用距离加权法构建相邻轨道图像的植被长势分级模型并估测东营市的冬小麦长势。结果显示:小麦提取平均精度约为93.79%,冬小麦分布呈现“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特征,一般小麦分布较多的地区长势也较好。基于重叠区距离加权法构建的植被长势分级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相邻轨道遥感图像的时间差异,实现大区域的植被长势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