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寨沟中华松针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松针蚧Sonsaucoccus sinensis (Chen)在九寨沟主要危害油松,也危害其他松类。该虫1 a发生1代,主要以2龄若虫在松针上越冬;3月下旬雄若虫老熟,出壳结茧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交配,6月上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若虫孵化,发育至2龄于10月下旬开始越冬。年发生动态分越冬代为害、初孵若虫为害和虫口自然消减3个时期;发生为害程度与温度、湿度、海拔、坡向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 1987年 8月江苏省泗洪县陈圩林场15 0hm2 水杉林曾遭受棉褐带卷蛾 (Adoxo phyesoranaFischervonRoslerstamm) (见图 1)危害[1] ,其中遭到严重危害的有 2 0hm2 ,虫口密度达每株数千条。 1995年以来 ,该虫又在陈圩林场为害杨树 ,对此作了观察 ,现报道如下 :1 成虫 ;2 蛹 ;3 幼虫 ;4 卵块图 1 棉褐带卷蛾1 生物学特性此虫在苏北地区每年发生 4~ 5代 ,以老熟幼虫在枯叶残枝里越冬。越冬幼虫 4月底到 5月上旬化蛹 ,5月上、中旬羽化 ,以后各代成虫分别在 6月下旬 ,8月中、下旬及 9月中、下旬羽化…  相似文献   

3.
槐尺蛾食性单一,仅为害国槐、龙爪槐。该虫1 年发生5 ~6 代,以蛹在土中3 ~4 cm 处越冬。翌年4 月中旬成虫羽化,4 月下旬第1 代卵孵化,以后各代历期为25 d 左右。9 月中、下旬以第5 代幼虫或在10 月中、下旬以第6 代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幼虫共5 龄。3 龄前食量很小,3 龄后为暴食阶段,占总食量的95% 。药剂防治适期为2 ~3 龄期。  相似文献   

4.
2010年7月,首次在桐庐大叶樟苗圃发现樟树透翅蛾(Paranthrenella sp.),其为害率高达70.1%,死亡株率高达13.8%,为此,于2010-2011年进行了樟树透翅蛾生物学特性观察和综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樟树透翅蛾在桐庐1 a发生2代,以3~5龄幼虫越冬,3月上中旬开始活动,成虫分别发生于5月上旬至6月上旬,7月下旬至9月下旬;离地80锄以内的主干发生为害;采取综合防治可有效控制其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5.
锦鸡儿织蛾(Cheimophila SP.)是小叶锦鸡儿树种的主要害虫,该虫在赤峰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居薄丝茧内在树冠下地表枯落物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4月上旬交尾产卵,5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幼虫为害期120—140天。采用了3000倍液敌马合剂喷雾,防治初龄幼虫效果达100%。赤峰市约150多万亩小叶锦鸡儿,近几年受到织蛾的严重为害。幼虫不仅取食小叶锦鸡儿叶片及幼嫩荚果,还为害山竹子、黄柳、小红柳等叶片。虫口密度大时可吃光树叶,若连续受害可使树势衰退,林木干枯濒死。1984—1986年对该虫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樗蚕在荆州市1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第一代幼虫期6月上旬~7月中旬,危害盛期为6月下旬;第二代幼虫期8月下旬~10月上旬,危害盛期为9月中旬.人工剪除越冬茧蛹,成虫羽化盛期使用黑光灯和杀虫灯诱杀,可降低虫口基数.在低虫口密度时,采取生物制剂防治和保护利用天敌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樗蚕的发生和危害;在高虫口密度时,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药剂喷雾防治,可以迅速压低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7.
大避债蛾是常见林木害虫,近几年来徐州地区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我们对此虫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积累了一些资料。我县1979年对此虫进行了飞机防治,同时也开展了此虫预测预报,为大而积飞机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一、预测预报 1.根据越冬前后林间虫口密度预测1979年第一代虫口数量:1978年11月和1979年3月在林间进行虫情调查,结果表明,越冬幼虫死亡率较低为39.1%,越冬后雌性幼虫和雄性幼虫为1:2.56,越冬后平均虫口密度为8.37头/株,平均每株雌虫为3.41头。根据以往观察资料,越冬后老熟幼虫和蛹期(4—5月份)天敌甚少,其死亡率不会超过50%。  相似文献   

8.
柳杉长卷蛾是一种猖獗性的柳杉食叶害虫。在福建一年发生二代,以2~3龄幼虫在被害的针叶内越冬。幼虫共6龄,2龄前幼虫在针叶内取食叶肉,为害状似叶部病害,3龄后钻出叶外吐丝缀叶形成虫苞,取食针叶和嫩枝皮。为害期长达230多天,一年有4月中、下旬,8月上旬二个为害烈期。化学防治该虫关键要抓住越冬代3~4龄幼虫,选用2.5%澳氰菊酯乳油,或50%甲胺磷,或90%敌百虫晶体弥雾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分月扇舟蛾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月扇舟蛾在吉林敦化区一年一代,以三龄幼虫在落叶间吐丝作茧越冬。该虫有两个幼虫为害期,以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为害最为严重。初步查明,在敦化连续两年4、5月份干旱和特殊林分环境是发生分月扇舟蛾幼虫为害的主要原因。本文还提出了分月扇舟蛾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核桃六星黑点蠹蛾在秦都区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核桃六星黑点蠹蛾在秦都区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蛀道内越冬,次年核桃春梢抽出后,4月上旬开始为害;4月下旬结茧化蛹,蛹期25~45d;5月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成虫期4~7d;6月中旬产卵,卵期10~20d;6月下旬到7月上旬幼虫卵化期,9月上旬停止取食,准备越冬。并依照其发生规律制定出了核桃六星黑点蠹蛾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高山毛顶蛾(鳞翅目:毛顶蛾科)是我国青海海东地区严重危害桦树的潜叶类害虫,阐明其生物学特性及寄生性天敌种类,为该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生物学特性观察在互助县北山林场,采用室外和室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越冬茧在体式显微镜下解剖,并统计寄生性天敌寄生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α=0.05)进行[Ryan-Einot-Gabriel-Welsh(REGW)]Q测验。【结果】高山毛顶蛾1年1代,以老熟幼虫下树在腐殖质层下0~12 cm土层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为化蛹高峰期,并始见成虫,5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下旬成虫羽化结束;产卵期从5月上旬持续到6月上旬;卵期7~10天;幼虫共4龄;6月下旬老熟幼虫陆续下树入土或落叶层结茧,6月末为下树高峰期;每天12:00—15:00为下树高峰;老熟幼虫主要在树冠周围表土3~6 cm处结茧。经笔者调查,高山毛顶蛾越冬茧寄生性天敌有2种:基镰尾姬蜂、邻凹姬蜂;幼虫期体外寄生性姬小蜂1种。基镰尾姬蜂在毛顶蛾越冬茧中的平均寄生率为28.0%~30.3%。2011—2014年,毛顶蛾幼虫百叶虫口密度(206,145,101,29头)差异显著,虫口密度依次递减。【结论】高山毛顶蛾在青海1年1代,其详细生物学特性见结果部分。3种寄生性天敌在自然状态下对高山毛顶蛾种群起到显著的控制作用,是值得利用的天敌资源。  相似文献   

12.
1.茶梢蛾主要为害油茶的春梢和叶片、被害春梢失水枯死,影响油茶结实,造成严重减产,是我省油茶的主要害虫之一。2.茶梢蛾在我省一年发生一代,虫态不整齐,冬至后,幼虫在叶肉内越冬。主要是幼虫为害,幼虫期最长。跨两年约315天。3.防治茶梢蛾,抓住该幼虫在叶肉时间长的弱点,即九至十一月和翌年三月越冬幼虫未转移为害春梢之前,使用浓度1∶1000的敌敌畏效果良好。但虫口密度较大和大面积防治,最好使用1∶500的浓度较好。4.人工防治,必须在六月份大量化蛹期进行,要逐株地将被害梢从羽化孔以下一公分处摘除。集中烧毁,方能达到防治目的。5.寄生蜂是防治茶梢蛾的根本途径。今后应该把保护、观察、饲养、繁殖寄生蜂的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13.
榆凤蛾幼虫喜食榆树叶片,严重发生时,能将榆树叶片全部吃光。该虫在公主岭市1 a1代,以蛹越冬。成虫6月下旬羽化,幼虫为害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采用2.5%森得保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0%灭幼脲3号胶悬剂800~1 000倍液,防治1~3龄幼虫,杀虫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4.
枣镰翅小卷蛾(亦叫枣粘虫),属鳞翅目卷蛾科。据调查,该虫在我县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树皮裂缝及树干伤口等处越冬。越冬代成虫子3月下旬开始出现,每雌产卵120~200粒。第一代幼虫大量出现期在谷雨前后,为害达两个月之久;第三代从7月上旬到9月上旬,为害约两个月。老熟幼虫潜入树皮裂缝或枝条裂痕处越冬。该虫食性单一,以幼虫为害枣树叶、花和果实,是枣树主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5.
芳香木蠹蛾属鳞翅目木蠹科 ,在河北主要为害柳树、榆树 ,其次为害杨树、国槐等 ,以幼虫钻蛀树木枝干 ,常造成枯梢或整株死亡。1 生活史芳香木蠹蛾 2a发生 1代 ,第 1年以幼虫在树干内越冬 ,第 2年幼虫离开树干在土壤内越冬 ,第 3年春天化蛹 ,4月下旬至 6月中旬为成虫羽化期 ,5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将卵产于树干分叉处 ,树干基部的树皮裂缝、伤口及旧蛀孔处。卵单产或堆产 ,卵期 15~ 2 0d。初孵幼虫群集蛀食韧皮部和形成层 ,随后蛀入木质部 ,被害处排出白色或赤色木屑。一直为害到 9月下旬 ,开始在虫道的末端越冬。第 2年 4月上旬幼虫常…  相似文献   

16.
乌桕金带蛾[Eupterote sapivora Yang]在贵州每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取食叶、嫩芽、花萼造成危害,取食15科22种林木,是目前贵州经济林、用材林中的重要害虫。该虫以蛹越冬,幼虫共分七龄:1~3龄分布于叶片或树干顶部;4~7龄分布于树干中、下部,其中5~7龄幼虫取食量最大。幼虫每年6月中旬出现,白天群集静伏,夜晚上树取食;8~9月为发生盛期,10月中旬结茧化蛹,越冬场地为草丛、杂灌、树皮裂缝。幼虫的发生与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品种、树龄、树势等因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桉树油桐尺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省仙游县开展桉树林油桐尺蛾的生物学特性观察与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福建仙游油桐尺蛾1 a发生3代,以蛹在土里越冬;翌年4月上旬—中旬成虫开始羽化,4月下旬为羽化盛期;第1代幼虫5月上旬孵出,5月下旬开始结茧化蛹,6月上旬成虫羽化,6月中旬为羽化盛期;第2代、第3代幼虫分别在7月上旬、9月中旬孵化,第3代幼虫10月下旬结茧化蛹进入越冬状态。采用溴氰菊酯烟雾剂进行应急化学防治可迅速降低虫口,灭幼脲Ⅲ号1 000倍液喷雾防治可控制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根据商河县2013—2022年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sieversi成虫灯诱监测结果,确认杨小舟蛾在山东商河1a发生4~5代,个别年份发生6代;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多在3月下旬,末代成虫结束期多在10月中旬,越冬代至第4代成虫高峰期的集中日分别为5月3日、6月7日、7月13日、8月6日、9月2日;确认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寄生杨小舟蛾卵,愈腹茧蜂Phanerotoma sp.、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寄生杨小舟蛾幼虫;鉴定并命名济南地区杨小舟蛾幼虫致死病毒为杨小舟蛾颗粒体病毒山东毒株(MisiGV-SD)。根据商河县2012—2022年杨小舟蛾发生面积、危害程度、幼虫密度、天敌种类、寄生控制率、成虫灯诱等调查监测结果,结合2011—2022年商河县气象监测资料,探索分析杨小舟蛾主要灾变原因与发生规律:(1)持续高温、干旱及长无雨期极利于幼虫生长发育;(2)低温、大风和强降水是显著降低第1代虫口密度的重要因素;(3)杨小舟蛾颗粒体病毒传播流行是控制成灾的关键因素;(4)7—8月降雨量基本决定全年发生态势;(5)黑卵蜂Telen...  相似文献   

19.
栎纷舟蛾在浙江丽水1 a发生3代,以蛹在林下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成虫羽化,5月上旬出现第1代幼虫,7月上旬出现第2代幼虫,8月下旬出现第3代幼虫,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老熟幼虫陆续下树入土,在表土下约3 cm土层内化蛹越冬。幼虫从5龄开始进入暴食期。  相似文献   

20.
在小陇山张家庄林场黑河自然保护区作为试验区,通过林间和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的生物学特性,调查了树龄51a受害华山松单株的虫口密度,采用聚集信息素诱捕技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虫在当地1a发生1代,6m以下树干虫口密度较大,老龄幼虫在木质部和韧皮部间越冬,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开始羽化,6月中旬至7月下旬为成虫扬飞高峰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交配产卵,8月中下旬可见到新孵化的幼虫开始危害,11月中旬老龄幼虫在坑道中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