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研究平欧杂种榛林下套种牧草对树体生长的影响,以章古台地区沙地栽培的平欧杂种榛达维、辽榛3号和辽榛7号3个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行间生草+清耕带覆盖"的生草方式,进行了榛树行间套种豆科牧草白三叶试验。结果表明:平欧杂种榛林下套种牧草后,叶片总叶绿素和叶绿素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有利于平欧杂种榛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也高于对照,提高了叶片的光合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促进了碳素营养的积累,提高了抗干旱能力;有效降低了不抗抽条品种辽榛7号的抽条比例;树高、地径、平均冠幅和1年生枝生长量都显著高于对照。林下套种牧草明显促进了平欧杂种榛的树体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平欧杂种榛产量与园地土壤养分及树体营养元素含量间的关系,对不同产量园地土壤养分及树体叶片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园地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树体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与产量没有显著相关性。园地土壤有效养分与树体叶片营养元素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为榛子园肥力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便于指导平欧杂种榛的繁育,该文结合辽宁省地方标准《平欧杂种榛嫁接技术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从接穗采集与贮藏、嫁接育苗、嫁接改优等3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平欧杂种榛嫁接技术。  相似文献   

4.
以初果期的平欧杂交榛品种——"达维"为试材,研究不同氮素用量对平欧杂交榛初果期树体结构和产量等生物学效应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对平欧杂交榛("达维")在控制一定用量磷肥和钾肥的试验条件下,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平欧杂交榛("达维")初果期植株(4年生)的树体结构以及树体的产量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不同。本实验中,适量氮肥施用量对平欧杂交榛("达维")初果期植株(4年生)的树体结构以及树体的产量产生促进作用,其中施用量为160 g/株时促进效应最为明显,但氮肥对平欧杂交榛("达维")初果期植株(4年生)的树体结构以及树体产量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与氮肥在平欧杂交榛幼苗形态建成的生物学效应相比作用已弱化。  相似文献   

5.
平欧杂种榛品系多,为筛选出更加适合辽西地区的平欧杂种榛,以10年生的达维、辽榛3号、辽榛7号为试材,通过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析叶片解剖特征、叶片失水速度,测定干旱胁迫下枝条导水率等,研究3个品系在生长季节的耐旱程度.结果表明:3个品系的光合特性差异不大;从叶片角度,达维、辽榛7号蒸腾耗水较小;从枝条角度,辽...  相似文献   

6.
优良种质是榛子产业发展的基础,传统的平榛生产已从野生采摘、粗放经营向采用优良类型采种圃的种子进行育苗、标准化垦复管理的方向发展。平欧杂种榛的育种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栽培种的历史,开启了我国榛子产业发展的新时代。目前,已经基本明确了平欧杂种榛主要品种的特性及其适生区域。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是绿枝直立压条育苗方法,嫩枝扦插和组培育苗技术也取得了成功并开始应用于生产。平欧杂种榛‘平欧28号’、‘平欧33号’、‘平欧62号’、‘达维’等品种具有极强的抗抽条能力,‘平欧21号’、‘平欧33号’、‘平欧545号’、‘辽榛4号’、‘平欧237号’、‘辽榛8号’等品种具有很强的耐盐碱能力。榛树具有自交不亲和现象,但目前尚没有专用授粉品种,建立榛子园需要选配几个既能亲和、又能花期相遇的不同品种进行相互授粉。榛树栽培施肥方面的研究较少,今后应结合土壤养分含量、树体营养状况、生理需肥时期、树体负载量等多因素制定施肥方案。树形选择应综合考虑栽植区域的气候、土地类型、管理方式等特点选用单干树型或丛状树形。平欧杂种榛以1年生中长枝结果为主,修剪时要依据这些特性制定技术方案。有害生物防治是榛子生产的主要问题,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有害生物危害规律的研究,大力推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清原地区平欧杂种榛产业得到健康高效发展,该文通过对清原地区平欧杂种榛栽培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及前景展望,为今后清原地区平欧杂种榛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清原地区发展平欧杂种榛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苗木来源混乱,品种繁杂,建园缺乏规划,后期管理不到位。建议合理选地,明确品种,科学栽植,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性盐NaCl、碱性盐Na2CO3及混合盐碱(NaCl∶ Na2CO3=1∶1)设置3种盐碱胁迫处理,研究平欧杂种榛“辽榛3号”在不同类型、不同浓度的盐碱胁迫下生长指标及内源激素的变化,分析各内源激素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种盐碱胁迫对平欧杂种榛株高、新梢长度及叶片数净生长量、地上部生物量、总生物量抑制作用明显,且NaCl胁迫>混合盐碱胁迫>Na2CO3胁迫,而各处理根冠比显著增加;低浓度盐碱胁迫对地径有明显的增粗效应,在50、100 mmol·L-1 Na2CO3胁迫下,地下部生物量显著增加;此外,NaCl胁迫还显著降低了平欧杂种榛叶片含水量.3种胁迫条件下,平欧杂种榛叶片的ABA含量明显增加,且(GA+ IAA+ ZR)/ABA比值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同时发现Na2CO3胁迫下ABA积累更快,且与胁迫浓度无关,而NaCl胁迫下ABA含量与胁迫浓度显著正相关.相关分析表明:(GA+ IAA+ZR)/ABA比值与株高、新梢长度、新梢叶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根冠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由上可知,平欧杂种榛在中性盐下的生长指标受抑制程度大于碱性盐和混合盐碱,不同盐碱胁迫下内源激素响应特征也存在差异,表明平欧杂种榛对Na2CO3的耐受力高于NaCl.  相似文献   

9.
该文从扦插设施、材料选择、扦插方法以及环境条件控制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平欧杂种榛嫩枝扦插生根的技术要点,为平欧杂种榛苗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前平欧杂种榛生产化育苗仍采用传统的绿枝直立压条繁殖技术,其投入成本高、效益低,严重制约平欧杂种榛育苗产业的发展。为降低劳动成本,提高苗木生产收益,在平欧杂种榛绿枝直立压条育苗过程的定植、横溢、覆土、起苗等人工投入较大的生产环节采用了机械化替代技术。与传统的平欧杂种榛绿枝直立压条育苗相比,该技术可降低生产成本40%左右,一级苗出苗率增加30%左右,生产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1.
开展了章古台沙地栽培平欧杂种榛和林下套种牧草试验,对平欧杂种榛和牧草的根系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平欧杂种榛单株根系垂直分布集中在0~30 cm土层,水平分布在以树干茎部为中心半径75 cm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不同牧草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与榛树存在争肥的可能。平欧杂种榛林下套种牧草,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应选择根冠比小、根系分布浅且与榛树根系重叠率小的豆科牧草白三叶或红三叶作为生草草种。  相似文献   

12.
以章古台地区沙地栽培的4个品种(系)平欧杂种榛为试材,研究沙地平欧杂种榛果实形态及成熟前含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平欧杂种榛引种到沙地栽培后,除出仁率略低于原产地外,其它果实形态特征与原产地差别不大;章古台地区平欧杂种榛坚果成熟期为8月20日到9月10日,品种不同成熟期不同,达维一般要早于其它3个品种(系)7 d左右。  相似文献   

13.
平欧杂种榛是多年生的灌木经济树种,其生态、经济价值高,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栽培品种的选择、榛园选址与防护、栽植技术、抚育管理等几个方面对平欧杂种榛的丰产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研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的需冷量和需热量,更好地指导生产做好区域化栽培。[方法]本研究以16个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的1年生枝条为试材,以野生平榛1年生枝条为对照,通过水培观察的方法,首次对平欧杂种榛的雌、雄花序和叶芽进行需冷量和需热量研究。[结果]表明:平欧杂种榛不同器官的需冷量由低到高依次为雄花序336 1 176 h、雌花序504 1 344 h、叶芽672 1 512 h;需热量由低到高依次为雄花序687.0 998.5GDH℃、雌花序998.5 3 496.1 GDH℃、叶芽2 546.5 4 180.3 GDH℃;不同品种、器官在刚满足最低蓄冷要求时需热量最高,随着蓄冷时间的延长,需热量逐渐减少。[结论]首次报道了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雄、雌花序和叶芽的需冷量和需热量数据,其中,达维、平欧48号等品种花器官需冷量较低,辽榛2号、平欧545号等品种花器官需冷量较高;玉坠、平欧69号等品种花器官需热量较低,辽榛1号、辽榛4号等品种花器官需热量较高,上述研究丰富了榛属植物开花和休眠解除方面的数据,可为平欧杂种榛的引种和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平欧杂种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C.avellana L.)是我国林业科技工作者利用野生平榛和欧洲榛进行种间杂交选育出的新品种,具有大果、丰产、抗寒等特性。平欧杂种榛既可作为坚果直接食用,又是高端木本油料;既可采摘鲜食,也可加工成榛子乳饮料、榛仁巧克力、点心饼干等多种食品。平欧杂种榛的选育成功,结束了我国榛子没有人工栽培的历史,榛子产业在我国开始起步发展。发展大果榛子要注意品种选择配置,做好规划设计,采用2年生或3年生大苗建园和现代榛园管理技术。平欧杂种榛是新品种、新产业,具有适应性强、省工省力、结果早、产量高、效益好等多种优势,可在我国淮河以北广大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作系统下平欧杂种榛根系空间分布特征,揭示影响细根(吸收根,0d≤2 mm)分布的关键土壤因子,为平欧杂种榛的地下水肥高效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田间分层挖掘法和根系形态结构分析系统,研究平欧杂种榛根系径级构成以及垂直与水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平欧杂种榛根系主要由细根构成,其中,细根表面积和细根长度分别占测定总根系的60.8%和93.2%,表明平欧杂种榛只有维持足够庞大的细根表面积和长度才能摄取更多的养分和水分以保障正常的生长需求。垂直方向上,平欧杂种榛根系生物量密度、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根系密度参数最大值均在10~20 cm土层。水平方向上,平欧杂种榛根系生物量密度、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均表现为随距树干基部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且各根系密度参数在水平距离上差异显著。细根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距树干基部水平距离0~150 cm以内的0~50 cm土层为细根表面积和根长密度的集中分布区,二者分别占测定总细根的54.16%和48.83%。相关分析表明:平欧杂种榛细根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均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细根分布对土壤水分的响应敏感,细根"逐水性"特征明显。[结论]在平欧杂种榛单作系统下,从节水节肥的角度考虑,距树干基部水平距离0~150 cm以内的0~50 cm土层可作为土壤水肥管理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17.
榛子是世界四大坚果树种之一。具有抗寒、早实、丰产、果大且出仁率高等优点。榛仁营养丰富,风味清香,富含Vc、Ve、Ca等多种微量元素。平欧杂种榛为我国原产平榛与欧洲榛杂交获得的杂交种,它集中了欧洲榛与平榛的优良遗传基因,既具有平榛的抗寒适应性强及风味优良的特点,又具有欧洲榛的大果、丰产、出仁率高的优点。目前我国人工栽培多为平欧杂种榛,面积达几万公顷。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平欧杂种榛子黄化萌条扦插技术。详细阐述了平欧杂种榛黄化萌条扦插前的准备工作、扦插过程及扦插后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林业实用技术》2021,(4):91-93
对比平欧杂种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C.avellana L.)幼龄期、盛果期、衰败期与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间种效果,衡量标准为:中草药黄花乌头的保苗率、苗高、成品根质量、种子4个指标数值。通过试验比对,黄花乌头在平欧杂种榛幼龄期表现要比盛果期和衰败期好,无论从保存率、苗高、成品根质量和种子的产量都有明显效果。平欧杂种榛间种中草药黄花乌头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不同繁苗时间对沙地平欧杂种榛压条苗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科尔沁沙地栽培的辽榛3号(84-226)、辽榛7号(82-11)和达维(84-254)3个品种平欧杂种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h.×Corylus avellana L.)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繁苗时间对沙地平欧杂种榛压条苗生根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平欧杂种榛的生根率、生根数量、生根基径和生根长度均随压条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且从6月30日起,各指标下降幅度明显。综合比较,在章古台地区对平欧杂种榛进行繁育苗木的最佳时间段是6月25日—6月30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