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鸡冠山镇位于辽宁省凤城市西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年马铃薯栽培面积4 500亩,占全镇蔬菜栽培总面积的75%。马铃薯收获以后,部分栽培过马铃薯的土地是闲置的,利用率不到60%,影响农户收益。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笔者等农技人员进行下茬复种芸豆试验、示范,获得了成功。上茬亩产马铃薯2 500 kg,平均售价1.8~2元/kg;下茬芸豆亩产2 000 kg,平均售价2元/kg。推广面积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2.
吴晓良 《新农业》2006,(6):15-15
薯、稻复种能增加经济效益。2005年苏家屯区进行了薯、稻复种试验,上茬每亩收获马铃薯1765公斤,扣除亩成本400元,亩纯效益1000~1350元;下茬水稻亩产643公斤,扣除亩成本550元,亩纯效益645元,两茬合计亩效益1645~1995元。  相似文献   

3.
旱稻比水稻节水,适应性广,适合低洼地块栽培,米质适口性好。上茬马铃薯、下茬旱稻进行复种栽培,义县高台子镇农科站在北砖城子村种植千亩获得成功。上茬马铃薯亩产1000公斤,按每公斤2元计算可收入2000元;下茬旱稻亩产475公斤,每公斤按2元计算可收入950元,合计两茬收入2950元,取得良好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河北省阜平县兴农马铃薯合作社在阜平镇大道村试种上茬地膜覆盖马铃薯、下茬露地谷子种植模式获得成功。实现了马铃薯亩产2 100 kg、谷子亩产280 kg的较高效益。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1马铃薯栽培技术1.1选用优种和配方施肥1.1.1选用优种。选择高产、稳产、抗病的荷兰15号等脱毒品种。1.1.2配方施肥。播前取土化验,土壤质地为沙壤土。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东港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经过三年的试验、示范于2012年实施100亩地“薯谷复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使旱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提高了5倍,上茬马铃薯亩产2,000kg,市场价1.6元/kg,亩产值3,200元,去掉地膜、化肥、薯种等成本1,000元/亩,效益在2,200元;下茬谷子亩产500kg,出小米350斤,市场价格8.00元/斤,产值在2,800元,去掉化肥、谷种、等成本1,000元,效益1,800元,两茬合计效益在3,000元,是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农民增产、增收的一个效益较高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利用土地、光热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复种指数,2年来,我们推广了绿豌豆与水稻复种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平均亩产绿豌豆230kg,获利690元;下茬水稻亩产570kg,获利340元,形成了"双千田"新的种植模式,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为在高产旱粮作物区改变粮食结构,增加经济收入,1976年以来,以井灌区大封公社为基点,对麦茬水稻旱种进行了连续7年的试验、示范工作.初步总结出了麦茬水稻早种的栽培经验.1982年共示范450亩麦茬水稻旱种,平均单产达664斤.其中50亩郑州早粳亩产696.7斤,45亩黎优57,亩产823.1斤.1.5亩地膜覆盖亩产889斤.稻麦两熟,年亩产1500斤以上.从而在旱粮区走出了一条发展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8.
通过一年两地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水稻秸秆还田对下茬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水平下,水稻秸秆低留茬还田量不超过200 kg/666.7 m2,能提高水稻产量;水稻秸秆高留茬还田量以300~450 kg/666.7 m2为宜,超过450 kg/666.7 m2会影响下茬水稻苗期生长,容易造成水稻减产.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方城县烟叶生产一般3月中下旬移栽,8月中旬收获结束,其间耕地闲置两个月以上,夏播绿豆在该县适播期为6月上旬~7月中旬,生育期65天左右,适合烟叶绿豆间作。在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南阳综合试验站的指导下,从2011年起在全县广阳镇、清河乡进行了烟叶、绿豆间作生产技术探索,面积共计18 410m2,平均亩产绿豆58.5kg,其中2012年试验种植6 758m2,平均亩产绿豆51.75kg,2013年试验种植11 652m2,平均亩产绿豆62.4kg,在不影响烟叶生产的情况下,多收一茬绿豆,亩增加产值5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0.
在马铃薯收获后进行秋荞栽培试验,探讨苦荞不同品种、播种密度和施肥量对荞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形成马铃薯后茬秋荞栽培技术应用于生产。本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复合肥施用量、尿素施用各水平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播种密度各水平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中以西荞2号表现较好,在不施复合肥、尿素情况下产量较高;本次试验处理8(西荞2号、20万苗、0复合肥、10 kg尿素)产量最高,折亩产212.2kg,为最优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1.
1茬口安排第一茬为马铃薯套豇豆,马铃薯于1月上旬切块催芽,1月下旬移栽,垄作覆膜栽培,移栽密度为4600株/亩,4月中、下旬开始陆续采收上市,亩产1500kg左右,亩产值1500元左右。豇豆于2月下旬营养钵育苗,3月中旬移栽,5月中旬开始采收,亩产为800kg,亩产值为2500元。第二茬为火青菜,  相似文献   

12.
近2年,我们在地处晋西北高寒区的偏关县推广地膜覆盖糯玉米套种马铃薯复播白萝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亩玉米鲜穗收入650元;亩产马铃薯2110kg,收入1688元;白萝卜亩产4040kg,收入1616元。两茬总收入3954元,纯收入3600元。1种植模式130cm一带,玉米种植于70cm宽  相似文献   

13.
<正> 小麦玉米一年一熟是石家庄乃至黄淮海区的主要耕作模式。针对当前粮食生产必须由产量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局面,上茬选择优质专用小麦(强筋小麦),下茬选择粮饲兼用玉米,以稳产提质为目标,进行一年二熟调优栽培技术推广。2001~2002年在石家庄市山前平原区推广183.5万亩,上茬小麦平均亩产465.0公斤,下茬玉米平均亩产556.4公斤。综合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18年,选用荷兰17马铃薯品种与辽杂37等6个早熟高粱品种,在营口市鲅鱼圈区熊岳镇进行复种试验。上茬马铃薯4月5日播种,下茬高粱分两个播期,分别是7月5日和7月12日。结果表明,上茬马铃薯7月2日收获,产量为17 887.2 kg/hm~2;下茬高粱第一期播种的6个品种在霜前均正常成熟,其中以辽杂37产量最高,为9 300 kg/hm~2,产量次之的是吉杂138,为9 153 kg/hm~2;第二期播种的所有品种均未达到蜡熟期,说明在当地进行马铃薯与高粱复种,下茬作物播种期不能晚于7月5日。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根据莲都区粮油站粮油作物新技术新品种试验和示范项目安排,碧湖农技站在魏村行政村金村自然村建立了西瓜——水稻种植模式示范方,面积200亩。西瓜采用嫁接栽培,平均亩产2500kg,亩产值3000元左右;水稻选用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一中浙优1号,平均亩产量659.3kg,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高产、高效作物。冬季稻田种植马铃薯指在不影响翌年双季水稻种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闲置地块,提高复种指数,以增加农民收入。2010年,长泰县武安镇冬种马铃薯380亩,平均亩产2053公斤,每亩纯收入超过3000元。现将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本地区主要粮食作物,自1994年以来,亩产一直徘徊在550kg左右,为打破该局面,在综合现有水稻超高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笔者系统地开展了水稻塑盘育秧超高产定量栽培技术研究。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概况试验设在武进农科所试验田内,面积为0.80hm2,每块田面积0.13hm2,前茬小麦、  相似文献   

18.
韦海涛 《新农业》2012,(1):21-22
义县的自然气候特点是两季不足,一季有余。为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提高复种指数,义县农村经济发展局推广马铃薯下茬复种大葱栽培模式,取得很好的效果。上茬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亩产2500~3000公斤,收入5000~6000元;下茬大葱亩产4000~5000公  相似文献   

19.
科右前旗水资源丰富,水稻基础条件比较好,且处在上游水,无"三废"污染,土质肥沃,水质清洁,生态环境优良,适宜水稻生产。为筛选出适宜当地的优质、高产、多抗水稻品种,2018年在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哈拉黑村依托环雨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了26个水稻品种试验,其中2个为两种品种掺混种植。试验结果表明中龙香粳1号亩产为638.6 kg,阳光518亩产585.9 kg,阳光588亩产581.2 kg,天秋先锋1号572.7kg为品质产量比较突出的品种,可以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0.
总结稻茬马铃薯"三盖"栽培技术示范效果,针对老洲镇稻茬小麦生产效益不高的问题,提出利用区位优势和水稻主产区生态环境良好优势发展稻茬马铃薯生产建议,以促进水稻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