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黑龙江省不同类型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单因素方法研究黑龙江省不同类型土壤铜、锰、铁、锌微量元素含量与稻米子粒铜、锰、铁、锌微量元素的关系及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铜含量顺序为白浆土>黑土>草甸土>盐碱土,锰和铁的含量顺序与铜一致,锌的含量则是黑土>白浆土>草甸土>盐碱土。土壤中的铜、锰、铁、锌含量与水稻子粒中各微量元素含量达极显著正相关;水稻子粒中铜、锰、铁、锌含量高,稻米整精米率、长宽比和食味评分降低,蛋白质含量和垩白粒率升高;各微量元素对于稻米出糙率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不一致,子粒中铜、锰、铁含量高,稻米出糙率高,锌含量与稻米出糙率则相反,各微量元素对于稻米的出糙率影响不大,铜和锌含量低,锰和铁含量高,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高,子粒中各微量元素与稻米品质指标的关系间接反映出各类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与稻米品质指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饼肥用量对烤烟品种K326中部叶微量矿质元素Fe、Cu、B、Mn和Zn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中微量元素铁、硼、锰和锌的含量,在处理A和处理E之间、处理B和处理E之间、处理C和处理E之间都表现出显著差异;全部五种微量元素含量在处理D和处理E之间差异不显著。烟叶中所含的铁、硼、锰,都是在40d叶龄时达到最大值,锌在50d叶龄达到最大值,但与40d叶龄差异不大;铁和锌变化都是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硼和锰含量变化是呈现先增加再稍有降低,再增到最大,然后再降低的趋势。铜的变化与之相反,表现出先降低再增加,后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不同马铃薯品种块茎中铁的积累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铁元素在马铃薯块茎中的吸收积累规律,从而为马铃薯的品质改善提供合理依据,以马铃薯品种‘延薯4号’、‘东农311’、‘克新13号’和‘克新18号’为试验材料,在块茎形成到收获的全生育期内,进行块茎中铁元素吸收积累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生育进程期的推进,不同的品种块茎中铁元素浓度表现相似的变化规律,铁浓度最大值出现在第1次取样时,并在整个取样期间表现降低-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规律,但不同品种升高降低的时期不同;至最后一次取样,块茎铁含量为‘东农311’>‘克新13号’>‘延薯4号’>‘克新18号’,范围为41.8~51.2 mg/kg。4个品种块茎的铁积累量随生育时期的推进整体呈升高的趋势;4个品种块茎的铁积累量和干物质积累量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针对西藏"一江两河"高海拔地区豆科牧草种植需求,应用灰色关联综合分析,用总生长高度、茎叶比、鲜干比、越冬率、鲜草产量等指标构建品种评价模型,对20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在该地区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的综合表现较好的有‘雷西斯’、‘苜蓿王’、‘中兰1号’、‘德宝’、‘赛特’等品种,而‘阿尔冈金’、‘杜普梯’、‘皇后’、‘博勒维’等品种生产性能较低。评价指标中所占的权重顺序为茎叶比总生长高度鲜干比越冬率鲜草产量。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中微量元素含量与农产品的营养品质密切相关。为科学指导安麦 13 的生产应用,为安阳市小麦安全生产和营养育种提供参考,在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永和试验基地开展安麦 13 对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的积累特性研究,分析成熟期小麦各器官微量元素含量、富集系数及转移系数。结果表明:安麦 13 成熟期籽粒中微量元素铁、锰、锌、铜含量分别为 28.97mg/kg、31.89mg/kg、17.59mg/kg、3.03mg/kg。安麦 13 成熟期根、叶、籽粒中的铁、锰、锌、铜含量和分布系数高于茎和壳,不同器官对铁、锰、锌、铜的富集转移能力各有不同。铁、锰的生物富集系数较低,锌、铜在根、叶、籽粒中的生物富集系数大于茎、壳。铁的转移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籽粒 > 叶 > 茎 > 壳,锰的转移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叶 > 籽粒 > 茎 > 壳,锌、铜的转移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籽粒 > 叶 > 壳 > 茎。植株中微量元素铁、锰、锌、铜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盆栽和地栽牡丹叶片与花芽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盆栽与地栽牡丹体内7种矿质元素含量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规律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为盆栽牡丹和地栽牡丹的平衡营养、合理施肥与高效优质栽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牡丹品种‘洛阳红’为试材,通过盆栽和地栽2种栽培方式,在不同日期(5—11月)采集样品,测定和比较2种栽培方式下牡丹叶片和花芽中7种矿质元素(氮、磷、钾、铁、锰、锌和铜)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矿质元素间相关性。结果表明,牡丹叶片和花芽中每一种大量元素(氮、磷、钾)在2种栽培方式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叶片中大量元素平均含量高低依次为氮、钾、磷,而花芽中大量元素平均含量高低依次为氮、磷、钾。牡丹叶片和花芽中微量元素(铁、锰、锌、铜)在2种栽培方式下变化趋势有一定差异。地栽牡丹叶片中微量元素平均含量排序为Fe>Mn>Zn>Cu,而盆栽牡丹叶片中微量元素平均含量排序均为Fe>Zn>Mn>Cu,2种栽培方式下花芽中微量元素平均含量排序均与盆栽牡丹叶片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一致。2种栽培方式下,牡丹叶片中矿质元素间相关性差异较大,然而氮和磷间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以上水平,牡丹花芽中矿质元素间相关性也有一定差异,然而氮和磷、氮和钾间相关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剑河县土壤微量元素与有机质、pH值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剑河县12乡镇72个土壤样本的有效态微量元素、有机质及pH值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土壤中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锰、有效铁、有效硼元素与有机质、pH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含量有正相关性,与有效锰含量呈负相关性;土壤pH值与有效锰、有效铁、有效锌、有效硼含量有负相关性,与有效铜含量呈正相关性的规律.在生产过程中,应针对不同乡镇的土壤微量元素状况,应在长期施用氮磷钾肥料的基础上,可采取调节有机质和pH值等提高微量元素有效性的方法来提高农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滨海平原耕地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变化特征,在浙北和浙南分别建立不同围垦利用时间的土壤系列,采集不同围垦利用时间的表层土壤混合样和剖面分层土样,分析土壤基本性状和微量元素全量与有效态含量。结果表明:围垦利用时间对微量元素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围垦利用时间的增加,土壤中铜、锌含量呈现增加,而铁、锰、硼、钼含量呈现下降;有效态铜、锌、铁、锰都呈现明显的增加,而有效态硼、钼含量呈现明显的下降;围垦时间的增长也增加了上下层土壤之间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土壤剖面由上至下铜、锌和钼含量呈现下降,而铁、锰和硼呈现出向中下层增加的变化。围垦利用时间对微量元素的影响主要是土壤基本性状发生变化、长期种植水稻发生淋溶作用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朝阳地区八种小杂粮中必需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辽宁省朝阳地区较为常见的八种小杂粮(玉米、黏米、高粱米、红豆、豇豆、苏立豆、燕麦和荞麦)中铁、锌、铜、锰、硒、钼、钴、铬、镍九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朝阳地区杂粮中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半微量元素铁及微量元素锌、锰含量相对较高,同种样品中不同微量元素的差异较大;杂粮中豆类的钼、钴含量最为丰富,显著高于米类和麦类杂粮(P0.05),麦类杂粮中含有较为丰富的锰元素。该结果可为杂粮的营养价值评价及加工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并对人们合理膳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ICP-MS测定蜂花粉中12种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蜂花粉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了解蜂花粉作为营养品的使用价值,采用ICP-MS测定浙江市场收集到的4种蜂花粉中钙、锰、铜、铁、锌、钼、硒等7种微量元素和铅、镉、铬、汞、砷等5种有害元素。运用SPSS 18.0软件对7种微量元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钙、锰、铁这3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性比较大,可以作为不同品种花粉之间区别的标志元素。有害元素铅的含量略高于或低于国家标准限量,镉、铬、汞、砷等4种有害元素含量比较低,有待安全限量标准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降尘和酸雨对芹菜中重金属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温室条件下模拟酸雨、降尘对芹菜进行不同的受试处理,并对茎、叶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对于芹菜茎,酸雨使Zn,Cu,Ni,Pb含量增加,Fe的含量减少,Mn,Cd含量几乎不受影响;降尘使Zn,Mn,Ni,Fe,Cd含量增加,使Cu,Pb含量减少;酸雨和降尘联合作用使7种元素含量都增加。对于芹菜叶,酸雨使Cu,Zn,Mn含量增加,Fe的含量减少,Pb,Ni,Cd的含量对不同pH有增有减;降尘使Zn,Mn,Cd,Fe的含量增加,使Cu,Pb,Ni含量减少;联合作用使叶的Zn,Cu,Mn,Cd,Fe含量增加,Pb,Ni含量减少。7种元素在茎、叶中的聚类分析表明,茎中Cu-Ni协同作用显著,Fe-Cu拮抗作用显著;叶中Cu-Pb协同作用显著,Fe-Mn拮抗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2.
吴彩  方兴汉 《作物学报》1994,20(2):248-252
测定了不同浓度处理的水培茶苗根、茎、叶中及土施和喷施Zn的茶树叶中P、K、S、Ca、Mg、Mz、Al、Zn、Mo、Na、B、Cu、Fe的含量。结果表明,茶苗对Zn有较强的吸收能力,Zn处理<0.50ppm时,茶苗体内Zn大多运往叶中;当叶中达生理需要量后,Zn也在根、茎中积累;当生长介质中Zn达一定量后,Zn在叶中积累。茶树Zn-P间有明显的拮  相似文献   

13.
为正确评价喀斯特区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及有效利用土壤资源,以FAST(大射电)核心区西番莲、猕猴桃、八月瓜、冷饭团4种果园为研究对象,采集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分析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Fe、Mn、Cu、Zn)含量,并根据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及评价标准,评定土壤微量元素丰缺状况。结果表明,在4种果园中,土壤有效Fe、Mn、Cu、Zn含量变化分别为33.02~88.15 mg·kg-1、5.40~15.42 mg·kg-1、0.15~0.69 mg·kg-1、0.28~0.84 mg·kg^(-1),且0~20 cm土层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根据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及评价标准,土壤有效Fe含量最高,达到极高水平,土壤有效Zn含量最低,处于极低水平;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指数大小顺序表现为:Fe(7.98)>Cu(2.24)>Mn(1.05)>Zn(0.55)。喀斯特区土壤微量元素总体表现出有效Fe、Mn、Cu含量大于临界值,能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土壤有效Zn含量严重低于临界值,表现出亏缺状态,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应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14.
甘薯茎尖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7个不同品种的甘薯茎尖进行了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的测定,并且与常见蔬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甘薯茎尖的营养成分齐全,除总糖含量较低外,其它成分含量均较常见蔬菜要高;微量元素含量绝大多数比常见蔬菜含量要高,尤其是Mg、Mn、Fe和Zn,这为甘薯茎尖的菜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contents of inorganic elements in the stems of wild Plumbago zeylanica Linn. in different harvest peri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and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harvest period on the content of inorganic elements. [Methods]Microwave digestion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er( ICP-OES) were both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organic elements in the stems of wild P. zeylanica. The detection results were researched by correlation analysi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Results]The contents of inorganic elements in the stems of P. zeylanica varied in different harvest periods. Al,Ca,Fe,Sn,Ti,As,V, Zn,Mn,Mg and Ni were the eigenelements of P. zeylanica stems.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12 samples of P. zeylanica stem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September was the first major category,and the others were the second category. [Conclusions]The detection results offered useful data for the synergic relationship among elements,and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better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 zeylanica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6.
郭琪琳  吴海云  李欢  刘庆 《作物杂志》2020,36(2):41-325
选取3个鲜食型、3个淀粉型和3个紫甘薯品种,于不同生育期采集地上部茎、叶样品,测定其碳(C)、氮(N)、磷(P)含量,研究不同类型甘薯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随生育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薯叶中C、N、P含量范围分别为391~399、26.3~29.1、2.90~3.10mg/g,茎中分别为421~428、11.6~15.2、4.99~5.77mg/g,其在茎、叶中的差异大于甘薯类型间的差异;茎中C含量随生育期延长略有增加,但茎、叶中N和P含量则随生育期延长而降低,茎、叶中C、N、P含量随生育时期的变化大于甘薯类型间的变化。不同类型甘薯叶中C/N、C/P分别以紫甘薯和淀粉型甘薯最大,说明紫甘薯和淀粉型甘薯有较高的碳同化能力;3种类型甘薯叶中N/P为8.57~9.97,表明N元素是甘薯茎叶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病毒病)与番茄叶片中各金属元素含量的关系,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不同品种及不同定植时间的番茄叶片中Mg、Ca、Fe、Mn、Cu、Zn共6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抗性水平的番茄品种的各金属元素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番茄的病情指数与Mg、Mn和Zn 3种元素的含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且随着定植时间的增加,感病品种叶片中Mn和Zn的含量呈显著性降低。因此,在番茄生长过程中,为了抑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可对植株施加适量的Mn肥和Zn肥。  相似文献   

18.
超甜玉米不同生育期各部位微量元素分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掌握超甜玉米微量元素的分配变化规律,科学地施微量元素肥料,对儋州地区生长正常玉米植株的分别采样分析,测定不同生育期根、茎、叶及果实中铁、锰、铜、锌、硼等5种微量元素养分含量,研究其分配规律,其结果表明:1、超甜玉米根、茎、叶、果实等组织微量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根中Fe>Zn>Mn>Cu>B;茎中Zn>Fe>Mn>Cu>B;叶片中Fe>Zn>Mn>Cu>B;果实中Zn>Fe>Mn>Cu>B;全株Fe>Zn>Mn>Cu>B。2、茎中的Cu、Zn与全株的关系达显著相关,叶片铁含量与全株的关系达显著相关,根和茎锰含量与全株关系均达显著相关。3、各组织微量元素含存在不同生育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尧都区耕层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实现尧都区“精准农业”发展的新需求,为当地土壤耕作及作物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基于GIS技术,采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山西省尧都区耕层土壤中有效态Fe、Mn、Cu、Zn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和丰缺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88.8%的土样缺乏有效Fe,有效Mn和有效Zn分别有19.2%和0.8%的样品处于临界值以下。描述性统计所得变异系数在41.5%(有效Zn)~55.5%(有效Mn)之间,均属于中等变异。(2)有效Fe含量的最适模型为球状模型,有效Mn、有效Zn和有效Cu的最适模型为指数模型。有效Zn含量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C0/C0+C为83.97%,空间相关性程度较弱;有效Fe、有效Mn和有效Cu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区4种微量元素具有各向异性,其中有效Mn在90°方向上变异程度较强。(3)Kriging插值结果显示,有效Fe和有效Cu在汾河流域都呈现出明显的带状沿河分布趋势,且由河流东岸向西岸呈递减趋势。研究区内有效Fe非常缺乏,有效Cu含量丰富,有效Mn在东南部和西北部富集,有效Zn整体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