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用桑叶育蚕和人工饲料无菌蚕为供试材料,分别添食经表面消毒和未经表面消毒的中肠型脓病多角体(CPB)悬浮液,调查家蚕对中肠型脓病病毒(CPV)的感染抵抗性与蚕发育阶段和性别等生理因素的关系.明确了:(1)家蚕对CPV的感染抵抗性除5龄稍稍增强外,蚕龄间开差很小。这与笔者以前报道[1]的对NPV感染抵抗性不同;(2)同一龄不同发育时期对CPV的感染抵抗性随饷食后的发育而急速增强,饷食后经12小时已趋稳定,至将眠期又急趋下降,除5龄外,各龄将眠期的抵抗性还低于起蚕;(3)蚁蚕及各龄起蚕在25℃下经24小时饥饿后,对CPV感染抵抗性的减弱程度随蚕龄的发育而减小,蚁蚕饥饿后下降程度最大,5龄起蚕饥饿后下降很小,尤以桑叶育蚕更为明显.这一倾向,也与对NPV的感染抵抗性不同;(4)雌雄蚕间对CPV的感染抵抗性,雄蚕约为雌蚕的3倍。  相似文献   

2.
试验利用人工饲料无菌饲育法,添食经表面消毒而无其他微生物污染的纯NPV,算出LD50值,以调查蚕体对NPV感染抵抗性与感染病毒前后饲育温度的关系。明确了接种病毒前,用33℃高温饲养,无论稚蚕期、壮蚕期,对NPV的感染抵抗性都有明显不良影响,而29℃较高温度在稚蚕期无甚影响,而在壮蚕期则有一定的影响。在5龄期经口接种病毒后的饲育温度,对蚕体的感染抵抗性也有影响,但没有接种病毒前的饲育温度影响大。壮蚕期眠中接触高温,次龄蚕对NPV感染抵抗性也会明显降低。另外,4龄起蚕在不同温度下行饥饿处理,其感染抵抗性的变化也随饥饿中温度的增高而增大,温度愈高,愈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是以人工饲料无菌育蚕和桑叶育蚕为材料,使其经受低温或微量毒物刺激,添食家蚕质型多角体(CPB)悬浮液,求出LD_(50)由此研究家蚕经受理化学刺激后所引起的对CPV感染抵抗性的变化.明确:(1)家蚕经低温处理后,对CPV感染抵抗性除蚁蚕外,均急剧下降,但3龄至5龄间下降变化值无大差异;(2)经受低温处理后对CPV感染抵抗性的变化与低温处理时间有关,12小时内,随处理时间延长而急剧下降,12小时后已无明显差异;(3)经受低温处理后,若在常温下经一定时间绝食饥饿,对CPV感染抵抗性反有一定程度恢复,在饥饿12-18小时的范围内,时间愈长,恢复提高愈明显;(4)经受杀虫双、虫螨净等农药刺激的蚕,对CPV感染抵抗性下降,接触毒物量愈多,下降愈明显.中毒后给与良桑,感染抵抗性逐渐恢复提高;(5)长期食下氟化物污染桑,蚕生理上陷于虚弱,对CPV感染抵抗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调查了家蚕对CPV的感染抵抗性与桑叶叶质、人工饲料组成以及饥饿等营养和生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秋期桑枝条中上部适熟叶饲育的蚕抵抗性最强.下部老叶次之,顶端未成熟嫩叶饲育的蚕最弱;用贮藏桑叶饲育的蚕抵抗性明显下降.人工饲料饲育时,其抵抗性在一定含量范围内.随桑叶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40%以上,反稍有下降趋势;饲料的加水量以1:2.2—2.4为宜;脱脂大豆粉含量在20-35%范围内随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蔗糖添加量以8%左右最适.各龄起蚕在常温下经受24小时饥饿后,对CPV抵抗性的变化程度因蚕龄而异,蚕龄愈小,影响愈大;同一龄中,经受饥饿时间愈长,下降愈明显.  相似文献   

5.
家蚕品种对细胞质型多角体病毒感染抵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蚕中肠型脓病。是我国养蚕生产上危害最大的蚕病之一。为了从家蚕品种角度给本病防治提供基础资料,作者于1973—1974年初步研究了家蚕品种对细胞质多角体病毒(CPV)感染抵抗性测定方法;先后对50多个家蚕品种纯种和杂交组合的抵抗性作了测定和比较;估算了家蚕品种对CPV感染抵抗性同其他经济性状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近年在家蚕对病毒(CPV、NPV、IFV、DNV)感染抵抗性生理生化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家蚕不同品种、不同发育阶段对病毒感染抵抗性的生理生化机制和不同伺育温度、不同叶质影响家蚕对病毒抵抗性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及绝食饥饿、低温刺激引起家蚕对病毒抵抗性下降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利用人工饲料无菌饲育法,添食经表面消毒而无其他微生物污染的纯NPV,计算出LD50,以调查正常蚕对NPV感染抵抗性及经受低温、饥饿处理后,对NPV感染抵抗性的变化与蚕发育龄期的关系。明确了正常蚕对NPV的感染抵抗性随蚕龄的发育而增强,每发育一个龄期,约增强10倍左右;但在人工饲料无菌饲育条件下,5龄起蚕比4龄起蚕未见增强。各龄起蚕经低温处理后,对NPV感染抵抗性减弱的变化随蚕龄的发育而急剧增大,5龄起蚕低温处理后较未处理蚕下降76万倍之多。各龄起蚕经饥饿处理后,对NPV感染抵抗性的变化也随蚕龄的发育而增大,但在1、2龄不明显,5龄起蚕饥饿处理后较未处理蚕下降10倍左右。  相似文献   

8.
把五种不同浓度的质型多角体病毒液,按0.1毫升均匀涂布在10平方厘米桑叶小片的背面,在二龄起蚕时添食30头,待带毒叶片食尽后,改为正常饲育,饲育在二重皿内。添毒后第10天逐头解剖中肠,检查并统计发病率。按Finney.D.J.机率值分析法求出半数发病率的对数浓度(logIC50)值,以衡量各品种及杂交后代抵抗性的大小,并进行品种间抵抗性差异调查、遗传特点及有关方面的分析研究。初步认为:(1)家蚕品种间对质型多角体病毒经口感染抵抗性差异显著;(2)同品种不同蛾区间及雌雄蚕间抵抗性差异显著,雄蚕较雌蚕抗病性强;(3)添毒蛾区的茧质平均成绩春季低于对照,夏季经变量分析无显著差异;(4)家蚕对经口感染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抵抗性有较明显的杂种优势;(5)抵抗性与茧层量、茧层率,在春季调查有极显著负相关,与全茧量无显著相关,但在夏季都无显著相关;(6)抵抗性受多对基因控制,无母体效应,有偏父遗传现象。  相似文献   

9.
<正>蚕对病毒的感染抵抗性,因蚕品种、用桑质量、技术处理及蚕所处的气象环境条件等的不同,差异很大.本试验探讨了对转青卵和蚁蚕不同温度抑制时间的长短,以及起蚕绝食饥饿时间长短,与其对胃肠型肤病病毒(CPV)、血液型脓病病毒(NPV)、浓核病病毒(DNV)等三种病毒的感染抵抗性的关系.现将调查结果简报于后,以为养蚕中采取合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由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cytoplasmic polyhedosis virus,Bm CPV)感染引发的家蚕中肠型脓病对蚕业生产的危害严重,目前对该病害的防治仍局限于消毒预防。国内外学者希望从筛选的对Bm CPV有较强抵抗力的家蚕品种中寻找抗性基因和分析抗性机制,并通过转基因技术过量表达抗性基因或经RNA干扰病毒侵染增殖关键基因等策略来提高家蚕防御Bm CPV侵染的能力。本文综述家蚕抗Bm CPV研究在上述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对家蚕抗Bm CPV的分子机制进行分析与讨论,为该领域展开更深入的研究提供较为系统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1.
讲演者已报告过人工饲料育蚕的病毒感染性比桑叶育蚕高,这次报告是因为研究了关于蚕儿用人工饲料饲育的时期长短与病毒感染性的关系。对5龄起蚕用桑叶添食CPV,比较1~4龄人工饲料育、1~3龄人工饲料4龄桑叶育、1龄人工饲料2~4龄桑叶育、1~4龄桑叶育的蚕儿时,-log ED_(50)值分别为4.8、4.6、3.9、3.1,人工饲料育的时期越长病毒感染性越高。对4龄起蚕添食CPV时,也可以看到同样的倾向。在与上述相同  相似文献   

12.
<正> 为了进一步探索用漂白粉添食或蚕体蚕座喷雾消毒,防治家蚕病毒病的生产实用价值,我们配合生产在夏蚕期进行了漂白粉添食、蚕体蚕座喷雾消毒防治家蚕血液型脓病的生产性试验。现将使用效果汇报于后, 一、供试地点、材料试验是在渭南县花园公社农科站进行的。夏蚕期饲育蚕品种为浙农一号×苏12。饲育温湿度及标准:一、二龄80—82°F,干湿差2—3°F,三龄78~80°F,干湿差4—6°F。采用塑料簿膜全防干育,全令四回育。  相似文献   

13.
脓病清对家蚕NPV、CPV、DNV,只需经4h处理,就能将病毒杀灭;对家蚕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及浓核病均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能降低死蚕率及死笼率;使用安全,对蚕生理及茧丝质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金凤 《蚕学通讯》2021,41(2):26-28
近年来,由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 ,BmNPV)感染引起的血液型脓病在原蚕饲育过程中时有发生,有的原蚕区因为发生家蚕血液型脓病直接影响到收茧量和制种量,个别原蚕饲养户甚至颗粒无收.为此,我们针对原蚕区的环境及饲养条件,实施了对家蚕血液型脓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感染了软化病病毒(IFV),小型软化病病毒(SFV),还有细胞质多角体病毒(CPV)的蚕,用高温处理可以抑制其发病。在蚕的各令脱皮期放在37℃高温中处理24小时,虽对孵化幼虫接种致死量的IFV仍可以使之活到结茧。高温处理的适期是在眠中到脱皮后12小时内效果显著。脱皮24小时后处理则不见有活到结茧的。还有对脱皮后的幼虫虽作6小时高温处理,亦可见到治疗效果。将SFV感染幼虫放在37℃中处理,可以阻止SFV的增殖,脱皮期并在高温处理期中,中肠皮膜组织的SFV抗原量减少。另方面,就CPV而言,在37℃中明显阻碍多角体的形成。还有,感染了CPV的中肠细胞在脱皮期会脱落,而由新生细胞来填补。苏毕尔—1×苏毕尔—2和j—124×C—122。从健康的群体中选出蚕儿,在蚕篇内放剂量1.10~4的多角体添食,使不同品种和交杂种的蚕儿感染。将0.025毫升悬浮液的病毒用结核菌素接种法的注射器注射蚕蛹使其感染。用无菌的蒸馏水注射对照区蚕蛹。查明:桑蚕品种和交杂对于用特殊方法人工感染有核多角体病毒的抗性没有明显的不同。吃病毒叶片感染的蚕儿,对病毒的抗性因令期而不同。一令和二令蚕儿的敏感性最高,而五令蚕儿抗性最大。随令期的增加,蚕儿有核多角体的抗性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正>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蚕病、增产蚕茧的最经济有效的途径,而选用抗病亲本又是抗病育种成败的关键.我们分别于1970年、1981年和1982年的不同蚕期对32个家蚕品种添食浓核病毒(DNV)和中肠型脓病病毒(CPV)进行抗病性鉴定.现将主要结果介绍如下:不同蚕品种对DNV和CPV的抗病性1970年春期对兰溪10号、中51、中54、德清1号、余杭7号、余杭2号、温州土种、土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甲醛减毒疫苗对家蚕中肠型脓病发生的效果。使用的病毒毒株为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D-13”。游离的病毒由0.02%甲醛在27℃下减毒28-36小时。这种经减毒的疫苗涂沫在桑叶上给刚孵化的蚁蚕添食4小时,疫苗的浓度为10~8(多角体/m1),然后在二龄起蚕用活性病毒添食,本文报告的结果表明,在家蚕中肠质型脓病场合下,口服甲醛减毒疫苗可相对地预防以后食下病毒引起的发病,在1975-1977年期间,蚕区生产试验也表明了同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桑蚕中肠型脓病蚕排出的蚕粪,含有大量病毒及多角体,能污染桑叶传染于健蚕,是蚕座内传染的媒介。病原物是以游离的状况分布于蚕粪的表面。 蚁蚕及各龄起蚕添食多角体后,经48小时排出的蚕粪有致病力。稚蚕期感染后,3—4龄排出的蚕粪带病原最多,是蚕座内传染的成期。而3—4龄染病的蚕儿绝大多数在五龄发病,且蚕粪的病原物也很多。通过对蚕儿添食病毒或多角体,病蚕混育,病蚕粪混育及病蚕粪浸液添食等试验,均证明以上的规律。因此,加强稚蚕期的消毒防病工作,是预防中肠型脓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石灰为蚕座消毒剂,有能杀灭及隔离散布在桑叶及蚕粪表面的病原的作用,在三龄期以后各龄起蚕及盛食期施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钼蓝定磷法探讨了各种因素对家蚕中肠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的影响。就家蚕的发育时期来说,酶的活性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每龄眠中较低,盛食期达最高峰,熟蚕期为五龄的最低值;蚕绝食处理后,中肠碱性磷酸酶活性即下降,绝食后复给桑,酶的活性可恢复到一定水平,大蚕期以不同叶质饲育,此酶活性无论是嫩叶,还是老叶均比适熟叶为低,尤其以基部老叶为最低,不同温度饲育,普通适温区中肠碱性磷酸酶明显高于高温区或低温区;氟化物添食后第二天起,蚕在外表上并无明显的中毒症状,但中肠碱性磷酸酶活性已趋下降。  相似文献   

20.
家蚕血液脓病病毒容易经伤口或食下进入蚕体,在不良环境条件下更易引起感染发病。要防治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就要从养蚕布局,蚕前、蚕中、蚕后严格消毒,改善饲养环境,加强桑园管理,选采适熟叶,添食抗菌药剂和石灰水等全方位采取防治措施,创造适合蚕儿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增强蚕儿体质,切断传染源,才能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