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19个来源不同的茯苓栽培菌株为材料,采用MEGA4软件对ITS序列进行NJ法聚类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19个药用茯苓菌株ITS长度为1 608 bp~1 611 bp,G/C含量在55.7%~59%之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0.0636,遗传差异不大,17个茯苓菌株组成1个大群,茯苓9号和茯苓5.545菌株各自单独聚为一个群。  相似文献   

2.
在平菇栽培过程中极易发生绿霉菌、黑曲霉菌等霉菌的污染。特别是高温季节 ,使制种和种植等生产环节受到影响。2 0 0 0年 7~ 8月我们用克霉增产灵拌料制平菇种 ,装栽培袋然后消毒的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试验表明 ,克霉增产灵能有效预防绿霉、曲霉、根霉的发生 ,使栽培获得增产。1 供试材料1.1 供试菌株 江都平菇 10 9,引自江苏天达食用菌所。1.2 克霉增产灵 购于山西运城市应用化学厂。1.3 培养基配方  1原种配方 :麦粒 97% ,麸皮 1% ,石膏粉1% ,磷肥 1%。2栽培种配方 :棉子壳 5 0 % ,玉米芯 4 0 % ,麸皮8% ,石膏粉 1% ,磷肥 1%…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2020,(5)
为筛选适合工厂化栽培的灰树花菌株,比较分析了H1、H2、H5、庆6四个灰树花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长势、栽培周期、子实体单产、子实体品质以及生物学转化率。结果表明:①菌丝生长阶段:菌株H1、H5菌丝生长势最好且生长速度较快;②出菇期:菌株H1出现原基时间(5 d)、子实体成熟时间(13 d)、栽培周期(43 d)均短于其他菌株;③子实体单产:H1的平均单产最高,较其他菌株平均高约13~18 g,差异显著;④生物学转化率:H1(39.67%)庆1(36.26%)H5(35.97%)H2(34.97%);⑤子实体品质:H1的子实体品质较好,其次是菌株H5。H1菌株更适合工厂化栽培。  相似文献   

4.
由于猴头菇独特的食 (药 )用作用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当地猴头菇生产者蜂涌而起 ,盲目上马 ,缺乏科学性 ,因此 ,栽培成功率和产量低 ,质量差 ,缺乏市场竞争力。笔者向甘肃省气象局申请立项 ,经 1994~ 2 0 0 0年对猴头菇栽培试验和技术推广得出 :陇南猴头菇一年有春秋两个出菇高峰期 ,接种栽培期为春夏和初秋两个发菌时段 ,先进的栽培工艺和合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 ,是高产优质栽培猴头菇的必要条件。1 试验材料  1菌株 :L1 9猴头菇 ,引自江苏江都市天达食用菌所。 2培养基配方 :桦木屑 77% ,米糠或麸皮 2 0 % ,蔗糖、石膏、过磷酸钙各 1%。…  相似文献   

5.
雷萍  李峻志  孙悦迎 《食用菌》2003,25(1):12-12
金针菇白色菌株F2 4 (图 1)是我所 1999年 7月 2 4日在反季节栽培基地选出长势良好的子实体 ,经组织分离、纯化而获得 ,编号F2 4。我们对该菌株的形态特征、生长条件、产量等作了研究与比较 ,有明显的丰产和品质优势 ,为使该品种菌株在其他省区得到推广应用 ,现将其特性介绍如下 :1 形态特征2 .2 温 度 菌丝体生长温度 1~ 30℃ ,以 2 0~ 2 6℃生长最好 ,母种 7~ 10天菌丝可长满斜面 ,原种及栽培种 30天左右长满袋 ;子实体形成温度 2~ 2 4℃。2 .3 湿 度 培养料含水量以 6 3%~ 6 8%较宜 ,一头出菇的料含水量可少些。主料在拌料…  相似文献   

6.
茶薪菇俗称茶树菇、茶菇 ,是温带至亚热带地区 ,从春季至秋季发生的一种木生食用菌 ,生长于枯朽的油茶树桩上而得名。随着人工栽培成功并推广 ,栽培面积逐渐扩大 ,但生物转化率较低。本人经过几年的栽培实践 ,摸索出一种高产优质的栽培方法 ,现介绍如下 ,供广大同仁参考。1 栽培季节 茶薪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 1 0~ 32°C ,最适温度为 2 2~ 2 7°C。原基分化温度为 1 0~ 1 6°C ,子实体发育的温度为 1 3~ 2 5°C。菌株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也有不同 ,有的菌株子实体发生适温为 1 3~ 1 8°C ,有的菌株则为 1 6~ 2 5°,最适 2 4°…  相似文献   

7.
酒糟栽培鸡腿菇高产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的白酒产业历史悠久、产量丰富 ,而其工业废弃物———酒糟 ,却成为社会关注的“老大难”问题 ,大多不能被有效利用 ,在很多主产区 ,已造成严重的土壤、水质、大气等的污染。我局自 2 0 0 0年开始研究酒糟栽培鸡腿菇高产技术工艺 ,并获成功 ,生物转化率达 10 0 %以上。现将该技术简介如下 :1.栽培季节鸡腿菇属中温型菌类 ,出菇温度在 15~ 2 8℃。可利用大棚、拱棚、蚕棚等设施 ,在春秋两季栽培。山东省可秋季 8月初到 9月底栽培、春季 1月初到 3月初栽培。2 .菌株选用选择抗逆性强、产量高、单生或双生、鳞片少、颜色纯白的菌株。山东…  相似文献   

8.
杨华义 《食用菌》2003,25(1):23-24
本试验利用菌草为主要培养料 ,以木屑为对照 ,进行栽培白背毛木耳试验 ,以期为开拓食用菌栽培新原料提供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材料 ①菌株 :白背毛木耳 7811、白背木耳 9343,从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引进。②菌草 :芒萁、象草、类芦、斑茅、芦苇。1.2 试验设计 试验分 4组 ,每组设 3个重复 ,共 12个小组 ,每小组 10 0袋。各组配方见表 1,培养基含水量 5 0 %~ 6 0 % ,pH5~ 6 .5。表 1 供试各组配方 (% )培养料 A1 A2 B1 B2菌草 87 87木屑 (对照 ) 77 77麸皮 1 0 2 0 1 0 2 0碳酸钙 1 .2 1 .2 1 .2 1 .2石膏 0 .80 .80…  相似文献   

9.
七个香菇夏栽菌株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龙泉市地处浙西南山区 ,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市 ,海拔在 190~ 192 1m,6 0 0 m以上地区占大多数。我市从 1999年开始引种覆土地栽夏菇 ,获得了成功 ,平均每袋净收益比普通菇增收 2 0 %~ 30 % ,但品种间菇的性状、产量及质量差异很大。为了筛选出适宜于本地栽培的夏栽菌株 ,我们对 7个夏栽菌株进行了比较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株 武香 1号 (引自武义真菌研究所 ) ,申 2、申4、2 71(引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 ,L2 6 (引自三明真菌研究所 ) ,Cr0 4 (引自福建省真菌研究开发中心 ) ,6 1…  相似文献   

10.
刘祖清  孙伟 《食用菌》2002,24(6):10-10
在我省的淮南市 ,一个年产白金针菇 5 0 0 0多吨的专业村已经享誉华东 ,成为我省食用菌产业的一个亮点。栽培金针菇效益高于平菇 ,但不同的品种、不同的栽培方式产量质量有很大的差异。白金针菇 2 0 1,是我公司从全国引进的十多个白金针菇品种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质高产菌株 ,菇通体洁白如玉 ,菌柄直挺 ,不易开伞 ,抗斑点病 ,耐贮运 ,是规模生产金针菇的理想品种。配合高产栽培模式 ,可获得 2 0 0 %的生物学效率。现将其生物特性及高产栽培模式介绍如下。1 生物学特性1.1 温 度 白金针菇 2 0 1菌丝生长温度 2~ 3 5℃ ,适宜温度 15~ 2 8℃…  相似文献   

11.
鸡腿蘑又名毛头鬼伞 ,“2 0 1”是我园在万亩榴园采得野生菇体组织分离而成 ,经栽培出菇 ,生物转化率可达 10 0 %~140 %。1 鸡腿蘑 2 0 1的生物特性1.1 营 养 鸡腿蘑是一种草腐土生菌类 ,能利用相当广泛的碳源和氮源 ,各种食用菌栽培后的废料、杂木屑、棉子壳、玉米芯、麸皮、畜粪、杂草、麦草、稻草等都可使用。1.2 温湿度 属中温偏高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 3~ 3 5℃ ,最适 2 4~ 2 6℃ ,- 10℃不会被冻坏 ;子实体生长温度为 8~3 0℃ ,出菇最适为 16~ 2 4℃。该菌株菌丝生长培养基含水量以 65 %左右为宜 ,但发酵后的培养料含水量…  相似文献   

12.
我国梨生产现状及主要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是梨树原产地之一 ,梨树是我国继苹果、柑桔之后的第三大栽培果树。我国梨树栽培品种中 ,脆肉、软肉品种兼有 ,以脆肉品种为主 ,这些品种主要分属秋子梨、白梨、砂梨、西洋梨 4个种。1 梨树生产现状2 0 0 0年 ,我国 (不含台湾省 )梨树栽培面积达 1 0 1 4 740 hm2 ,比 1 995年增长了1 8.0 7%。河南、安徽、新疆、湖北、四川、江苏、云南、浙江、贵州 9个省 (区 ) 2 0 0 0年梨树栽培面积比 1 995年增长 40 .2 7%~1 95.81 % ,其梨树栽培面积占全国梨树栽培总面积比 1 995年上升了 0 .48~ 1 .52个百分点。上海市梨树栽培面积 1 995~ 2 0…  相似文献   

13.
φ (CO2 ) =1 2 %比 φ (CO2 ) =0 8%时菌丝生长速度快。高CO2 浓度 (1 2 % )下 ,各菌株难形成原基或形成无效原基 ;φ (CO2 ) =0 8%时 ,Pe1、Pe2、Pe5能形成原基 ;φ (CO2 ) =0 4 %时 ,各菌株都能形成正常的原基 ,形成菇蕾 ;φ (CO2 ) =0 3%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专用库房 ) ,各菌株均能较快形成原基。  相似文献   

14.
金针菇FV-88是我中心选育的一株优质高产菌株。通过2 0 0 2年秋季出菇表明 ,产量超过同类品种的 2 0 %~ 30 %,品质优良 ,色泽亮丽 ,倍受客商及消费者喜欢。为加速该品种推广 ,通过多年积累及实践 ,现将该菌株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作如下介绍 :1 生物学特性1.1 形态特征 子实体菌盖浅黄 ,半圆球形 ,开伞极慢 ,表面光亮。菌柄浅白 (介于黄色品种和白色品种之间 ) ,根部无黑根、杂色。出菇整齐 ,菌柄粗细均匀 ,整丛 30 0根左右 ,外形优美 ,口感脆嫩。在密封条件下保鲜 2~ 3天均不变色 ,大面积栽培生物效率 12 0 %~ 180 %,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鸡腿菇菌株农艺性状比较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腿菇的15个栽培菌株和1个野生菌株为试验材料,对菌株进行了农艺性状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菇菌株菌丝体日均生长速度在2.34 mm·d~(-1)~3.93 mm·d~(-1)之间,在菌丝体密度上有差异;菌株间子实体的菌帽长度和菌柄直径间也存在差异;生物学效率测试表明Co9、Co10、Co11、Co18、Co5为适宜于南充地区栽培的菌株,其生物学效率分别为117.55%、104.97%、113.07%、104.64%、100.49%、102.55%。经相关分析后,菌柄直径、菌柄长度、菌帽长度、菌帽厚度与单个子实体重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鸡腿菇双拱棚反季节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王尚堃  王汝长  李芳 《食用菌》2003,25(4):36-37
鸡腿菇是一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珍稀食用菌之一 ,近来已被广大消费者认可和接受。笔者通过多年栽培试验 ,摸索出了一套反季节高效益的栽培模式 ,即中型塑料拱棚小拱棚畦栽模式 ,其技术要点如下 :1 菌种制作 选用高产抗杂能力强的高邮特白 33菌株 ,于 6月中旬扩管 ,用常规PDA培养基接种 ,置 2 5℃左右培养 ,一般1 0~ 1 5天菌丝长满斜面。 7月上旬制原种 ,配方 :棉壳 50 % ,玉米芯 34 % ,麦麸 1 0 % ,石灰 3 % ,石膏 1 % ,钙镁磷肥 1 % ,糖1 % ,磷酸二氢钾 0 .1 %。料水比 1∶1 .3 ,拌匀后堆积发酵 7天装瓶 ,用手指粗的木棒在料中间…  相似文献   

17.
监测工厂化栽培模式下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棒和透气袋菌包CO_2释放量,并比较了刺孔以及不同类型菌株(长菌龄、中高温型品种,短菌龄、高温型品种和中短菌龄、中低温型品种)对CO_2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菌棒比较,透气袋菌包的CO_2释放总量在菌丝长满菌包时较高,但在90 d培养全过程中少15.92%。与未刺孔菌棒比较,刺孔菌棒CO_2释放量、产量在栽培过程中分别增加9.60%、32.19%。与长菌龄菌株比较,短菌龄菌株CO_2的释放量在1~30 d少35.10%,为67.31 g·kg~(-1);而在31~50 d、51~74 d分别多24.47%、65.60%,为64.97、74.24 g·kg~(-1)。本研究的结果可为香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菌株选择以及环境参数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玉米芯混合料栽培白灵菇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袁三明  余银云 《食用菌》2002,24(1):22-22
白灵菇子实体洁白如玉 ,味如鲍鱼 ,质地细腻 ,鲜食脆嫩可口。人工栽培白灵菇 ,以棉子壳作主料 ,成本高 ,在无棉区不易推广。 2 0 0 0年笔者用以玉米芯为主的混合料栽培了 5 0 ,0 0 0袋 ,生物效率达 60 %以上 ,这对白灵菇的推广具有积极的作用。1 季节安排与菌种制作 在黄河以南地区 ,白灵菇栽培可在 8月底至 11月进行。菌株为 KW-1、KW-3 ,母种用 PDA培养基 ,原种、栽培种以麦粒培养基为好 ,7月份开始生产栽培种 ,用麦粒制成的白灵菇栽培种 ,具有长速快、定植早、吃料快、点种面广等优点。2 培养料配方与制袋  1配方 :A玉米芯 40 % …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稻草栽培平菇的生物学效率,几年来笔者对平菇的营养生理和稻草的处理进行了探索,收到了较好效果,现简报如下:(一)菌株选育与基质配制供试菌种是我校野生驯化种经多年连续单株组织分离选育的"新平"菌株.原种是谷粒培养基,谷粒98%,石膏粉2%,常规法接种培养.栽培种是木屑培养基,木屑77%,糖1%,纸浆废液1%,糠或麦麸20%,石膏粉1%,常规法接种培养,菌丝长满瓶(袋)后5天接栽培种.栽培料配方为稻草86%、糠8%、草木灰3%、食盐2%、石膏粉1%、尿素0.3%、pH值9,含水量65~72%.  相似文献   

20.
陇南山区几种常见原料栽培白灵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治  李富得  张晓勇 《食用菌》2003,25(4):23-23
白灵菇在陇南山区是一种刚栽培成功的新菇种。广大菇农跃跃欲试 ,但缺乏栽培技术 ,常见原料是否能够栽培无资料可参考 ,为此我们进行了几种原料栽培白灵菇试验 ,现报告如下 ,供大家参考。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菌株 白灵菇天山 1号 ,引自华中农大菌种中心。1 .2 培养料配方 ①棉子壳 30 % ,玉米芯 30 % ,麦草 2 0 % ,麸皮 1 0 % ,玉米粉 6 % ,石灰 2 % ,过磷酸钙、石膏各 1 %。②玉米芯 30 % ,红芪茎粉 30 % ,稻草粉 2 0 % ,麸皮 1 0 % ,玉米粉6 % ,石灰 2 % ,过磷酸钙、石膏各 1 %。③红芪茎粉 30 % ,橡籽壳 30 % ,豆秆粉 2 0 % ,麸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