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宽甸县振江富阳林场选择立地条件较好、林木分布均匀的近熟天然次生林,设置标准地,进行全透光(100%)、中度透光(32%)、强度透光(55%)和对照(未采伐,0%)的透光抚育试验,分析不同透光强度短期内(伐后4年)对阔叶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全透光抚育在短期内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P 0.05),其他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 0.05)。在枯落物层水源涵养方面,与对照相比,全透光和强度透光抚育显著降低了枯落物的蓄积量和最大持水量(P 0.05),中度透光抚育对枯落物的蓄积量和最大持水量影响不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透光抚育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区张广才岭不同坡位立地上“栽针保阔“红松林群落的影响,指出透光抚育是调节“栽针保阔“红松林群落树种组成结构及其种间关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枯落物层对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水文性质的影响,于2017年通过设置不同密度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保留/去除样地,调查了枯落物保留/去除样地林下土壤物理和水文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枯落物层能够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土壤蓄水和渗透能力,去除地表枯落物(LR)和保留枯落物(CK)两种林分在0~100 cm土层中平均容重分别为1.38 g/cm~3和1.30 g/cm~3,平均总孔隙度分别为44.88%和49.74%,毛管孔隙度分别为36.33%和42.56%,非毛管孔隙度表现为8.55%和7.19%,LR和CK土壤初渗速率变化为6.25和7.98 mm/min,土壤稳渗速率范围为3.81和5.22 mm/min,土壤平均入渗速率LR和CK分别为4.38和5.64 mm/min。以上结果说明了枯落物层会显著影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物理水文性质。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计划烧除对云南松林土壤水文特征的影响,为计划烧除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提供依据,以云南省新平县实施多年计划烧除的云南松纯林为研究对象,设立20 m×20 m计划烧除样地和不进行计划烧除的自然对照样地各3块。2019年2月实施计划烧除作业,进行样地调查、火烧强度和枯落物储量调查,2020年6月采集土样,测定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土壤入渗性能。结果表明,计划烧除后土壤容重增加且在0~10 cm土层差异显著;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减少但差异不显著;有机质减少并在0~20 cm土层差异显著。计划烧除后土壤自然含水率、饱和持水率、毛管持水率和田间持水量减少但差异不显著;吸湿水量减少并且在0~20 cm土层差异显著。计划烧除后土壤初渗速率、土壤平均入渗速率和土壤稳定入渗率减少;土壤初渗速率和平均入渗速率在不同样地0~20 cm土层差异显著。计划烧除对土壤稳定入渗率的显著影响因素为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和饱和持水率。说明计划烧除后云南松林土壤持水性能下降,入渗性能下降,对于入渗性能的影响主要是源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江山市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持水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7年10月,选取浙江省江山市典型地段的阔叶林、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设立标准样地,研究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持水性能。结果表明,6种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储量为7.86~25.64 t·hm~(-2),由大到小依次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灌木林,且枯落物厚度和储量大小排序一致;最大持水量变化在11.19~33.42 t·hm~(-2),有效拦蓄率范围为87.37%~126.41%,有效拦蓄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灌木林,含阔叶树种的森林枯落物的持水能力优于针叶林;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6.
五台山地区5种林分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五台山地区门限石林场南梁沟5种林分枯落物蓄积量及持水量与土壤容重及孔隙度进行测定,研究5种林分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5种林分类型的枯落物平均蓄积量为29.7t/hm^2;枯落物平均最大持水率为201.2%;5种林分类型的土壤容重均小于对照荒草坡;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均大于对照荒草坡;林地土壤暂时贮水量与涵养水源总量均大于对照荒坡。由此可知,针阔混交林对林地土壤改良效果及涵养水源功能均优于人工林与灌木林,营造水源涵养林时,可以考虑优先营造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楠杆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的储量和持水特性,以保护区9种不同植被类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枯落物储量、持水量和持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枯落物层平均厚度在1.15-4.57cm之间,大小顺序为落叶阔叶林杉木林马尾松林麻栎林竹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杨树林华山松林;枯落物蓄积量为1.13-11.36t/hm~2,大小顺序为杉木林马尾松林竹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麻栎林灌木林华山松林杨树林。(2)9种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在3.817 9-21.405 3t/hm~2之间,其大小顺序为杉木林马尾松林竹林落叶阔叶林麻栎林针阔混交林华山松林灌木林杨树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336.46%-460.45%,表现为落叶阔叶林马尾松林华山松林麻栎林灌木林竹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杨树林。(3)9种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枯落物持水量随浸泡时间增加而增加,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持水量分别在12h和1.5h基本达到饱和,吸水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在前5min内速率最大,而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持水速率分别在12h和1.5h之后趋近于零。  相似文献   

8.
对湖州市7种主要林分类型植被的枯落物层持水性能和土壤层蓄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种林分类型林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量存在差异,枯落物现存量变化范围为5.92~ 9.88 t/hm2,土壤总孔隙度的变化范围为49.00% ~58.11%,土壤最大持水量的变化范围为1 934.8~2 324.4 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依次为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疏林>马尾松林>灌木林>杉木林>毛竹林,林地水源涵养能力依次为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疏林>灌木林>毛竹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的林地持水能力要好于马尾松林和杉木林.全市非毛管总蓄水量为12 919.2万t,最大蓄水量为43 617.7万t.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透光抚育对各坡位立地上的“栽针保阔“红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影响,指出弱、中强度透光抚育有利于维持红松林群落的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红松针阔混交林和红松纯林的林分枯落物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等性状可知,单位面积枯落物总量红松针阔混交林比红松纯林高40%~60%,其半分解的枯落物量均高于未分解的枯落物量,而红松纯林则相反;红松针阔混交林中枯落物的持水量较红松纯林高26%~75%,养分含量明显高于红松纯林;红松针阔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都明显优于红松纯林。  相似文献   

11.
在2002年开展抚育的6 a生刺槐林中布设样地,以未抚育处理为对照,对抚育当年、4 a后(2006年)、8 a后(2010年)和12 a后(2014年)林地枯落物层的持水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木的生长,抚育样地和对照样地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均呈现梯度升高趋势,而抚育样地升高幅度更明显。抚育当年与4a后,抚育样地与对照样地的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抚育8 a后,两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抚育12 a后,两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抚育能够有效提高林地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监测不同林分结构马尾松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效应,探究影响其效应的主要结构因子及相关关系,为马尾松林抚育经营管理提供参数。[方法 ]在三峡库区九岭头林场选取9块马尾松林样地,调查其林分结构参数,即叶面积指数、胸径、冠幅、角尺度、Margltf丰富度指数及林木竞争指数等,分别采用室内浸泡法和环刀法对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持水特性进行定量研究,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冗余分析等方法分析林分结构对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 ]林木竞争指数、叶面积指数、林分密度与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枯落物层总有效蓄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Margltf丰富度指数与土壤最大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枯落物层总有效持水量不相关。林分结构的变量组合分别解释了马尾松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的54.06%和61.80%。[结论 ]林分结构与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密切相关,即林木竞争力越强,林木生长状况越好,林分蓄积量越多,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效应越好。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云南松林分抚育间伐(采伐强度为53%)和未抚育间伐不同土壤层(0~20 cm、20~40 cm、40~60 cm)的理化性质以及抚育间伐对云南松林分土壤性状的短期效应.在作业小班内进行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抚育样地和对照样地.结果表明:①抚育后土壤物理性质容重、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并未出现显著...  相似文献   

14.
对宽甸地区几种主要林分类型枯落物及其土壤蓄水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型林分枯落物现存量依次为人工纯林针阔混交林,枯落物持水率为针阔混交林人工纯林;林分的土壤渗透能力和蓄水能力均为混交林人工纯林。  相似文献   

15.
在抚育12 a、8 a和4 a后的刺槐林中布设样地,采集枯落物样品,对含水量、吸水速率和持水量指标进行分析,探讨人工抚育对刺槐林地枯落物层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林木生长郁闭以后,适时抚育可使林地积累更多的枯落物,相对于抚育较晚的林分而言,其枯落物层含水量、吸水速率及持水量提高明显。人工抚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刺槐林枯落物层的持水能力,促进林分的健康发育,特别是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地表径流、保持林内水分和湿度等方面的水文效应十分明显。开展抚育可以使刺槐林内生长空间增大,并可提供足够的光照、温度条件,促进枯落物的分解,有利于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不同抚育方式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选择割灌除草(Ⅰ)、间伐+割灌除草(Ⅱ)、间伐+半割灌除草(Ⅲ)、抚育间伐(Ⅳ)4种抚育措施为研究对象与不抚育(CK)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抚育能加快林内枯落物分解,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方差分析显示,土壤容重在不同抚育方式间达显著差异水平,土壤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土壤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在不同抚育方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抚育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显著大于不抚育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在不同抚育方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土壤速磷含量、pH值在不同抚育方式间则没有明显差异。试验结果对科学合理经营杉木人工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草海流域水文生态功能调控与植被恢复的物种组合配置提供依据,以贵州威宁草海流域6种林分(云南松林、云南松-滇杨针阔混交林、滇杨林、茶树林、华山松林、杉木林)枯落物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测量与室内浸泡法,分析比较其枯落物层厚度、蓄积量及涵养水源过程的差异,并通过坐标分析法综合评价其涵养水源的能力。结果表明:6种林分枯落物层总厚度变化范围在1.34~3.26cm之间,蓄积量变化范围在0.62~3.53 t/hm^2之间,最大持水量在0.76~5.57 t/hm^2之间,最大持水率在119.05~207.69%之间,其中,未分解层的厚度、蓄积量与最大持水量显著高于半分解层;持水量、持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分别符合方程:Q=alnt+b,R^2>0.82;v=kt^n,R^2>0.98。综合分析结果表明,6种林分枯落物层水源涵养功能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云南松林(0.30)>滇杨林(0.42)>针阔混交林(1.19)>杉木林(1.35)>华山松林(1.51)>茶树林(2.64)。云南松林的蓄积量最大,滇杨林的持水量最大,持水率最大的为针阔混交林。从涵养水源功能的角度,云南松和滇杨可作为草海流域植被恢复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18.
采用野外实地观测与室内浸水法,对丹江口湖北库区龙口林场5种类型马尾松林分枯落物蓄水、土壤理化性质和蓄水能力、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等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马尾松林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间存在显著差异,变化范围在45.83-93.32t·hm^-2,为松柏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低密度马尾松林〉中密度马尾松林〉高密度马尾松林。有效拦蓄量变化范围在29.83-41.79t·hm^-2,为中密度马尾松林〉松柏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低密度马尾松林〉高密度马尾松林。②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呈增加的趋势,而总孔隙度呈逐渐递减的趋势。不同类型马尾松土壤贮水能力差异明显,表现为针阔混交林〉低密度马尾松林〉中密度马尾松林〉松柏混交林〉高密度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约是高密度马尾松林的1.25倍。③不同森林类型地表径流量在14.68-29.56m^3·hm^-2之间,土壤侵蚀量在2.01~4.15m3·hm^-2之间,且均以栎类次生林最优,松柏混交林次之,马尾松纯林最低。总体而言,综合利用抚育择伐和人工诱导自然更新的方法,人工诱导马尾松纯林逐步向针阔混交林发育,可更有效提高水土保持功能。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流溪河林场5种不同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枯落物和土壤持水特性。结果表明:(1)5种林分枯落物持水能力表现为:荔枝(Litchi chinensis)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阔叶混交林毛竹林;(2)5种林分0~60 cm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60 cm土层平均容重大小依次为:毛竹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杉木林荔枝林;(3)5种林分土壤总孔隙度平均大小依次为毛竹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杉木林荔枝林;(4)5种林分土壤贮水量大小为毛竹林针阔混交林荔枝林杉木林阔叶混交林。总体而言,荔枝林枯落物持水性最好,毛竹林土壤持水性最强。  相似文献   

20.
为合理调整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结构布局,充分发挥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对7种不同森林群落类型下的枯落物进行了储量、持水量及吸水速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各森林群落类型枯落物储量排序为针阔混交林篦子三尖杉林人工杉木林阔叶林红豆杉林竹林灌木林;各森林群落类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排序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红豆杉林人工杉木林灌木林篦子三尖杉林;各森林群落类型枯落物在持水作用较强的前2h内,总吸水速率大小结果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人工杉木林红豆杉林灌木林竹林篦子三尖杉林。0~2h各林分林下地表枯落物层持水量几乎呈直线上升,2h后吸水速率上升速度逐渐变缓并趋于最大值;0~2h各林分林下地表枯落物层吸水速率几乎都呈直线下降,2h后吸水速率下降速度逐渐变缓并趋于动态平衡。综合分析了7种不同森林群落类型下枯落物的水源涵养功能得出优势群落为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劣势群落为灌木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