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烤烟云烟97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成熟期短时渍水处理对烤烟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主要碳、氮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烤烟成熟期渍水处理3 d,中部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低于对照,降幅为20.39%;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高于对照,增幅分别为33.14%,56.70%;烟叶淀粉、总氮和烟碱含量有降低趋势,分别下降了2.9,0.74,0.77个百分点,而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有增加趋势,分别上升了1.33,0.46个百分点。说明渍水胁迫使叶片生理代谢紊乱,氮代谢减弱,碳水化合物积累减少。研究结果有助于从生理生化角度揭示成熟期渍水胁迫对烤烟生长和品质形成影响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广东不同烟区烤烟化学成份与地理生态特点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广东省6个烟叶产区县中部烟叶(C3F)和上部烟叶(B2F)主要化学成份与地理生态特点的关系。结果表明:五华、梅县烟叶特点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含氮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与其良好的光热条件有关。蕉岭烟叶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烟碱含量高,与其降雨量大,气温高有关。南雄烟叶的特点是总糖、还原糖含量低,上部叶烟碱含量偏高,而中部叶烟碱含量偏低,与其弱碱性植烟土壤有关。连州烟叶的特点是总糖、还原糖含量高,上部叶烟碱含量偏高,与植烟土壤和烟株成熟后期雨水多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陕南烟区采用田间试验,以云烟99为材料,通过两因素交互试验,研究了外源喷施不同浓度的GA3(Gibberellin)和IAA(Indole-3-acetic acid)对烤烟上部叶全碳、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淀粉、全氮、烟碱、全钾含量、经济性状以及烤后化学成分的影响,目的在于寻求改善陕南烟区上部烟叶品质,提高其可用性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外源GA3 50mg/L+IAA 30mg/L能够显著增加打顶后30d烤烟上部叶的全碳、全钾、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其增幅分别为23.80%、46.58%、38.10%和48.55%;同时,提高了烤后烟叶的糖碱比、氮碱比,降低了烟碱和淀粉含量,且二者协同效果好于单施,尤其对产量、上等烟比例、烤后可溶性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综合分析,GA3 50mg/L+IAA 30mg/L二元协同施用可作为提升上部烟叶品质的技术措施,对改善上部烟叶品质具有较好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施肥与打顶对不同生态点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施肥量与打顶对不同生态点烟叶化学成分的关系,在云南楚雄、弥渡、南涧、祥云进行了施肥量(72kg/hm2、90kg/ hm2、108kg/ hm2)与打顶(扣心打顶、中心花开打顶、盛花期打顶)试验,结果表明: 总糖、总氮、烟碱、蛋白质、钾含量不同生态点差异显著。最佳施肥量与最佳施肥量-20%处理比较烟叶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与最佳施肥量+20%处理比较差异显著。扣心打顶、中心花开打顶、盛花期打顶处理总糖、还原糖、总氮、蛋白质含量,相互间比较差异不显著。扣心打顶、盛花期打顶处理烟碱含量比较差异不显著,但与中心花开打顶比较差异显著。烟叶部位间总糖、还原糖比较差异极显著,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总氮含量中部叶、下部叶比较差异不显著,但与上部叶比较差异极显著。蛋白质含量烟叶部位间比较差异极显著,上部叶>下部叶>中部叶。钾含量烟叶部位间比较差异极显著,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钾受施肥措施、打顶措施影响小,遗传稳定性高。蛋白质受环境条件及施肥措施、打顶措施的影响最小,烟碱受环境条件及施肥措施、打顶措施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浏阳烟区不同年份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不同年份浏阳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浏阳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均存在较大的变异。烟碱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1.47%,较不稳定;蛋白质的变异系数最小为6.06%,比较稳定。(2)浏阳烟叶的总糖、还原糖、烟碱、蛋白质、钾、氯、糖碱比和钾氯比的年度间差异均不显著,说明浏阳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年度间较稳定。浏阳烟叶的总氮和氮碱比年度间的差异显著,年度间变化较大。(3)浏阳烟叶钾氯比适宜,总糖含量较高,但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偏高、糖碱比和氮碱比较低。因此,控制上部叶烟碱含量,协调糖碱比和氮碱比是今后浏阳烟叶品质改良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6.
烤烟成熟期控水对烟叶主要碳氮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熟期是烤烟需水次临界期。为明确烤烟成熟期土壤水分对烟叶主要碳氮化合物的影响,试验在烤烟成熟期进行土壤控水,研究烟叶总糖、还原糖、淀粉、总氮和烟碱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70%~85%,烤烟生长后期(移栽后约83天)烟叶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较高;干旱胁迫降低碳代谢,而干旱后复水碳代谢增强。70%~85%土壤含水率,烤烟总氮和烟碱水平较低;干旱胁迫促进氮代谢,总氮和烟碱含量较高;干旱胁迫后复水,烟叶总氮和烟碱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烤烟成熟期,土壤水分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协调烟叶碳氮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7.
不同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烟叶厚度与烟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烤烟品种云烟87用显微标尺法测量了4种不同采收方式所得上部烟叶初烤烟的厚度,用连续流动法测定了不同采收方式所得初烤烟的烟碱含量与总糖含量,探讨了不同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叶的厚度、烟碱含量、糖碱比值及可用性的影响。得出结论:(1)顶部6片叶一次性摘采或砍采均可显著降低上部烟叶的厚度,其倒数第2叶初烤烟的厚度分别比每次采收2片的降低了18.9%和18.0%;(2)可显著降低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二者的倒数第2叶初烤烟的烟碱含量分别为3.0%与2.9%,而每次采收2片的烟碱含量为3.9%;(3)可显著降低上部烟叶的总氮含量、提高糖碱比值;(4)可显著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5)与每次采收2片的相比,每次采收3片的亦具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上部烟叶厚度与烟碱含量和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7个烤烟品种打顶后不同叶位烟叶表面蔗糖酯的分泌量与其他化学成分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烤烟品种表面蔗糖酯总量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各叶位烟叶表面蔗糖酯含量差异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其中以NC89含量最高,其次是云烟85,最低为G80。叶位之间比较发现各品种蔗糖酯总量均呈现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的变化规律。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品种之间蔗糖酯含量差异显著。蔗糖酯含量与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烟碱之间呈正相关,与非还原糖和钾之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进行密集烘烤试验,研究湿度指标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变黄阶段,干球温度38℃左右,湿球温度36℃均有利于提高烟叶外观质量、均价、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评吸结果香气质较好、劲头较大,评吸质量相对较好。定色阶段,较低湿球温度处理与较高湿球处理相比,较低湿球温度有利于提高烟叶经济性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同时还可降低蛋白质、淀粉含量,使烟碱、总氮和蛋白质含量达到适宜范围,同时也以较低湿球处理下评吸质量较高。但较高湿球处理烟叶外观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0.
烤烟上部叶片采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研究表明烤烟上部剩5~7片叶,待全部成熟后一次采收,较原习惯分次采收,能提高烤后烟叶的商品等级和外观质量,降低烟叶的总氮、烟碱含量,增加还原糖、可溶性糖含量,评吸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以烤烟K326为供试品种,通过大田栽培试验,于烟株打顶后分别将不同浓度α-萘乙酸浸泡的棉球包扎于茎顶,用连续流动化学分析法测定了各处理所得上部烟叶橘黄二级(B2F)初烤烟的烟碱、总糖、还原糖等化学成分的含量,研究α-萘乙酸棉球扎顶对烤烟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及糖碱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0~200mg/kg的浓度范围内,烤烟上部烟叶的总烟碱含量与α-萘乙酸的浓度呈负相关,而上部烟叶的水溶性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值均与α-萘乙酸的浓度呈正相关;(2)打顶后用浓度为200mg/kg的α-萘乙酸溶液浸泡的棉球包扎烟株茎顶部,可较大幅度地降低烤烟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并显著提高上部烟叶的糖碱比值,该处理所得B2F初烤烟的总烟碱含量从对照的5.9%下降至3.8%,而糖碱比值从对照的2.8上升至5.3,总烟碱含量和糖碱比值分别为对照的64.4%与189.3%;(3)打顶后用浓度为200mg/kg的α-萘乙酸棉球扎顶可显著提高烤烟上部烟叶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2.
烘烤过程中温湿度对烤烟淀粉降解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和K326的中部叶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烘烤温湿度下烟叶中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对淀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均出现2次高峰,分别处于烘烤的变黄中期和定色前期;淀粉的降解集中在烘烤的变黄期,进入定色前期淀粉降解缓慢,定色后期至烘烤结束时,淀粉降解甚微。低温低湿变黄,慢速升温定色的烟叶中淀粉降解量、降解速率,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均较高,烤后烟叶淀粉含量较低,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各种化学成分较为协调。  相似文献   

13.
烤烟上部叶片采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表明烤烟上部剩5~7片叶,待全部成熟后一次采收,较原习惯分次采收,能提高烤后烟叶的商品等级和外观质量,降低烟叶的总氮,烟碱含量,增加还原糖,可溶性糖含量,评吸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品种‘K326’上部叶烤后烟叶价值及内部化学成分协调性,在烟叶采收环节调整采收成熟度,在烘烤时采用定色期低速升温、高湿定色的烘烤工艺。研究表明:当上部叶充分成熟,叶色变黄,主脉泛白,茎叶角度在90°左右,在定色期采用低速高湿烘烤工艺,烘烤时间延长10 h以上,烘烤成本略有增加,烤后烟叶内部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淀粉含量降低,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当顶叶过熟,叶色变黄泛白,到达枯尖焦边的程度,在定色期采用低速高湿烘烤工艺,烤后烟叶均价较高,还原糖含量适中,淀粉含量5%左右,总氮含量适中,钾氯比适宜,内部化学成分协调性好。  相似文献   

15.
不同采收方式与烤烟上部叶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改善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和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提高上部叶的可用性,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研究了上部烟叶采用常规采烤(T1)、一次性采烤(T2)和带茎砍烤(T3)等3种方法对烤烟上部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上部叶带茎砍烤能明显提高上部烟叶的水溶性总糖、还原糖、钾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降低总氮和烟碱含量,但对氯含量的影响不大;一次性采收(T2)的效果介于带茎砍烤与常规采收之间。(2)上部叶带茎砍烤有助于提高质体色素的降解程度,其新植二烯含量是对照的1.61倍,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是对照的1.29倍。(3)上部叶带茎砍烤对非质体色素的降解有较大促进作用,其茄酮、非酶棕色化反应产物和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产物等含量均较对照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28.64%、28.94%和31.79%。因此,带茎砍烤使上部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提高了上部叶的香气质和香气量,增加了上部叶的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16.
重庆烟区 K326上部烟叶烘烤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K326’上部叶烤后烟质量及内部化学成分协调性,试验通过利用‘K326’同一成熟度的上部叶,设定内动力排湿烘烤工艺、外动力排湿烘烤工艺、三段式烘烤工艺3个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动力排湿烘烤工艺表现最好,最利于重庆烟区‘K326’上部烟叶的烘烤,烤后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增加,烟碱含量降低,且总氮含量、糖碱比值处于适宜范围内,淀粉含量最低;其烤后烟在经济上表现佳,中上等烟比例达68.5%,均价达13元/kg。  相似文献   

17.
针对密集烘烤存在的干物质降解不充分和香气物质不足的问题,以‘K326’品种为材料,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了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不同湿度控制烟叶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在密集烘烤过程中,42℃前淀粉含量迅速下降、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迅速升高;42~47℃,淀粉含量缓慢下降、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缓慢升高;在47℃后,淀粉、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基本保持稳定,变化很小。(2)烟叶烟碱、总氮含量随烘烤进程略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较小;氮碱比变化不大。(3)在烟叶变黄期和定色期适当增加湿球温度,可使化学成分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8.
烟草种质资源烟叶化学成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所烟草种质资源的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研究表明,烤烟的总糖、还原糖、施木克值、总糖/烟碱和总氮/烟碱极显著高于晒烟,而其总氮、烟碱、蛋白质则极显著低于晒烟.国外引进烤烟种质资源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国内种质资源,而其烟碱含量则显著高于国内种质资源.总糖与还原糖呈极显著正相关,总糖与烟碱、总氮、蛋白质呈极显著负相关.烟碱与总氮、蛋白质呈正相关,并分别达到了极显著和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以翠碧一号、K326、中烟100、云烟87、红花大金元、中烟103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烤烟品种叶片不同生育时期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质量差异。结果表明:从栽后25d开始,烟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呈双峰曲线,K326和云烟87最低,翠碧一号和中烟103前高后低;淀粉酶活性随烟叶生长而增长并到55d时出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以翠碧一号、云烟87的淀粉酶活性最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在栽后65d之前,中烟100和中烟103显著的低于其他4个品种;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栽后45d品种间开始出现差异,以翠碧一号活性最低。从烤后烟样化学成分含量来看,中烟103的总氮、烟碱含量最低,还原糖、总糖含量最高,钾氯含量适中,化学成分比较协调。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重庆烤烟品质特征的年际变化及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关系,对12个产区5年的245个烤后烟叶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以2010年和2011年最高;而总氮、烟碱和氯含量以2010年和2011年最低;中上部叶钾含量呈逐年递减趋势。糖碱比仅以上部叶较适宜,而氮碱比则以下部叶较适宜,3个部位的钾氯比均高于适宜范围。3个部位烟叶的感官质量均有逐年改善的趋势。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下部叶的刺激性与总氮含量呈正相关;甜度与总氮含量呈负相关;香气量与氯和糖碱比呈负相关,与氮碱比呈正相关。中部叶的刺激性与烟碱含量呈正相关,与钾含量呈负相关。香气质呈现随还原糖和钾的增加而改善、随总糖的提高而降低的趋势;柔细度与烟碱呈负相关,与钾、氮碱比和两糖差呈正相关;杂气随糖碱比呈正相关,与氮碱比呈负相关;甜度随糖碱比增加而增加。上部叶的刺激性随烟碱和糖碱比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